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类核心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设计

2024-04-08 16:05王旭刘怡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王旭 刘怡

[摘 要] 环境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工程学等不同学科,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找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国家政策紧密联系,有很多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对其进行课程思政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探讨三门核心课程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如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四个自信”等,列举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并给出了将思政元素和案例融入教学的实施方法,以期对环境类核心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环境人才提供助力。

[关键词]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田园综合体宜居村镇规划设计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任务‘适应地域特色的田园综合体生态功能区划与布局优化研究”(2019YFD1101301-01)

[作者简介] 王旭(1982—),男,辽宁瓦房店人,博士,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污水资源化应用研究;刘怡(2001—),女,湖北孝感人,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22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6-0140-05[收稿日期] 2023-02-28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是环境工程专业中的重要必修课,是环境类核心专业课程,有专业和德育两方面的教学目标。同时,这几门课程与国家政策紧密联系,有很多与可挖掘弘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关的思政元素,具有开展思政教育的可能性。

2016年1月,在重慶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题讨论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推进长江大开发,既是一项长期的战役,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每个人,尤其是环境专业学生,牢固树立“金山银山”的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因为他们是环保事业的践行者,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是人们美好生活环境的保证者。因此,专业课教师不只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环保理念、职业道德、工程伦理观念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工程实践中有更强的决策能力,成为更负责任的环境建设者。

要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就必须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育有机结合起来,不可分离[3]。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各大高校开始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探究如何在环境类专业课中更为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极具必要性。

一、设计目的与内容

(一)设计目的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政治素养,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社会主义环保人才[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二)设计内容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内容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紧密相关,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紧密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环境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专业课程跨度很大,涉及化学、生物、工程学等不同学科,可以从不同角度找到思政元素的切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元素都能很好地融入教学之中。

在教材编纂方面,应注意与时俱进,关注专业学科前沿,将新方法在环境中的应用作为案例编入教材,对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进行及时更新。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入丰富的思政元素,以案例教学的方式讲解环境发展历史、国家环保政策和生态文明观等内容。如在介绍环境发展历史时,我们可以提到古巴比伦文明是如何消亡的,古代巴比伦地区就是因城市发展而人口增长,对耕地、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开始砍伐树木,把森林变成了农田;由于缺乏林地的水土保持,所以土地出现了沙化、水土流失等现象,耕地也渐渐变成了荒漠;土地短缺,导致粮食短缺,而粮食短缺,则导致国家内乱,国力大减。借此向学生传达“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道理,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4]。在讲授固体废物资源化程序时,可以引入我国推行垃圾分类的新政策,强调垃圾分类带来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呼吁学生在生活中重视垃圾分类。

在案例教学之外,参与式教学法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它能够让学生和教师都深入参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近期的热门话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思考与探讨,比如在学习温室效应时,就可以谈到全球变暖,再扩展到每年一次的全球气候大会,会上经过不同国家之间的博弈,最终才能达成协议[5]。

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环境工程的核心课程,对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应该作为环境专业课程思政的先导[6]。其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即理论部分、实验部分和实习部分。三个模块各有侧重,有不同的思政元素可以融入。

第一,理论部分。教师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概念,了解工艺方法及其特点,同时引用丰富的案例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引入国家水污染现状和在国际中面临的挑战,可以引发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立志为环境事业做出贡献,符合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还可以介绍我国水处理行业发展史,讲述我国在起点低、起步晚的背景下,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介绍我国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技术瓶颈,在生物脱氮除磷、水环境治理新材料、膜技术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6]。这能够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四个自信”,让学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努力。

第二,实验部分。在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可以体现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让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第三,实习部分。实习部分包括了参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方案设计、绘制构筑物图和课程汇报。在过程中可以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介绍企业发展进程和关键技术攻坚过程,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让工匠精神和技术自信深入人心。在绘制图纸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向学生传达工程伦理知识,逐步完善设计方案。课程思政元素和教学方法见表1。

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其内容更新快、多学科交叉、贴近生活、知识点多[5],因而该课程不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角度,都具备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条件和先天优势,可结合的思政元素如下。

(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其中也有许多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早在公元前5 000年,中国就在陶窑上安装了烟囱,这有利于烟气的排出,减少了烟尘,既使得燃烧效率有所提升,又使陶窑附近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7]。在讲授我国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时,就可以提到古人在处理防治大气污染时的智慧。

(二)环境政策变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排放、高污染、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虽然换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根据调查数据,中国1990—2010年度GDP年均增长10.45%,能源消耗年均增长6.14%[8]。化石燃料是一种主要的能源来源,它对大气污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学到的雾霾、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按时间顺序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讲授,能够条理清晰地介绍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和大气治理获得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授课时,在案例中插入翔实的数据,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大气环境政策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5]。2012年11月,“五位一体”这一概念第一次在党的十八大被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到突出地位,并明确指出要将这一概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显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9]。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3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首次将“绿色”纳入五大发展理念。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环境政策的不断规划调整和其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大幅改善。根据监测资料,2017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浓度较2013年降低22.7%;与2013年相比,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39.6%,长三角下降34.3%,珠三角下降27.7%;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到58毫克每立方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指标已经全部实现[5]。大气污染控制案例与思政元素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四、“固体废物处理”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把理论知识、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等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10]。在专业课程的思政设计中,不应生搬硬套,而是应该注重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以讲故事的形式润物无声地将思政内容灌输到学生心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提升教師政治素养

环境工程作为传统工科,思政教师配备相对较少,并且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为了使教师更加关注思政,提高教师融合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的能力,可以采取组织专题教育、党员集体活动日、教研室集体备课、开办教师研修班等方式,对专业课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学术诚信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11]。

(二)完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中除专业教学目标外,还要有思政教学目标,即德育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科学精神、工程伦理教育、以科技为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责任。在“固体废物处理”课程的思政设计中,要明确思政教育的要点,将其与合适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思政教学要素融入现代信息技术[12]。

(三)深挖思政元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中大部分知识点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在宣传和贯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等理念上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11]。在授课时应结合自身的特点,深挖知识点下潜在的思政元素,与时事相联系,通过具体案例向学生传输可持续发展理念。例如,在讲授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时,可以介绍我国固废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方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报告[13]显示,2018年国内200个大中城市固废产生量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15.5亿吨,综合利用量8.6亿吨,处置量3.9亿吨,储存量8.1亿吨,倾倒丢弃量4.6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达到4.6亿吨,综合利用量2.4亿吨,处置量2.5亿吨,储存量0.6亿吨;医疗废物产生量0.08亿吨,处置量0.08亿吨,大多数医疗废物都得到及时处置;生活垃圾产生量2.11亿吨,处置量2.10亿吨,处置率达到99.4%。可以看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量占比较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未形成、土地资源紧缺,各类资源化利用处理处置项目落地难、区域间协同处置机制未形成和低价值固体废物回收难、处理处置难、再利用率低等[14]。借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追求更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追求卓越、锐意进取的精神。

在講授土壤污染问题时,可以介绍自各项环境政策出台后取得的积极成效,展现环境政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例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之后,耕地周边工业、矿产污染源得到有力整治,建设用地人居环境风险联合监管机制逐步形成,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净土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15]。2019年1月,我国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壤污染防治无法可依的局面,为打好“净土保卫战”,遏制土壤污染加重趋势提供了保障。到2020年年底,顺利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要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的阶段性目标指标。教学案例与思政元素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四)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以案例式教学为主体,辅以参与式教学,提升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参与感。在传授科学知识、思维方法和传播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营造开放、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采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16]。

结语

通过专业课程思政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讲授和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引起学生对社会热点和国家政策的关注,引导他们成为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有志青年。思政元素融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能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认识到课程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实现了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的综合培养[17]。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6-14(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1-1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A/OL].(2020-05-28)[2023-01-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4]刘亭亭,季鸣童,戴春雷.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途径[J].办公自动化,2021,26(6):38-39+8.

[5]张晓东,黄远东,王冠.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4):380-385.

[6]陈佼,陆一新.“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9):

191-193+195.

[7]方淑荣.环境科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8]高红贵,刘忠超.关于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问题[C]//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出版者不详],2013:29-32.

[9]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7.

[10]罗晓琴,李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3):192-193.

[11]何艳洁,山楠.环境工程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J].绿色科技,2020(5):215-216+219.

[12]常显波.“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教育,2019(12):44-45.

[13]生态环境部.2019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EB/OL].(2019-12-31)[2023-01-15].https://www.mee.gov.cn/ywgz/gtfwyhxpgl/gtfw/201912/P020191231360445518365.pdf.

[14]矫旭东,吴佳,王韬,等.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研究[J].环境工程,2021,39(10):201-206+170.

[15]在蓝天白云下: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EB/OL].(2019-12-18)[2023-01-28].http://www.gov.cn/xinwen/2019-12/18/content_5462175.htm.

[16]张威.高校自然科学课程体现思政价值的意蕴及路径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6):56-61.

[17]李姗姗,田侠,郑庆柱.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探索[J].广州化工,2022,50(9):192-194.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Core Courses

WANG Xu, LIU Yi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Abstrac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s a cross-discipline, involving different disciplines such as chemistry, biology and engineering, from which entry points for thinking political elements can be found from different angles. As the core course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and Solid Waste Treat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national policies and have a lot of explorable political elements, so the design of their courses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lements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at can be explored in the three core courses, such as traditional 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our-Sphere Confidence, etc. It lists rich teaching cases and gives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lements and cases into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core courses and provide help to cultivate environmental talents with both morality and ability.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desig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