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2024-04-06 17:34谢万新
学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理念

谢万新

(甘肃省甘谷县第三中学,甘肃甘谷 741200)

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造成了一些污染问题,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高中化学教学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认识到当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引领学生运用环保知识和技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由于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工作的经验较少,在实践教学中仍面临限制,必须从本学科基本内容和教学大纲、人才培养要求等方面出发,提高绿色化学理念的融合效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重要性

在社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提出绿色化学理念,旨在生产生活中应该降低使用化学产品的危害性和毒性,以避免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等造成危害。绿色化学理念的提出,推动了化工行业的转型发展,促使其在生产制造和产品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和资源回收利用措施,防止造成严重的污染事件。高中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教师必须在化学教学中强化绿色化学理念,使学生意识到周围环境的变化特点及规律,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出发,实现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全面控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同时,绿色化学理念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融合,不仅拉近了化学学科和生活的距离,还有利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明确化学知识的具体用途,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这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为此,教师需要了解我国化工行业和环保工程的发展动态,并将更多前沿知识引入课堂,使学生能深刻感悟绿色化学的内涵,增强实践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问题

(一)认知程度低

教师长期受到固有思维理念的影响,对于绿色化学的认知水平不高,是影响绿色化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的主要原因。高中生的升学压力较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忽视了绿色化学理念的融合应用,难以使学生对本门学科产生兴趣,以致影响学习效率。尤其是部分老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在教学中出现与社会脱节的情况,不了解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无法增强整体渗透性,部分绿色化学知识在课堂中的应用存在形式化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实际成效欠佳。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具有单一化的问题,只关注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等等,缺乏更多的绿色化学知识,这是影响绿色化学理念有效融合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依赖性较强,无法将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知识和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氛围也相对沉闷。化学知识与时代发展脱节,部分知识内容在实践中已经被淘汰,但是在教学中仍被作为重点,不利于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滞后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参与感下降,还会限制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程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中没有与学生实现互动交流,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在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弊端较大,课堂教学中先进技术手段的融合度较低,学生难以直观地感受绿色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间的脱节现象较为常见,理论教学的比重较大,忽视了实验教学对于绿色化学理念培养的重要性,阻碍了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养

要想提高绿色化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成效,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确保教师深入理解绿色化学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带领学生学习更多的绿色化学知识和技能。为此,教师需要在专业发展中开展自主学习,了解当前化工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沿动态,关注最新的绿色化学产品和生产技术等,与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实现密切融合,不仅能够拓展教学资源,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突破教材的限制,真正以社会化的眼光看待化学学科,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除了可以通过相关文献了解绿色化学知识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自主学习中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在网络中也可以与其他名师进行交流沟通,学习他人在绿色化学理念渗透中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教学任务和预期目标加以融合。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培训活动,更加系统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确保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在编制绿色化学理念渗透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了解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能力,确保计划的可行性。以“绿色化学”为课题,积极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在不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协同中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二)融合生活元素

化学学科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所以在工作中需要做好全面融合,使学生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绿色化学元素,在成长中逐步形成绿色化学理念。单纯利用教材开展教学工作,难以满足学生对绿色化学知识的需求,因此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时,教师应该做好生活化资源的筛选和整合工作,选择更加贴近实际的内容,消除学生在学习绿色化学中的陌生感,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从生活中发现并应用化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好课前设计工作,明确新课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取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推进教学任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教学氮的氧化物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氮氧化物在环境中的危害,可以将汽车尾气污染的相关数据和光化学污染的事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从身边事物出发重新认知绿色化学,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重低碳出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氯气相关内容教学中,可以将生活中自来水氯气消毒的知识融入课堂,使学生逐步增强绿色化学理念。生活当中处处充满绿色化学知识,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与调整,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积极投入到环保工作当中。

(三)开展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学科应该适当提高实验教学的比例,从而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将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加以呈现和验证,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同时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发展也十分重要。比如在氯气性质探究、铝热反应和实验室制氨气等实验中,应该以微小实验为主,这样能够降低材料的消耗量,同时控制污染物的产出量,防止在实验过程中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这是提高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切身感受绿色化学的内涵及具体实践方式。在学生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科学指导,防止学生操作不当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同时保障学生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实验结果。比如在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讲述相关的注意事项,注重化学试剂的合理使用,在实验结束后针对“三废”实施处理措施,防止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对学生健康安全形成威胁。实验材料也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在材料选择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循绿色化原则,避免浪费问题。比如石油和煤炭的大量使用,会造成严重的二氧化硫污染问题,引发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在实验中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具体性质和组成成分,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物质,在实验教学中落实绿色化学理念。

(四)创设课堂情境

课堂情境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化学内涵的关键途径,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抽象性问题,真正在具象化的情境中讲解绿色化学知识的相关概念和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在绿色化学情境创设中,应该始终遵循丰富性和多元性原则,同时要保障教学情境的趣味化,使学生对绿色化学产生兴趣,在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游戏化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完成小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及技能,教学任务的推进效果更好。因此,教师应该科学设计课堂小游戏,也可以将化学小魔术引入课堂,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氨气性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工业生产中的情境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使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化工行业氨气的制备过程,了解产生污染物的具体环节及控制方法,鼓励学生探索装置改进策略和方法,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污染物,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先进技术手段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增强情境的直观性,使学生的认知更加清晰,学习绿色化学知识时也会更加高效。

(五)实施双线教学

只依靠线下教学的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线上授课模式的兴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还可以拓展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路径,提升教学课堂的丰富性。为此,应该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主要目标,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密切衔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的途径获取更多的绿色化学知识和资源,对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补充和拓展。尤其是新媒体平台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利用微信和QQ 等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达到互帮互助之效。在课前预期阶段,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相关资料的搜索,以便为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在清洁能源开发和能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涉及的知识和化学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网络中搜集知识后在群内分享,了解新课知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提升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全面指导,在线上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绿色化学的困惑和想法,以便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解答,提高课堂整体成效。

(六)构建兴趣小组

很多化学问题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会对自身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教师可以将“绿色化学”作为主题,引导学生自发构建兴趣小组,在小组成员帮助下共同进步与提高。在兴趣小组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化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因素,以保障小组构成的合理性,既要满足组内成员的异质性特点,也要实现不同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为绿色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的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激烈的讨论,将高中化学学科和社会热点事件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自主设计实验的流程和方法等,通过实验的方式反映污染问题的成因及具体治理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七)组织实践活动

化学教学应该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将边界拓展到社会层面,为学生的学习和才能展示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在社会实践中深入理解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相互影响,是培养绿色化学理念的关键方法。比如在假期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和分析周围环境的污染问题,准确记录污染源、污染程度,科学评估未来发展状况,并利用化学知识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真正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较多的困难,教师可以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使其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弥补课堂学习中的缺陷,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同时带领学生主动参与绿色化学的宣传,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风气。实践活动后,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在绿色化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理念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的预防和处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高中化学中融合绿色化学理念,是培养新时代综合型人才的关键,体现化学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但是,由于在教学中存在认知程度低、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也会对两者的融合效果产生影响。为此,应该通过提高教师素养、融合生活元素、开展实验教学、创设课堂情境、实施双线教学、构建兴趣小组和组织实践活动等途径,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化学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