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涌区域地下室底板及外墙抗渗技术研究

2024-04-11 07:13罗燕飞林理宁刘若彤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年6期
关键词:抗渗外墙底板

罗燕飞 林理宁 徐 为 文 凭 刘若彤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河涌地区,由于地势低洼、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室的抗渗问题尤为突出。地下室底板及外墙作为直接与土壤和水体接触的部分,其抗渗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地下室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开展河涌区域地下室底板及外墙抗渗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主要根据广州某河涌区域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分析河涌区域下地下室底板及外墙的渗水问题,明确其主要成因和影响因素,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进行抗渗技术分析。

1 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的重要性

部分建设项目施工位于空气中水分含量高、气温差异较大的地区,因此在进行建筑项目的防水工作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区域和环境,对防水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渗漏,容易会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而且这种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加强对防水材料的审核与竣工验收工作,还要注意对施工项目的整体维修,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1]。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渗漏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建筑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一定要注意防水问题。加强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渗施工能够延长其使用年限,并改善其施工品质,这是因为防水防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建筑的耐久性和防水性,增强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也增加了业主对施工企业的满意度。建筑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渗漏问题不但会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还会对建筑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建筑的防漏工作是十分必要的[2]。

2 河涌区域建筑易发生渗漏的位置和原因

2.1 地下室渗漏

地下室是较为容易出现渗漏的位置,出现渗漏的主要原因是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不合格和建筑管道不合格,如混凝土质量差、施工技术不成熟、管道填埋位置不当、管道和混凝土之间有较大的缝隙、管道材料不合格等,这些环节都容易造成管道内的水流入地下室,形成地下室渗漏[3]。

2.2 建筑外墙渗漏

房屋外墙渗漏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河涌区域的建筑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不符合标准,砌墙时砖块之间的缝隙过大,并且在完工时未检查渗漏点,也没有对其进行相应修复,这些不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以及工艺手段的不当操作都会导致渗漏现象的发生。另外,材料品质差、施工技术不成熟、养护不足等也是造成建筑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

3 项目概况

3.1 项目概述

本项目占地面积约35654 m2,总建筑面积约93952 m2(含地下室),包含住宅楼栋4 栋,项目位于广州地铁18 号龙潭站两侧,含对部分车站建筑进行改造升级(含结构)。本项目绿色建筑等级为一星级,建筑最高高度约为100 m,最大单体建筑面积15750 m2,建筑最高层数为30 层,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本项目紧邻地铁及河涌区域,意味着施工活动必须在确保地铁设施安全和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地铁线路的存在对施工方案的制订、施工方法的选择及施工时间的安排有重要影响。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对地铁结构的影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活动导致地铁设施的损坏或变形。另外,河涌区域的环境也相对复杂。河涌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流状况及河岸的稳定性等因素都可能对施工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涉及基础施工、土方开挖等作业时,需注意对河涌区域的保护,防止因施工活动导致河涌污染或破坏。由于临近河涌区域,在对地下室及挡墙施工时,必须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以防发生渗漏或坍塌等风险。

3.2 项目主要难点及应对措施

3.2.1 工期管理

项目紧邻地铁和河涌区域,地下室的施工工序复杂而繁重,工期紧且施工内容众多,合理控制进度是重点。

为确保项目的快速进展与顺利实施,施工团队采取了多项措施:第1,迅速确定劳务、土方、内外架、临建、铝模等供方,以加速完善前期工作。第2,与业主紧密合作,及时办理各项前期合法合规性手续。第3,在资源投入方面,引入优秀的供应商,以确保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的可控投入。第4,针对关键线路,优先施工塔楼区域,并加强与外部单位的沟通,确保土方阶段的顺利进行。第5,在过程管控上,联合各专业单位制订切实可行的总进度计划,并及时进行检查和调整,同时细化季、月、周进度计划以确保计划顺利推进。第6,合理安排工序穿插,如土方与桩基的穿插施工,以及地下室阶段及时插入涂料、机电、消防等安装工作,以加快主体施工和后续精装、幕墙工程的进度。这些措施确保了项目的高效推进和顺利实施。

3.2.2 防渗漏施工质量控制

在本工程中,面临地下水涌水量大及邻近河涌的水流渗漏的风险挑战。同时需确保施工不威胁邻近地铁设施的安全,因此施工团队采取多项措施:第1,通过合理设置结构后浇带,将地下室划分为多个施工区域,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处理,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第2,精心设计排水降水系统,确保防水层基层的干燥与整洁。在地下室底板采用“疏水板+暗沟”的综合治理方法,达到了无渗漏标准,满足了一级防水要求。在材料选择上,严格筛选供应商,对材料进行严格验收与复验,优先选用适应潮湿基层的防水卷材,并采用预铺反粘法提升防水层的可靠性。第3,重视样板引路,通过制作详细样板和节点详图来指导施工,确保每个细节都符合设计和质量标准。这些综合措施有效解决了地下室渗漏问题,同时保障了邻近地铁设施的安全运行。

4 河涌区域地下室底板防渗漏施工技术

河涌区域地下室底板防渗漏施工技术如下:第1,由于河涌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如地下水位高、软土层厚等,河涌部分的地下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考虑防水与防潮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合理使用防水材料和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以确保地下室的干燥和安全。第2,水流可能会对地下室的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水流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第3,河涌部分的地下室在通风和采光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挑战。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地下室的通风和采光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需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地下室的舒适性和使用功能。

4.1 混凝土抗渗漏施工技术

4.1.1 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地下室结构的抗渗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防水性和抗渗性,因此其所用防渗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5,混凝土配合比的含水量应小于170 kg/m3。同时,必须使用同一工厂生产的、同类型、同等级的水泥,其中氯离子含量不得高于0.15%,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不得少于320 kg。此外,还应控制外加剂的使用,以确保建筑材料的稳定性。为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裂性,可以在其中添加外加剂。

4.1.2 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

在工地适当区域内选定合适的混凝土搅拌站,依据当前的气候、温度等条件,合理安排混凝土的运送时限和发车间距,以避免因无法连续浇筑而出现施工冷缝问题。在混凝土卸料时,应维持搅拌车罐的常规速度,不得中断运送。在卸料之前,搅拌车应该快速旋转搅动20 s 以上,以确保混凝土内砂石分布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保持连续性作业,并从严限制混凝土的坍落度[4]。在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加水。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彻底清除浇筑面上的废弃物和积水,并对表层干燥处的基础、垫层和模板予以充分的湿润,同时确保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应超出2 m。在水泥初凝和终凝前,应对外露表层进行精细的磨光加工,以避免表层产生裂纹,确保混凝土的品质。在浇筑过程中,应该安排专人检查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情况,并适时调换以避免钢筋外露。

4.1.3 特殊部位处理

受气温变动、结构紧缩、不均匀下沉及构造不规则等不利因素影响,混凝土经常会产生裂缝,影响正常使用。可通过设置后浇带释放混凝土硬化时产生的水化热,解决混凝土内部收缩及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伸缩缝和后浇带的细部结构处理不到位,就会造成渗水现象,因此需重点管控这些部位。

4.2 地下室底板面层防水抗渗技术

对于河涌区域地下室的防水抗渗工程,仅仅依赖混凝土的自身防水性能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确保地下室的长期干燥与安全,还需要在面层之上再采取额外的防水防漏措施。因此,防护漆的涂刷尤为重要。通过均匀涂刷防护漆,可以在地下室的外墙和内部结构上形成一层坚固的防水屏障,有效阻隔水分的渗透。同时防护漆能增强地下室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地下室建筑中布满了各种管线,这些管线的维修与保养同样需要考虑到防水问题。特别是穿越地下室的套管,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防腐处理。通过采用专业的防腐材料和技术,可以确保套管在潮湿的地下环境中长期保持干燥和完好,避免因收到腐蚀而发生漏水事故[5]。地下室的水泥结构部分是否存在裂缝等缺陷。一旦发现裂缝,就要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水处理措施。可以使用三乙醇胺等高效防水材料对裂缝进行封堵和加固,确保地下室的整体防水性能。

在进行地下室施工时,由于地下室本身湿度较大,还应特别注意施工方法和材料的选择。采用上述防水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地下室漏水,还能确保地下室的干燥和舒适。在设置施工缝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第1,为了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施工缝宜设置在剪切应力最小的位置。第2,应避免将施工缝设置在裂隙水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的区域,以防止因水分渗透而导致的结构破坏和漏水事故。第3,在进行地下工程的防水施工时,应注重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的控制。为了保证防水质量,可以优先选择塑性好的高性能防水材料。通过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可以确保地下室的防水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有力保障。

5 河涌区域建筑外墙抗渗施工技术

河涌区域的建筑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之中,所以外墙防水抗渗显得更加重要,需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外墙的防水抗渗。

5.1 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

根据工程需求和实际情况,对其周围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要注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建筑材料的防水、耐压性能、耐腐蚀性和耐久性进行全面考量,选择适合的防水材料,如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

5.2 墙体基层处理

在选用商品混凝土时,应注意其配合比,保证满足设计要求,避免出现外墙裂缝、脱落等情况。在施工前,应对墙体基层进行处理,确保其平整、干燥、无油污和松散物质,必要时可采用水泥砂浆找平或涂刷界面剂等方法增强基层的附着力。

5.3 防水层施工

根据所选防水材料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进行防水层的施工。例如,使用防水涂料时,可采用刷涂、滚涂或喷涂等方法均匀涂刷在基层上;使用防水卷材时,应按照规范要求铺设卷材,并确保其与基层紧密贴合。同时,对外墙面砂浆的施工工艺做好细致的管理,对墙体地基的面积也要进行准确的计算,因为外墙占据的区域较大,若不重视就容易出现渗漏。在外墙的防水防渗施工中,应注重对窗户与外墙墙面、瓷砖结合处的缝隙进行及时修复。

5.4 关键节点处理

在墙体与地面、墙体与窗户等关键节点处(图1),应采取加强处理措施,如增设防水附加层、使用密封材料等,以确保这些部位的防水效果。外墙面砂浆对墙体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又是一种十分关键的保护层,因此在地基质量控制中,要确保相应的细节问题得到妥善处理[6]。

图1 关键节点(来源:作者自摄)

5.5 后期维护与保养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外墙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如检查防水层的完整性、清理外墙表面积水等,以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和保持建筑物的干燥舒适。

6 结语

河涌区域地下室底板及外墙抗渗技术研究,对于保障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河涌区域特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探讨了地下室底板和外墙抗渗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与难点,并提出了系列解决方案,旨在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创新,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以期以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建筑防水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抗渗外墙底板
大型熔铝炉用特种抗渗高铝砖的研制与应用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一种外墙清洗机器人控制系统
外墙保温技术探讨
软土地基上超长底板节制闸沉降及应力分析
底板巷一巷两用的回采工作面防火实践
底板隔水层破坏的力学模型及破坏判据
外墙色彩
聚丙烯纤维砂浆抗渗性能试验
碾压式土石坝抗渗与深层滑动破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