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大学生考研动机探析

2024-04-14 11:24汪洋马艺修刘千瑞
知识文库 2024年4期
关键词:考研大学生学生

汪洋 马艺修 刘千瑞

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点,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考研动机展开了剖析。以草业科学专业为例,满足较低层次需求仍然是当代大学生考研的主要力量源泉,而这一发现也为当前的本科专业方向教育带去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对个人学历的需求以及社会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使得考研升学逐渐成为发展主流。草业科学是为实现我国草业产业化发展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探索培育优质且高产的草地,建设优良精准的管理技术体系来完成草食动物饲草饲料的生产、绿化、生态治理的提升目标。目前,草业科学在草种业、草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领域面临更多新的任务和挑战,将在推动我国草学学科整体发展,培养一流高质量人才方面作出更大贡献。该研究根据美国知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求层次论”,以揭示与探讨草业科学专业的考研学子的心理需求,并借此认识草业科学研究课程的受众层次,为该课程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按照人们在各个阶段对条件的各种渴望程度把人们的需求程度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从低至高的不同层次。

第一是生理需求。原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如穿衣及温饱问题。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指人们体内维持生理平衡的需求,如对水、人体必需元素的需求等。生理需求是人们完成各种行动的重要基础,当人类的生理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拥有其他不同层次的相应需求。

第二是安全需求。是指人们对生理安全感和心灵安全感都有着一定程度的要求,当人类生理需求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人类最需求的就是环境中不具有危及生活的因素,此时要求环境必须具备相当的稳定性,以保证其生存于具备相当安全性的社会环境中。

第三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是指人必须和他人建立起情感连接和归属某一人群,以及在人群中获得地位的需求,包括给予他人的爱和接受他人的爱。一旦这种需求不能实现,人便会产生巨大的孤独感、疏离感,并形成痛苦的感受。

第四是尊重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包括内在自尊与对外尊严。对内自尊是人的自尊,是个人独立且积极向上;对外自尊是指别人对自身努力的肯定与成就的高度认可。马斯洛相信,自尊需要获得满足,才能让人对自我信心十足、对世界满腔热血,感受到自身活着的意义与价值。

第五是自我實现的需求。即个人的所有天赋和潜力在适当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发挥,以达到个人梦想和抱负的过程,亦即个人身心潜力得以发挥的最高境界。马斯洛认为,这是个人对寻求未来事业最大成果的人格倾向性,是对人的生命最高层面的要求。

马斯洛需求分层学说认为,这五种阶层的要求在各个发展阶段被表现的要求过程是截然不同的。每个要求往往在低等级要求获得一定改善后才会有更高层次要求出现。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它的迫切性就会下降,在整个社会需要结构中的地位也会降低,更深层次的需求显得更加重要。人的需要可以依靠动力的高低排列成一个个层级,最底层就是生理需求,进而往上就是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现实的需求,次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动机的需求往往是相互交叠的。低层次的需求不必得到充分的满足,就可能有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考研动机分析

当前时代背景下,国际竞争愈发剧烈,世界各国最大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在知识领域的竞争,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具备专业知识能力人才的大量需求,缺乏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实际的知识技能者很可能被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所抛弃。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挑战,一些即将踏出校门的应届毕业本科生对自己专业知识储备能力的欠缺问题深感忧虑,因此不少毕业生就想要通过报考硕士来找到和发掘自己的潜力,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并让自身学科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将考研、成才、立业和实现自我价值都与自身需求更加密切地关联起来。早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政府为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而加强了对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各大院校也不断增加了硕士点,增加了硕士入学人数。同时,为使学生无忧无虑地开启读书生涯,我国政府拓宽了对学生补助范围并增加了奖学金,在采取公费制和助学金制度高校就读的学生,不但能够获得各种费用减免和学生补贴优惠,而且在毕业后还能享受到很高的福利待遇,甚至在职务的调整及一些用人单位招聘也以学历作为唯一的硬性标准。这种状况导致一些没有硕士文凭的人在职位选择上感到备受冷落,就算工作后也随时存在着升职过程的危机感与落后感。所以他们抱着有了学位就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可以增加一些竞争筹码、减轻一点求职负担的观点,期望通过考研并选定一个比较好的专业来提升属于自身的那份求职竞争力。

以新疆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现该校有草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草学一级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博士农艺及种业与经济发展领域(草业方向)的学位授权点,并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系统。学校结合区域资源特色,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特征,重点围绕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中丰富的草种资源、类型多样的山地草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草地资源调查与管理、饲草生产与种子繁育、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生产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其中大量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部分硕士毕业生考取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给考研学子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技术支撑。

草学一级学科设有草原学、饲草学、草种质资源与育种学三个学科方向,重点在草地资源与利用、草地生态与管理、干旱荒漠区饲草及种子生产、饲草料加工与利用、草种质资源和草类植物育种等方面开展研究。现代的草地研究已经不仅仅是由单一草地畜牧业所组成的传统产业,而是由草原畜牧业、草制品加工业、草种业、草地产业和草地生态整治产业等所组成的新兴产业。它的研究内容也有所拓宽,内涵比较丰富,主要包括草原植物景观、牧草及其种子产品、草制品生产、草原畜产品生产加工、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草地绿化管理的各个阶段,并具有很长的产业链条。目前草业研究大致分为三大方向:第一是改变传统的饲草养殖方式。是以对饲草的科学研究为主,探索饲草的种植养殖、栽培及管理等技术问题,为当前的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服务;第二是草地领域。因为牧草在我们的环境保障工程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是环境屏障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所在,所以退耕还林还草、京津地区风沙源综合治理和退牧还草的主要项目重点都是用草地覆盖土壤、降低沙尘。第三是绿地领域。一般广泛应用于公园景观绿化、都市景观绿化以及公路护坡、工矿废弃地管理和运动场草地建植管护等工作。相应的学科硕士毕业后,可在草场、环保等部门从事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化保护屏障工程,也可在种草业、牲畜等对口部门从事饲草养殖生产科学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新产品和科学技术咨询等工作;如果热爱草坪事业,也可到公园等机构或企业从事草坪的经营、场地设置、场地设计等工作。

如今大学生大多处在二十几岁的青春年华,冲劲足,充满对生活的热情,且求上进,追求进步,同时对于学术也体现出很强烈的求知欲,所以选择了考研这一条途径。对一些有着远大抱负的青年大学生而言,读硕士主要是希望延续自己的学术生活,能够在优秀的老师面前学习专业知识技术,增强学术意识,最后能够真正实现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每个人的家庭特点、家庭环境都不相同,所以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兴趣爱好也是近年来中国高校“考研热”产生的一项主要个人原因。众所周知,由于当前的中国高校专业填报都是采用提前填入的形式,就许多高中毕业生而言,在步入高校以前完全不清楚自己喜欢哪个学科,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从事哪个专业,所以在填报了高校专业很盲目地步入到本科学校以后,才发现并不适合就读自己当初所选择的专业,所以这些高中毕业生在本科四年后很可能想要利用考研来给自己再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

3 考研动机的基本需求

独树不能成林,优越的学术环境,杰出校友的诞生通常并非个体,而往往是以团体方式出现及理性选择的结果。由中国社会现实求职岗位压迫所引起的“生存理性判断”是考研的最主要驱动力,更是当代考研热潮诞生的根源所在。“生存压力”既包含资源、环境等个人条件层面的负荷,又包含经济社会等产业结构性层面的负荷。我国从1999年实施全国高校扩招制度开始,每年的毕业生人员就逐渐上升,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增长迅猛,高等教育已经迈入了普及化教育阶段。在2009年时,本科的在册人数就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的规模,数量激增约3300多万人。规模不断扩大的本科生群体,已经不再是稀缺的人力资源,文凭也从稀缺变成了必需品,2017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超过了795万。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之经济社会普遍对高等院校毕业生所提供的年龄上的要求,在这个现实下大学生往往难以寻找到理想的岗位。大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逐渐减少,但对于就业的期待值依旧过高,自我认识不清晰,偏离了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了寻求生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利用科研工作增加求职者竞争力成为学生们所需要思考的第一问题。家境条件的限制、爱情因素的限制、从众因素的限制等等,这都是他們进行科研工作的重要推动原因。在考取了研究生的毕业生中,他们大多是由于当前严酷的就职状况,想要利用读研扩大自身的求职者竞争力。而另外的理由则是因为科研工作是人一生中的非常经历,能够磨炼人的毅力,所以即便考不上也能够增长一个生活经验,而更多的人由于喜欢学习知识,所以想要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获取更高的学位。

4 考研动机的心理需求

吕冬诗等人认为,学生们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是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准和学术水平,但他们也认为本专业考研与跨专业考研、考本校的硕士与考外校的硕士,他们在考研动机上有着显著不同。而追求成果动机,作为个人心理需求中的一种,指的是个人追求成果的内心动机。成就动机强烈者,通常在进行学业和工作之际,确定了更多的个人追求,并为之付出了努力奋斗,希望能够实现目标。而大学生群体较一般的社会青年而言,理想主义程度较高,能够实现的意愿也比较强。因此大学生希望可以利用研究生的课程继续提升才干,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学生在考研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自己所选择的目标不断拼搏、努力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追求成功动机强度较大的学生们会显示出更高的意志、顽强拼搏的勇气、不断学习的力量和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追求胜利动力较小的学生,在硕士考试的过程中,易产生懒惰心态和恐惧心理,并在复习过程中逐渐放弃了学业。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名校情结,对于硕士考试之前的院校选择与普通的院校一样,更多的学生更偏向于选择名校,相信毕业于名校就可以有一个相对来说更加美好的前程,有很多学生相信渊博的学识才是决定自身前程的最主要方面,在心里对知识产生了向往。大部分考取硕士的学子在考研之前都有较为明确的考研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懈努力,这一点是大部分上岸学子具有的特征。

人类在做出决定的过程中,一旦取得了某些收获,就不得不舍弃某些东西。而一切收益都是要支付风险的,所以一旦投入成本费用超过了利润也就可以视为这个决定并不划算。而近年来,由于参与科研的人越来越多,所以科研已经成为一个风潮,也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本文主要从社会、个人等方面,剖析了考研热的成因,并希望给当代大学生以及正准备考研的人们一些借鉴。听课、读书、做毕业论文等并不能直接将其用来投入从而获取巨大回报。通过在工作和科研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认识经历,积累对过去经历的间接认识。所以读研究生其实是在提高一个人的认知,但容易纸上谈兵,所以企业在招募人员的时候往往会更加倾向于培养有经历的研究人员,这样才能降低教学生产成本。

5 结论与建议

5.1 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培养正确考研理念

大学生应立足自身需求,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对相应的考研安排统筹规划。当代大学生是拼搏奋斗的一代,有较为坚定的考研决心,也有较强烈的基本需求与心理需求。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未来工作及自身社会价值的体现都有较高追求,他们将这部分的需求实现与学习成就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但仍存在部分学生在面对从学校踏入社会时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为逃离社会而盲目地选择考研,这一现象与现阶段的研究生教育意义相悖。大学生从自我发展需求入手,明晰自我定位,正确做好人生规划,培养正确的考研理念,不要盲目跟风,持续提高自身尽早实现人生价值。

5.2 学校加强宣传与管理,给予学生积极引导

学校对学生的考研动机应加强管理监测,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予以积极的教育引导。近年来全国各高校考研率不断攀升,体现了学生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学校应加强对入学新生的考研教育宣传,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考研机遇及挑战。学校可选择通过组织开展专题报告会议,确定学生考研意愿,为有意愿的学生提供咨询辅导平台。有的同学往往由于求胜心切、备考时间不足,也因担心着迫切的考前备战问题以及毕业后的求职问题,在无形中增加了自身的情绪负荷。学生学习复习不可没有方式和目的,盲目只会事倍功半、自乱阵脚,信心才是原动力,所以不少学生在还未学习就对考研产生了恐慌,信心缺失严重,所以提高学生信心是考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入学后的学生加强专业方向的兴趣引导,夯实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英语的学习,不断端正其学习态度,鼓励并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尽可能减少应试教育的固有思想。

5.3 完善相关法规,增强支持力度

首先,社会用人单位应根据自身用人需求来招聘合适的人才,不能简单地以学历文凭取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不应只是简单地设置学历壁垒。不对普通高校大学生有偏见,不与其他单位攀比,也不盲目跟风,树立起学历不等于能力的观念,弱化学历与能力之间的关联度。作为社会招聘单位,理性科学地选用人才需要遵循公开、平等、合适的人员招聘原则,制定出适合岗位需求的选拔标准。这样不仅节约了自身的用人成本,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其次,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造成考研报名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合适的就业岗位无法在毕业期间就能找到。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学生认为只有考研才是最为可行的方案。最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积极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回流机制,完善大学生的创新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使大量毕业生得到合理的分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努力使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对于学生在求职中可能会出现的不合理、不公正现象加强监管并进行及时纠察,改进人才市场的众多乱象,推动就业市场公平化。完善大学生就业和劳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让《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能够切实地保障到求职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健康公平的就业市场环境,尽量减少学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5.4 坚定自身信念,积极调整情绪

我们要积极调整好自己情绪。随着“考研热”的高涨,考研已经成为一个类似高考那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硬仗,在考研的进程中也多少会由于压力大而出现不安的心态,但合理的复习心态和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备考复习中的最重要的要素,心态好则效率高,所以如何保证良好的学习状态已经成为众多学子所关心的问题。情绪应保持平稳,一定要按部就班地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去完成,不要整天焦灼于复习进度和所复习的知识点,减轻心中的憂虑,并专心于考研复习本身。学生唯有保证心理健康、体力充沛,方可打好国家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硬仗。考研学生也承受着挑战,临近毕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决定,既然选定了考研这条道路,就必须要坚定地走下去,绝对不可以左摇右摆。

为了满足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的考研学生的比例在不断增加,这一点给高校专业科目教育课程也提供一些启发。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寻找对专业科目学习的归属感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在高校专业科目教育中,教师需要利用适当的鼓励方法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从而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寻找思想与情感归属并得到社会认可,从而提升其学习动机,并最终取得优异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考研大学生学生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