潼关铁杆青笋优质高产栽培四个关键环节

2024-04-06 23:00刘永胜曹晓伟
西北园艺(果树) 2024年1期
关键词:铁杆菌核病灰霉病

刘永胜 赵 婷 曹晓伟

潼关酱笋是“名传三百载,酱香飘九州”的酱菜名品, 2011 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其制作原料是陕西潼关当地特有品种铁杆青笋, 常年种植面积约2 000 亩, 主要产地集中在秦东镇。 要生产出粗壮挺直、 皮薄肉嫩、 清脆可口的铁杆青笋, 需在土质、 温度、 肥水、 植保等方面做好调控管理。

1 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铁杆青笋属浅根性作物, 根群基本分布在20~30 cm 土层中,根系不发达,吸收能力弱,要求栽植地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尽量避免在板结、土质黏重地块建园,选择沙壤土或壤土地块种植。如果土壤条件不适宜,采取掺沙改土等方式改良。

铁杆青笋对土壤酸碱反应敏感, 适合在微酸至中性土壤中栽植, 土壤pH 值6~7 适宜生长。 据胡明等研究, 潼关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 平均pH值为8.47, 偏碱性, 尤其是北部靠近渭河、 黄河地区, 受土壤毛细作用影响, 土壤易发生次生盐渍化, 造成pH 值偏高, 不利于铁杆青笋生长。 生产中可通过综合措施调节土壤酸碱度,如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作基肥,用量50 kg/亩),增强土壤缓冲能力,活化土壤养分;基肥中加入硼砂(1 kg/亩)、硫酸锌(1 kg/亩)、过磷酸钙(50 kg/亩)等;使用土壤调理剂, 如黄腐酸、 聚丙烯酰胺PAM、 免深耕土壤调理剂等。

2 创造适宜的温度条件

铁杆青笋属于冷凉型蔬菜,喜温凉环境,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 ℃,高于30 ℃或低于5 ℃生长不良,高温长日照容易引起抽薹,成笋细长瘦弱,温度低生长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产量品质。

铁杆青笋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播种育苗,初冬或次年春季定植,次年6 月上旬采收。

1)播种期。种子在4 ℃左右即可萌发,最适宜温度15~20 ℃。播种不宜过晚或过早,过早幼苗容易徒长,冬前可能抽薹;过晚幼苗生长不充分,不利于越冬,影响来年产量。 播种前用20 ℃清水浸种6~8 h,在25 ℃环境下催芽2 天, 待7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苗期。 幼苗对低温的忍耐力相对较强,可抵御-5 ℃低温。 露地加小拱棚育苗的,育苗期白天温度保持12~20 ℃,夜间保持5~8 ℃,日均温24 ℃左右生长最盛。温度过高幼苗会发生灼伤,过低会影响叶片分化。 苗期注意通风。

3)定植期。 一般在11 月中旬至12 月上旬(5~6片真叶)定植,移栽时环境温度保持在15~20 ℃。

3 创造适宜的肥水条件

铁杆青笋生长速度快,对水分和养分需求量大,尤其是快速生长期,必须保证不脱肥不脱水。 苗期、采收前应适当控制肥水,防止生长过旺。

3.1肥料应充足供应、合理配比

1)基肥。有机肥应足施,整地时每亩施入3 000~4 000 kg 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三元复合肥(15-15-15)30~50 kg。 需要调节土壤酸碱环境的,根据具体情况加入中微量元素肥料、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等。

2)追肥。 铁杆青笋对氮、钾需求量大,对磷的需求量相对较小,施适量氮肥,增施钾肥,配施磷肥。氮肥全部作为追肥,在移栽返青期、莲座期和快速生长初期施入;钾肥作为基肥和莲座期、快速生长初期追肥施入;磷肥全部作为基肥施入。

一般全生长期需要追肥3 次。 第1 次追肥在移栽返青期(定植后7~10 d),施尿素15 kg/亩,或稀粪水1 500 kg/亩,或高氮复合肥10 kg/亩,促进幼苗生长,薄肥勤施;第2 次追肥在莲座期(高度25 cm 左右),施高氮高钾复合肥20 kg/亩;第3 次追肥在茎部开始膨大(叶多数呈莲座状,心叶与莲座叶平头)时,施入尿素25 kg/亩+硫酸钾15 kg/亩,或高氮中钾低磷复合肥20 kg/亩。 第3 次追肥非常关键,关系到铁杆青笋最终品质,千万不能脱肥,此次追肥之后无需再追肥。

3)叶面喷肥。 定植后,每隔7~10 d 喷1 次磷酸二氢钾,根据生长情况,可加喷螯合钙、硼砂、硫酸锌、芸薹素内酯等。 采前20 d 停止施用氮肥,采前10 d 停止施用任何肥料。

3.2水分适时适量补充 铁杆青笋喜湿润,但不耐旱、不耐涝,园地土壤要做到不缺墒(以防抽薹)、不积水(避免病害多发)。按照不同的生长阶段,供水应遵循“先少后多”原则,生长前期(幼苗期)适当控水,生长后期保持土壤湿润,生长中期浅水勤浇,保证水分充足均衡,避免忽干忽湿,防止水分变化幅度过大引起裂笋,或水分不足导致口感发涩。每次追肥后都需浇水,采前10 d 停止浇水。

4 做好病害防控

铁杆青笋常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软腐病、 猝倒病、 病毒病等, 常采取以下措施防治病害。

1)净化土壤。 播种前深翻晒土,地下病虫严重的,结合翻耕施入杀虫杀菌剂;菌核病等病害严重发生地块的,耕翻时施入福美双+多菌灵+腐殖酸钾肥,土壤消毒,改善土质。

2)适度密植。 栽植过密影响通风,诱发病害。 株行距保持25 cm×30~35 cm, 每亩栽植3 500~4 000株。 栽植较晚的可适当增加密度。

3)避免长期连作。避免重茬或与菊科蔬菜连作,可与十字花科、 茄果类、 禾本科大田作物等轮作2~3 年。

4)做好病害预防。 苗期做好灰霉病、病毒病、猝倒病等病害的预防。灰霉病可选择喷施腐霉利、异菌脲、咯菌腈等预防,病毒病可在喷施吡虫啉、噻虫嗪、抗蚜威防控蚜虫, 喷施盐酸吗啉胍、 宁南霉素等防控病毒, 猝倒病可选择甲霜·恶霉灵、 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等。 移栽成活后, 针对菌核病、 病毒病多发地块, 可在施叶面肥时加入腐霉利、 盐酸吗啉呱铜等预防。 遇到低温、 高湿、 多雨、 多雾、 多露、 园地积水等易诱发灰霉病、 霜霉病、 菌核病、 软腐病等环境条件, 应勤加检查, 可用草木灰控湿。 注意用量不可过大, 以防土壤碱化。一旦出现发病苗头,立即喷药防控。 霜霉病可选择甲霜灵锰锌、 霜霉疫净、烯酰吗啉、霜脲氰、氯溴异氰尿酸等防控,菌核病可选择菌核净、 腐霉利、 异菌脲、 氯溴异氰尿酸等防控,软腐病可选择噻菌铜、春雷霉素等防控。 药剂防控7~10 d 1 次,连续用药2~3 次。 注意交替轮换用药。

猜你喜欢
铁杆菌核病灰霉病
铁杆粉丝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小精豆爆笑漫画
简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钥匙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液态地膜+甲基硫菌灵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试验
铁杆中医黄治品业医济世风采:光耀岐黄荫苍生 精诚业医六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