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理念,构建新式地理课堂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民族”的教学为例

2024-04-11 06:17文|
新课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化民族生活

文| 徐 婷

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生活化教学进入初中地理课堂。新课标中强调,要活化课程内容,优选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素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形成基础性与时代性、学科性与生活性融于议题的地理课程内容体系,促使学生在做中学,获得并积累学习经验,关心并探究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新课标的指导,牢牢结合地理学科与学生生活,让地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了解,而是形成生活常识,使学生运用到生活中。

【案例描述】

“民族”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三节,是主题认识中国,认识中国全貌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民族文化,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从而让学生建立全民族团结统一,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观,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案例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看图归纳能力,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人口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分析归纳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理解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通过视频、图片、微课、动画等形式展现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科普当前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主要安排课堂导入、新课讲授(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联系展示(民族大赏)、作业布置四个环节构成。

(一)创设生活化导入

短视频作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存在,经常因热点话题爆红学生生活。利用学生都熟悉的变装视频进行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参与民族变装视频,迅速将本节课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缓解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畏惧心理,用生活经验辅助理解相关知识。

导入时,教师要用符合学生生活认知的语言进行:随着交通的发展,我们各民族的伙伴能够相聚在一起上课,团结友爱、互相尊重。接下来,我们通过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变装视频合集,共同感受祖国各民族的文化与丰富多样的民族服饰。

(二)引导学生构建生活联系

依据教材内容安排设计课程,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引导:每个变装视频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通过视频,你们了解了我们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了吗?结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人口特点以及生活中听到、看到、了解到的信息,你觉得这些民族的人口相同吗?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了解:我们国家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比较少,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他们多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人口也相对比较多。这些人口不一的民族组成了我们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1.民族文化

教师出示民族文字、民族语言的图片、视频,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

本环节以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出示民族节日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连线配对,并根据配对,说一说对民族的了解。随后出示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2.民族分布

民族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通过生活中的多种渠道都能了解,通过提问,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信息,再通过总结,进一步了解,通过民族节日连线、地图观察归纳,让学生自主探究民族的分布特点,拓展知识面,形成地理学习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出示我国疆域图,让学生感受国家疆域的辽阔,明确各民族的分布,尝试归纳民族分布的特点。进而得出结论: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由此得出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三)创建多元生活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班里不同民族的学生,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祖籍,以及那里的民俗风情和近年来生活的变化。

结合今天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了解,让学生说说最熟悉的民族,接下来展开一场民族大赏展示活动。每一位同学代表一个民族,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完善展示交流的内容,从文字、语言、节日、风俗、非遗文化、居住地区等多角度进行展示。

以民族展示的形式来进行本节课知识的巩固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结合民族大赏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到教学活动的新颖,又有生活的熟悉感,打破传统练习一问一答的模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融会贯通,完成知识的吸收、转化和输出。

小组1:我代表汉族展示。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是我国人数最多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1%。我们使用的是国家通用语言,我们每年有很多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春节时我们除旧迎新,贴春联;元宵节猜灯谜、吃汤圆等。

小组2:我代表蒙古族展示。我们多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蒙古族是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民族,超过500 万人。我们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同时也会用自己的语言(出示蒙古文),在每年的七八月间,我们会举行非常盛大的那达慕大会,牧民们聚集在草原上,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赛,以表达丰收的喜悦。我们还是擅长歌舞的民族。蒙古族的呼麦还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我们民族的男女老少都善于骑马;男戴帽子,女缠头巾,身着长袍,束腰带,脚蹬长筒皮靴;饮食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马奶节等民族传统节日都与畜牧生活相关。

教师及时进行思政渗透:在我们的班级中,各民族的同学都是灿烂的花朵,我们共同成长。在我们国家,各民族文化也绽放着自己的璀璨光芒,各民族和谐发展,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布置个性化生活作业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减量提质成为当前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设计本节课的生活化作业时要立足学生发展,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多途径、多形式地设计个性化的分层作业。基础性作业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以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为核心,设计以下作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读下图,完成1、2 题。

1.以上区域中,民族种类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各族同胞的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A.①—我们住竹楼,过泼水节

B.②—我们喜欢吃泡菜和冷面

C.③—我们在草原赛马

D.④—我们在河谷放牧牦牛

3.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东南、西南、西北 B.东北、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东南 D.西北、西南、东北

发展性作业要满足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认知,区别于基础性作业的形式,用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我们采用绘制民族卡片的形式布置作业,趣味性强,同时也是本节课知识的再巩固。具体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众多,文化浩瀚,课后请同学们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查阅相关材料,制作民族卡片,介绍一个民族,最后将这些卡片挂到班级展示角落,展现中华民族的多元与融合。

此外,教师也要考虑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为其设计与现实息息相关的实践性作业,促进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比如,通过今天所学的知识确定本地的民族分布特点,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社会问卷调查、资料搜集等进行验证,并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案例反思】

(一)利用生活话题,导入地理课堂

地理课堂中,学生能否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习动力等都与课堂导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根据首因效应,教师在导入环节应该为学生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示,用新奇的方式诱使学生沉浸地理课堂。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地理课堂导入,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采用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如当前爆火的民族变装视频,一扫传统课堂的沉闷,学生的热情一下就被点燃,民族认同感随着视频的播放达到高潮。在服饰文化的带动下,学生愿意更深入地了解民族的其他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对民族构成、民族文化、民族分布的学习。

(二)创造生活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除了在常规课程中的学习,隐性课程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显性课程的生活化活动设计,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化课堂环境的搭建对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化课堂环境能增强学习的真实性,引导学生更好地调动生活经验理解地理知识。此外,教育具有滞后性,当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见到或者感受到类似的环境时,便能回忆起本节课知识,更好地做到了教育生活化,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三)创新地理教学,发展核心素养

生活化理论下的课堂练习与小结应该打破传统的死板做题,以真实、生动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探究、学习、建构、转化、提取、输出的过程。以民族展示活动的形式展开,用生活中常常听说的大赏形式搭建生活与课堂的联系,创新了地理教学活动。在这个环节,结合学生的展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出示相关的图片、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民族的聚居地,作为民族的代言人,向所有人骄傲地展示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情绪价值拉满,助力学生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在地理课堂的生活化环境中逐渐提高核心素养。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为当前的地理课堂生活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材知识,立足学生的发展,结合学生的生活构建地理课堂,创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发展,创新地理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与被动,用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生活经验与地理知识的碰撞与融合,最终将知识内化为常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生活化民族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我们的民族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多元民族
漫生活?阅快乐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