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故事”:拜登政府对华竞争叙事的层次探析*

2024-04-13 20:15朱玲玲
国际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对华拜登竞争

朱玲玲

【内容提要】 叙事是一个认知框架,是理解和诠释的工具,大国战略和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叙事。国际关系中的叙事具有明确的分析层次,拜登政府从国际体系层面、国家层面和(国内)议题层面分别编织了“中国是胁迫力量”“中国是威权主义国家”和“中国是不负责任的竞争者”三重环环相扣的“危险”故事,揭示了美国继续从大国竞争的角度看待中美关系的本质。在叙事实践中,拜登政府的三重叙事分别与美国安全叙事、身份叙事、发展叙事相契合,在国内建构了“中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和发展”,在国际社会塑造了中国是“国际秩序破坏者”的假象,为美国凝聚国内共识、推进政策实施、在国际社会贬损中国形象以及争夺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契机。由此,这三重叙事也成为现实政治中拜登政府推进对华战略竞争的有力工具,凸显其在国内获得政策合法性,在国际上赢得盟伴信任、支持并构筑对华竞争“统一战线”的战略意图。拜登政府对华竞争叙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中国行动成本、降低自身战略成本的方式实现“竞赢”中国的战略目标。对拜登政府对华竞争叙事层次的系统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美国对华竞争的认识,为更好地建构对己有利的国际叙事奠定基础。

引言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离不开叙事。小布什在2001 年上台即宣布中国是美国未来的竞争对手和潜在威胁。“9·11”事件后,美国转而将恐怖主义列为首要威胁。奥巴马政府时期虽对华采取更为缓和的外交话语,希望中国积极支持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但伴随“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等战略的提出,美国已将大国权力争夺与地缘政治博弈上升至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与霸权地位的高度。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的主基调是“全面的大国竞争”,①Andrew Scobell, “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in U.S.-China Relations,”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135, No.4, 2020, p.638.其国防部长马蒂斯在发布特朗普政府首份《国防战略》报告中开宗明义指出,“大国竞争而非恐怖主义是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焦点”。②James N. Mattis, “Remarks by Secretary Mattis on the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January 19, 2018, https://www.defense.gov/Newsroom/Transcripts/Transcript/Article/1420042/remarks-by-secretary-mattis-on-the-national-defense-strategy/.围绕这一战略的“美国优先”叙事使美国的国家目标和身份变得清晰,美国试图忽视外交、盟友、多边合作,转而通过与中国开展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科技等全面竞争来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和权力;此外,特朗普政府通过建构“美国是中国经济的受害者”叙事强化了“中国威胁”,试图转移美国国内经济困境、政治极化、政党竞争的矛盾,使国家变得“有序”。但特朗普对包含盟友在内的大国几乎无差别的打击惹恼了盟国,也使美国自二战后就一直主导的国际体系遭受重创。

拜登上台后积极扭转特朗普政府的“破坏性”外交政策,宣布重返《巴黎协定》、强调国际合作战胜新冠疫情的重要性、肯定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作用等,充分彰显本届政府对外交、盟友及多边组织的重视。但在中国问题上,拜登政府延续特朗普时期的做法,继续从大国竞争的框架内看待中美关系,并以“竞赢”(outcompete)中国作为其战略目标。这种对华竞争的延续性反映出美国两党精英在对华采取对抗态度上达成了共识,甚至成为国会中两党能够达成的唯一共识。③Michael Mastanduno, “Biden’s China Dilemma,” China International Strategy Review, Vol.3, Iss.3,2021, p.218; Jessica Chen Weiss, “The China Trap: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Perilous Logic of Zero-Sum Competition,” Foreign Affairs, Vol.101, No.5, 2022, p.47.

基于此,拜登政府积极构建新的对华竞争叙事,为美国对华竞争战略奠定话语基础。那么,拜登政府推动构建了什么样的对华竞争叙事?这些叙事具有何种政策意涵?这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探讨叙事相关理论内容,然后采用国际体系、国家和议题的三层分析框架探讨拜登政府对华竞争叙事,最后思考叙事是如何对现实政治产生影响、进而推进美国大战略的。

一、叙事及其分析层次

在英文语境中,叙事(narrative)与“讲故事”①Tanvi Pate, The United States, India and the Global Nuclear Order: Narrative Identity and Representation, London: Routledge, 2018; Molly Andrews et al., “Narratives of (In)security: Nation,Religion, Culture and Gender: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in Molly Andrews et al. (eds.), “Narratives of (In)security: Nation, Religion, Culture and Gender,” Political Psychology, Vol.36, No.2, 2015, p.1.有关,也指对某种情况或事件的呈现或理解方式,它反映并促进某种特定的观点或价值观。②“Narrative,” Merriam-Webster,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narrative.中文语境下通常将“narrative”翻译为“叙事”(叙述事情,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记载下来)或“叙述”(将事情的经过写下来或说出来,③David Carr, Time, Narrative and Histor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1, pp.156-157.即叙述事情的经过)。两词都强调记录事情的经过,词义相近,因此中文语境下时常将二者交替使用。可见中英文语境下的“叙事”含义并不相同,本研究之“叙事”,立足于英文“narrative”的意义范畴,而非汉语“叙述事情经过”(reporting)的含义。

从概念上来看,叙事是在特定情境下,行为体为实现特定目标有选择地编织情节,塑造角色之间关系而建构故事的过程。叙事在政策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④陆娇娇、吴江:《德国绿党的中国叙事研究》,《国际论坛》2022 年第3 期,第116 页。情境设置、角色、情节是叙事的核心构成要素。阿利斯特·米斯基蒙(Alister Miskimmon)等学者认为国际关系中的叙事具有明确的分析层次,一般可分为国际体系叙事、国家(身份)叙事和(国内)议题叙事。⑤Alister Miskimmon et al., Strategic Narratives: Communication Power and the New World Order,London: Routledge, 2014.国际体系叙事描述了世界如何建构、参与者是谁以及如何运作。⑥Laura Roselle et al., “Strategic Narratives: A New Means to Understand Soft Power,” Media, War and Conflict, Vol.7, No.1, 2014, p.76; 曹德军:《大国竞争中的战略叙事——中美外交话语博弈及其叙事剧本》,《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 年第5 期,第55 页。行为体可以通过叙事引导机构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规则、规定和机制,并进一步将本国叙事融入国际制度性叙事中,从而促进自身对机构性权力的介入,获得更大影响力。换言之,大国利用叙事来建立和维持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并塑造体系本身。如乔治·布什1991 年宣布的“世界新秩序”叙事,福山的“历史终结”叙事等。国家(身份)叙事指向国家层面,关注处于争论过程中的国际事务参与者的身份。①Alister Miskimmon et al., Strategic Narratives: Communication Power and the New World Order,New York: Routledge, 2013, p.10.国家身份包含认知(对“自我”和“他者”的认知)和规范(基于上述认知来建立共同的规范取向)两个维度。一方面,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他者”的认知,即“我们是谁”是通过发现、认识“他者是谁”以及我们与他们的相似或对立来建构的。②Marco Siddi, “An Evolving Other: German National Identity and Constructions of Russia,” Politics,Vol. 38, No.1, 2018, pp.35-50.另一方面,关于国家身份的叙事常常超脱于“自我”个人主义视角,而将个体融入宏大的“共同归属”的身份中。(国内)议题叙事通过确定特定议题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并提出解决方案来展开。此外,国内议题叙事还可以解释为何特定政策是必要及可行的,以及如何实施它。总之,三个层次的叙事相互关联,每个层面的叙事可能会影响其他层面,从而对政策选择和行为产生影响。

拜登执政后,试图通过建构新的对华竞争叙事助力其对华政策的国内和国际动员。为更清晰地呈现拜登政府对华舆论攻势、明晰美国对华竞争叙事的本质和内涵,本文借用国际体系、国家、(国内)议题三个层次来分析拜登政府的对华竞争叙事,并探讨这三重叙事是如何分别与国际安全、国家身份以及国内发展相结合的。

二、拜登政府的对华竞争叙事

尽管自布什以来的历任美国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对华竞争,但其对华竞争的内涵及叙事方式有很大不同。相较于特朗普政府强调“全面竞争”的叙事方式,拜登政府为对华竞争叙事增加了新的内涵和要素,从“战略竞争”角度看待中美关系,更加关注大国竞争的系统性、长期性和紧迫性。③U.S. Department of State, “Department Press Briefing-Februarg 2, 2021”, February 2, 2021, https://www.state.gov/briefings/department-press-briefing-february-2-2021/.拜登政府的对华竞争叙事是对以往政府对华竞争的深化和升级,将中国作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称“激烈竞争”决定了美中关系。④Cheng Li, “Biden’s China Strategy: Coalition-Driven Competition or Cold War-Style Confrontation?”Brookings, May 2021,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bidens-china-strategy-coalition-drivencompetition-or-cold-war-style-confrontation/; Vivian Salama and Gordon Lubold, “Biden Says He Sees China as ‘Stiff Competi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rch 25, 2021, https://www.wsj.com/livecoverage/bidenpress-conference-live-updatesanalysis/card/ifirn5yjOObkp0pm2Lzv.

(一)国际体系层面——中国是“胁迫力量”的叙事

强化中国在国际体系层面的负面叙事是拜登政府对华竞争叙事的着力点。概言之,在国际体系层面,拜登政府建构了中国是拒斥“规则”、“崇尚胁迫”的“修正主义国家”叙事。这一叙事的目的是将美国塑造为秩序的捍卫者,并动员国际社会捍卫现存秩序、反对中国,进而与中国争夺在国际体系的理念和规范层面的影响力。从内容属性来看,拜登政府的国际体系叙事主要关注所谓中国“危害”国际体系和其他国家的主权安全。

第一,中国是“胁迫力量”的叙事是对特朗普政府时期“修正主义中国”叙事的具化和发展,强调中国“危害”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安全。在这一叙事框架下,中国希望建立的国际秩序与美国倡导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背道而驰,危及国际体系的安全。如2021 年美国发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纲要》认为中国变得更加自信(assertive)。①The White House, “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 March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3/NSC-1v2.pdf.2021 年3 月18 日,在中国政府与拜登政府首次高级别外交会晤中,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指责中国的国内外“胁迫”行为威胁维护全球稳定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侵犯了基本的价值观。②U.S. Department of State, “Secretary Antony J. Blinken,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Director Yang and State Councilor Wang at the Top of Their Meeting,” March 18, 2021, 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antony-j-blinken-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chinese-director-of-the-office-of-thecentral-commission-for-foreign-affairs-yang-jiechi-and-chinese-state-councilor-wang-yi-at-th/.2022 年5 月26 日,布林肯进一步提出,“中国是唯一有意愿和能力将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结合起来,对稳定和开放的国际体系发起持续挑战的竞争者”。③U.S. Department of State, “The Administration’s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y 26, 2022, https://www.state.gov/the-administrations-approach-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2022 年10 月12 日,拜登政府发布任内首份完整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中描述了美国对未来世界愿景的规划,并提供了实现这一愿景的路线图,提出“我们的愿景面临的最紧迫战略挑战来自将威权治理与修正主义外交政策相结合的大国”,指责这些国家“不但胁迫他国,破坏他国的民主政治进程,而且试图输出威权主义的治理模式,从而对美国和世界构成了实际威胁”。④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ctober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10/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10.2022.pdf.

事实上,美国“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反映的是美国价值观和现实主义利益。美国对其创造出的这一新概念的定义闭口不谈。有评论认为美国口中所谓的“规则”,就是其说一不二的霸道规则;所谓的“秩序”,就是“美国优先”的霸权秩序。①朱瑞卿、丁宜:《霸道的“规则”霸权的“秩序”——起底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新华社,2023 年5 月7 日,http://www.news.cn/world/2023-05/07/c_1129595937.htm。

第二,从“政治胁迫”“经济胁迫”“军事胁迫”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污名化叙事。污名化(stigmatization)实质上是一种竞争和排斥驱使的话语建构,通常表现为污名主体(施污国)有目的、有意识地向污名客体(受污国)的身份、特征或行为施加贬抑性、侮辱性指称,并成功实现对污名客体的歧视或贬损。②曾向红、李琳琳:《新冠疫情跨国扩散背景下的西方对华污名化》,《国际论坛》2020 年第5 期,第118 页。具体来说,“政治胁迫”叙事认为,中国通过“锐实力”等“胁迫”他国支持中国政治主张,意在说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矛盾的。例如,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积极向遭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提供卫生援助,但拜登政府坚持认为,中国利用自身在全球供应链的有利地位,将口罩和其他物资用作政治胁迫的工具,以达成外交政策目标。③Josh Rogin, “Opinion: Biden Doesn’t Want to Change China. He Wants to Beat It,” The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10, 2022,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2/02/10/biden-china-strategycompetition/.

“军事胁迫”叙事认为,中国依靠强大军事实力“修正”美国的霸权安全秩序、④Robert Ross, “The Chinese Navy: The Coercive Tool of a Revisionist Power,” Kims Periscope, March 11, 2022, https://kims.or.kr/file/en-peri268.pdf.“侵犯”他国南海主权。近代国际秩序的观念基石是具有清晰领土边界的主权国家,主权是重组国际秩序的圭臬。拜登政府渲染中国利用军事现代化在南海地区持有“非法主张”并对邻国进行“胁迫”,破坏南海航行自由,损害其他南海声索国的海洋权益,并违反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韩磊(Paul Haenle)表示,“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现在有一个重要共识,即中国变得更加雄心勃勃,更具侵略性,中国的战略意图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构成了更大的威胁。”⑤Alex Leary, “Republicans Push Biden to Take Aggressive Stance Toward China,”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rch 15, 2021, https://www.wsj.com/articles/republicans-push-biden-to-take-aggressive-stancetoward-china-11615800601.

“经济胁迫”叙事认为,中国通过“经济胁迫”“债务陷阱”来“掠夺”他国利益,成为其发挥政治影响力的切入点。这一叙事认为,以“一带一路”为代表,中国“操纵贸易、援助和商业投资”,甚至通过经济“施压”来“胁迫”他国接受其政治主张。美国在疫情中对华进行污名化叙事的同时,还将全球产业链中断归责于中国,以此呼吁国际社会减少对华依赖,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呼吁各国采取协调行动以反对中国的“经济胁迫”。七国集团会议也发表联合声明,支持合力打击“经济胁迫”。

总之,国际体系层面的叙事代表着拜登政府试图抓住“正当性”的话语制高点,重新定义国际体系及参与者的“合法性”。这一叙事将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不断增长的中国建构为国际体系中的“不安分因子”,将中国描述为更有可能成为对现有国际秩序、国家主权构成威胁的崛起大国。此外,这一叙事恰好呼应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流派“修昔底德陷阱”的主流叙事,强调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必然。例如,美国政界、军事和情报界的领导人越来越多地谈及台海战争即将爆发,呼吁美国需要做好应对准备。这向美国公众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即中国和美国可能会陷入重大军事冲突。在这一背景下,将中国叙事为唯一有意愿也越来越有能力破坏现有国际规则体系的国家是一种便利之选。

(二)国家层面——中国是“威权主义国家”的叙事

在国家层面,拜登政府强调不同的国家身份之间的竞争,①Yiwen Zhang and Fan Wang, “Studying the Narrative of US Policy Towards China: Introducing China-Related Political Texts in Congres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Vol.10,No.431, 2023, p.1.“好与坏”“善与恶”的二元对立是其内在逻辑。基于此,拜登政府建构了“威权主义中国”挑战民主制度的对华竞争叙事,并以制度及意识形态作为动员工具,争取更多西方国家响应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以实现竞赢中国的战略目的。从实践层面看,拜登政府围绕人权、意识形态等“软权力”议题博弈,构筑所谓的全球“民主联盟”,通过刻意放大中美政治制度差异、污名化中国国内政策议程、污蔑中国外交政策意图,塑造所谓“民主”对抗“专制”的话语陷阱。②黄钊龙、韩召颖:《“一体四翼”:拜登政府对华“竞赢”战略解析》,《国际观察》2023 第3 期,第116 页。

第一,通过“民主VS 威权”的身份对立,建构“民主”正在遭受中国“攻击”的叙事。

拜登政府一贯以高度意识形态化的词汇为中美战略竞争定性,中美日益激烈的博弈被其反复形容为所谓21 世纪“民主”对抗“专制”的意识形态斗争,试图将中美之间的竞争叙事为“民主”与“独裁”之间的世纪大竞争。2021 年2 月4 日,拜登在国务院首次发表讲话时提出,“中国对美国的繁荣、安全和民主价值观构成挑战,是美国政府面临的最严峻的竞争对手”。①Joe Biden, “Remarks on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at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February 4, 2021,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remarks-united-states-foreign-policy-the-department-state.该讲话是拜登执政后首次发表的对外政策讲话,因而具有较强的风向标意义。2021 年2 月19 日,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多次表示当今世界处于“转折点、拐点”,提出“独裁专制”成为某些政府的选择,而“民主能够发挥应有的效力”。拜登进一步指出,“在包括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地方,民主进程正在受到攻击,因此我们必须捍卫它,为它而战,巩固它,振兴它。”②The White House, “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at the 2021 Virtual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February 19,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2/19/remarks-bypresident-biden-at-the-2021-virtual-munich-security-conference/.

同时,拜登内阁也保持一致的对华叙事节奏。2021 年 3 月3 日,美国发布了《临时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声称美国面对着一个民主衰退的世界,明确指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场世界未来方向的历史性和根本性辩论之中”,并进一步构建了“民主衰退”和“威权主义抬头”的叙事情节。如“反民主势力利用虚假信息来攻击人们的弱点,在自由国家内部播下分裂的种子,侵蚀现有的国际规则,并推动威权治理的替代模式”。2022年5 月布林肯在对华政策演讲中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任务是再次证明民主可以应对紧迫的挑战,创造机会,提升人的尊严。”③U.S. Department of State, “The Administration’s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y 26, 2022, http://www.state.gov/the-administrations-approach-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2022 年10 月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则更直截了当强调,“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正在进行一场竞赛,以展示哪种治理体系最能造福于他们的人民和世界。④The White House, “Remarks of President Biden in Press Conference,” March 25,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3/25/remarks-by-president-biden-in-pressconference/.2023 年9 月13 日,布林肯在《新时代美国外交的实力与目标》的演说中再次强调,“越来越多的民主国家受到威胁。中国和俄罗斯正在联手,通过他们的“关系合作无上限”使世界上的专制政权高枕无忧。”⑤U.S. Embassy in Bulgaria, “Secretary Antony J. Blinken Remarks to the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AIS) ‘The Power and Purpose of American Diplomacy’,” September 13,2023, https://bg.usembassy.gov/secretary-blinkens-speech-on-the-power-and-purpose-of-american-diplomacyin-a-new-era-09-14-2023/.

通过这一叙事,拜登政府精心构建了以世界处于“转折点/拐点”的叙事情境以及民主正在遭受“威权主义国家”攻击的叙事情节,建构了全球民主的“危急时刻”,明确传递出“将同中国激烈竞争”的信号。由此,拜登政府动员盟友和伙伴“必须共同为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作准备”,夯实以价值观、意识形态为基础的盟友纽带,并强调军事同盟关系的重要性。

第二,拜登政府建构了中国是人权“施害者”的叙事,污蔑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国内“侵犯人权”的行为。

人权历来是美国对华政策重要议题。美国长期以“人权卫道士”和“人权教师爷”自居,自诩负有在世界范围内保护人权和推广美式人权价值观的责任。拜登总统上任第一天“就将人权置于外交政策的中心,并重申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道德领导地位”。2021 年10 月,拜登宣布美国重返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试图重新获取人权话语权和领导权。

在对中国的竞争叙事方面,拜登政府强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国内“侵犯人权”的行为,如编织中国新疆存在所谓“种族灭绝”“强迫劳动”等,将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描述为“压迫人民”等叙事。在这些虚假叙事中,美国“全政府”参与,显示了极强的策略性。但实际上,在关于“新疆人权”的叙事中,美国无疑是一个局外者即“他者”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对“新疆人权”的叙事并不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为此,美国与新疆分裂势力合流,实现了所谓“自我”与“他者”的合流,既赋予了美国言说的合理性,又解决了新疆分裂势力寻找国际支持的问题,奠定了美国涉疆人权话语的生成基础①靳晓哲:《美国涉疆人权话语的演进逻辑与中国应对》,《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 第2 期,第82 页。。

在叙事角色的构建上,美国设定了“受害者”“施害者”“捍卫者”的角色。首先,拜登政府偷换概念,将原本的国家分裂问题转换为所谓人权问题,不断渲染新疆分裂分子作为“受害者”的“悲惨经历”。新疆分裂分子四处散播所谓遭“迫害”的“悲惨经历”,试图通过悲情叙事引起美国和世界各地受众的广泛共情和同情。其次,指责中国政府为所谓“施害者”。如美国政府资助和引导所谓智库等机构编写《2021 年国别人权报告》,编造“种族灭绝”等谎言。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2021 年国别人权报告》发布会上错误地宣称,中国政府在新疆对维吾尔族穆斯林和其他少数群体犯下“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侵蚀了香港的基本自由和自治;在西藏进行系统性的镇压。②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1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April 12, 2022,https://www.state.gov/reports/2021-country-reports-on-human-rights-practices/.再次,树立美国人权“捍卫者”的角色。如拜登政府试图通过报告、声明、制裁等方式,捏造并炒作中国所谓“人权问题”,歪曲和攻击中国的人权政策与实践,妖魔化中国的人权形象,遏制并削弱中国在人权等领域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甚至以人权等议题挑拨中国境内反动势力,给中国制造内部麻烦,扰乱中国发展大局。①崔小涛:《拜登政府的人权政策:动向、特点与困境》,《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 第3 期,第104 页。

在实践层面,拜登政府“以中国政府所谓‘侵犯人权’为由对华实施制裁,以所谓‘保护维吾尔族权益’为由,支持‘东突’分裂势力”,其目的是“塑造中国的‘他者’印象,制造与‘专制中国’的二元对立”。②姜禹维、戴继诚:《美国涉疆议题框架建构与中国应对》,《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 年第5 期,第130 页。由此,拜登政府在对华人权叙事中,不断编造渲染中国新疆存在“种族灭绝”“强迫劳动”等,将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描述为“压迫人民”,有悖于美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在这一叙事下,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美式民主成为“拯救”中国人民的“良方”。

如前所述,拜登政府编织了一个“因为我们是民主国家,我们应联合起来,以抵御‘威权中国’威胁”的叙事,美国与民主盟伴联合对抗“威权中国”是其主要故事情节。从叙事的核心问题来看,拜登政府将中美之间的竞争看作是两种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竞争,是“基于多数人的意愿”的生活方式与“以少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之间的竞争,将“威权主义”塑造为美国民主的极端对立面,甚至是对历史潮流的违背。就角色来讲,一方面,拜登政府将美国自身、盟友及伙伴定义为“自我”的一部分,由此形成更宏大的“共同归属”。另一方面,将竞争对手定义为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而非中国人民,以此将中国人民与其执政党剥离。从场景设置来看,拜登政府将中美之间的竞争定义为全球性的民主与威权之间的竞争,而非针对美国的“专属”战争。总之,在意识形态和所谓的“人权问题”上,拜登政府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在涉疆、涉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③达巍、黄婷:《拜登政府执政后的美国对外政策:继承与转向》,《当代美国评论》2021 第3 期,第4 页。在向盟友的动员叙事中,拜登政府对华摆出强硬姿态,旨在向盟友展现美国的领导力,在总体策略上以“人权牌”搭载“中国威胁牌”“制裁牌”等,力图通过强化所谓“道义权威”赢得对华竞争优势。④赵明昊:《拜登执政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走向》,《和平与发展》2021 第3 期,第29—30 页;李捷:《美国对华政治极化与涉疆虚假人权叙事》,《当代传播》2021 第4 期,第71 页。

(三)国内议题层面:中国是“不负责任的竞争者”的叙事

在议题叙事中,拜登政府通过外资在华遭遇“不公平”竞争、中国“窃取”知识产权与“强迫”技术转让等故事情节,构建了中国“不负责任的竞争”叙事,以便进一步推动对华脱钩断链。通过议题叙事,拜登政府设定了中美双边问题的实质,即中国的“恶性竞争”不仅导致了美国“受伤”、中美关系停滞不前,还造成全球挑战应对不力的后果。

第一,建构中国“不公平竞争”的叙事。这一叙事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国限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保护主义行为,认为中国在享受开放型世界经济利益的同时,限制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拜登政府宣称,中国利用开放的自由市场,同时保护国内生产,这种“保护主义”违反了互惠的国际关系准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竞争,给中国带来了“不公平”的优惠。二是认为政府补贴给中国带来不公平的市场优势。近年来,拜登政府尤其关注所谓中国对其高技术产业进行“非法”的财政补贴,认为中国的补贴构成了“不公平”竞争。对此,拜登政府表示将使用所有政策工具保护美国工人和企业免受中国的“不公平”待遇。三是中国“不公平”的营商环境,包括“中国对外资不友好”“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中国投资风险论”等。这一叙事往往声称中国对国家安全的泛化和过度关注会影响外资,目的是引起外资在中国的“不安全感”,本质上是其污名化中国、唱衰中国和技术上围堵中国的一贯做法。在此基础上,这一叙事认为,中国的竞争是不公平的,目的是维护中国利益,损害美国利益。①The White House, “Press Briefing by Press Secretary Jen Psaki and Secretary of Commerce Gina Raimondo,” April 7, 2021,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press-briefing-press-secretary-jenpsaki-and-secretary-commerce-gina-raimondo.

第二,建构中国“‘盗窃’知识产权和‘强迫’技术转让”叙事。 知识产权保护是美国维护自身技术霸权与经济主导地位的有力手段。②黄钊龙:《“内外兼修”:拜登政府对华科技竞争》,《国际论坛》2022 年第6 期,第93 页。同特朗普政府类似,拜登政府声称“中国通过窃取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对国内企业进行(不合理)补贴以及其他国家资本主义手段,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③The White House, “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 March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3/NSC-1v2.pdf;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2021 Trade Policy Agenda and 2020 Annual Report,” March 2021, https://ustr.gov/sites/default/files/files/reports/2021/2021%20Trade%20Agenda/Online%20PDF%202021%20Trade%20Policy%20Agenda%20 and%202020%20Annual%20Report.pdf.2020 年9 月30 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联合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自满的危险:美国处于科学与工程的临界点》(PerilsofComplacency:AmericaataTippingPointinScience&Engineering)报告。报告指出,“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中国广泛侵犯知识产权、对美国公司进入市场设置的障碍、国家资助的经济间谍活动、在新技术中获得主导地位的重商主义技术,以及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进行的全球扩张,都为中国的经济扩张提供了不公平的有利条件。”①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The Perils of Complacency: America at a Tipping Point in Science & Engineering,” September 2020, https://www.amacad.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resources/Perils-of-Complacency_Full-Report.pdf.拜登政府新闻秘书珍·莎琪(Jen Psaki)直指,“为了获得技术优势,中国愿意不惜一切代价窃取知识产权,强迫技术转让。”②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Press Briefing by Press Secretary Jen Psaki,” January 25, 2021,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press-briefing-press-secretary-jen-psaki-1.拜登总统也表示,中国将继续掠夺美国和美国公司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并将利用补贴给予其国有企业不公平的优势,而不公平的外国补贴和其他贸易行为对美国制造业和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③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Fact Sheet: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 Announces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Task Force to Address Short-Term Supply Chain Discontinuities,” June 8, 2021,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fact-sheet-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announces-supply-chain-disruptionstask-force.

第三,建构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负责任”的叙事。拜登政府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促进需求、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三大手段,不断扩大美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优势,使清洁能源融入美国经济发展整体进程,通过多种手段推动清洁技术在经济复苏中的广泛应用;④李坤泽、戚凯:《拜登政府“绿色新政”与民主党绿色转型》,《国际论坛》2021 年第3 期,第126—130 页;于宏源、张潇然、汪万发:《拜登政府的全球气候变化领导政策与中国应对》,《国际展望》2021 年第2 期,第33—34 页;朱玲玲:《拜登政府的“清洁能源革命”:内容、特点与前景》,《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4 期,第47—48 页。另一方面,重启气候新议程,将气候变化议题提升至美国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的中心地位,⑤唐新华:《美国气候战略及中美气候合作》,《现代国际关系》2022 年第1 期,第8 页。在对华气候政策方面“对中国实施限制性气候合作策略”。⑥于宏源、张潇然、汪万发:《拜登政府的全球气候变化领导政策与中国应对》,《国际展望》2021年第2 期,第35 页。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中国在人权、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存在明显分歧,因此他们在与中国开展气候合作时充满矛盾。⑦Adam Tooze, “How Climate Change Has Supercharged the Left,” Foreign Policy, January 15, 2020,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1/15/climate-socialism-supercharged-left-green-new-deal/.中国在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后,中止了与美国的气候变化谈判。拜登政府认为中国将跨国挑战的应对与双边经贸、政治关系“挂钩”是“不负责任”的表现。2021 年,拜登总统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称,中方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一走了之”是“很大的问题”。①《2021 年11 月3 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1 年11 月3 日,https://www.mfa.gov.cn/web/fyrbt_673021/jzhsl_673025/202111/t20211103_10440905.shtml。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认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中国对美国的恩惠,也不是对双边关系的让步,而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的一种责任。②Michael Martina and Jonathan Landay, “U.S.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Says China Climate Cooperation Not a ‘Favor’,” Reuters, May 1,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china-climate-changecooperation-not-favor-us-us-national-security-adviser-2021-04-30/. The White House, “Remarks b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at the Special Competitive Studies Project Global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mmit,” September 16,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2/09/16/remarks-by-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at-thespecial-competitive-studies-project-global-emerging-technologies-summit/.美国希望重获处理跨国挑战的全球领导力,这就需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密切配合。

“中国是不负责任的竞争者”叙事是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中国“不公平竞争”叙事话语的延续与创新,对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造成消极影响。在这一叙事下,中国的自主创新甚至成为“不正当”的,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这一叙事强调“中国威胁”的存在,并唤起美国国内的恐惧感。由此,拜登政府构建了美国必须创造条件加强本国经济、科技建设的正当性。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指出,“保持对中国的相对优势已非我们目前所处的战略环境,考虑到某些如芯片等关键技术的基础性质,我们必须保持尽可能大的领先优势。”②Michael Martina and Jonathan Landay, “U.S.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Says China Climate Cooperation Not a ‘Favor’,” Reuters, May 1, 2021,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china-climate-changecooperation-not-favor-us-us-national-security-adviser-2021-04-30/. The White House, “Remarks b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at the Special Competitive Studies Project Global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mmit,” September 16,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2/09/16/remarks-by-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at-thespecial-competitive-studies-project-global-emerging-technologies-summit/.这标志着美国政府对如何看待中国的增长和发展的根本反思。④Gavin Bade, “‘A Sea Change’: Biden Reverses Decades of Chinese Trade Policy,” Politico, December 26, 2022,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2/12/26/china-trade-tech-00072232.

三、拜登政府对华竞争叙事的政策意涵

拜登政府通过对华战略竞争的国际体系、国家及议题层面的三重叙事,将美国对华竞争置于国际体系、中美之间以及美国国内三个场景中,通过设定中美对立角色、美国与盟友的合作角色,建构了中美之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冲突逻辑及美国与其盟伴的身份认同逻辑,编织了中国与美国及其盟伴之间具有冲突色彩的故事。而这些污名化的所谓中国竞争“不正当性”的叙事为美国制定对华竞争政策、开展对华竞争提供了“正当性”依据。在国际体系叙事、国家叙事和国内三重叙事中,拜登政府分别聚焦安全叙事、身份叙事和发展叙事展开对华竞争,从而充分释放和扩大叙事效果。与此同时,这些故事预示着美国将在其对外政策中采取现实主义价值观外交,努力将“去中国化”的行动合法化,并采取措施强化盟伴关系以加强遏制中国的力量。

第一,在国际体系层面,通过安全叙事界定外部威胁,塑造共同敌人,动员盟伴构筑对华竞争“统一战线”,维护国际体系及国家安全。

安全叙事可以把原本不是安全问题的问题通过话语过程使其与安全产生关联,实现安全化。①孙吉胜:《叙事与安全危机建构:以美国的安全叙事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6 期,第55 页。通过中国是“胁迫力量”的话语过程,拜登政府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追求国家发展的合法行为与国际体系和他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关联,实现“安全化”。通过将中国描述为所谓盟伴共同的“威胁”,拜登政府描绘了一幅中国“胁迫”他国、利己,美国是和平使者、利他的图景,阐述了美国的利益、价值观和对国际体系的期望,将中国塑造为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公敌”。同盟与伙伴是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叙事中重要的“朋友”角色,美国要“竞赢”中国,必须修复与盟伴的关系,尽最大可能吸引盟伴加入其对华竞争“统一战线”。一方面,拜登政府以价值观为壁垒,通过构建“全球民主联盟”等方式,强化中美意识形态分歧。另一方面,拜登政府通过“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一宏观框架来解决价值观不一致的矛盾,以团结更多的国家。在这个秩序中,美国在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领导地位。拜登政府编织的充满尖锐冲突色彩的叙事,暗含了美国设置价值观壁垒、协同盟伴遏制中国的政策目标,同时通过降低自身战略成本、提高中国行动成本的方式达到遏制中国、“竞赢”中国的战略目的。

第二,在国家层面,拜登政府通过身份叙事唤起美国民众的道德优越感,弥合国内分歧,赢得盟伴信任,从而重获国际领导权。

身份叙事涉及政治行为体对自身角色、价值观和目标的构建,是国家在实际外交行为中对国家角色自我感知和自我概念的塑造和描述。②Kal. Holsti,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s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14, No.3, 1970, p.235; 汪恒、陈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叙事的三重构建——以印度尼西亚为例》,《国际展望》2023 年第5 期,第44 页。在国际(安全)叙事、国家(身份)叙事和国内(议题/发展)叙事三个层次中,身份叙事起着“承内启外”的枢纽作用,也即身份叙事既面向国内受众,也面向国外受众。从一定程度上看,身份叙事正是拜登政府叙事体系的关键所在。在拜登政府看来,“民主VS 威权”的身份叙事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层面,对民主意识形态的强调是应对美国国内民主危机、恢复民主建设的需要。在“冲击国会山”事件后,美国普遍对国内民主发展产生了困惑和疑虑。甚至在拜登当选总统后,仍有65%的共和党选民和很多共和党籍议员不认同拜登总统的合法性,质疑其总统地位。①Ben Kamisar, “Two-thirds of Republicans Still Don’t Believe Biden Was Elected Legitimately,” NBC News, October 25, 2022, https://www.nbcnews.com/meet-the-press/meetthepressblog/two-thirds-republicansstill-dont-believe-biden-was-elected-legitimate-rcna53880.此外,美国南部边境的人权危机、针对穆斯林的旅行禁令、持续的警察暴行、乔治·弗洛伊德谋杀案、“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议活动、越来越明显的针对亚裔美国人的暴力行为等都挑战了美国的民主优越性叙事,体现了美国民主体制面临的严峻挑战。拜登总统本人也数次宣称,民主进步正受到攻击,需要被拯救。②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Remarks at the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Special Edition 2021’ and an Exchange With Reporters,” February 19, 2021,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remarks-the-munich-security-conference-special-edition-2021-and-exchange-with-reporters.因此,加强与中国意识形态的对立叙事,强调民主面临来自作为所谓“负面镜子”的威权主义的威胁,也是拜登政府重振国内民主的需要。

在国际层面,民主与威权对立的叙事为美国开展国际联盟提供了道德动力,③Dongchan Kim, “The Biden Doctrine and China’s Response,” International Area Studies Review,Vol.26, No.2, 2023, p.111.利于拜登政府实施现实主义的价值观外交,获得国际支持。拜登政府试图在“民主”这一普遍概念的基础上与其他西方国家建立起共同的身份认同,并进一步建构起对抗与遏制“威权主义中国”的国际“民主联盟”,从而建立防范中国的“统一战线”。④Hal Brands, “The Emerging Biden Doctrine,” Foreign Affairs, June 29, 2021, https://www.aei.org/opeds/the-emerging-biden-doctrine/.如2021 年2 月4 日,拜登就美国对外政策发表讲话时提出,“美国政府将直接应对我们最严峻的竞争对手——中国——给我们的繁荣、安全和民主价值观带来的挑战”。⑤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Remarks on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at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February 4, 2021,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remarks-united-states-foreign-policythe-department-state.在2021 年6 月七国集团峰会上,七国领导人承诺“促进共同价值观,包括呼吁中国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⑥The White House, “Carbis Bay G7 Summit Communiqué,” June 13,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6/13/carbis-bay-g7-summit-communique/.

不难发现,拜登政府称中国为“威权主义”国家,将中美之间的竞争建构为一种“善”与“恶”的博弈,内在地蕴含着美国民主价值观的“仁慈、道德和进步性”,在很大程度上将中美之间的竞争引向没有回旋空间的境地。在拜登政府看来,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专制和强势”,中美之间“民主”与“威权”两种政治制度模式之间的竞争,是一种长期的竞争。而在世界范围内领导民主国家对抗威权主义既是美国的道德义务,是支撑拜登主义的元概念,①Dongchan Kim, “The Biden Doctrine and China’s Response,” International Area Studies Review,Vol.26, No.2, 2023, p.109.也是关乎美国国家安全的问题。②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Press Briefing by Press Secretary Jen Psaki and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June 7, 2021,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press-briefing-presssecretary-jen-psaki-and-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0.

第三,在国内(议题)层面,拜登政府通过发展叙事,为其政府制定、推行新的发展政策提供必要性和紧迫性支撑,将“去中国化”的行动合法化。

发展叙事涉及行为体为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目标而制定的政策。个体的生存、发展机会和幸福指数是政府在叙事与政策制定中必然要考虑的要素。通过贸易、科技、疫情防控、气候治理等不同议题的叙事,拜登政府试图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舆论和受众关注,并争取公众对其政策的支持。拜登政府认为竞争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在国内主张开放、公平的竞争,宣称公平、开放和竞争的市场是美国经济的基石,并签署行政令支持这种健康的竞争。③The White House, “Executive Order on Promoting Competition in the American Economy,” July 9,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idential-actions/2021/07/09/executive-order-onpromoting-competition-in-the-american-economy/.

通过中国是“不负责任的竞争者”的叙事,拜登政府将与中国的战略竞争和美国民众的个体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在这一叙事影响下,美国在推动产业链与中国脱钩方面的共识日益增强。④Song Guoyou, “China-U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Trump and Beyond,” East Asian Affairs,Vol.2, No.1, 2022, p.2250001-13.一方面,拜登在推进国内政策时总是提到中国,对中国的国家投资与竞争实力进行渲染,加之媒体的传播,引发国内的紧张乃至恐慌情绪,塑造美国国内民众对中国的竞争观念。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称,拜登政府的国内基础设施计划占据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必要和基础地位。⑤Gerald Seib, “China Looms Large in Biden Infrastructure Pla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pril 5,2021, 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a-looms-large-in-biden-infrastructure-plan-11617631234.另一方面,拜登政府推动减少对华依赖。美国必须开发和主导未来的产品和技术,如先进电池、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计算机芯片、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2023 年初,拜登签署了《2022 年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法案》(the Protecting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ct of 2022,以下简称“PAIP Act”)⑥该法案于2020 年6 月首次由参议员Chris Van Hollen 和Ben Sasse 提交,宣称该法将用于打击“以中国为代表的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的外国公司和个人。,授权美国行政机关可以不经法院审理对所谓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的外国个人和实体实施经济制裁。不难看出,“PAIP Act”不论是从提出动机还是在具体内容,都具有鲜明的针对中国的意图,“知识产权”或将同“国家安全”“民主人权”等一样,成为美国对中国企业实施定点制裁的又一借口。

对此,拜登政府推动以“促进经济韧性和安全”为名加大国内投资,重振美国关键产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在保证美国优势地位的同时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拜登政府通过大量资金补贴、税收抵扣等优惠政策促进芯片制造业回流。例如,2022年8 月,为使美国重获芯片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拜登将2800 亿美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①该法案吸纳了2019 年特朗普政府任内多项涉及芯片的提案,是指导美国芯片战略的重要法律依据。签署成法,并将其中527 亿美元用以对半导体行业的补贴,以鼓励芯片制造商在美国建厂。但法案要求接受补贴的公司在美国制造他们研发的产品,即实现在美国投资,在美国发明,在美国制造。②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Remarks on Signing Legislation to Promote United States Semiconductor Produc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ugust 9,2022,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remarks-signing-legislation-promote-united-statessemiconductor-production-technological.同时,该法案要求接受补贴的公司在10 年内不得进行大幅扩大其在中国等国家的芯片制造能力的“重大交易”。2022 年9 月,英特尔在俄亥俄州投资200 亿美元的大型芯片制造基地“梦想之地”正式破土动工,计划在美国本土大量生产芯片。另一项《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作为《重建更好法案》的精简版则被称为自新政以来最大的产业政策,③Gavin Bade, “‘A Sea Change’: Biden Reverses Decades of Chinese Trade Policy,” Politico, December 26, 2022,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2/12/26/china-trade-tech-00072232.该法案奖励清洁能源行业使用从美国采购的商品,如钢铁、太阳能电池等,是美国历史上在气候和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方面最大的一笔投资。④The White House, “Remarks b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at the Special Competitive Studies Project Global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mmit,” September 16,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2/09/16/remarks-by-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at-thespecial-competitive-studies-project-global-emerging-technologies-summit/.

结语

总的来看,拜登政府对华竞争叙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中国行动成本、降低自身战略成本的方式以“竞赢”中国。一方面,深化对华竞争叙事可以增加中国行动成本。从拜登政府对华竞争三重叙事中,可以发现其意在以下几方面增加中国的成本。一是延续特朗普对华贸易关税政策对华征收高额关税,渲染中国“不公平”的贸易,并进一步抹黑中国科技企业在美投资,加强对中国企业及人员的制裁来增加中国的科研及经济成本。二是通过渲染中国“强制”转让技术、“窃取”知识产权、“拒斥”南海仲裁等增加中国的“合法性”成本。三是强调中国在应对全球问题上的不负责任,增加中国的信誉和国际道义成本。四是通过渲染中国“威权制度”下的“对内压迫”和对外“修正主义”取向增加中国的政治成本。五是通过中国对周边国家的“经济胁迫”,试图通过外交联合民主盟友及其伙伴加入遏华阵营来增加中国的外交成本。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拜登政府意在对华形成全方位的压力。

另一方面,深化对华竞争叙事可以团结盟伴的力量,降低自身战略成本。比较来看,特朗普政府采取的“美国优先”的全面竞争的方式伤害了美国传统盟友,并使美国陷入了与中国的“敌对”旋涡中,大大增加了美国维持国际秩序、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的成本,对美国自身带来重大损伤。而拜登政府通过夸大“中国威胁”动员国内社会力量进行竞争,并试图通过与“民主盟伴”结成“统一战线”来分担自身成本。白洁曦(Jessica Weiss)撰文指出,美国越来越专注于团结世界各国反对中国。①Jessica Chen Weiss, “The China Trap: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Perilous Logic of Zero-Sum Competition,” Vol.105, No.5, 2022, p.52.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也反复强调,“美国约占世界GDP 的25%。当我们有合作伙伴和盟友时,我们将占世界GDP 的50%或60%,联盟增强了美国与中国战略竞争中的经济实力”。②“Biden Foreign Policy Adviser Antony Blinken on Top Global Challenges,” CBS News, September 25,2020, https://www.cbsnews.com/news/biden-foreign-policyadviser-antony-blinken-on-top-global-challenges/.在2020 年3/4 月刊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的《为什么美国必须再次领导:特朗普之后拯救美国外交政策》的文章中,拜登阐述了与盟友合作遏制中国的重要性。③Joseph R. Biden, Jr. “Why American Must Lead Again: Rescuing US Foreign Policy After Trump,”Foreign Affairs, January 23, 2020,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20-01-23/whyamerica-must-lead-again.这种竞争叙事建立在共同承诺、民主和联盟基础之上,利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实施。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ell)也认为,与更加自信的中国打交道的最佳方式是与盟友、伙伴和朋友合作。④Noa Ronkin, “White House Top Asia Policy Officials Discuss U.S. China Strategy at APARC’s Oksenberg Conference,” 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 May 27, 2021, https://aparc.fsi.stanford.edu/news/white-house-top-asia-policy-officials-discuss-us-china-strategy-aparc%E2%80%99soksenberg-conference.经济上,为应对中国的“胁迫力量”,美国与其他民主国家提出“印太经济框架”,为发展中国家的实体、数字和卫生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推进建立一种以价值观为导向、高标准、气候友好、透明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选择。

从上述拜登政府对华叙事可以发现,对华竞争是拜登政府在内外政策中追求的目标,而非需要管理的内容。对拜登政府而言,为当前中国带来的“秩序之乱”提供美式“药方”成为其叙事的目标所在。拜登政府通过对华竞争的三重叙事达成对中国“他者”身份的威胁建构,其本质是围绕护持美国霸权、削弱中国的战略目标展开。基于对中国“胁迫力量”“威权主义”“不负责任的竞争”的叙事,美国可以实施现实主义的价值观外交,①赵明昊:《把控世界政治“拐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美国研究》2022 年第6 期,第58 页。将意识形态因素与经济、技术、安全等领域的大国竞争紧密挂钩,同时选择协同盟伴开展对华战略竞争。

总的来看,拜登政府通过国际体系层面“中国是胁迫力量”、国家层面“中国是威权主义”以及议题层面“中国是不负责任的竞争者”三重环环相扣的“危险”故事,编织了一个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新剧本,在国际社会塑造了“中国是国际秩序破坏者”、在国内塑造了“中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假象,为美国凝聚国内共识、推进政策实施,在国际社会贬损中国形象以及争取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契机。这些虚假叙事也为美国与中国争夺国际领先地位,协同盟伴遏制中国提供了“正当性”理由。

拜登政府的国际层面叙事主要面向国际社会,是建构中国是“修正主义国家”和“胁迫力量”的安全叙事;国家层面的叙事既面向国际社会也面向国内社会,是建构中国是“威权主义”的国家身份叙事;国内层面叙事主要面向美国国内,是建构中国是“不负责任的竞争者”的发展叙事。通过国际层面的安全叙事、国家层面的身份叙事以及国内议题层面的发展叙事,拜登政府充分发挥叙事在其对华战略中的作用,同时为其赢得公众对其内外政策的支持以及攫取国际领导权建构合法性。对此,我们对美国对华竞争叙事的危险性要有清晰认识,在应对时既要谨慎有力又要形成合力,从而拆解美国的叙事霸权。

猜你喜欢
对华拜登竞争
拜登也要打造基建狂魔
普通人拜登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感谢竞争
“拜登”献吻拜登
拜登.你的手……
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原因及我国对策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