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作业原创性的微探索

2024-04-14 08:14贺敏娟岳原
知识文库 2024年4期
关键词:调研作业课程

贺敏娟 岳原

课程作业是教师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课程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情况,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参考,同时,课程作业也是学生课程成绩的组成部分。因此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学生,均在意識上对课程作业比较重视。但在现实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改革注意力在授课方式、考核模块设计等方面,对课程作业的改革关注度不高。学生对于课程作业的重要性认识、对课程作业的重视度普遍不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根据笔者所授课程,做了小样本调研,并对课程作业的改革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提出了提升课程作业原创性的措施:教师用心对课程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设计;教师持续不断地探索课程作业的改革;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引导,加强学生自律和他律。

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课程作业(包括小论文、课程设计及实验报告等)是理解和巩固已学知识的最基本且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是考查学生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与理论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课程成绩的等级划分以及判明是否通过该课程以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环节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课程作业对于一门课程来讲,是绝不亚于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课件的重要的教学设计。

1 学业评价的制度要求及理论基础

课程考核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评价因其是学生培养的出口和实际培养成效的检验,教育主管部门对此环节高度重视,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指引下,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专业与课程建设”指标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中要求,“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教师能够开展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多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两类审核评估中,对于学业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均有明确的要求。这些文件对学业考核评价均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突出其科学、规范、严谨、创新的特征,并将其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证。同时,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作为大学生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强调和培养学生诚信的道德规范。

建构主义是目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交互来建构个人的认知,而这个过程是社会化的,并与文化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以及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壮大。因此,课程考核的内容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教师通过对评价方式等的设计,给学生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探究解决问题。

笔者所任课程“管理学基础”是面向西安欧亚学院商科的一门平台课程,即所有的商科学生均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是以课程组的形式授课,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基础课件、作业形式等,均进行了统一。课程组也是经过近三年的运行,不断根据课程内容、教材变动等对课程作业进行改革。目前课程的平时成绩占比为50%,具体包含读书笔记占比10%、课堂参与占比10%、知识测试占比15%、小组作业占比15%。形式和内容均越来越丰富,也尽量体现学生平时的学习投入。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课程作业中的一些问题,基于国家关于课程评价的有关制度以及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根据授课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以及作业的原创性。

2 关于管理学基础课程作业的小样本调研

关于本课程的作业,笔者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开学初进行了问卷调研。问卷发放的对象为统计学专业大二的学生,两个班共计87名学生,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问卷采用匿名的形式。本调研共发放问卷87份,参加调研的学生78名,共收回有效问卷78份,试卷回收率89.7%。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1)对于喜欢的作业类型,46%的学生选择个人练习类,18%的学生选择小组综合类,23%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从调研可以看出,学生更喜欢个人作业,对于目前教学改革提倡的小组合作类作业,学生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作为教师,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希望通过小组作业,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前适应以后职场中需要的团队协作、分工、合作、领导力等等,但因为团队作业在现实中存在“搭便车”现象,往往变成个别人或者组长或者几个人的任务,而被学生诟病,学生对此作业形式并不积极。

(2)对于喜欢的作业形式,31%的学生选择文字作业,38%的学生选择图文结合的作业,有31%的学生选择视频作业。从调研可以看出,学生喜欢多元的作业形式,而不是传统的单一的文字形式。

(3)学生对于课程作业的认知,选择独立完成会提高专业能力的33%,敷衍也能过去的2%,跟平时成绩有关要认真对待的65%。调研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作业认识,还是很积极的,也认识到作业的重要性。对于作业的必要性,42%的学生选择有必要,可以巩固知识;45%的学生选择有必要,因为计入成绩。

(4)对于什么情况下会选择非独立完成作业,97%的学生选择自己弄不懂的或无思路的作业。可以看出,学生抄袭作业的一大原因是对作业没有思路,不会做。因此,作为教师,对于作业的要求需要讲清楚,指导学生做作业的思路,或者可以给一些参考,给学生完成作业以有效的帮助。绝对不是通过作业为难学生。

(5)学生对于抄袭的态度,78%的学生选择理解,但自己不会抄袭,有19%的学生选择自己也会抄袭。学生对于作业抄袭的现象已经习以为常,这个需要教师对于抄袭作业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制止,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学生抄袭作业的比率。

(6)对于喜欢的作业内容,50%的学生选择作业内容灵活,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贴合。26%的学生选择作业内容从教材上能找到,24%的学生选择作业内容从网络上能找到,稍微整理。调研显示,一半的学生喜欢内容灵活、与自己实际生活贴合的作业内容。当然,还有一半的学生喜欢能找到标准答案的作业。50%的数字给教师是一个鼓舞,可以根据课程灵活设计作业内容。

(7)对于作业的频次,34%的学生选择一个章节一次,26%的学生选择整门课程2~3次,22%的学生选择整门课程3~5次。学生对于课程作业的频次选择,符合“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作业设置。

(8)对于作业的反馈,38%的学生选择希望看见教师的评语,36%的学生希望及时看到分数。调研看出,学生对于作业的反馈还是很关注的,因此,教师要及时批阅作业,并尽可能在给分数的同时,给出合理的评价。

这次的小样本调研,反映了在课程考核中学生更喜欢个人练习类的作业,作业形式希望更多元一些,对于更贴近自己生活的作业内容更欢迎。对于作业抄袭的反馈,持理解态度的比例很大,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再深究抄袭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完成作业有困难。另外对于认真完成作业的原因,大部分会选择是外因,跟成绩挂钩。这些反馈都值得任课教师反思。

3 针对日常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课程作业进行微改革

基于政策要求以及学业评价的理论基础,笔者在教授“管理学基础”课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并结合调研的结果,对课程作业逐学期进行了一些微改革。

3.1 读书笔记作业的改革

课程组规定了读书笔记的评价标准:例如,90~100分:读书笔记内容完整,包括课堂笔记、线上学习笔记、课下读书笔记等,有丰富的个人思考,字迹工整,条理清晰。60分以下:读书笔记内容缺失较多,缺乏个人思考,字迹混乱,缺乏条理。评价标准很详细,对于具体的作业形式,给任课教师留有余地,并且经过调研,63%的学生对于读书笔记这种作业的态度是以复制为主,或者从网络上直接找一本书的评论,而作为教师,无法一一进行核实,最后,这个作业就会流于形式。为了督促学生读书,又对作业工作量增加不多,提升学生的誠信意识,笔者对读书笔记进行了改进,作业形式规定为了解经典。每个组选择同一本书,读完之后,提交作业。作业结构1+4+1。即一个主题+四个要点+一句话的总结(每个人均必须完成)。读书的书目,要求每个组提前在教师处报备。而且这个作业在开学初绪论课上就布置,书目上报时间为学期中,提交在学期末。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也不会过多增加学生的工作量。课堂笔记会在学期末要求学生上传一节课的笔记,且挑选自己做得最满意的一节课的课堂笔记上传。这里也是利用了人都有自我展示的心理特性,总是想向别人展示最好的自己。

3.2 小组作业的改革

课程组对小组作业进行了要求,即在某些内容结束之后,要布置小组作业,并且,对于最终计入总成绩的作业,由代课教师指定。例如,规定在决策模块讲完之后,要布置一个小组作业,为“制订一份工作计划书”,并且,对于计划书的内容等均做了要求,刚开始教授本门课程的时候,笔者按照要求布置了作业,但发现收上来之后,作业没有办法看,因为学生会抄一个分院或者社团的一次活动计划书,原原本本的交上来,规定不允许抄袭,但很难杜绝。而且,通过调研,对于什么情况下会选择非独立完成作业,97%的学生选择自己弄不懂的或无思路的作业。所以,本学期在布置这道作业的时候,对作业的基本要求例如必须做甘特图显示活动计划、设计问卷、统计问卷并撰写总结,做到计划的实施等具体的要求时再强调。对每个小组要做的活动计划书的主题进行了规定,主题结合了最新的跟大学生有关的社会热点,并且切合本课程的特点,“管理在于行,而不在于知”,经过调研,对于喜欢的作业内容,50%的学生选择作业内容灵活,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贴合。因此作业内容改成:活动均持续1周—15天。第一组:现代大学生婚育观调研;第二组:现代大学生对ChatGPT的认知与态度调研;第三组:学校周边社区垃圾分类调研(持续一周);第四组:学校社区管理问题调研;第五组:清明节地铁志愿活动(持续一周);第六组:清明节祭奠英烈系列活动。这样学生做出的作业均是独一无二的,就是上网搜索资料,也是允许的,锻炼了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但网上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供复制。通过这个课程作业,督促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应用,对身边问题的发现以及信息的收集、筛选能力,而且这学期均为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也用到了他们的专业知识,锻炼了学生作业的原创性。

3.3 对于课堂参与的改进

“管理学基础”课程大纲规定,“课堂参与占总成绩的5%,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行为规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笔者把课堂参与拓展为课程参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课程参与度,对课堂参与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小小的改革。例如,本门课程的课堂参与,会重点考虑学生的一些作业。例如,设计视频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出镜,并对视频的制作形式、内容做了要求。视频也是当代大学生非常熟悉和喜欢的表现形式,从调研中可看出,31%的学生喜欢视频形式的作业,所以,在讲授第一章管理学之前,会让前三组拍摄视频,主题是关于对管理的理解。作业如下:要求1~3组作业;主题:展现自己身边的管理;作业形式:短视频,时长:2~3分钟(不允许超时);作业要求:短剧的形式,视频制作画面清晰,配音清晰无杂音,有字幕。内容真实,杜绝网络抄袭;下节课前上传微信群,并传上课。在讲授第一章之后,也就是讲了管理的内涵等基本概念之后,又会给其余的三组布置同样的作业。一方面,学生均出境,参与了课程;另一方面,同样的作业主题,从讲授之前与讲授之后拍摄的视频,能看出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提升。这个作业学生在课下完成,课上全班一起欣赏短视频,课堂参与拓展成课程参与。实施之后,发现学生对完成此作业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拍摄了视频,最后完成的剪辑也很有创意。

在一些例如“管理思想的演进”的课堂分享作业中,笔者会要求学生从教材、参考书、网络上搜集资料,但在课件最后,必须注明资料的出处,让学生平时就养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意识。

在一个课程模块结束,为了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笔者会仿照娱乐节目中的“快问快答”,出了近100道题目,利用学校教学平台,放置在网上,让学生在课下记忆,在课堂上,采用快问快答的形式,随机、快速、轮流回答教师的提问,答不出来的会被教师手里的充气捶或者按摩棒敲打,通过这个活动设计,提升了学生知识记忆的娱乐性,并且为了不被敲打,课下会抓紧记忆。

4 提高作业原创性的措施

通过小小的课程作业改革,笔者发现,更多的方面需要从教师的角度,不断对课程作业进行改进,通过作业的设计,降低学生作业的抄袭、复制情况,提升学生作业的原创性,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对知识的掌握。

(1)教师用心对课程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设计。按照建构主义课程教学论,学业评价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探究新的知识,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因此作业形式可以根据课程性质,进行多元的设计,在传统的书面作业基础上,增加视频、图文结合等贴合现代学生学习习惯的表现多元的作业形式。作业内容避免空洞的主题或者特别陈旧的主题,增加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近的内容,增加大学生应该关注的社会热点等,引发学生思考的作业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有意识的设计,有效减少学生抄袭作业、网上复制作业、敷衍作业等行为。这些设计需要教师在观念和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时俱进知晓政策层面的要求,在心理与情感上走近学生,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在手段和工具上研究创新,贴切地对教育的理论和评价工具进行应用,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2)教师和教务部门齐用力持续不断探索课程作业的改革。课程作业的改革是一个结合学生实际、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技术发展进步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过程中一定坚持一个目标不变,那就是作业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学生作业的原创性,最终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所以,作为教师,把课程作业的更新放到和课程课件、课程案例的更新同等重要的地位,主动、有意识地定期更新。作为学校的教务主管部门,应该像重视授课方式、考核模块设计一样,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对课程作业进行改革。

(3)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引导,加强学生自律和他律。《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高校课程思政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因此,课程作业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调研可以看出,对于课程作业的认识,选择跟平时成绩有关,要认真对待的占比65%;对于作业的必要性,45%的学生选择有必要,因为计入成绩。因此,课程作业计入总成绩,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在开学初即和学生进行作业方面的约定,例如,个人作业自主认真完成,保证量的前提下,注重作业的質,即作业的原创性。团队作业积极参与,整个团队有分工有合作有互评。用契约的形式增加学生做作业的自律。同时在第一节课,把课程作业的重要程度上升为做人的诚信,跟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有关,引导学生注重作业的原创性,通过作业,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调研中,对于作业的反馈,38%的学生选择希望看见教师的评语,36%的学生希望及时看到分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课程作业及时批改,尽量给学生一定的评语,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业教师非常重视,通过教师以身作则的行为,给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反过来对学生是一种他律,学生就不好意思敷衍作业。

以上只是笔者对“管理学基础”课程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做的一些小小的改革,其他的作业改革还在进一步探索中。当然,这些形式,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课程,笔者认为虽然课程不同,但只要教师用心,教务部门支持、落实作业考核环节的“立德树人”,终究会发挥课程作业的“初心”。

猜你喜欢
调研作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快来写作业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作业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