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实现途径

2024-04-11 17:23王莉娟刘锋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3期
关键词:凤县水土流失途径

王莉娟 刘锋

[关键词] 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途径;凤县

[摘 要] 凤县隶属宝鸡市,为秦岭山地重点预防区,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截至2022年凤县水土流失面积1 278.64 km2,占县域面积的40.62%,水土保持率为59.38%,低于宝鸡市平均水平73.11%,计划2050年水土保持率提升到72.03%。在全面剖析水土保持率低的原因后,提出了集中领导、加大坡改梯实施力度、加快小流域治理转型、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等措施,以推动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的实现。

[中图分类号] S157[文献标识码] CDOI: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08

[引用格式] 王莉娟,刘锋.凤县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实现途径[J].中国水土保持,2024(3):26-28.

2019年10月,水利部党组提出了水土保持率概念;2020年2月,水土保持率作为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生态良好评估指标中的一项具体指标。由此可见,水土保持率不再仅是水利部门的“独角戏”。2020年、2021年、2022年水利部印发的《水土保持工作要点》也明确要求当前至今后阶段,水土保持工作以提高水土保持率为目标,并分段、分步安排各省水土保持率目标确定及复核工作。随后水土保持率目标值逐步分解到市县两级,并纳入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中。

1 概况

凤县隶属陕西省宝鸡市,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汉江上游,县域面积3 148 km2。属暖温带山地气候区,冬季不严寒,夏季无酷热,但气温日较差大;年日照率42%,光热条件不足;年均降水量613.2 mm,降水集中且时空分布不均。凤县处于秦岭褶皱系西段、以东西向断裂为主体的复合褶皱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岩体破碎,在风化、溶蚀等作用下,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坍塌等地质灾害。凤县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开采压占大量林地,而后期恢复治理多为次生林和灌草丛,植被覆盖度低。

根据宝鸡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结果,凤县全境划分为秦岭山地重点预防区。自1990年起,凤县相继实施了“长治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等一系列水土保持工程,经历了农田建设期、水保工程发展期、水保质量提升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凤县水土保持工作仍任重道远,截至2022年凤县水土流失面积为1 278.64 km2,占县域面积的40.62%;水土保持率为59.38%,低于宝鸡市平均水平73.11%。

2 水土流失现状

凤县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源地多为低山地带的坡耕地,稀疏的荒山、荒坡草地,坡度较大的疏幼林地及生产建设项目开发的区域。凤县水土流失类型及具体分布为:①以坡面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安河以北,水土流失面积为441.1 km2。②以滑坡、泥石流、散流、坍塌等为主的水力和重力侵蚀,主要分布于安河、嘉陵江等河流及其支流、沟道两岸。该区域耕地多,植被差,人类活动频繁,坡面侵蚀相当严重,土壤侵蚀模数较高,是河水含沙量高的主要原因,其水土流失面积为334.1 km2。③县境南部地区受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坡面水流汇集形成沟蚀为主,另外风蚀、冻融侵蚀等也少量存在。

3 凤县水土保持率低的原因

3.1 县域海拔高,不需要治理面积大

凤县海拔1 010.0~2 738.7 m,海拔2 000 m以上的山梁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早期重开发、轻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无序开采、尾矿乱堆乱放、废渣废粉随坡倾倒、大量原生植被被压埋等现象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然恢复难度大。根据《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2018—2020年对凤县位于海拔1 500 m以上的38家矿山企业逐步关停,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进行恢复治理,但还有历史遗留的无主矿山,治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截至2022年,凤县位于海拔2 000 m以上且水土流失强度为轻度及以上区域的面积达73.28 km2,占凤县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73%。根据《宝鸡市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分解简要报告》中不需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确定规则(1)“位于海拔2 000 m以上且水土流失强度为轻度及以上区域,人工治理的必要性不大,自然修复的潜力也不大”,凤县这部分水土流失面积到远期目标年也难以自然恢复,也无须进行专门治理,这是造成凤县水土保持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3.2 陡坡耕地治理难度大

坡耕地种植是造成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又是水土流失区农业发展的基础。根据《凤县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凤县耕地面积总量为6 082.16 hm2,多分布于河流两侧二级阶地及半山区。其中,海拔2 000 m以下且坡度20°以上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4.64%。这部分陡坡耕地因地形起伏,河道狭窄,以田块面积小于0.5 hm2的破碎坡耕地为主,不适宜大规模实施坡改梯等工程措施,可视为治理后不能将土壤侵蚀强度完全控制在轻度以下的水土流失面积。根据《宝鸡市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分解简要报告》中不可完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确定规则(1)“陕南坡度20°以上且具有轻度及以上水力侵蚀的坡耕地区域”,凤县这部分水土流失面积有33.23 km2,这也是造成凤县水土保持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3.3 陡坡林草地和园地占比面积大

根据《凤县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县有林地面积290 355.84 hm2,主要集中在留鳳关镇、河口镇、黄牛铺镇,多分布于亚高山、中山、低山地带。其中,低山地带(海拔1 300 m左右)原分布有次生侧柏、栓皮栎,因人类活动频繁,纯林不多,在演替过程中逐渐被山杨、白桦等派生林代替,派生林被破坏后,形成干旱灌丛及草坡,属具有轻度及以上水力侵蚀区域。

凤县草地面积1 574.78 hm2,主要集中在留凤关镇、河口镇、黄牛铺镇,多分布于海拔1 500 m的浅山区,位于次生林和原生林的过渡带,基本分布在坡度25°以上区域,易形成水土流失。

凤县园地面积8 873.06 hm2,主要集中在双石铺镇、凤州镇、留凤关镇。近年来,凤县把花椒作为一个富民强县、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使大红袍花椒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种植面积达到6 133.00 hm2,年产值达到4亿元。花椒为浅根性树种,由于根系垂直分布较浅,趋温性和趋氧性突出,特别是大红袍花椒在土壤疏松的坡地、石质山地的冲积扇和石头垒边的地埂上生长旺盛,因此凤县花椒大部分栽植在坡度25°以上的坡地。

根据《宝鸡市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分解简要报告》中不可完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确定规则(3)“陕南坡度25°以上的林草地和园地上具有轻度及以上水力侵蚀的区域”,凤县这部分水土流失面积高达767.50 km2,这是造成凤县水土保持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4 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实现途径

凤县计划至2050年,减少水土流失面积423.27 km2,水土保持率提升到72.03%。为实现此目标,凤县须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跳出“重治理、轻保护”的固有思维模式,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新要求,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新方式[1

4.1 集中领导,合力构建新水保治理体系

坚持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及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建立领导有力、责任清晰、协同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由县政府统一领导,县水利局牵头,会同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组成县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推进,各发其能,协同治理,共同打造生态品牌和亮点工程。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进入水土保持行业,创新治理机制,推动“水保+”模式,多元化、多主体、多层次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切实提高治理水平和效果。

4.2 加大坡改梯实施力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坚持耕地“非农化”底线,将坡改梯工程建设作为保护耕地、提升水土保持率的突破口。以《凤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依据,按照“精准定位,确保红线”的原则,会同县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工作人员对全县退化老旧园地进行调查。一是对产能低下的园地实施坡改梯工程,确保补上0.44 万hm2耕地缺口;二是对产能不稳定的园地逐步实施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乡村振兴,对县域0.23万hm2经果林分批、分次、分阶段进行改造提升,以反坡式梯田为主,配套截排水沟、蓄水池等配套措施,在增加田面蓄水量的同时,防止雨水顺坡冲刷;三是对撂荒地及小斑块荒草地实施坡改梯措施,对相对集中却不连片的地块尽量合并改造,合理规划水渠、水窖,做到最大限度将雨水资源收集利用。

4.3 加快小流域治理转型,促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按照“沟坡兼治、先坡后沟”的原则实施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在治理模式上推动特色产业、观光农业、生态康养等项目发展,将治水、治村、致富串起来;在项目选址上集中连片,精准施策,高度治理;在规划设计上打破行业边界,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在治理空间上注重“源头→过程→末端”的全过程系统治理,坚持治理、恢复、涵养、提升相结合;在治理措施上通过坡改梯、水平阶整地和种草植树,构建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以水土保持治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打通全域旅游、全域水保向生态服务发展的通道。

根据《凤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2021—2030年)》,对嘉陵江流域以水源涵养、水生态修复和示范创建为主,通过河道整治、水系绿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柔性治水”发展的理念,做好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作,保护好母亲河。规划截至2030年对嘉陵江沿岸4个镇17个村庄的裸露护坡、土崖进行全面绿化美化,大力推进重点区域水保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10 km2,计划投资2 500万元。

对汉江流域以坡耕地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主,按照连续治理、集中治理的原则和源头减量、过程阻控、末端治理的防治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期间,对杨河、西河、车道河和长坪河4个流域谋划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4.72亿元,其中: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10个,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71 km2,计划总投资3.47亿元;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3个,新修坡耕地约2 000 hm2,计划总投资1.25亿元。

4.4 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

县委、县政府将各镇完成的水土保持目标任务情况纳入责任考核体系,通过责任考核,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和相关部门水土保持职责;严格依照《陕西省水土保持條例》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将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建设纳入监管;对在建生产建设项目实施全覆盖监管,通过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模式,利用水利部遥感监管系统及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对辖区涉及的地貌扰动和生产建设项目实施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及违法违规行为,并及时预警,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从提升水保方案编报率入手,力争做到项目开工前介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通过现场检查、验收核查,严控新增人为水土流失。

5 结束语

凤县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水土保持率、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提升水土保持率,应把林草地水土流失作为“减量”的重点,提高林草地植被覆盖度,提升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把坡耕地和侵蚀沟作为“降级”的重点,大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减轻土壤侵蚀强度;把人为扰动作为“控增”的重点,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严控新增人为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 王安娜,张军政,吴冠宇,等.陕西省实现水土保持率目标值途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21(7):9-13.

收稿日期: 2023-09-28

第一作者: 王莉娟(1986—),女,陕西凤县人,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工作。

E-mail: 371070186@qq.com

(责任编辑 张绪兰)

猜你喜欢
凤县水土流失途径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惠安盐路与周边市场网络的形成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陕西凤县羌族文化中的“体育元素”以舞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