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地名游中国

2024-04-10 05:03夏梦晗
光明少年 2024年3期
关键词:国号乌衣巷香格里拉

夏梦晗

从塞北大漠到烟雨江南,从繁华都市到阡陌乡村,每一个地名都是中华文化记忆的缩影。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符号标记,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情感的链接,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让我们跟着“如果地名会说话”系列图书,一起探寻古今,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找到属于自己的“基因密码”吧!

我家的地名有故事

为何地名会“说话”?

胡阿祥:国有国号,地有地名,世间万物都有名字。地名凝聚天地精华,延续古今文脉;地名是当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地名是历史记忆、文献资料、文化象征、文明见证,是风俗符号、地域特色、乡愁所系、乡恋所在。地名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人物、故事和观念。

了解地名文化,我建议同学们从身边做起,关注家乡地名的故事;从课本做起,查考课本里地名的来历;从“行路”做起,实践“行万里路,读‘无字书”的学习方法。正如诗人陆游吟诵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相信,同学们通过“对话”气象万千、精彩无限的古今地名,会更深情地拥抱自己的家乡,会更积极地学习历史、地理、语文等课程,会更加热爱我们“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的伟大祖国!

地名文化与“我”有哪些关联,如何增进亲切感?

胡阿祥:地名是大地的名片,相当于每个人的身份证。地名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同学们可以和我一起追根溯源,从了解自己家乡的地名开始。

我在书的开篇提道,“地名与姓名合二为一便‘编制出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比如,我的身份证上写着胡阿祥和桐城。姓“胡”的人多认陈国始君胡公妫满为老祖宗。“阿祥”这个名,我自认为是大俗,也是大雅,大俗在乡土气重,大雅在亲切随和。我的家乡安徽桐城被誉为“文都”,在文人、学者圈里是一个极富文化意蕴的地名。这样一方水土养出的我,以写文章为乐趣,以脾气好为朋友们所肯定。这就是姓名的暗示作用和地名的明示作用。同学们也可以像我一样,抽丝剥茧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身份密码,然后向朋友们介绍自己。

另外,从美食讲起,也可以拉近地名文化与自己的距离。书中第三课的标题为“舌尖上的地名”,主要探讨地名与美食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熟知的金华火腿、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镇江香醋、赣南脐橙……舌尖与地名的奇妙结合,让舌尖拥有了四海九州,也让地名具备了色香味形。

乌衣巷、香格里拉等地名背后包含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胡阿祥:地名背后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故事。

刘禹锡和《乌衣巷》

2004年初,南京曾票选出“十佳老地名”,乌衣巷就在其中。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代,当时这里驻扎着身穿黑色军服的吴国军队,所以得名乌衣巷。乌衣巷之所以能够闻名遐迩,源于唐代“诗豪”刘禹锡创作的《乌衣巷》。这首诗通过对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诉说古都南京的变迁和兴衰起伏。这是刘禹锡想象中的南京,在文学手法上,叫“意中虚景”。它反映了刘禹锡对于南京旧事、故地的了然于胸与心向往之,而寂寞、沧桑的意象已经成为唐代文人对于六朝古都南京的共同认识。

香格里拉,心中的明月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在书中,希尔顿描绘了一处与世隔绝、名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据考证,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很可能来源于藏传佛教经典中的“香巴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明月”,传说这里是一处神秘完美的人间乐土。2001年12月,中国云南省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这里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致、民族风情、人文面貌与希尔顿在书中的描绘惊人地相似,于是理想中的香格里拉就是现实中的中甸县,也就成了最具优势的说法。

世界眼中的中国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

胡箫白:在历史的发展长河里,“中国”作为地理概念表示的地理范围并不一致,一直在变化。秦汉以前,“中国”有时候指代京师,有时候指代诸侯国,有时候指代中原内地,有时候又泛指全国。秦汉以后,地理概念的“中国”范围越来越大,在清朝达到极盛。

到了晚清,“中国”作为国家的政治概念已经明确,中国的地域范围就是大清主权所达到的范围。虽然清朝的正式国号仍然是“大清”,但是在对外交往或正式条约中,清朝乐于使用“中国”一词。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才首次成为“中华民国”国号的正式简称,“中国”也有了明确的地域范围:“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便是“中华民国”的全部领土。1949年10月1日,“中国”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如果从文化的角度理解“中国”,着重点在“中”字。在以农业为底色的中国传统社会,居“中”总是好的,这样的理念延伸到做人,就是“中国人”珍爱和平、提倡忠信、处世合宜。如此一来,“中国”自然也是一个好地方。古代典籍《战国策》中描述道,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是因为其人聪明睿智,其用万物所聚,其礼至佳至美,是具有高度文明的区域。凡是诗书礼乐达不到这种高度的地方或者人群,就算不上是“中国”或“中国人”。

外国人如何称呼中国?中国有哪些有趣的他称?

胡箫白: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国号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为了避免麻烦,他们或者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国号(如汉、唐)来称呼中国,或者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名号来称呼中国(如中华),又或者由着自己的兴趣、认识、习惯,另给中国起个名字,比如“赛里斯”(Serice)。

Serice在中文里通常被音译成“赛里斯”,和我们熟知的China历史同样悠久,甚至更古老。Serice的来源很简单,那就是silk(丝绸),Serice则是“丝国”的意思。

中国历史上有多个朝代更迭,如宋元明清,这些朝代为什么以这些字作为国号?

胡箫白:中国古代各朝的国号内涵各异,错综复杂。

宋: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推翻了后周政权,自己做了皇帝。因为赵匡胤此前担任过的最高地方官职是宋州归德军节度使,篡周开国,国号也就直接叫“宋”了。

大元:公元1271年,“大元”国号登台亮相。大元的国号内涵非常清楚,因为忽必烈专门为此颁发了《建国号诏》。这份诏书中说:“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决定以‘大元为国号,这是采取《易经》乾卦里‘大哉乾元的意思。”

“元”是乾卦“元亨利贞”四德之首,万物的生长都靠着“元”开始,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德的主宰。忽必烈使用这个字作为国号,凸显了他功开万代的抱负和志向。

大明:大明国号来自白莲教经典《大阿弥陀经》。朱元璋17岁入寺为行童,再为游方僧约4年,其间加入白莲教,又回寺为僧3年多。早年的这番经历,使得朱元璋对《大阿弥陀经》相当熟悉。在这样的前提下,朱元璋以“大明”为国号,意在向天下臣民宣示:经历了大动乱以后,新皇朝的建立,乃是光明世界的到来,从此天下“大明”。

大清:努尔哈赤原本使用“金”国号,以纪念其女真先祖建立的金朝。不过,以“金”为国号容易激發汉民族的民族情绪,他的儿子皇太极遂改为“大清”。清字属于水德,相对于属火德的明朝,有五行相克之意。

猜你喜欢
国号乌衣巷香格里拉
乌衣巷与六尺巷
香格里拉行
乌衣巷
侧面
寻找香格里拉
契丹文字中辽代双国号解读的历程
潜龙师对解读契丹文字辽代国号的学术贡献
阮福映请赐“南越”国号之事考论
迷行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