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4-04-12 07:34谢慧李静文李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植入术晶状体黄斑

谢慧李静文 李娟

(焦作市人民医院眼科,河南 焦作 454000)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600 度(儿童>400度)的屈光不正的近视程度。因这类近视眼多有眼部的病理变化,故将高度近视等同于病理性近视眼。高度近视的发病原因尚不确定,与遗传关系较大,后天环境对于近视眼的发病也有重要作用。高度近视眼球病理性结构较独特,手术难度高。白内障是因各种因素导致晶状体透明度下降或颜色、光学质量发生了退行性改变[1]。发病原因包括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一般呈核性白内障,发病时间早,因而出现视网膜病变及玻璃体后脱落比例高,患者眼轴较长,晶状体核硬、玻璃体液化。

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予以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手术成功率低、难度大,对术后视觉质量也有不良影响,术后眼压变化也会阻碍其视力恢复。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引进,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可在摘除浑浊晶体后,较好矫治屈光不正[2]。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从而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0 月至2023 年2 月106 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实用眼科学(3 版)》[3]中相关诊断标准,术前裸眼视力<0.15,且均为手动以上;晶状体核分级Ⅱ~Ⅲ级,且眼压≤21 mmHg;知情同意,且能完成术后6 m 随访。排除标准:眼压在21 mmHg 以上或有眼科手术史、严重眼外伤史者;伴虹膜炎、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合并严重基础性病变。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 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53)

1.2 方法

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0 g·L-1利多卡因球周麻醉,盐酸丙美卡因眼液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于2:00 方向作透明角膜辅助切口,以11:00 为中心,进行反眉形角巩膜隧道切口,后做2.5 mm 前房穿刺口,将粘弹剂注入,以撕囊镊予以连续环形撕囊(约6.0 mm),充分水分离,娩核,抽取干净晶状体皮质,注入粘弹剂,扩大切口,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缝合切口。术后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贝复舒眼液滴眼。

观察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以美多丽眼液散瞳,盐酸丙美卡因眼液表面麻醉3 次,作穹隆部结膜瓣,于上方角膜缘后1 mm 做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 mm,2:00 位侧切口。注入粘弹剂,以2.8 mm 角膜刀穿透入前房,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超声乳化仪将晶体核碎裂并吸出,同时抽吸残余皮质,注入粘弹剂于前房、囊袋中,将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至囊袋中,置换粘弹剂,侧切口水密,典必舒眼膏涂眼,以敷料敷眼。超声能量设定在60%以下,负压220~300 mmHg。术后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贝复舒眼液滴眼。

1.3 观察指标

1.3.1 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 m 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其中BCVA 经电脑验光仪、插片进行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经蔡司Zeiss Cirrus HD-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4000 型进行测定。

1.3.2 眼前节参数

经Pentacam 眼前节分析仪测定两组术前、术后6 m 眼前节参数,包括(Intraocular pressure,IOP)低于对照组,而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容量(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

1.3.3 角膜内皮功能

记录两组术前、术后6 m 角膜内皮功能,采用角膜地形图测定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TSWH2SW-7000 北京西化仪测定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

1.3.4 并发症

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角膜水肿、囊膜浑浊、房水浑浊、高眼压等。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3.0 软件予以数据的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行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予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改善BCVA 和黄斑中心凹厚度

与术前比较,术后6 m 各治疗组的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观察组的BCVA 更为显著,而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SD,n=53)

表2 两组的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SD,n=53)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2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改善眼前节参数

与术前比较,术后6 m 各治疗组的IOP 均明显降低,而ACD、ACV 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的更为显著(P<0.05)。

见表3。

表3 眼前节参数比较(±SD,n=53)

表3 眼前节参数比较(±SD,n=53)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3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提升角膜内皮功能

与术前比较,术后6 m 各治疗组的CCT、CEC 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的更为显著(P<0.05),见表4。

表4 角膜内皮功能比较(±SD,n=53)

表4 角膜内皮功能比较(±SD,n=53)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4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减少并发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43%(5/53,角膜水肿2 例,囊膜浑浊、房水浑浊、高眼压各1 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3%(13/53,角膜水肿6 例,囊膜浑浊、房水浑浊各2 例,高眼压3 例)(χ2=4.283,P<0.05)。

3 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本病可使患者屈光不正得到一定矫正,能改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4],在临床逐渐得到开展。

本研究发现,术后6 m 观察组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优于对照组,与吴伟珍等[5]的结果一致。表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可较好改善患者视力。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较囊外摘除术切口更小,保持前房微环境,对眼部组织形成的创伤与压迫小,可改善其视力。

IOP 为直观指标,IOP 过高可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ACD 为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重要参数,ACV可反映前房轮廓及房水循环状态。高度近视患者术后需着重观察其眼压变化,本研究观察组术后6 m IOP低于对照组,而ACD、ACV 高于对照组,表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可较好改善其眼前节参数,能保证前房得到较好的维持,减少手术器械、外界环境对眼组织产生的损伤或压迫,因此效果较好[5]。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角膜内皮细胞受损伤或功能下降可导致房水深入至角膜基层,术后视力难恢复。本研究表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较低,可更好地促进角膜正常生理功能恢复。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表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较好维持前房深度,完成晶状体乳化、皮质吸出,稳定眼组织。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力,改善其眼前节参数、角膜内皮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猜你喜欢
植入术晶状体黄斑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裂孔在黄斑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