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通窍醒脑法辅助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4-04-12 07:34盛国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通窍醒脑脑病

盛国法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综合内科,河南 郑州 450016)

缺血性脑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性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高,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导致机体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严重时候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给予患者有效治疗,降低瘫痪和死亡发生率成为临床关注重点。随着中医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中医疗法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中医理论中,缺血性脑病形成原因为“窍闭神匿、神气不足”,中医治疗原则为醒神、醒脑和调神,通过通窍醒脑法进行辅助治疗,对内关穴、尺泽穴、水沟穴等穴位进行针刺,充分起到疏通经络、通窍醒脑的功效,使脑部血循环逐渐恢复,保障脑部供血和供氧量,减少脑组织损伤[2]。通窍活血汤是一种中药方,其中包含的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等药物,这些药物合用可以共同发挥活血化瘀、行气化痰之效,从而缓解缺血性脑病患者的症状[3]。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对老年缺血性脑病采用中医通窍醒脑法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到2022 年12 月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病老年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研究组中男性62 例,女性38 例,平均年龄66.5±3.2 岁,平均发病时间70.5±7.4h,合并心肌缺血73 例,合并高脂血症61 例;对照组中男性58 例,女性42 例,平均年龄67.2±2.9 岁,平均发病时间69.8±8.2h,合并心肌缺血70 例,合并高脂血症59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且签订医患同意书。

纳入标准: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诊断和CT 确诊为缺血性脑病;年龄≥60 岁;自愿参与试验,中途未退出。排除标准: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精神异常,无法正常交流;合并心肺疾病;脑血管异常;不愿参与试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西医治疗,给予氧气支持、调节血压等,注射的药物和方法主要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苷脂纳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4601),每天静脉滴注1 次,每次剂量为40 mg;脑活素(注册证号X20010418),将5%的生理盐水250 mL 和4支脑活素进行混合,然后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 次,一个疗程为14 d。

研究组入院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通窍醒脑法辅助治疗。针刺疗法主要以“泻”为主,针刺学位主要为内关穴、尺泽穴、水沟穴、委中穴、三阴交穴和极泉穴等。在对双侧内关穴进行针刺时,进针深度为1.5 寸,运针方法为捻转提插泻法,时间为2~3 min。在对水沟穴进行针刺时,运针方法为雀啄泻法,缓慢开展针刺,直到眼睛湿润。在对三阴交穴针刺时,斜刺深度为1.5 寸,运针方法为提插补法,针刺到患者出现下肢抽动,针刺3 次。在对极泉穴针刺时,进针深度为1.5 寸,运针方法为提插泻法针刺,到患者出现上肢抽动,针刺3 次。在对尺泽穴、委中穴针刺时,进针深度为1.5 寸,运针方法为提插泻法针刺,针刺到患者出现下肢抽动,针刺3 次。辅以通窍活血汤进行治疗,赤芍20g,川穹20g,桃仁20g,胆南星15g,木香15g,茜草12g,麻黄12g,红花12g,红枣12g,鸡血藤12g,地龙12g,白僵蚕12g,厚朴12g,甘草5g,每剂加500mL 水文火续煎30min,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10d 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治疗1 m 后,利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分降低>90%,且病残为0级表示痊愈;45%≤评分降低≤90%,病残为1~3 级表示明显进步;18%≤评分降低<45%表示进步;评分降低<18%,表示无变化;评分不降反升表示恶化。总有效率主要为痊愈率、明显进步率和进步率之和。

1.3.2 心电图改善效果

治疗1 m 后对患者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指标判定疗效。心电图指标恢复正常,或显著改善为显效;心电图ST 段上升超0.05 mV,但未到正常值,T 波变浅大于25%,或T 波变为直立为有效;心电图指标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3.3 血流动力学指标

统计治疗前,1 m 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值,主要包括全血表观粘度(高切、中切、低切)和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的数据导入SPSS22.0 统计学软件开展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通窍醒脑法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痊愈33 例,明显进步35 例,进步25 例,无效6 例,恶化1 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痊愈12例,明显进步30 例,进步28 例,无效22 例,恶化8 例,总有效率为70%;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中医通窍醒脑法治疗改善心电图

研究组心电图得到显效改善例数为30 例,有效例数为55 例,无效例数为15 例,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心电图得到显效改善例数为13 例,有效例数为42 例,无效例数为45 例,总有效率为55%,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中医通窍醒脑法治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指标值相比之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中除高切还原粘度值与对照组指标值相近外,其他指标值研究组改善更优(P<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 全血表观粘度水平对比(±SD,n=100)

表1 全血表观粘度水平对比(±SD,n=100)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表2 还原粘度水平对比(±SD,n=100)

表2 还原粘度水平对比(±SD,n=100)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3 讨论

缺血性脑病在老年群体中属于高发性疾病,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常规一般采用西药治疗缺血性脑病,缓解脑部缺血部位的血管痉挛,促进脑部供血恢复,降低脑部损伤[5]。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苷脂纳注射液联合脑活素有利于减少脑组织损伤,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但是在治疗中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

中医理论中,缺血性脑病中医治疗原则为醒神、醒脑和调神,通过通窍醒脑法进行治疗,对内关穴、尺泽穴、水沟穴等穴位进行针刺,充分起到疏通经络、通窍醒脑的功效,使脑部血循环逐渐恢复,保障脑部供血和供氧量,减少脑组织损伤[6]。通窍活血汤是一种中药方,其中包含的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鸡血藤等药物能够活血化瘀通络。地龙和白僵蚕都有祛风化痰、通络散结的作用,两者还可以在体内周行全身,改善缺血性脑病患者肢体痉挛等症状。如果瘀滞时间很长,就容易产生内生化热,所以需加入茜草来清热凉血,在治疗血液循环系统问题时,茜草可以起到通瘀活络的作用。麻黄具有辛温散表的特性,可通九窍,使邪气有出路;胆南星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的作用,可以消除血管中的无形之痰。木香和厚朴有行气止痛的作用。这些药物合用可以共同发挥活血化瘀、行气化痰之效,从而缺血性脑病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通窍醒脑法在老年缺血性脑病辅助治疗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促进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值得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通窍醒脑脑病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通窍活血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通窍活血汤家兔体内移行成分川芎嗪的分析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扩散张量成像MRI 在CO中毒后迟发脑病中的应用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