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

2024-04-08 03:15李鸿忠
电脑迷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活元素生活情境小学数学

李鸿忠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要求和标准,尤其强调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教学活动要从学生主体出发。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学科内容,教师在教学期间也应注重贴合学生群体,关联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入丰富的生活元素,刺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丰富数学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文章将着重分析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原则以及融入路径,希望能够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议,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生活元素;小学数学;融入原则;生活情境

现如今,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工作要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聚焦学生的发展需求,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更多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下,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索学习任务。

一、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价值

(一)辅助理解数学语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学习能力和素养仍在不断培养之中。尤其面对数学这门具有较强抽象性的学科内容,学生学习难度大,并且自主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很多抽象的数学语言更是模棱两可。而生活元素的融入和渗透,能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的距离,减少数学学科学习的神秘性,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元素,能更好地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征,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难度。加之数学本身与生活密切关联是对部分生活事物的高度概括总结,适当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之中,必然可以提高学生对相关数学事物的理解效果,强化整体教学成效。

(二)激发数学问题意识

除辅助理解数学语言外,将生活元素融入小学数学学科教育中,还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相较于教师提出问题而言,由学生群体自主提出问题是极为难能可贵的,教师如若能在教学期间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将显著提升课堂培养成效。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容易局限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生成效果,适当融入生活元素,将解决这一难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意识,使其能够从中生成探索求知欲望,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形成强烈的数学问题意识极为有利。此外,借助生活元素的渗透,展开数学知识讲解工作,还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推进课堂探究思考进程,唤醒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提高问题思考能力。

(三)丰富数学教学素材

生活元素的渗透,能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虽然数学教学教材经过精心的修订,其中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素材都精挑细选,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但不可否认教材版面有限,能引入的教学素材,并不能完全贴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加之学生学情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期间往往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知识结构的掌握水平,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此时适当将生活元素融入其中,便可做到丰富教学素材的成效,为数学教育工作提供极大的助力。而且数学本身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选用生活素材的同时,还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体验,借助全面且详细的教学素材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生成主动学习行为,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原则

(一)贴合性原则

在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避免出现应用偏差,影响实际教学成效。要始终遵循贴合性原则,所选取的生活元素能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还要适应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及年龄特征,满足学习需要。考虑到学生群体存在个体差异,思维虽活跃,不同阶段的学情特征各有区别,为此教师在进行生活元素渗透和融入期间,需要适当结合教材内容,围绕学生的学情,进行生活元素挖掘,从中筛选出与学生相匹配的生活元素,从而构建高质量教学课堂,提高生活化教学的适用性特征。要注意的是,除了挖掘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内容中,教师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改进,巧妙将生活元素作为教学方式的升级选择,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二)真实性原则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在筛选生活元素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本身生活元素渗透于数学教学工作中,其核心本质也在于帮助学生建构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创设更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环境,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形成系统认知效果。但如若教师在选取生活元素期间,忽略了真实性原则,很有可能无法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不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符合,学生的主观认知也仍停留在以往教学模式下,整体教学成效自然大打折扣。为此教师运用生活元素开展教学时,一定要遵循真实性原则,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关联紧密的要素,保证各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开展,防止出现教学案例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生活不相符的问题,影响教学价值。

(三)适度性原则

除以上关键原则外,想要切实发挥生活元素的优势和价值,也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在教育教学期间合理、适当地融入生活元素,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这样才能保证生活元素服务于课堂教学。同时,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期间有可能忽略生活元素渗透的本质目标,一味地追求新颖,追求特色,追求新奇,反而影响了学生对生活元素的感知能力,无法发挥生活元素对数学课堂的促进价值,这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初衷相背离。为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期间一定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选择适当的生活元素,并在恰当的节点将其引入课堂之中,才能避免喧宾夺主,影响整体的教学水平。

三、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一)挖掘生活元素,适切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生活元素,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合理挖掘生活元素,适切教学目标。正如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的一系列原则,教师在挖掘生活元素为课堂教学提供素材期间,一定要坚持立足教材,适切教学目标,才能确保生活元素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支持度。尤其当下,数学教材内部的教学内容大多精挑细选,具有较好的系统性。教师所选取的生活化元素,必须能够与原有教材内容相适合,为达成预设教学目标而服务。例如,在“5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分析本节教学目標,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且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为此,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筛选出了一些常见的生活实物带到课堂上,如糖果、小型的玩具模型、弹珠等。随后在正式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一数的方式,掌握十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生活素材下,学习兴趣十足,纷纷活跃起来,课堂学习效果较为理想。如此,适当地挖掘生活元素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适切教学目标。

(二)融入生活问题,引入新知教学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尝试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数学新知教学服务。尤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新知识时容易存在畏难心理,而且主观学习兴趣不足,这就很容易影响学习成效,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应巧妙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将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内容融入实践探索期间,重新建构认知结构,完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折线统计图”这节知识教学时,教师便可在课前预习的活动中,为学生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探究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对新知探索学习的兴趣。如让学生提前调查家庭每周的支出情况、父母的收入情况、家里用电的度数等,并将调查数据集中收集起来,用于课上绘制统计图表使用。学生在教师布置的这种与生活相关的实际探究活动中,能进一步加强对新知识内容的探索学习。随后在正式教学期间,教师也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及时解答学生的学习疑问,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应用生活语言,理解数学概念

除了以上教学办法外,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利用生活语言为学生解释数学概念。本身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很多小学生在理解上存在难点,很难上升到理性认知层面,这会为后续数学学习埋下隐患,造成学习瓶颈。为此,教师可尝试发挥数学生活元素的优势,引入生活语言,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打破概念的认知局限,降低学习难度,逐渐从生活实际出发,完成数学语言的过渡任务。例如,在“百分数”知识教学时,当讲解到利润或折扣相关知识时,如若教师依照教材内部的定义向学生进行阐述,多数小学生都无法理解,此时教师便可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项引入课堂,为学生解释折扣的具体含义。如商场出现的打折,8折、9折等,将其与不同的百分数相匹配。这样一来,学生便能较好地理解数学中的相关概念,达到从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过渡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进一步围绕生活中的常见事项创设与百分数相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过渡迁移运用。如“生活中超市购物打折原价多少?现价多少?”要求学生运用折扣的百分数运算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一来将进一步夯实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也能解决对数学概念理解的难题。

(四)探索生活情境,丰富教学手段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有利于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相关知识,也能刺激课堂教学成效。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教师适当建构教学情境,可帮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学习体验,符合其认知规律和发展特征。教师可将生活元素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借助多种渠道构建生活化情境,从而丰富教学形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深入探索学习效果。在建构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也可尝试运用学生青睐的游戏教学方法,形成游戏生活化情境,从而提高整体情境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小数乘法”这节知识教学时,教师可提前利用互联网搜索生活中一些有小数点的实际场景。如超市中不同商品的价签,商场文具店中的价签。随后再为学生营造趣味游戏场景,要求学生参与课堂小超市的购物游戏,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求商品的购买任务,并且要自行进行商品结账。如此,通过挖掘生活元素建构生活情境,能显著提高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的体验感,也能加深其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水平。

(五)设计生活作业,夯实巩固教学

在运用生活元素开展教学期间,教师也可将作业作为一种切入点。本身数学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检验,也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师如若能够在作业布置上融入生活元素,可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作业题目的完成兴趣,也能强化巩固效果。结合前期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情况尝试,从其中剥离出有价值的生活元素,并将其纳入数学作业之中。同时,要注意生活元素与作业形式的适切性,避免过度生硬的添加,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在布置带有生活元素的作业时,应适当丰富作业的形式,避免停留在传统作业模式下,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体验感和积极性。例如,在“可能性”这节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则趣味的生活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父母一同进行玩骰子的游戏活动。两人轮流掷一枚骰子,然后要将两次骰子显示的数相加,如若相加数字之和为5~9,则判定学生赢,否则判定父母赢,要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详細记录数据。最后由学生分析数据评估这一活动的公平性。如此,通过设计趣味的生活作业,能够进一步检验学生在课上所学知识的整体成效,也能提升课后作业的趣味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教师尤其要注重贴合学生的认知特征,逐步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适应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让学生群体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逐渐提升学习兴趣,突破学习的重难点瓶颈,为后续更高水平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丽娟. 浅析生活化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8):139-141.

[2] 唐兴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的探究[J]. 成才,2023(13):39-40.

[3] 马敏. 浅析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6):100-102.

[4] 马有福.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 求知导刊,2023(05):62-64.

[5] 张烽.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2(46):76-80.

猜你喜欢
生活元素生活情境小学数学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关于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