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饲养管理要点及疾病防治方法探析

2024-04-08 01:53江馗语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牛舍健康成长病牛

文|江馗语(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畜牧养殖行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对牛的饲养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自身养殖技术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在获得更高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养牛业的高质量发展,养殖单位有必要对牛的饲养管理要点及疾病防治方法进行探讨,以此获得更加科学的养殖管理知识与经验。

一、牛的饲养管理要点分析

1.环境管理要点。干净、舒适的养殖环境是牛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牛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做好养殖环境的日常管理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因素对养殖过程的不利影响,确保牛的健康成长。具体实践过程中,养殖单位应注重以下要点的把控。

(1)科学规划养殖场地。在进行养殖场地规划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几个要点:应按照养殖生产区、生活管理区、防疫隔离区等将整个养殖区域合理划分成多个功能区域并保证各区域间具备明显的界限,如各区域间应相距30~50米且相隔距离中应设有消毒通道、隔离墙或防疫站;科学规划各功能区域的位置。如包含办公舍饲和生活舍饲的生活管理区,应设置在地势较高的位置;包含牛舍、养殖生产相关功能室的养殖生产区应设置在整个养殖场地的中心区域;包含污水处理池、粪便储藏室、隔离观察室、兽医室的防疫隔离应设置在养殖场地的下游区域或侧向区域等。同时还应保证饲料储存、加工室位于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隔离区与牛舍的距离大于50米;养殖场内净道与污道分离并独立使用,净道宽度≥3.5米、最小转弯半径≥8米;养殖场设有专门与外界接触的道路等。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场地规划布置,在提高饲养管理便利性的同时,有效减少疫病传播渠道,营造出更加舒适、安全的养殖环境,确保牛能够健康成长。

(2)加强牛舍日常管理。日常饲喂管理时,应注意密切关注牛舍内部环境条件状态,如光照情况、潮湿度等,根据养殖技术要求和管理标准,及时通过适宜的通风、加热方法,对牛舍内部环境条件进行调控,使之始终保持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以便牛能够健康成长;做好牛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日常管理中,养殖人员应做到“三勤”即勤走、勤看、勤扫,及时清除牛舍内的牛粪、被污染的垫草、牛床及粪尿沟内堆积的牛粪和污水,确保牛舍、牛床的清洁和干燥。同时,应定期对牛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以此防止细菌滋生,降低牛患病概率。如每15~20天用生石灰/火碱溶液/来苏尔溶液对牛舍地面进行1次喷洒消毒;每15~20天用20%草木灰水或10%石灰乳清洗牛舍墙壁和牛栏;每10~15天用3%来苏尔溶液清洗1次饲槽和水槽等。

2.喂养管理要点。科学的喂养是确保牛健康成长的关键,具体饲喂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对以下两方面要点加以严格把控,以此确保喂养的科学性。

(1)科学搭配饲料。应在综合考量牛种类、日龄大小、体重状态、生理阶段等多方因素的基础上,明确饲料的营养标准,并以该标准为依据对日粮进行科学搭配。同时,饲喂过程中还应根据气候状态、环境变化及牛的实际生长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日粮配方(变动幅度≤10%),以此提高饲料利用率。具体而言,牛属于复胃动物,为保证其胃部系统酸碱平衡及消化器官正常发育,需要保证其饲料中含有充足的粗饲料(如干草、玉米秸秆等),在此基础上,需要养殖人员根据牛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配置一定量的精饲料,以此确保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满足牛当前的生长需求。此外,还需要结合牛的品种、生长状况在饲料中搭配适量的矿物质元素(如磷、钙等),以此保证牛的机体免疫力,使其得以健康成长。

(2)采用正确的喂养方式。实践表明,科学喂养的关键点在于根据牛所处生长阶段、体重、品种等因素,对喂养时间和饲料配方进行科学把控,以便牛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消化饲料,将其有效转化为生长所需营养成分。例如:犊牛正处于生长快速期且消化能力较弱,针对该特征,喂养时应以鲜奶为主要食物,并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喂养(通常30~60日龄犊牛的喂养频率可控制在5次/天);对于育肥牛,喂养频率宜控制在3次/天并通过散养提高杂草摄入量,但不得进行全天候的散养,以免杂草摄入过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对于备孕和怀孕牛,因其对营养物质需求量较大,所以需要缩短喂食间隔,宜将喂养频率可控制在2次/天,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粗饲料与精饲料的比例、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

3.繁殖管理要点。繁殖管理是牛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管理工作,为保证其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注重以下要点的把控。

(1)对于出产期牛,需要依据配种需求实施分群处理,并通过降低精饲料配入量,增加粗饲料使用量的方式,对牛的体重进行严格控制,以免因膘情过肥而导致牛发情不规律、不能正常受孕。通常,宜将牛体重控制在270~370千克范围内。

(2)对于处在妊娠阶段的牛,需划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两个阶段进行管理。前期,一方面应以空杯期饲料配方为主,无需刻意增加饲料的营养含量;另一方面需做好早期流产预防工作。在妊娠阶段的中后期,母牛对营养需求显著增大,此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喂养频率,增加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以保证母牛和犊牛的健康成长。整个妊娠阶段,养殖人员需每天观察、记录母牛的采食情况、体重情况,根据观察记录科学调整养殖方案。

4.防疫管理要点。牛养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使得防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凸显,若防疫管理不当,极容易导致牛的大规模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保证防疫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注重以下要点的把握。

(1)进入牛舍前,必须对人员和器具进行卫生消毒。

(2)应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养殖区域内设置标准化的消毒设施,如放牧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养殖场地进出通道设置紫外线消毒设备;养殖生产区内设置移动/固定式消毒器具等。

(3)严格按照防疫管理制度的要求,定期对养殖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如牛舍每个月进行1~2次全消毒;春秋两季定期进行全域消毒和清理等。

(4)严格落实集中免疫接种,提高牛群疫病抵抗能力。

(5)加强引进牛群的防疫管理,如:引进牛必须来自非疫区且具备完整的检疫合格证明资料;进场前,必须对每头牛进行临床检验,并在隔离区域养殖30天以上,确认生长状态正常且完成驱虫处理后方可混群饲养。

二、牛饲养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1.口蹄疫的防治方法。预防方法如下。

(1)做好牛舍清扫和消毒工作,保证牛舍清洁、卫生。

(2)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3)及时隔离病牛,并将其侵染的饲料、饮水、垫料以及产生的尿液、粪便、牛奶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牛舍、饲养设施进行全面消毒。

治疗方法:口腔病变部位可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定期清洗;蹄部病变部位可先用3%来苏尔溶液清洗,再用青霉素软膏或龙胆紫溶液涂擦;若久治不愈,可用冰硼散外敷口腔病变部位,并根据病牛体重,按照0.05克/千克的剂量,以1次/天肌内注射的方式,利用五号疫毒克星对病牛进行治疗,通常连用3天后便可见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2.炭疽病的防治方法。预防方法:每年定期为牛群接种无毒炭疽芽孢苗,通常1岁以内犊牛的接种剂量为0.5毫升,成年牛为1毫升。同时,做好养殖区域清洁、消毒工作,及时隔离病牛,上报疫情并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治疗方法如下。

(1)按照4次/天肌内注射的方式,连续3天向病牛注射100万~30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

(2)对于成年病牛,可采用静脉注射100 毫升炭疽血清的方式进行治疗,注射后若体温未降低,则24小时后重复注射1次。

(3)病牛恢复健康15天后,方可归群饲养。

3.四肢病的防治方法。预防方法如下。

(1)加强牛舍及运动场环境管理,确保地面平坦无尖锐物。

(2)日常喂养过程中加强牛运动体态的观察以及四肢、蹄部的检查,定期对蹄部进行修正。

(3)优化饲料配比,提高饲料营养含量,增强牛的机体抵抗力。

治疗方法:针对病患处,做好排脓、杀菌、消炎处理工作;可向脓腔中注入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混合液(比例为2∶1∶10),并连续用药10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提升牛的养殖技术水平,养殖单位应明确环境管理、喂养管理、繁殖管理、防疫管理四个饲养管理核心内容的工作要点,并切实做好各项要点的严格管控。同时,还应熟悉口蹄疫、炭疽病、四肢病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期全面提升养殖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牛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牛舍健康成长病牛
好习惯伴你健康成长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基于低屋面横向通风牛舍空气交换率优选模拟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家庭小规模肉牛舍建造
安全相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