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4-04-06 15:27连洁琼
黑龙江科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薪资效度形势

连洁琼

(西安思源学院,西安 710038)

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1],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就业意愿对其未来的就业指导具有重要意义[2]。为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根据已有研究设计调查问卷,掌握受访者对就业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及其期待的薪资水平。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146份,其中有效问卷1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89%,受访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年级等(详见表1)。

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 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interviewees n=140

1 调研结果

1.1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将调研结果导入SPSS 18.0软件中,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问卷整体的Cronbach’sα值为0.756,大于0.7,说明问卷通过了可靠性检验[3]。进一步运用KMO值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KMO值大于0.7说明问卷的效度较好,KMO值在0.6和0.7之间说明问卷的效度处于一般水平但可以接受,KMO值在0.6以下说明问卷的效度未通过检验[2]。本次问卷的效度检验KMO值为0.732,大于0.7,说明问卷的效度较高。

1.2 大学生就业形势关注度的影响因素相关性

如表2所示,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找出大学生就业关注度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知与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呈显著正相关性,说明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知程度越高就越关注就业形势。大学生所学专业是否具备就业优势与其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呈显著正相关性,说明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知程度越深掌握的专业知识就越丰富,就越能了解自身所学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当学生认为自身所学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时,其对自身的就业前景表现得较为乐观,能够根据所学专业融入就业市场,找准专业定位。

表2 大学生就业形势关注度的影响因素相关性Tab.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attention to employment situation

1.3 大学生就业意愿

如表3所示,将大学生的性别与就业意愿进行交叉列联分析与卡方检验,两者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说明性别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因素之一。29名男性受访者毕业之后直接就业意愿强烈,女性受访者的就业意愿相对男生而言较弱,部分女性受访者毕业之后想继续考研深造。

表3 性别与大学生就业意愿的交叉列联分析Tab.3 Cross-contingency analysis of gender and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对大学生就业时的薪资意愿进行分析发现,近七成的受访者希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仅有16.4%的受访者看重工作的稳定性,说明相比工作的稳定性,大学生更注重高薪资,希望通过高薪资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生活压力。进一步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进行分析,对性别与就业意愿的选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4所示),大学生选择考体制内工作岗位的人不受性别的影响,参军入伍选择在1%的水平上存在性别的显著性差异,选择自由职业和进入企业工作的人在5%的水平上存在性别的显著性差异。

表4 性别与就业意愿选择的独立样本t检验Tab.4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for gender and employment intention selection

1.4 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如图1所示,62.14%的受访者在选择就业岗位时会受到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影响,超过四成的受访者会受到理想、人生规划、自我认知及自身对形势判断的影响,受地域因素影响的受访者仅占2.14%。

图1 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多选)Fig.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multiple choices)

进一步分析地域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人会选择自己家乡所在的地级市、县级市或原籍省的省会城市就业,且这些人中近七成为女生;选择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的人数占比为31.43%,这些人中大部分为男生,说明女生在就业时更倾向于选择离家近一点的城市。

2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存在一定性别差异,男生在毕业时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就业,而女生选择直接就业的人数相对一般,且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考研考编,国家政策、理想追求及就业城市对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较大。从大学生自身就业方面来看,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对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正快速增强[4],大学生应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认知水平,通过先就业来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就业能力。从高校方面来看,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服务指导和就业培训,对当前就业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为学生提供前瞻性的专业知识和就业一站式服务,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为学生的就业保驾护航。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应制定与互联网时代发展相配套的就业政策,激励学生就业,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猜你喜欢
薪资效度形势
不简单以“住房薪资”引才——遵循“一步一重天”的人才发展规律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复杂图形测验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