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2024-04-10 05:53刘志刚雷鹏陈虹村刘进
中国储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四川省竞争力指标体系

文/刘志刚 雷鹏 陈虹村 刘进

本文基于城市物流相关理论,构建了四川省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以省内21个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城市物流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物流竞争力最强,阿坝、甘孜州的物流竞争力最弱。同时本文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竞争力水平下的城市如何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近年,“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多重国家战略在四川叠加,四川省正逐渐从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基础设施稳步建设、通道网络日趋完善、现代物流加快发展。科学制定四川省各市州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将有力促进各市州物流高质量发展,支撑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经济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门户枢纽。

1.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城市物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城市物流、城市物流竞争力的概念以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系统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结合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分析成果,本文认为影响城市物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作业能力、物流基础设施、物流需求规模、信息人才环境等五个维度,且呈正相关关系。

1.2 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城市物流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已较为完善,但个性化指标匮乏。鉴于此,本文参考张蔚霜[1]、刘辉[2]、汪红林[3]等研究结果,增加了关注运输结构等绿色低碳评价指标。按照指标的可得性、定量性等原则对现有指标体系进行分类重组,结合四川省21个城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为发展实力和竞争潜力2个层次、6个维度构建城市物流竞争力指标体系:发展实力指物流产业内部的竞争实力和竞争资源;竞争潜力指物流产业外部的影响因素,反映其未来物流发展速度和趋势,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3 评价研究方法。基于评价指标的特性,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四川省城市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其中,因子分析法的实施包括数据收集及标准化处理、数据检验、数据分析、得分并排名、得出结果五个具体步骤;聚类分析法的实施包括分类、划区、定位三个步骤。

2.四川省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与差异分析

2.1 原始数据收集处理。基于以上体系,本文以《四川省统计年鉴(2022)》和2021年各市统计公报等资料为基础,利用SPSS对2021年城市18个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结果如下。

表2 四川省下辖21市各指标数据标准化值

2.2 四川省城市物流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适用性检验。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样本数据的KMO检验值结果0.544大于标准,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球度的近似卡方分布值为646.718,在可接受范围之内。df为153,具有较强的可信性。显著性为0.00,表明18项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主因子提取。利用SPSS对指标进行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法提取主因子,然后基于碎石图的大致判断和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确定主因子的个数,抽取主因子。结果显示,3个主因子f1、f2、f3的累计贡献率达80.19%,信息损失量较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GDP、货物周转量、A级物流企业数量、第二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电信业务总量在F1上具有较高载荷,说明F1是物流竞争力中具有综合代表性的主因子。人均GDP、铁路货站数量、铁路货运量占比在F2上具有较高载荷,说明F2是竞争潜力中铁路运输层面具有综合代表性的主因子。水路货运量占比、规上港口数量在F3上具有较高载荷,说明F3反映了城市水路运输方式的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首先确定各个主因子得分和各自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公式为:

根据公式得出各城市的综合评价得分并进行排序,结果如下。

表3 四川省下辖21城市主因子得分和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名

2.3 四川省城市物流竞争力的聚类分析。运用SPSS中的K-Mean聚类分析方法对21个样本城市的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设定聚类数目为5,结果显示:第一类城市综合得分为2.72;第二类城市综合得分分别为0.38、0.29、0.27和0.20;第三类城市综合得分分别为0.05、0.02、0.01、-0.02、-0.09;第四类城市综合得分分别为-0.13、-0.19、-0.20、-0.23、-0.23、-0.25、-0.33、-0.34、-0.46,第五类城市综合得分分别为-0.63和-0.68。

3.四川省城市物流竞争力分析结论及建议

3.1 分析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四川省城市物流竞争力可分为五类,物流竞争力最强的是成都;物流竞争力最弱的是阿坝、甘孜,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但由于指标可得性等原因,指标选取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例如在衡量发展实力方面,“物流业增加值”这一指标由于多数城市数据缺失并未选取。

表4 四川城市聚类分析结果

3.2 建议。基于以上分析,对四川省城市物流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改善省内物流产业发展不平衡状况。物流竞争力水平最强的成都市不仅物流产业发达,经济水平、产业内外贸、基础设施、信息人才等领域均远远强于其他城市,急需全面提升全省物流竞争力水平。政府可统筹规划引导,使得物流产业在最具优势的地区集聚,同时辐射其他地区,从而带动各地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南充、泸州、宜宾、达州的物流竞争力水平排在前列,一方面是经济和产业基础的差异,另一方面则是特殊资源禀赋,如泸州、南充、宜宾靠近河港、水运货物吞吐量高;达州位于三省交汇处、铁路货运量全省领先。绵阳物流竞争力领先德阳,也源于绵阳拥有机场且绵阳航空货运量全省第二。因此,其他地区,可以政府扶持为基础,加强自身优势条件、挖掘新的竞争优势,综合提升物流竞争力。重视龙头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企业是物流行业活动中的重要市场主体。本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物流竞争力与A级物流企业数量有较强的相关性,成都、泸州、宜宾、达州等物流竞争力靠前的城市A级物流企业数量均领先。提升四川省物流行业发展水平,以A级物流企业培育为抓手,集聚一批规模大、质量高、有品牌影响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常态开展物流统计工作。物流统计工作是政府掌握物流业现状、科学决策的前提,本文研究过程中发现许多市州物流指标统计不全,严重影响了物流行业的现状评估。建议各市州借助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力量,设立专项经费,常态开展物流业统计工作,全面掌握全省物流企业情况和市场变化情况,彻底夯实全省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

猜你喜欢
四川省竞争力指标体系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