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2024-04-06 17:34吕培培
学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重塑教师应德育

吕培培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山东日照 276800)

德育是五育之首。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在高中阶段学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课业负担繁重。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家长往往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教育,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而这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德育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从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结果来看,高中政治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目标不太清晰

尽管高中思政教师也在积极主动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但是其德育目标并不清晰。如:在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并没有围绕教学内容,融入德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任务中,教师并没有根据任务特点,融入德育内容。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向,教学任务是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如果德育目标不太清晰,那么德育也就会缺乏实效性。

(二)德育内容不太丰富

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个方面的内容。然而在高中思政课程中,教师通常会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关于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德育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作为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这就会导致高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太丰富,进而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德育方式不太多元

同样的德育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德育方式。多元的德育方式,能够让德育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有效,能够调动学生完成德育任务的积极性,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高中思政课堂中的德育形式并不多元,主要以教师的说教、讲解为主,鲜有教师能够将德育过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理解德育内容。同时单一的德育方式,也让德育过程变得枯燥乏味。

(四)德育评价不太奏效

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升学生学习实效性的一项有效举措。然而高中思政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却普遍存在评价不太奏效的现象。尽管教师也在对教学任务进行评价,但是因为在评价标准中没有融入相关的德育指标,所以评价的效果并不理想。再则,高中思政课堂中的评价主体、评价形式等,也都比较单一。这一切都会导致德育评价不太奏效。

二、高中思政课德育教育提升策略

基于当前高中思政课堂中德育教育的现状,教师应通过采取重塑德育目标、拓展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以及优化德育评价等策略,使德育目标更清晰、内容更丰富、方式更多元、评价更奏效。

(一)重塑德育目标,使其更清晰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行动指南。既然高中思政课堂中的德育目标不太清晰,那么教师就应该从“目标维度和目标框架”两个方面入手,重塑德育目标,使其更为清晰地指引思政课堂中的德育工作,让德育的方向变得更加明确。

1.重塑德育目标维度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维度[1]。鉴于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师应围绕课程主题,构建四维的教学目标。如此教师就能够重塑德育目标维度,明确德育教育方向。例如,在教高中思政“文化与社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在政治认同方面,学生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能够坚定文化自信;在科学精神方面,学生能够感悟、理解科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传承、弘扬科学精神;在法治意识方面,能够理解优秀文化在孕育法治意识方面的作用;在公共参与方面,能够聚焦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理解优秀文化。重塑之后的四维德育目标,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充实,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方向更加明确,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当然,通过重塑德育目标,高中德育教育的过程也会更加扎实,内容也会更加厚实。

2.重塑德育目标框架

课堂教学目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这些联系,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认知规律,重塑德育目标框架,即让目标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让目标更加符合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以清晰的目标框架为坐标,教师就能够有序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在教人教版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多彩的消费”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重塑了本课时的德育目标框架。该框架以“多彩的消费”为核心,拓展了“消费观”“金钱观”“生活观”等德育目标,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目标框架。围绕该目标框架,教师可以设计、开展更为丰富、有效的德育活动。在重塑目标框架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合理地设置目标框架的梯度,使学生通过适度的努力,能够如愿以偿地达成目标,并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获得自信心。同时,在目标框架的引领下,德育的方向就会更加明确,学生努力的方向也会愈发清晰。

(二)拓展德育内容,使其更丰富

鉴于德育内容不太丰富的现状,教师可通过采取深入挖掘教材、创设教学情境等策略,梳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以及融入生活中的德育内容,以此拓展德育内容,使德育内容更加丰富。

1.深挖教材,梳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辅助工具[2]。在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但是这些德育内容并不是完整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应聚焦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将这些德育内容巧妙、恰当地融入德育目标、德育任务之中。例如,在教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中的“美好生活的向导”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从教材中深度挖掘了德育内容,包括: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了解、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让学生懂得自尊、自爱、友善、合作、谦虚;让学生学会包容、诚实守信等。这些德育内容,不仅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本课时教学中融入这些德育内容,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能够进一步拉近德育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2.创设情境,融入生活中的德育内容

情境是连接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一座桥梁、一种媒介。为了丰富德育内容,让德育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教师应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巧妙、恰当、适度地融入德育内容。例如,高中生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有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学生释放学习压力。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创设一种学习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境。如:某学生在近几次的摸底考试中,成绩不断下滑。班主任教师对其进行了约谈,家长对其进行了批评。同时,该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十分不满意,并不时地自责。来自多方的压力,让该学生内心不堪重负,产生了焦虑、失眠、厌学等不良情绪。基于该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交流,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分析释放、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因为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接近,所有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特别高。同时,德育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

(三)创新德育方式,使其更多元

单一的德育方式,往往会降低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实效性[3]。教师应围绕德育内容,根据学生学情,开展微演讲、微辩论等活动,以此将德育方式多元化,并以此吸引学生,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完成德育任务。

1.微演讲

微演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引领学生深刻理解德育知识,以及将德育知识内化为品格。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开展微演讲活动,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讲中理解、掌握、内化德育知识。例如,在教人教版高中思政课程“传统文化的传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微演讲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畅所欲言地谈一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些方式。在演讲中,一些学生提到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民俗文化活动,了解、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一些学生提到可以通过参观、走访一些风景名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微演讲活动中,无论是作为演讲者,还是作为聆听者,都能够更为全面、深入、细致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习得一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等。

2.微辩论

唇枪舌剑的辩论能够拓宽学生的视域,让他们对相关知识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为了增加德育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以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参加德育活动,教师可围绕德育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微辩论活动。例如,在教“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正反两个辩题,即“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公德”与“和谐社会不需要社会公德”。在微辩论开始之前,教师给学生留出了10 钟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并从中寻找辩论依据。除了自主阅读教材之外,教师还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已有认知,搜集、整理相关的论据。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了激烈的微辩论。通过微辩论,学生不仅能够对相关德育知识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能够逐渐将德育知识内化为一种品格。如此,德育内容就能够走心入脑,德育效果就会稳步提升。

(四)优化德育评价,使其更奏效

评价在德育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高中思政教育中德育评价不太奏效的现状,教师可通过鼓励学生自评,以及组织学生互评的形式,提升评价效益,更好地发挥评价提高德育效果方面的作用。

1.德育自评

自评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反省、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4]。教师应围绕德育内容,设计评价标准,并鼓励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适时适度的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对自己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以及法治意识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健康成长中的个人品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项“个人品德剖析”活动,即让他们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围绕这些方面,教师设计了细致的评价标准,如:是否能够准备辨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是否能够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是否能够以坚强的意志品质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学习、生活中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己的行为是否优雅、举止是否文明……鼓励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修身养性、塑造品格的方向。同时,在自我评价中,学生也能够获得自信心,并将自信心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

2.德育他评

他评是自评的重要补充。在自评过程中,学生受到自身认知水平、评价视角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评价不够细致、不太全面等。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或邀请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互评与家长评价,都属于他评的范畴。有序、有效的他评,能够让评价更加细致、全面。例如,为了评价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组织开展了他评。首先,教师为每一位学生发放了评价量表,该评价量表中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是否能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是否能够坚持锻炼身体;是否能够坚持认真完成各项作业等。之后,让学生利用该评价量表,进行了同桌互评。此外,教师还在班级信息化平台中,分享了评价量表,并邀请家长对自己孩子在意志品质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在线评价。不同评价主体的他评,能够更为全面、细致地发现学生在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思想品格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能够为进一步开展德育教育提供参考数据,能够为教师拓展德育内容、优化德育方法指明方向。

总而言之,高中思政教师应立足课堂、着眼素养,制订清晰的德育目标,拓展丰富的德育内容,与时俱进地创新德育形式,及时有效地开展德育评价。如此,以清晰的德育目标为引领,以丰富的德育内容为支撑,以创新的德育形式为援手,以奏效的德育评价为内驱,高中德育工作的效益就会稳步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就会在丰富、多元、有趣、有效的德育中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重塑教师应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重塑未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李沧:再造与重塑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