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收游戏材料,提升自我服务能力

2024-04-14 23:03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翁仁媚詹佳雯
幼儿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松紧带整理工具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翁仁媚 詹佳雯

一、活动缘起

最近,大班幼儿迷上了体育游戏“地道战”。他们自主选择大型迷彩网、纸箱等材料,搭建游戏场景,玩得不亦乐乎。由于使用的游戏材料大且多,在游戏分享环节,幼儿提出了游戏材料难收拾的问题。比如“迷彩隧道”要很多人一起折叠收拾才能收好,有时候刚收拾好一边,另一边又弹开了;又大又蓬松的迷彩网总是折叠不整齐,放在篮子里会“爆开”并滑落,取的时候还容易绊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5~6岁的幼儿在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基于此,教师鼓励幼儿合作,想办法解决游戏材料难收拾的问题。但在持续一周的跟进中,教师发现游戏材料收纳问题依然存在:大部分幼儿缺乏收纳中大型游戏材料的经验,且每天参与该项游戏的幼儿又是随机的,所以同伴间难以配合默契地把材料收拾好;游戏材料多且体形大,有的幼儿缺乏耐心,常出现能快则快、随意堆放的现象;收纳整理花费的时间很长,零乱摆放的材料占用了很多空间。

游戏材料的收纳问题引发了教师的思考:引导幼儿学会收纳整理,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是幼小衔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否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来丰富幼儿的收纳经验,提升幼儿合作解决问题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并将收拾游戏材料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呢?于是,教师有针对性地生成了集体教学活动。

二、活动实录

活动目标

·探索迷彩网、“迷彩隧道”等中大型游戏材料的收纳方法,知道可以根据材料的特征选择适合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收纳。

·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解决游戏材料的收纳问题。

·体验收纳过程的乐趣,感受收纳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在生活、游戏中积累了一定的收拾物品的经验。

·材料准备:课件、迷彩网、“迷彩隧道”、松紧带、夹子、袋子、扭扭棒、大篮子、记录表、笔等。

活动过程

(一)照片导入,引导幼儿回顾、讨论收纳游戏材料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平时小朋友们都喜欢玩“地道战”游戏,在游戏结束后收材料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幼儿1:把“迷彩隧道”收到篮子里会“爆开”。

幼儿2:迷彩网没叠整齐,会把小朋友绊倒。

幼儿3:本来迷彩网叠得好好的,但是一拿起来就会散掉。

幼儿4:迷彩网很难叠,不容易叠整齐。

幼儿5:迷彩网容易打结。

教师:是的,我们“地道战”的游戏材料又多又大,大家收拾起来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也发现了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出示三张幼儿收拾、整理材料的照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教师:这是你们之前收拾材料的照片,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幼儿1:看着很乱。

幼儿2:把“迷彩隧道”放进篮子后又撑开了。

幼儿3:迷彩网太大太长,很难收。

幼儿4:迷彩网不整齐。

教师: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些材料收拾得乱糟糟的,还容易散开,很占空间。

(二)集体讨论如何收纳游戏材料。

教师:可以用什么好方法将这些材料收拾得更好、更整齐呢?

幼儿1:可以把迷彩网折一折。

幼儿2:把迷彩网卷起来。

幼儿3:把“迷彩隧道”折好,用扭扭棒捆住,再压一压。

幼儿4:卷迷彩网的时候要卷得小一点。

幼儿5:迷彩网要角对角折整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想到了在收迷彩网时可以用卷一卷、折一折的方法,在收“迷彩隧道”时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把它捆住。

(三)合作体验收纳游戏材料的有效方法。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收拾材料。

教师:你们想到的方法到底适不适合收拾这些材料呢?大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想收纳的游戏材料,和自己的好朋友去试试吧!

幼儿自由组合,自主探索、体验收拾游戏材料。

2.分析讨论,判断适宜的收纳方法。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收的是什么游戏材料?用的是什么方法?

幼儿1:我和好朋友一起把迷彩网卷起来了。

教师:你会和同伴合作,真棒!

幼儿2:我用折的方法把迷彩网变得小小的。

教师:这两种收迷彩网的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更好?为什么?

幼儿3:卷起来的方法更好,看起来可以把迷彩网卷得更小。

幼儿4:看起来更整齐。

教师:(指着另外两张迷彩网)这两个小朋友都是用卷一卷的方法,为什么他们的迷彩网看起来不一样?刚才老师把小朋友们收纳的过程录下来了,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5:因为他们卷的时候没有压紧。

幼儿6:两边同时卷,两边都要用力。

教师:“迷彩隧道”是谁收的?为什么要那么多人一起收,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幼儿7:我们收的时候总是会弹开,要抓得紧紧的。

幼儿8:我们可以用扭扭棒绑紧。

教师:一个人收大型的材料很费劲,大家一定要学会合作。老师看到你们是两三个人一起抱着把迷彩网运过来的,为什么?

幼儿9:因为迷彩网太大了,容易散开。

3.结合记录,探索、梳理适宜的收纳工具。

教师:看来“地道战”里的许多游戏材料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大。这些大材料收拾好后,容易散开,那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样的工具把“迷彩隧道”或者迷彩网固定好而不散开呢?

幼儿1:可以用扭扭棒。

幼儿2:用夹子夹。

幼儿3:可以用松紧带捆。

幼儿自由交流,运用记录表记录借助多种工具收拾材料的办法。

教师:你们想到的办法真多!请你们自由分成绿、黄、蓝三组,每组选一个队长,先一起商量商量,再去试一试,看看用什么工具可以把材料收拾并固定好。这边有三张记录表,请每一组的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找到的工具可不可行。

幼儿分组自主探索适宜的收纳工具。

教师:刚才你们小组用了什么工具?谁愿意上来说说看?

幼儿4:我们收的是“迷彩隧道”,我们用了扭扭棒、夹子、松紧带,我觉得这三种工具都可以。

教师:你们觉得哪种收纳的工具好?为什么?

幼儿5:我觉得用松紧带好,捆得更紧。

幼儿6:我觉得用松紧带捆的速度更快。

教师:小朋友们捆这个“迷彩隧道”用了四根松紧带,我们收拾材料要速度快也要更方便。那我们能不能用更少的松紧带把“迷彩隧道”收好?

幼儿7:我觉得用两根松紧带也可以。

教师:请你来试试。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教师:看来用两根松紧带捆也可以,但是捆的位置很重要。

教师:哪一组小朋友收拾了迷彩网?使用了什么工具呢?

幼儿8:我们小组用了夹子、松紧带、扭扭棒、袋子。

…………

教师:大家觉得哪种工具能让我们收材料的速度更快、更方便呢?小朋友们还可以在游戏中去试试如何收纳会让速度更快。

4.分析讨论,探讨适宜的收纳地点。

教师:这么多收拾好的游戏材料摆放在什么地方合适呢?

幼儿1:可以放架子上。

幼儿2:可以放柜子里。

幼儿3:可以把迷彩网放在篮子里。

教师:行,请你们一起动手把收拾好的游戏材料摆放好吧!

(四)感受成功收纳的喜悦。

教师:这是你们经过努力收拾整理好的材料,和之前堆放的材料比,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1:“迷彩隧道”更整齐了。

幼儿2:迷彩网没那么乱了。

教师:看着收拾整齐的游戏材料,你们感觉怎么样?

多名幼儿:看着很舒服,很开心!

教师:看来收纳整理很重要,用好的方法可以把物品收纳整齐,也会节省很多空间,还方便大家拿取材料。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物品收纳整齐,心情也变好了呢!在以后的生活和游戏中,老师也希望小朋友们能养成动手动脑收拾材料的好习惯。

(五)迁移经验,收纳打包被子。

教师:今天刚好是周五,小朋友们需要把被子带回家,现在就请你们用学到的本领,去把被子收拾整理好吧!

活动延伸

·设置“整理小能手”区域,投放记录表和笔,鼓励幼儿整理园内体育器械和班级区域材料,记录适宜的方法。

·鼓励幼儿将学会的经验迁移运用到生活中,如用适宜的方法在家中收纳衣服、被子、地垫、袜子等。

三、活动亮点

该集体活动关注幼儿游戏中的真问题、真需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助推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本次集体教学活动的背景是基于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出现收拾整理材料的问题。教师追随幼儿,借鉴STEM教育活动中的“问题发现—尝试解决—测试优化—经验迁移”的步骤,和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活动中,教师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如“在游戏结束后收材料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吗?”“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让这些材料收拾得更好、更整齐呢?”“你们想到的方法到底适不适合收拾这些材料呢?”等,启发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并乐在其中。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充分运用比较、分析、验证、分享、评价等多元方式,帮助幼儿梳理、总结收纳经验,促进幼儿获得收纳经验与技能的同步发展,从而实现从“愿”整理到“懂”整理再到“慧”整理的成长。

第二,在同伴互助中学习,助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同伴之间有意义的探讨,能够最大化地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幼儿真正参与讨论、自愿积极地寻找答案,他们才能真正地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活动中,教师特别关注幼儿之间的互动学习。无论是两两合作自主选择收纳材料,还是小组合作商量、寻找适宜的收纳工具,教师都给予幼儿相互探讨的空间和时间,支持幼儿在讨论与实践中获得收纳整理的技巧与方法,引导幼儿懂得收拾中大型游戏材料一定要与同伴密切配合才能收拾好,从而增进幼儿的协作与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也帮助幼儿养成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第三,在生活场域中学习,助推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即将面临升学挑战。在升入小学后,幼儿能否自如地收纳整理学习用品,是幼小衔接需要考虑的问题。活动中,教师紧紧抓住了游戏材料收纳的教育契机,及时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让幼儿多动手尝试、全身心投入收拾材料的体验中,提高了幼儿对材料特点的认知,知道不同特性的材料要采用不同的收纳方法,丰富了收纳经验与技能。随后,教师鼓励幼儿将获得的收纳经验迁移到生活中,用合适的方式自己打包幼儿园的被褥、收拾整理家中的衣物及玩具等,在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体验整理带来的乐趣。这一活动体现了问题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的良性循环,提升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一日生活即课程”的课程观。教师从幼儿身边出发、倾听幼儿“真实”的声音、捕捉幼儿“真实”的问题、支持幼儿“真实”的探究。

四、活动反思

教师能捕捉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真问题,生成有价值的活动,并支持幼儿动手操作,但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优化改进:一是可以开展社会调查,丰富收纳经验。集体教育活动前,教师可引导幼儿走进超市,观察物品收纳与整理;或组织幼儿观看相关收纳视频等,以便使幼儿获取更为丰富的收纳经验。二是可以借助图谱记录,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在幼儿分享自己使用的收纳工具时,教师可以采用图谱的方式记录,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对比,梳理哪些工具适合用来收纳材料的相关经验。

猜你喜欢
松紧带整理工具
巧用“插扣松紧带” 辅助体育课堂教学
舒丝氨纶松紧带的压力舒适性研究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巧用”工具
松紧带和皮带
科学实验室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