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省级水网建设研究

2024-04-09 09:42余晓敏冯楚桥杨荣芳郝志斌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水网水系防洪

余晓敏,冯楚桥,杨荣芳,郝志斌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阳 550002)

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一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对国家水网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要求贵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有效解决长期困扰贵州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问题[1]。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网建设,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下大力气在水利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建设贵州大水网,大力开展“百库大会战”,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2]。

1 贵州省水网建设基础与短板

1.1 水网建设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水利改革发展进入高速发展期,开工建设了黔中、夹岩等一大批骨干水源工程,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防洪减灾能力稳步提升,水生态保护修复跃上新台阶,水利管理取得显著进展,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加上众多的河湖水系、丰富的水资源等天然优势,迅猛发展的大数据产业等技术优势,为贵州水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3]。

1)纵横交织的河湖水系为贵州水网建设提供自然基础。贵州省河流以中部苗岭山脉为分水岭,北南分属长江和珠江流域,多属岩溶山区中小河流,流域面积50km2以上河流有1059条。河流划分为八大水系,分别为长江流域的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沅江水系,珠江流域的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柳江水系。纵横交织的天然河湖水系网络,为贵州水网建设提供了天然载体。

2)初具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为贵州水网建设提供工程基础。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贵州已建在建水库3000余座(含水电站),其中,以供水为主的大型水库有黔中水利枢纽、夹岩水利枢纽、马岭水库、黄家湾水库和凤山水库,中型水库160余座,引提调水工程2.5万余处,中型灌区236个。一批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的建成,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建堤防4000余公里,保护人口850余万人、耕地26万hm2,3级及以上堤防长度占规模以上堤防长度的10%,初步形成了堤库结合、以堤防为主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3)大数据发展为贵州水网建设提供技术基础。依托国家大数据平台,借助贵州大数据产业优势,水利信息化在监测体系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应用开发与集成等方面初见成效。初步建成水文站网监测体系和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立省市县三级水利业务网,积极推进数据库建设。建成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贵州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贵州省项目,率先创建贵州省水土保持大数据平台。

1.2 水网建设短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网建设,但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水资源特点和人口经济状况,决定了贵州水网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且面临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对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与建设多彩贵州现代化需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1)水资源调配能力不足,优化配置格局尚未形成。随着“四化”加快推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持续增长,供水安全保障尚不足以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数量少,供水能力占比仅为32%,调蓄能力低。部分在建水源输配水工程建设滞后,未有效形成区域供水网络。水源之间连通建设严重不足,尚未形成以大补小、以丰补枯的调配格局。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较低,部分县级及以上城市应急备用水源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抵御特大干旱和应急供水能力亟待提升。

2)防洪减灾体系存在薄弱环节,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极端气候频发,洪水风险日益增加,迫切需要提高防洪保安全能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较为滞后,有防洪任务河流中仍有约60%的河长未治理或治理未达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手段仍需提升,治理达标的山洪沟仅占需治理山洪沟数量的10%。遵义市、凯里市、铜仁市等3座地级城市和湄潭、沿河等27座县城尚未达到规划防洪标准,城镇防洪减灾体系仍不完善。

3)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治理修复任重道远。贵州水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但本底脆弱,一经破坏很难恢复且治理难度大。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及工农业发展,水生态退化风险加大。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全省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水生态空间划定尚未完成,水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有待加强。部分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程度不高,草海、三岔河、白甫河等河湖存在生态环境退化、生态廊道受损等问题。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污染风险,农村水系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4)水网智慧化水平不高,建设管理机制体制仍不完善。贵州水网在全面感知、智慧分析、支撑应用等方面建设滞后,工程运行管理仍需加强,发展动力活力不足。重点河湖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监测站点和水域岸线开发利用监测不足。水利数字资源融合与共享不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信息化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水网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水价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水商品属性未能充分体现,社会资本参与水网建设运营的意愿不高。

2 贵州省水网建设重大意义

贵州水网是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水网在贵州的细化和落实,是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的有效途径,对长江、珠江中下游防洪减灾、城乡供水、生态安全保障具有积极作用。

1)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贵州省位于长江、珠江上游,是两大流域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省份,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节点省份,是西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在西南乃至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的全新战略定位,亟需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防洪保安全、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迫切需求。

2)支撑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要。贵州省委、省政府确立“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对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作出系统部署,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在交通瓶颈基本解决后,省委、省政府已将水利排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作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点领域。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传统水利向绿色现代水利转型发展,着力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构建互联互通、合理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贵州大水网。

3)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水利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化、系统化、智慧化等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贵州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水利基础设施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局部建设到全面推进的重大转变,对标水利高质量发展,全省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防洪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加。

总体来看,贵州水网处于发挥已建水库效益、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加强输排水通道建设、提升水网智慧化水平的关键期。对标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贵州省水安全保障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立足贵州省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亟需建设贵州水网,推进新阶段贵州水利高质量发展,提高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

3 贵州省水网建设总体布局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需求导向,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结合贵州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保护治理水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快构建以乌江、清水江、阳河等重要江河水系为基础,大型水库(水电站)工程为节点,黔中、夹岩等重点引提调水工程为通道的省级骨干网,因地制宜推进市州网和县级网建设,打通水资源调配和防洪排涝“最后一公里”,形成“一核四区”贵州水网总体布局。

“一核”,即黔中水网。本区域水网加强与国家骨干网衔接协调,以乌江、三岔河、六冲河等河流水系为基础,以黔中、夹岩等重点引提调工程和其他区域性供水工程为通道,以黄家湾、观音、凤山、引子渡、东风等大型水库(水电站)为节点,构建互联互通、多源保障的水网格局,保障黔中经济区以及贵阳—贵安都市圈、遵义都市圈等重要区域发展和生态用水需求,完善贵阳市、遵义市等城镇防洪体系,改善南明河、湄江(含湘江)、剑江河、白甫河等河流生态环境。

“四区”,即黔西北、黔西南、黔东南和黔东北区域水网。黔西北水网构建以哈喇河、洛泽河、三岔河等河流水系为基础,玉龙、彭家桥等水库为节点,解决威宁县、赫章县等地区干旱缺水问题,补齐毕节市西部和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供水短板,改善草海、三岔河等河湖生态环境。黔西南水网构建以马别河、大田河、乌都河、麻沙河等河流水系为基础,以马岭、英武等水库为节点,保障兴义—义龙—兴仁、盘州市城区等重要区域发展用水需求,完善兴义市等城镇防洪体系,改善锅底河等河流生态环境。黔东南水网构建以清水江、阳河、都柳江等河流水系为基础,以忠诚、下江等水库为节点,保障黎平—从江—榕江、黔东经济区等重要区域发展用水需求,完善榕江、锦屏等城镇防洪体系,改善重安江、亮江等河流生态环境。黔东北水网构建以乌江、锦江、车坝河等河流水系为基础,以花滩子、车坝河等水库为节点,保障铜仁市城区、思南—印江—沿河等重要区域发展和生态用水需求,完善铜仁市城区、印江县等城镇防洪体系,改善锦江、松桃河等河流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水网水系防洪
水利部:到2035 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山西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配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