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学生团队意识培养探索与研究

2024-04-10 05:53任枫
中国储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团队精神物流意识

文/任枫

本论文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结合物流企业实践,提出对思政、能力要求的新问题:团队精神的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崇高要求,必须让学生克服“精致的利己主义”,引导学生在团队中成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物流上下游合作共赢局面的出现,团队合作能力已成为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物流企业对就业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出明确的要求,这反映在招聘时物流运输企业常常采用无领导式小组讨论、团体面试提问、参与性面试游戏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团队意识。物流企业对成为其员工的毕业生与人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已经将团队能力作为挑选人才的重要依据。虽然团队精神很重要,但是在物流专业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而物流核心课的课程标准对此也是泛泛而谈,没有加以深入细致的规定。本文将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物流学生的团队协作教学现状,根据近年来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实践经验,探讨物流专业教学中团队精神培养的可行性做法。

1.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团队合作情况

对于高职学生,团队能力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个人发展规划和当前自身的就业质量。根据目前对在校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调研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其成长的环境地位是属于家庭的中心——“小皇帝”“小公主”,造成学生从小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却缺乏与人沟通协作的主动性,上课时不尊重不体谅别人的想法,仅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别人尤其是教师应该顺着其思路教学,同学应该认为他的意见正确并且服从。对于物流企业这个高度协同的行业而言,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团队对于自己将要从事的物流操作岗位有何意义,亦不理解为什么要和别人协同,这些迫切需要专业教师的正确引导。其次,长期的应试教育“以分数决定一切”,让学生认为同学不是自己的伙伴、朋友或可以共同进步的人,甚至以后的助手、合作伙伴。学生没有办法去承担和别人合作后,别人成长了,“别人比我强”带来的竞争后果。学生也没有办法理解相信同学是可以“交付后背”的、可以分担工作、可以信任的同伴。他们只看到了如果同学比自己强,自己将会因此失去机会或荣誉。因此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衡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何正常地信任一起学习的同学,是高职专业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最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师没有产生对团队合作成绩的示范性效果。目前高职物流管理类教学的实际情况是理论教学+实训,而实训多以各种教学软件公司的软件或者教师的案例改编为主,造成学生并不切实际工作接轨。而课程标准对于“团队能力”的规定,也仅仅限于将“团队意识”写入课标,其具体要求、考核并不涉及。这些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物流团队管理。高职教师近年来虽然在普及“双师”教育,但是企业里面的员工和去物流企业短暂实践几个月的从未有过实际管理经验的教师是有天壤之别的,物流企业的项目往往会持续时间长且后续服务复杂,一些从校门到“双师”类教师并不能够在企业独当一面。因此他们对企业的管理、员工要求并不清楚或者根本不会涉及此层面的问题。

2.在物流专业教学中培养团队意识的措施

在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连续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以下方法,将对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本文将总结在专业课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一些体会。(1)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结合不同课程的情况,将“团队合作”“团队精神”培养内容量化、具体化,具备可操作性、可考核性。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将团队意识的培养有机融入各堂课的教学目标中,总体设计课程,使课程在整体上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学生明确培养团队意识在工作岗位中的重要性,意识到具备团队意识的迫切性,使自己产生对“社会”“团队”的归属感;其次懂得倾听别人,应注重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与配合,尊重每一个人的发言,试着吸收别人的正确意见,接受合作而不是竞争带来的愉悦感,培养信任意识;然后明确学生自己的定位、角色、地位和价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单打独斗和团队合作成绩的差别;最后,学生学习如何能够正确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如何成为班组长等知识并实践之。经过整体的规划和实施,课堂的讲解和启发,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团队精神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学生再就业能力的帮助,将调动学生对课堂团队活动的积极性。(2)改革教学方法,组织团队活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物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一次性期末考试考核也对学生的发展形成了桎梏和厌学情绪的增加。因此,我们运输教学团队大胆改革专业课教学过程和设置,首先将课程连堂,确保知识、实践的连续性。在课堂教学中,引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实践法等,创造诸如物流客服、物流方案咨询等实际情景和工作任务,在大量工作中引导学生学会小组作业,逐步以分组合作、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工作任务。首先学习工作任务的设计和时间限制要求学生必须找准目标、共同合作完成,进一步的阶段性工作流程改善讨论、陈述使每个学生对每个环节都必须参与、理解并深入其中分析。最后的工作考核实施小组集体同分值制度,使学生对工作的水平进行团队承受适应,之前各个沟通环节的设置减少了对集体同分制的抵触,并进而激发学生为了自己的成绩主动参与、主动合作的态度,久而久之,学生适应了团队协作的学习模式并受益匪浅。学生在此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沟通协调能力都将得到提升。我团队教师还和企业合作,引入物流企业特有的管理培训方法和制度,比如物流企业沙盘拓展训练课程。该课程是创新学生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拓展训练,使学生掌握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及内容、感受团队的作用和力量、体验团队精神、学习团队合作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目的。经过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做中学,学中理解,对毕业工作的态度由迷茫转而有信心、有能力去做好。

3.专业教学课堂中团队意识培养的效果分析

为了解将团队精神培养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通过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普通班和教版班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普通班三个班,教改班一个班。调查内容:对比学生总数、学生参加活动的参与人数和学生参与活动的获奖人数。根据2021年的统计,教改班的学生参与竞赛活动及获奖的百分比比较高。反映了学生在这种团队学习的环境下,集体荣誉感回归,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大家在学习中互相鼓励、探讨、纠正和改善,而不是互相鄙视、互相拆台。最终在比赛时,他们的技术技能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并且临危不乱。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物流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不仅需要学好物流知识,还需要具有物流技术技能及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全球物流合作日益紧密的环境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跨专业、跨学科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对物流团队“效益背反”思想的理解,以创业与就业为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物流教学活动,探索物流专业教师培养、教法和教材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物流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编者的话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