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现状研究

2024-04-11 03:58胡靖洁
科教导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被试气质类型职业化

胡靖洁

(西安航空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7)

1 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专业认同,国外是先有职业认同研究,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辐射至高等教育接受者的专业认同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肯定了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水平对其未来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研究者通过质性研究认为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专业认知、专业课程、学生的工作经历、职业发展等方面[1]。国内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测量某一专业硕士研究生群体的专业认同水平,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存在矛盾;专业认同水平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既有研究强调人口学因素的影响,也有研究强调专业、家庭社会、学习氛围等因素的影响[2]。

综上,本研究旨在对高校本科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认知、情感、行为、职业化这四个维度来测量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进一步检验和补充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将新的假设因素引入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概念界定

认同,有时也称为同一性。“认同”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认同是个体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在心理上与他人及群体的价值、规范和情感趋于同化的过程”[3]。认同概念发展至今,其整个发展过程与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息息相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认为,“专业认同”更侧重学习层面,强调学习者对正在学习的体系化专业知识的认同,以及对所学专业职业化背后的社会价值的认同,其研究对象多指为了开始职业生涯而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及研究生。

故本研究将“专业认同”定义为,高等教育接受者对所学专业建立了一定的认知体系,在情感上达到接纳和满足程度,且选择与所学专业相一致的职业化道路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2.2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研究对象为X 高校大一到大四的329 名本科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经过多次试测和修改,问卷最终的定稿包括三部分:

①基本信息,由被试的人口学信息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构成,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志愿选择、专业前景、班级成绩排名。

②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情况问卷[4],包括四个维度:认知维度,指被试对本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共5 题;情感维度,指被试对本专业在情感上的喜好及满意程度,共8 题;行为维度,指被试在学习本专业时的行为表现与趋向,共6 题;职业化维度,指被试认为本专业与自身未来职业的匹配程度,共4 题。每题的最低分为1 分,最高分为5 分。

③陈会昌气质量表,总共60 题,结果显示4 种气质类型:胆汁质、黏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采用五级计分,“完全不符合”计―2 分,“完全符合”计2 分,其余类推。

考虑到研究目的,本研究最终将气质类型归结为五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不再做具体区分。

3 数据结果及讨论

3.1 被试的基本情况

被试的具体构成情况如表1,多数为男生,大部分为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自主选择、热门专业及成绩靠前者居多,近一半被试为混合型的气质类型。

表1 被试的基本情况

3.2 被试的专业认同情况

结果显示,329 名被试的专业认同总体平均数为3.33,在认同维度的得分最低,只有3.10,在职业化和行为维度的得分依次略高,但未达到总体水平的均值,而在情感维度的得分最高,达到3.67,略高于总体均分,说明被试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整体提高了其专业认同水平。

鉴于专业认同问卷为五级计分,将被试在总体及不同维度的得分划分为四种水平:低(均分≤2),较低(2<均分≤3),较高(3<均分≤4),高(4<均分)。通过对比总体及四种维度的得分在四种划分水平上的人数及百分比可知,48.63%的总体得分处于较高水平。大多数被试在认知、行为、职业化及总体上的得分都分布于较低和较高这两种水平上;而在情感维度上分布于较高和高这两种水平上,并且分布于高水平上的人数是最多的,占到总人数的41.03%。另外,在认知和职业化维度,10%以上处于低水平,而在情感和行为两种维度的低水平得分者都不足3%。可见,被试对本专业的认同,不论在总体情况上还是各个维度上,都处于中等水平,在情感维度上的认同体验高于其他三个维度。

3.3 不同因素对专业认同的影响

3.3.1 性别

男生在专业认同四个维度及总体上的得分皆略高于女生,这可能与被试多数为男生有关。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之后也发现,性别造成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即性别并不是影响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

3.3.2 年级

被试在总体上的得分呈现出从大一到大四年级逐渐降低的趋势,在认知维度上的得分呈现随年级上升而升高的状态,却在情感维度上完全相反,因年级变化而造成的这种差异已达到显著性水平。这反映出从大一到大四,被试逐渐建立起对本专业的认知体系并不断完善,但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却在减弱,这其中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讨论。同时,被试在职业化维度的得分在前三年逐渐降低却在大四骤然升高,此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这可能与大四时期将要面临就业问题的现实情境有关。考虑到本专业和职业发展的匹配度,多数学生会首先考虑专业相关的职位,这可能带动了职业化维度得分的显著升高。

3.3.3 专业类型

文科类被试在认知维度的等分最低,只有2.92,但在情感维度的得分最高,达到3.83;理科类被试是三种专业类型中在认知维度和总体上所得分均最高;工科类被试是在总体情况及各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最小的。经检验发现,因专业类型不同而在认知和情感维度的差异皆达到非常显著水平。

3.3.4 志愿选择

除认知维度外,志愿选择造成的差异在其他三个维度及总体情况上都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其中,自主选择专业的被试,其各个维度和总体得分都在一定程度上高出其他两类被试。在情感维度上,自主选择专业的被试得分最高,达到3.84,而调剂专业的被试则只有3.07;在行为维度上,人数最少的调剂专业被试,其得分反而略高于选择父母及他人意愿的被试;在职业化维度,调剂专业的被试得分只有2.92。

3.3.5 专业前景

选择热门专业的被试在总体和认知维度的得分最高;选择一般专业的被试在认知维度的得分最低,却在职业化维度的得分最高;选择冷门专业和不清楚的被试,其得分普遍较低,却在情感维度处于较高水平。

专业前景在行为和职业化维度上造成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选择热门专业和一般专业的被试会更多呈现出符合认同本专业的行为表现,但选择一般专业的被试在考虑职业发展时会更倾向于本专业。

3.3.6 成绩

除认知维度外,成绩排名在前25%的被试在其他维度和总体上的得分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其他几类被试,其得分也在整体上呈现出随着成绩落后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这些由成绩造成的得分差异皆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成绩排名在前25%的被试在考虑职业发展时会尤其倾向于本专业。成绩排名前50%的被试在情感维度的得分都高于3.5,在总体上呈现出较高水平的专业认同。而成绩排名在75%以后的被试除了在情感维度的得分稍高之外,其余得分皆在3 分以下,其中职业化维度的得分最低,只有2.64,可看出他们的专业认同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3.3.7 气质类型

结果显示,46.50%的被试皆为混合型的气质类型,其次以多血质和黏液质居多。胆汁质的被试在认知维度的得分最低,只有2.87,但在职业化维度的得分最高,达到3.60,在其他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总体均分;多血质的被试在认知维度的得分也较低,不足3 分,在其他维度的得分基本处于中等水平;黏液质的被试在情感维度的得分最高,达到3.80,在职业化维度的得分也高于其他类型的被试;抑郁质的被试在总体上的得分排在第二位;混合型的被试总体体验到最低水平的专业认同。

相关研究表明,气质类型与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关,不同的气质类型显示不同的注意力水平[5]。在专业认同方面,不同气质类型在行为和职业化维度上的差异到达了非常显著性水平。

4 结论

①高校本科生专业认同的总分及四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3 分,即高校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情感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维度及总分,即对本专业的接纳和满足程度是其专业认同水平的主导因子,但其对本专业的积极情感体验随年级升高而减弱。②不同年级本科生的得分在认知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情感和职业化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其专业认同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③不同专业类型的本科生的得分在认知和情感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④不同志愿选择的本科生,其得分在情感、行为、职业化维度和总体上皆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自主选择专业的本科生明显体验到更高水平的专业认同。⑤不同专业前景的本科生,其得分在行为和职业化维度上存在差异。⑥不同成绩排名的本科生,其得分在情感、行为、职业化维度和总体上皆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其专业认同水平随着成绩排名的靠后而降低。⑦不同气质类型的本科生,其得分在行为和职业化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猜你喜欢
被试气质类型职业化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研究
气质类型对高职生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大学生气质类型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不同气质类型的散打运动员在噪音影响下反应时变化的实验研究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北京市通州区3~6岁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及气质维度特点分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