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落实

2024-04-14 12:28李红丽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李红丽

摘 要: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植保技术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逐渐成为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的关键保障之一。农业植保技术的广泛应用既符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具体规划路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业污染、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创新,并减少病虫害等潜在威胁。

关键词:农业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民以食为天,农业自古以来都是社会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农业生产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这之中,植保技术对农业发展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不容忽视。尽管当前农业种植仍存在诸如产量和质量无法达到预期要求的问题,但通过全面推广和普及植保技术、根据实际情况有效落实病虫害防治措施,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确保农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

1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

1.1农业植保技术的现状

农业植保技术顾名思义,是通过综合运用包括化学、植物学和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依照不同种类农业作物的生长特点、生存环境和对其存在威胁的病虫害等客观规律,采用生态控制、生物与化学防治技术等手段,保护农作物免受环境和病虫害侵袭的农业技术。农业植保的概念由来已久,在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方法,保持植物生长环境和病虫害发生发展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1]。

当前,我国农业植保技术处于发展阶段,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我国农业生产仍存在较大进步空间,生产技术缺乏科学指导,落后于已将农业植保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西方国家。第二,农业植保技术存在滥用农药的问题。农药和化肥虽在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但错用和过量使用农药会适得其反,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此外,当前农药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农药随处可见,这成为农药使用问题的幕后因素之一。第三,农业植保技术缺乏相关人才。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经费等,无法吸引到合适的农业技術人员,这使得当地始终缺少能够有效推广植保技术的专业团队。另外,高校中选择农业植保相关专业的学生逐年减少,毕业生大多选择留校或前往科研机构任职,极少有人选择深入基层进行植保工作,以上种种因素都造成目前我国农业植保技术人才极度匮乏。

1.2农业植保技术的推广措施

1.2.1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

对任何发展中的事物来说,创新都是其不断成长壮大的源泉,农业植保技术也是如此。植保技术的研发模式应当以不同种类农业项目特点及其生产方式为出发点,二者相辅相成,最终实现使农业生产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我国对农业植保技术的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植物检疫和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即便如此,现阶段仍需加大对农业植保技术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其中,科研投入方面主要包括基础研究、植保技术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及涉及具体农业生产方面的新技术研究、新品种农作物栽培和设备研发等。

现阶段,农业植保技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并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带动农业生产种植领域持续进步。但研究者不应因此故步自封,满足于已有科研成果,应不断寻求发展突破,清醒认识到我国农业植保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坚持长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不断推动技术领域提升到新高度。科学研究需要资金和政策支持,在植保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科研和种植的成本问题,需要政府加强招商引资,实施相应扶持政策。同时,应积极拓展基层农业示范区,建立更多农业科研生产基地,支持科研单位或生产单位落实技术培训工作,促使企业和科研团队能够准确把握植保技术发展方向,通过科学手段高效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植保技术不断进步,带动农业增产增收。

在研发和推广农业植保技术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科研人员均应重视技术优化为植保技术带来的增益,包含针对具体技术层面问题的优化和针对生产方式的优化。在推广过程中,应一方面依据实际发生的技术性问题,与广大农民积极沟通、拓宽交流途径;另一方面利用媒体和咨询渠道与农民进行信息交流、听取技术层面上的反馈。鼓励农民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采用包括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设备辅助种植工作,既有助于生产,又可为植保技术的突破开辟出新道路。

1.2.2大力普及宣传植保技术

近年来,农业植保技术已得到业界高度关注。然而,仅拥有较高关注热度并不能真正实现植保技术的推广普及,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多元化推广渠道。因此,农业植保技术的普及力度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首先,农业植保技术的普及应加强区域惠民政策的应用,让有代表性的农户率先体验技术,由此让植保技术的形象得到更好创建,同时得到更多支持与肯定[2]。代表性农户的成功体验能够有效带动其他农户积极关注植保技术的普及,这便为植保技术深入基层、为农户所熟知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和科研机构人员倾听基层反馈呼声,及时有效对政策和技术做出相应调整。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可依托现有社交平台来达成。通过在平台上持续不间断发布相关文章和视频的方式,吸引农户关注、讨论与交流,同样是一种有利于推广的重要手段。利用媒体推广可参考时下广泛流行的新媒体形式,结合植保技术创作符合基层偏好的内容进行推广,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另外,公众号、短视频等常见互联网媒体都可作为推广平台。

然后,面对面技术宣讲会或座谈会成为继新媒体推广后的又一重要手段。宣讲会或座谈会的推广对象包括不习惯使用网络社交媒体的农户、通过新媒体仍无法具体详细了解植保技术的农户以及负责生产种植的村委会工作者。技术宣讲会的形式当以村为基本单位,在当地村委会的支持下举办,并欢迎任何有意聆听的农户前来学习。主办方应以专业技术团队为主,通过与农民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为他们答疑解惑,会后聆听农民反馈,以便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最后,指导农民将技术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成功运用现代技术得到的丰硕成果与传统技术做鲜明对比,让农民感受到现代技术的巨大优势,使其在心理上更倾向于接受现代技术。实现这一点需要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合作,以确保农民能够正确运用植保技术并获得实际效益。

1.2.3强化植保技术科学培训

在推广农业植保技术的过程中,科学培训共分为两大部分,即针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针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技能培训。针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可通过宣讲会或座谈会实现,促使农民在心理层面上接受植保技术。与之相比,针对专业人员的科学培训更为重要。对农民进行培训的人员大多由技术人员组成,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掌握着先进植保技术,他们在指导农户种植方面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对于技术人员的科学培训,应当采取集中统一学习和实践的方式,以提高植保人员整体技术水平。培训的目的是培养拥有科学思维和良好素养、不拘泥于既有经验、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技术人员。在培训过程中,一方面应采取系统化的培训指导方式,以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为目的,使其在日后工作中避免被经验所限制,能做到坚持科学操作。另一方面,待技术人员完成理论的有效掌握后,即进入实际调查研究和实践操作环节。技术人员在这一阶段应当深入基层开展实地勘察,密切联系农户,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准确把握各类农业生产状况,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自身关于农业植保技术的认知和技能。

2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2.1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现状

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础[3]。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造成的作物破坏会导致其产量下降,使农户经济收益蒙受损失。从整体上来看,病虫害是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威胁之中最严重的一种,防治病虫害的过程存在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广大农民多坚持采用传统防治手段抑制病虫害蔓延,即使愿意采取药物防治,也因方式和用量不科学等因素,不但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反而使其耐药性进一步增强,无形之中加大了病虫害防治难度,同时还对种植区域及其周边的土壤、大气和水文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无节制地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在永久性降低土壤肥力、使种植效益依赖化学药物的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农产品的质量,间接地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同时,伴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呈逐渐加强的趋势,多数病虫害流行特点发生显著变化[4]。农业生产在向着信息化、智能化迈进的同时,传统防治措施面对新型病虫害的侵袭已不能展现出良好效果。此时如果广大农民仍继续采取旧有措施实行病虫害防控,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使产量进一步下降。虽然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病虫害整体防治体系,但仍存在地方农业情况差异过大及政府部门政策落实欠缺等问题,加之先进技术应用仍不够广泛,农业生产效率因而受到拖累。

2.2病虫害防治具体措施

2.2.1强化田间管理

田间管控是指包括灌溉施肥、植株监管和科学预防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作物生长态势并显著提升作物抗病虫害能力的农业生产管控措施。开展合理、适度、有效的田间管控措施,既能帮助植株顺利生长,避免病害侵袭,又能为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积累丰富经验,有助于农业防治工作的发展进步。

田间管控首要工作为合理灌溉和施肥。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植株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环境,保证植株的生长速度和自身质量。其中,灌溉的方式既可选择传统人工灌溉,也可选择引入水渠进行灌溉,在有技术条件或自然情况特殊的地区,可选择采用无人机喷洒或滴灌等方式进行灌溉,以求达到最大效率,避免水资源浪费。在施肥方面,可选择采用农家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土壤情况适当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正确有效施肥可降低水肥过量导致的病害发生,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更好抵御病虫害侵扰。

利用既有病虫害防治体系,对植株生长过程进行实时监管,可在作物受到病害侵扰前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对植株的监管并不是某一时刻的临时查验,而是应落实到植株从播种到最终收获的全过程当中,在其不同阶段以不同频率进行观察记录,重点关注植株健康状况及附近潜在的病虫害危险。

科学选择农业植保技术是预防病虫害侵扰的另一项有效措施。不同于上述对植株生长进行的监管,预防应当在植株护理的每一个步骤内进行,按照预定流程完成预防工作。预防作为具有实效性的防治措施,应与农业植保技术的落实相结合,确保技术能够切实运用到实际防治过程当中,而不是仅浮于表面,无法起到实际作用。

2.2.2建立健全防治系统

病虫害并不是只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个时间段才会出现,而是在整个生长周期范围内威胁着植株。因此,要在植株生长的漫长时间内精确防治病虫害,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防治系统。

为确保防治系统行之有效,不仅要积极完善系统各部分功能,而且应制定相应方案对策。任何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都离不开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数据库应收录种植地区最常见的害虫和植株疾病信息,以求对本地区病虫害感染情况做到全方位把握。病虫害防治系统需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在积极研判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为后续防治工作做好充足准备。

在数据库的辅助下,技术人员可凭借已有的科学检测手段进行大面积检验排查工作。排查的目的是全面获取植株实际生长发育状况,结合数据库数据综合分析比對,实现对当前农田病虫害形势的正确认识。一旦发生病虫害侵扰事件,技术人员可在第一时间协助农户开展防控工作,实施已制定好的相应对策,最大限度避免病虫害问题引发植株大规模减产,给农户带来不必要损失。

在数据库记录的基础上,应对本地常见的病虫害种类进行全方位分析,采取生物防治策略辅助治理。当病虫害种类过于繁杂、单靠人工制定防治对策无法全面防范时,可借助病虫害的自然天敌抑制其增殖蔓延。

2.2.3落实生物与化学防治策略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是防治病虫害的两大主要支柱,都能够有效抑制病虫害对作物的侵袭,确保作物顺利收获。在实际防治工作当中,应遵循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针,合理运用农业植保技术进行防治。

生物手段是农业植保技术的核心,借助生物手段,能有效防治病虫害[5]。在植株病虫害的防控过程中,利用害虫与自然天敌的食物链关系,将其天敌引入到田地中,以达到将害虫大部分消灭的目的。相较于采用化学药剂消灭病害的方式,生物防治不会对植株以及土壤造成任何不可逆转的伤害,称得上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一些害虫的自然天敌可猎食害虫,但它们也可能对作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应引入种类适宜的害虫天敌,既能消灭害虫,又不会破坏植株。在正确采用生物防治策略后,田间病虫害的繁殖速度将得到有效抑制,病虫害维持在动态平衡的程度。

综上所述,农业植保技术革新了传统农业发展的模式,改变了其对病害虫害防治工作的固有观念,为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农业工作者和农户必须重视农业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作用,技术人员应当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持续推进植保技术的推广,并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给予农户必要协助,帮助广大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冉崇梅.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与病虫害防治研究[J].河北农机,2023(09):61-63.

[2]丁香萍.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运用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8):194-195.

[3]吕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当代农机,2023(07):87+89.

[4]扎吾列·托肯.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与方法探讨[J].农家参谋,2022(13):27-29.

[5]李军.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23,41(15):108-110.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兰坪县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