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有效提高杂交水稻超高产的科学种植技术研究

2024-04-14 18:20毛洪梅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水稻

毛洪梅

摘 要:杂交水稻种植是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内容,本次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内水稻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进行研究,目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利用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控力度,有效提高杂交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获取更多的种植经济效益。通过本次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贵州六盘水市的杂交水稻种植情况,了解当地杂交水稻种植中较为新颖的两种高产种植技术,为今后在优化杂交水稻种植提供可靠借鉴资料。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随着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政府对农业种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其提高产量和质量,更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研发与应用更多先进的、高效的农业种植技术。根据六盘水地区的杂交水稻种植情况来看,当前推广最广泛、应用综合效果最好的种植技术分别是:水稻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这两种技术在地区杂交水稻种植中均获得了良好成果,为提高地区杂交水稻产量、增强杂交水稻作物品质、促进水稻种植的现代化高效化发展提供巨大帮助。因此,本次研究就分别从这三种种植技术入手,分别明确这三种种植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方法,清晰呈现应用过程和技术细节。同时,应当加强这三种技术应用时的病虫害防控,进一步强化杂交水稻种植与管理。

1贵州六盘水杂交水稻种植背景

水稻是贵州省六盘水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也是本地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地区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研发力度不但加强,为了持续提高杂交水稻单产量、增强地区粮食生产能力,有关部门下发了《水稻高产品种与增产增效技术模式》,提倡六盘水地区各农业生产区根据土地情况与土壤肥力,灵活选择不同的增产增效技术。针对地力良好、土壤肥力高的种植区域,建议使用水稻精确超高产栽培技术、水稻钵苗超高产栽培技术;针对部分缺乏劳动资源、茬口衔接充裕的农业生产区域,建议使用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六盘水地区不同农业生产区域的实际地力、土壤结构类型、劳动资源水平与自然条件,综合分析实际情况,最终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

根据六盘水地区各农业生产区域内杂交水稻的种植情况,可以将本地区内杂交水稻种植常见品种归纳为:①中早熟品种,包括:M两优152、壮香优白金5号、恒丰优387、香早优2017、M两优727等。这些品种全生育期在130-155天之间,若在高海拔地区则全生育期为50-160天,全生育期≥10℃。②中晚熟品种,包括:渝香203、川优6203、晶两优534、香优2115、中浙优8号、神龙优228、内6优6368、泰优808等。这些品种的全生育期≥155天,≥10℃活动积温4000℃以上;比较适合种植在温热气候、海拔1200m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

2基于地方背景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

2.1水稻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

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是根据贵州省六盘水地区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种植技术导致秧苗徒长、育秧耗时较长、易发病等情况引入的。技术人员对外引入钵苗育秧技术,将其与贵州省内主推的无纺布覆盖育秧技术相结合,经过多年的开发、试点及推广工作形成的。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的核心是:利用钵苗育秧盘+精量播种+湿润育秧+无纺布保温。这一技术具有育秧效果良好、秧苗弹性较大、落田基本苗较多等特点,比较适合六盘水地区杂交水稻种植。根据2021年六盘水地区各杂交水稻种植县区的试点和种植数据,其亩产量高达1123.87公斤,突破贵州省种植单产纪录。在地区杂交水稻种植中利用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2.1.1优选品种

按照上述提到的六盘水地区内推广较为成熟的品种,技术人员根据种植区域的综合条件,选择抗性较好、株叶形态紧凑的品种;品种种子的质量必须要符合“GB 4404 国家种子质量执行标准”的规定。

2.1.2种植准备

根据田地的实际面积,按照农资、设备进行测算。技术人员可以按0.75~1.5kg/667m2的比例准备种子;根据种子量的测算情况准备拌种剂。按照25~30盘/667m2准备Y型育秧盘,按照1500~2000亩/台准备播种,按照10m/667m2准备1.3m规格的切根网。按照8根/667m2比例准备长度为2.0~2.3m的长竹片,按照10m/667m2比例准备宽度为2.0~2.2m的无纺布,按照75~90kg/667m2准备育秧底土[1]。

根据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的土壤情况,利用新黄泥土、菜园土、大棚干土准备育秧底土。若选择菜园土与新黄泥土作为育秧底土,则应当在播种之前晒土,将土壤晾干,晾晒周期为15-30d。将晾干的土壤去除残渣,之后在播种前的3-7d之内进行破碎、过筛。按照20%+10%的比例将育秧基质和草根一号均匀拌合。育秧底土制备完成之后应当避雨存放。

2.1.3种子处理

播种之前的2天左右,处理种子。技术人员将种子浸泡在55℃温水中,周期为24h;之后将浸泡好的种子放置于室内,催芽露白之后阴干,此时可以开始拌种。

采用浓度为24.1%的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将其与浓度为18%的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混合,混合量分别为15~25ml(肟菌·异噻胺)+5~9ml(噻虫胺)+1kg(水稻种子)。操作时,技术人员在拌种剂内加入少量清水,混合均匀制备拌种液,将其与阴干的种子混合拌匀,晾干待用。

2.1.4准备苗床

播种前,技术人员在整块平整田地上准备苗床,控制田地的地势高差≤2cm。将田地泥土糊化,持续淹水,之后在播种前3天放干田块。

2.1.5育秧

选择事先准备好的Y型水稻育秧盘,将育秧底土、拌种完成的种子一一加入播种机中,调试播种机的播种量。开始播种,先将完成播种的秧盘转移到平整苗床上,在苗床上铺切根网,将切根网顺着横向进行平铺。铺设切根网时,应当控制网间距约为30~40cm,顺着切根网铺设的方向短边堆放,轻压秧盘,在秧盘与厢面泥土充分接触之后搭设小拱棚,然后使用农用无纺布进行覆盖[2]。

覆盖无纺布之后,技术人员顺着无纺布的方向整理,下挖水沟,深度在15~25cm之间。秧苗出土前,应当保证沟中有水;秧苗出土后,技术人员应当根据秧苗设计情况施加敌克松粉剂,预防立枯病。

在移栽之前,施加送嫁肥药,肥药成分包括:稻瘟灵、尿素、吡蚜酮。

秧苗生长过程中,进行水分管理,采用干湿交替方式促苗生长。移栽之前的3d开始轻旱炼苗。

2.1.6栽培方式

相较于其他种植技术,纺布钵苗育秧技术的秧苗弹性较大,可以根据不同田地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秧苗进田地的方式,包括:机插秧、抛秧、人工栽秧等。若田地的茬口不紧张、水源条件良好且整体地势平坦,则可以选择机插秧;若田地所在区域的劳动力较为紧张,但是水源条件良好,则可以选择抛秧。一般情况下,机插秧要求从秧苗的3叶龄开始,不能超过4叶龄;抛秧秧苗应当在4~5叶龄之间;人工栽秧的秧苗控制在4~6叶龄。

2.2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

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是以五五精确定量栽培为核心的新型水稻种植技术。这一技术是在贵州六盘水地区出现移栽基本苗严重不足、习惯性淹水灌溉等技术难题时,技术人员与有关部门深入研发之后提出的种植技术。在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应用中,采用精确定量水稻移栽叶龄的方法加强对杂交水稻秧苗移栽规格的控制,既可以保证科学移栽基本苗,也可以形成高产群体,同时可以加强对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的控制,充分满足杂交水稻生长需求的基础上提高肥效。这一技术可以实现杂交水稻增产25%以上,亩产可以增受到100元以上[3]。

2.2.1优选品种

根据技术操作需要,尽可能选择生育良好、茎秆粗壮、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比如:蓉18优2348、晶两优1212等。

2.2.2拌种操作

根据“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规范标准操作。

2.2.3壮秧培育

根据六盘水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清明前后播种。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浸泡、催芽,种子露白之后可以播种。种子采用旱育秧的方式播种,完成播种之后盖土,喷施药剂进行厢面除草,药剂选择浓度为40%的噁草·丁草胺。

厢面除草之后,覆盖地膜、拱膜,待出苗立针之后去除地膜;根据之后变化,适当揭膜(拱膜)炼苗[4]。

在移栽的3~5天之前,施播尿素,尿素使用配比为10~15g/m2。

2.2.4移栽

观察秧苗叶龄,在秧苗5叶期(30~35天)时将其移栽。技术人员需根据田间水稻种植的具体品种,根据其分蘖类型、水稻区域内目标产量的有效穗,合理移栽,严格控制移栽密度。

一般情況,可以采用宽窄行的方式进行移栽,控制宽行规格36.7~43.3cm,窄行20cm,株距16.7cm。

2.2.5精确施肥

为保证杂交水稻种植质量,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建议从测土配肥的角度出发,根据地块土壤实际肥力,所含营养成分,对比杂交水稻品种特点、种植所需营养成分,进一步确定施什么肥、施多少,可更科学合理地满足水稻生长所需,同时避免资源浪费。

六盘水市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土、红壤土、山地黄棕壤土类、山地灌木丛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潮土、沼泽土等9种,分为24个亚类,74个土属,141个土种。土壤面积933.0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74%。其中,黄壤是境内地带性土类,面积422.3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50.62%。不同质地土壤的保水、保肥效果有所不同,相对来说在这方面,壤土>黏土沙壤>砂土[5]。可见,六盘水市以黄壤土、红壤土为主,保水保肥效果佳,土壤类型相对适合水稻种植。基于此,后续培肥、施肥时,进一步从“缺什么”“补什么”角度合理施加,就可有效保证满足水稻生长所需。以土壤测试以及肥料田间试验等的测算为基础,依据水稻的需肥规律以及土壤的供肥性能、肥料性能等,合理培肥,并在适当的时期,合理施加氮、磷、钾以及含有中微量元素的各类肥料,同时把控具体肥量及施加方式。

如遵循“底肥施足,分蘖肥早施,氮肥后移作穗肥”的原则进行施肥作业。若不施加有机肥,则控制氮、磷、钾三种肥料比例为1∶0.5∶1;若施加有机肥,则控制三种肥料比例为1∶0.5∶0.7。

技术人员根据杂交水稻种植区域的目标产量,协调用肥总量。假设目标产量700~800kg/667m2,以纯氮作氮肥,施加总量约为10~12.5kg/667m2,控制基蘖肥:穗肥的比例是1∶1。

杂交水稻秧苗栽插后的5~7天施加分蘖肥,观察水稻秧苗,若秧苗出现倒4叶时,顶4叶的叶色略淡,则施加穗肥;若顶4叶的叶色较深,则可以减少穗肥的施加量[6]。

此外,结合环境保护要求,还应在施肥时,尽量施加无公害肥料。如秸秆还田、施加有机肥、绿肥等,都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将秸秆与农家肥结合起来应用,以沤肥发酵的方式,制作有机肥。这也是畜禽粪污、尸体等无害化处理的主要途径,既能够满足杂交水稻种植生长需求,又能够有效解决畜禽养殖过程中的粪污无害化处理需求,是当前较为常见的种养结合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秸秆还田,不仅可节省有效资源,降低施肥成本,还可提高土壤有机物含量,提高杂交水稻产量及品质。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以3.2~3.8*102kg/hm2的标准使用秸秆,可增产10%左右,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10%左右。

不仅如此,绿肥作物根系十分发达,具有增强杂交水稻对氮元素的吸收,增加土壤氮元素含量以及转化土壤中难溶性养分为可溶性养分,促进杂交水稻吸收利用;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等优势功能。如将豆科植物茎叶作为绿肥,因其呼吸作用中,可有效利用空气中的氮气,继而转化为氮元素,借以增加土壤中氮元素含量,有资料显示,土壤中三分之二的氮元素,都由氮气转化而来,由此可见植物茎叶等绿肥的使用,对补充土壤氮元素以及有机质等的效果甚佳,对杂交水稻种植极为有利。

2.2.6水分管理

灌溉管理,应遵循“节能减排”原则,与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相适应,一般生长初期需水量不高,依据实际情况,按照相应比例灌溉最佳,切忌过量灌溉,会造成烂根或引发病虫害等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采用浅水插秧,之后控制田地处于浅水状态7天,让田地自然落干;在分蘖期适当增加土壤水分,让土壤保持湿润。根据目标穗数,分蘖数达80%时晒田控苗。观察田块状态,若土壤板实、表面有裂缝、人行走不陷脚,则及时搁田,按时复水。在杂交水稻的拔节期、孕穗期,始终让田地保持薄水层。抽穗期需水量最大,灌足最重要。但要保证每次灌溉的水深不超过5cm,以免因过深,抑制秧苗生长,影响分蘖,延迟、质量下降等都有可能。当然,也不宜太浅,一般不低于3cm,以達到护苗的效果。在灌浆结实期,采用干湿交替方法进行灌溉。

此外,还应注意除草保肥。杂草的清理需在不同时段均予以有效关注,以免“外来”物种对杂交水稻生长产生影响,甚至残根等容易滋生细菌,抢夺秧苗的营养,造成病虫害的威胁。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六盘水地区的杂交水稻种植中,常见种植技术包括无纺布钵苗育秧、超高产精确栽培、全程机械化生产,这三种技术各具特点和优势,能够满足本地区内不同田地条件下的杂交水稻种植需要,大大提高了地区杂交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利用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应当充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落实因地制宜的原则,优选技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同样,无论使用何种技术,均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以环境安全为基础,持续改进技术,为杂交水稻高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继武,庄世界,陈双清,等. 杂交水稻龙两优月牙丝苗高效抗倒种植技术模式[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2):3-5,10.

[2]李正美,罗祠平,郭建忠,等. 杂交水稻N两优501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7):187-188,191.

[3]郭先敏.浅谈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22,40(24):30-32.

[4]张春吉.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广西农业机械化,2022(06):36-37+43.

[5]朱学刚.杂交水稻Y两优886在豫南稻区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7(8):11-12.

[6]孙平勇,舒服,李天春,等. 优质两系杂交水稻爽两优132高产制种技术[J]. 中国稻米,2023,29(6):114-115,118.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