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丁村941药黑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应用

2024-04-14 12:28王莉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选育栽培技术大豆

摘 要:丁村941药黑豆是河南省获嘉县丁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以高产、抗倒、抗病、抗裂荚为育种目标,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于中熟品种,2020年8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抗倒伏性强,落叶性好,抗裂荚性强。适宜河南省夏大豆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大豆;丁村941药黑豆;选育;栽培技术

黑色食品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改善营养性贫血、增强免疫力、改善性功能、抗应激反应功能、镇静和改善睡眠等保健功能。黑色食品有以下几个营养特点:一是富含黄酮和类黄酮化合物;二是含有大量食物纤维;三是蛋白质含量丰富,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高;四是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五是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六是维生素丰富而全面;七是含有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皂甙大豆卵磷脂、维生素E、异黄酮等。以上七个特点药黑豆比其它黑色作物产品更为突出。

1来源和选育经过

1.1亲本来源

丁村941药黑豆,母本为丁村双青一号,父本为丁村黑豆,均为获嘉县丁村乡农技站选育的品系。1994年以母本丁双青一号与丁村黑豆为父本人工授粉杂交,以后经过F2-F8代田间选择,去劣保优,而选出丁村941药黑豆品系。

1.2选育过程

1994年,在丁村大豆育种田,我们以自已系统选育的丁村双青豆一号为母本,以自已系统选育的丁村黑豆为父本进行授粉杂交,获得丁村941杂交FO代种子6粒、95年播下6粒种子,出苗5株,经过鉴定,其中4株为母本丁村双青一号性状,一株具有杂种优势,籽色仁色脐色都有分离。确定该株为真杂交株,收获705粒杂交籽,分离有双青、黑豆、双青大黑脐,单青大黑脐,青仁乌豆等类型。F2我们把青仁乌豆鉴定出43株,我们把此43株种成系谱,每年优胜劣汰,经过8年连续选择,2004年决选出丁村941药黑豆3个株系进行3年品比试验,根据抗病性,成熟期,产量性状,决选出丁村941药黑豆优系后参加省特殊夏大豆试验。2020年8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豆20200016[1]。

2主要特征

株高80.1厘米,主茎14.3节,有效分枝3.0个,卵圆形,白花,棕毛,单株有效荚数34.9个,单株粒数62.4个,荚褐色,底荚高度20公分,籽粒椭圆,种皮黑色,青仁乌豆,有光泽,子叶青绿色,脐色白色,百粒重32克。

3主要特性

该品种是黄淮海夏大豆,中熟品种,生育期117d,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紫斑病,抗倒伏性强,落叶性好,抗裂荚性强。

4历年试验产量结果

该品种属于大粒型药黑豆,栽培措施要求较高,但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试试验只有一个组别,只能和普通黄豆品种同组,影响了其增产水平。

2018年河南省区域试验,5个试点3点增产,增产点率60%,平均亩产166.86kg,比对照豫豆22增产0.9%,居3个参试品种第二位;2019年续试,1点增产,增产点率20%,平均亩产187.25kg,比对照豫豆22号减产3.66%,居3参试品种第3位;2019年河南省生产试验,5个试点1点增产,增产点率20%,平均亩产191.6kg,比对照豫豆22号减产4.94%,居3个参试品种第3位。(见附表)

5抗病性鉴定

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2018年对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株系SC3(弱毒)的病情指数为50,表现中感、SC7(强毒)的病情指数为50,表现中感;2019年对大豆花叶病毒病(SMV)流行株系SC3(弱毒)的病情指數为39,表现中感,对SC7(强毒)的病情指数为25,表现中抗。

6品质

经农业农村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验:2017年蛋白质(干基)含量39.0%脂肪含量18.4%。2019年蛋白质(干基)含量41.3%。脂肪(干基)含量18.8%。

7栽培技术要点

7.1适时播种

适宜中高肥水土壤种植。6月下旬之前足墒播种,密度为0.9至1.0万株/亩,亩播量6—7斤。

7.1.1播前准备

精选种子。在种植之前,要选用适应性好,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能力好的大豆品种。除去杂籽,患病籽,破籽,秕籽及不洁之物。选择饱满,种子大,排列整齐的种子,在太阳下暴晒1至2天。

种子处理:40%甲基异柳磷浸种,以0.3%的种子量为参照量。

7.1.2播种

适期早播。提早播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较高的蛋白含量,但晚播较易降低蛋白的含量,适播期6月10~15日,正常情况下应在6月20日以内。

足墒播种。小麦收获后,如果土壤情况良好,要及时赶墒播种。在土壤湿度较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先播后喷”的方法,但要注意浇水的时机和水量,以免影响幼苗的发芽。没有灌溉设施的地方,可以在播种前进行灌溉。通常在3-5cm的土壤中进行播种。

合理密植。一般667m2播种量为4-5kg,种植密度为13,000-16,000株,高产地块为1-1.2万株,贫瘠区为1.8-2.0万株。采用40cm的等间距,或40-50cm的宽行,20-25cm的窄行。为了防止种子埋得太深,不利于发芽。

7.2出苗后的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防旱排涝,及时防治病虫害,开花期遇旱浇水,注意防治点蜂缘、烟粉虱等刺吸式害虫,浇好攻籽水,成熟期免浇水,以防籽裂皮。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每施底肥用复合肥30—50斤。土壤肥力较高,适当放宽株行距。

7.2.1幼苗阶段(6月下旬至7月上旬)

查苗补种及时间定苗。其一,补植。大豆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植,对缺苗30cm以上的要进行补植,30cm以内的可以在缺苗两侧保留2棵苗。补苗工作应选择在生子叶展开之前,对生叶并未展开的苗芽进行移植,此时应注意的是,移栽的幼苗应带土,且在下午四时之后进行,以免已在过早出现弱苗对太阳灼伤造成成活率低下的情况。移栽过后应及时进行浇灌,如此方能保障成活率≥95%。而补种也应进行及早进行,并保障种籽已经浸泡催芽,以此提升出苗率。其二,间苗。夏季大豆种植管理间苗的过程中,实行大豆人工间苗培育壮苗具有增产的效果。因此应在全面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间苗。此时应根据单株留苗的原则间苗,一次保障大豆种植分布的均匀性,使其能更好地吸收营养,利用光能,促进根系的增长。根据试点调查可知,大豆人工手间苗工作的开展,能有效地增产大豆10%-30%以上。其三,壮苗管理。壮苗和弱苗管理工作开展的条件为,保障大豆能生长在适宜的光、温度、水肥条件。因此在壮苗时,应针对此要求进行合理的控制苗长势,如:高肥土地适当蹲苗,并进行深中耕作1-1.5寸,并对其表皮进行部分的损伤,以此促使其能向下扎根,茁壮根系,并进行控旺,以此控制其生长情况,使其营养能供足豆荚;对于土壤肥力基础较差的大豆进行壮苗,需要追肥、早浇水、避免水肥接不上的情况。同时清除密集成堆的疙瘩苗、病苗、弱苗、小苗和杂株,留好苗、壮苗,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2]。

断主根,促侧根:用浅耕法在地下5-6cm深度截去主根,剪去根部,把土壤表层夯实。若土壤水分较少,则要及早进行灌溉,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7.2.2分枝阶段(7月上旬至中旬)

中耕灭茬。在生长旺盛期,要注意翻耕和灭茬,达到调墒、松土、除杂草的目的。

浇水追肥。在七月中,豆苗衰弱或地力偏低的时候,要及时浇透,并及时进行根系追肥,为预防豆苗倒伏,可采用尿素5kg、25kg或15kg的叶面喷施,促进豆苗快速生长。当土壤水分含量在65%以下时,为保证大豆的水分需求,必须适时进行灌溉。

中耕除草。由于大部分的大豆都是贴地种植,土壤质地较为坚硬,而且还会对植株生长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苗期的中耕是促进苗期早发,培育壮苗的关键。从苗期到封垄期间翻耕2~3遍,末一遍于封垄之前。第一次易深,起到疏松土壤,消灭杂草的作用。第二次将取决于具体的条件。对生长旺盛的苗木进行深挖,剪去表面的细根,促进根系向下生长,达到“蹲苗”的效果。普通苗木起到疏松,除草,护壁作用。第三次是在封沟之前,并配合中耕,防治杂草和防止倒伏。

7.2.3开花结荚阶段(7月下旬至8月中旬)

深耕控旺。如果苗长势过于旺盛,出现徒长的情况,可以在始花期进行深度耕作,切断和损伤一些根部,防止过度生长。

追肥粗壮。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施肥,特别是在高产区,若这个时期施肥过少或过旱,容易导致大面积的落花掉荚,造成单株荚数、荚数和百粒重的降低,对大豆的生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作用。因此,开花期的水肥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已有基肥的田块,于始开花时,可施用二胺10kg,钾肥5kg。不施肥的田块,始开花时追一次尿素5kg,或在叶片上喷洒2-3次磷酸二氢钾,能使种子千粒重增加,使籽粒有光泽。

防旱排涝。大豆开花期对水的反应最灵敏,种子膨大期次之。夏大豆从始花期起到结荚结束期间是需水量最大和最关键的时期。若遇到长时间不下雨,土地干燥,应适时浇水。

除草清棵。应针对大豆生长的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拔除田间密度过大地垄中,较为茁壮生长幼苗中之外的弱苗。

抗倒伏。为防止晚倒,始开花时,苗高40-45cm是生长良好的表现,太高则是徒长,后期则有倒伏危险。此时,在叶片上喷洒磷酸二氢钾1-2次,间隔5-6天一次。同时,还能抑制植物的徒长,促进养分向种子运输,利于增加种子的成荚率和百粒重。

7.2.4鼓粒成熟期(8月下旬至10月初)

浇水促粒。这一阶段是大豆生长的重要阶段,当土壤水分含量在70%以下时,要适时浇水。

适时收获。当叶片完全或大多数掉落时,人工摇豆茎有声音,子粒半硬,用手捏籽几乎无凹痕,且当种子显现出该品种的色泽时,适时收割,可降低破荚和落籽现象。收割后药黑豆应适时带荚晒制。

7.3保障水肥适当

7.3.1合理运畴肥水

一改传统种植中不给药黑豆施肥的方式。在本研究中,以磷酸二铵150~225kg/hm2大豆用种肥,在播种时进行深翻,开花结荚期施纯氮每公顷30~45kg/hm2。从大豆花期开始,用0.3%-0.5%的磷酸二氢钾配合其他叶面肥药剂,每间隔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促使产量提高。

根据气候条件,在干旱时要及时浇灌开花水、荚水、鼓粒水。充分的水分能降低花荚脱落,增加荚数,增加籽粒质量,增加千粒重。

7.3.2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始花至盛花期,用15g/hm2的多效唑兑水750kg/hm2对叶片的叶面喷洒,能促使植物变矮,提高株型,并能让茎秆变粗,叶柄变短变粗,叶柄与主干之间的角度减小,有利于提高植株的通气、透光能力,使绿叶数量增多,延缓了叶的老化,有利于根的发育,提高了根瘤菌的数量,同时还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使叶片产生更多的物质,更好地發挥作用,并能使植株产生更多的活力和更多的豆荚,从而减少植株的倒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产量提高约20%[3]。

在始花期,用1.8kg/hm2对水1050kg/hm2的亚硫酸氢钠叶面喷洒,可以有效地防止光合作用的过多消耗,提高干物质的累积,同时还可以使果实提早成熟。

7.3.3增施钼酸铵

钼肥的施用方法有两种:一是浸种,二是喷淋。在此基础上,以1.5%的钼酸铵为浸种材料,进行了浸种处理。在秋末,每隔一段时间,喷施0.05%的钼酸铵溶液,在花期之前,喷施375~450kg/hm2,开花后,开花后喷施600~750kg/hm2。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钼肥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通常可使产量提高5-10%。

7.4病虫害防治

7.4.1虫害的防治

为防治虫害的出现,可以加强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中、晚期光合产物的累积,从而达到“增花、护荚、提高籽粒质量”的目标,从而获得优质、稳定的产量。此时可以运用50%杀螟松或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对甜菜夜蛾、豆荚螟、食心虫和棉铃虫进行喷洒。

大豆根蛆防治方法:采用化学拌种技术,以40%有机乐果乳油为基数,以0.7%种籽质量位比例,兑水喷洒,同时均匀喷洒。例如100kg的大豆种子,用0.7kg药液加水4kg,用喷雾器喷洒,一边喷洒一边搅拌,并摊平晾干。在其盛发期,可以选用80%的农药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洒,每667m2喷洒40kg[4]。

对大豆蚜虫、烟粉虱等害虫,选用5%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洒。

7.4.2病害的防治

根腐病防治。大豆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等是制约大豆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中根腐病在整个生育期都会出现,对大豆产量造成很大的伤害。但要控制好菌核病,必须掌握其发病时期和发病特征。在发病初期,病斑上可长出如棉花般的白丝及细微的白粒,最后变为黑粒。要选择效果好的药剂,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40%的核菌净1000倍液等,对病害的控制效果都很好。

灰斑病防治。对于灰斑病的防治,病害发生时段主要在6月上旬,此时已是发生高峰时期,该病的症状随气温上升而加重,病情较重时,可产生满病斑,进而造成其叶片飘落,大豆植株的光合能力下降,造成植株早衰,从而降低了大豆的品质。在此期间,可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和种子混合均匀,并在花期喷洒40%多菌灵悬浮剂和清水混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豆的病情,从生物控制和药剂控制两个方面进行病情的控制。

大豆霉霜病防治。用40%的乙磷铝或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0.5%的比例,进行包衣拌种处理。在田间发病期间,可以用40kg/667m2的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进行喷施。

大豆炭疽病、根腐病防治。用50%多菌灵800倍液对大豆炭疽病和根腐病等病害进行喷洒。

8结语

大豆新品种丁村941药黑豆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抗倒伏性强,落叶性好,抗裂荚性强,适宜河南省夏大豆区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李莹,张亮,刘志玲,等.黑豆种植与加工利用.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3月第1版.3-4.

[2]段贵娥,李卫东,许景菊,等.高产、高蛋白、小粒型大豆新品种豫豆21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 1997(5):10-12.

[3]耿臻,杨青春,舒文涛,等.高产大豆新品种周豆19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2011(1):66-67.

[4]王树峰,徐英,王莉,等.特用特大粒大豆品种“丁村93-1药黑豆”选育及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2014(1)52-54.

猜你喜欢
选育栽培技术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