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科学种植中土肥管理技术推广应用分析

2024-04-14 13:50杨松彬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种植技术技术要点

杨松彬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玉米是一种常见粮食作物,近几年随着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玉米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尤其在整个市场中,玉米凭借自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高纤维、低脂肪等特点广受人们喜爱,随着玉米经济价值不断提高,有更多人投入到了玉米种植中。实际种植栽培期间,为了将质量产量提高,种植人员需对土肥管理工作加大关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玉米生产质量。本文结合岑巩县当地情况,分析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要点,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种植技术;土肥管理;技术要点

岑巩县主要位于贵州的东部,当地和镇远县等地相连,与石阡县等地相邻。全县主要可划分成盆地、丘陵、山地三种类型地形,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分别为1359.9m和330m。当地的四季分明且雨量充沛,平均气温为15.7~17.1℃,极端最高温和极端最低温,分别为39.5℃,-10.8℃。降水量年平均值为1142.7mm,每年在5~6月降水比较集中,以6月份的降水为最多。近几年当地较为重视农业发展,在产业不断快速发展中,农业结构也在快速发生调整,玉米在其中所占比率逐渐上升[1]。随着玉米需求不断增加,在固定区域想要将玉米产量提高,并生产出高品质的玉米产品,不仅要做好玉米品种筛选,还要在种植地高效完成土肥管理工作,通过先进的土肥管理技术将玉米质量产量提高,以此促进玉米产业持续发展。

1玉米种植中应用土肥管理技术的必要性

在当前农业作物实际生产经营期间,直到目前为止,通过土肥管理技术的应用推广,不仅能让玉米种植业实现健康发展,在此技术的支持下,还能让农业资源浪费问题减少,让种植地土地实现可再生利用,使当地环境、土壤得到有效保护。通过肥料管理技术,能够将作物产量提高,同时也可提升经济效益,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无公害、绿色、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在土肥管理技术应用中,如果无法实现高质量土肥管理,就会导致玉米发生青黄不接问题,还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率。通过杀虫剂的应用,虽然能将病虫害问题有效控制,但如果土肥管理长时间处于不合理状态,就会导致药物残留过量问题发生,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在玉米种植期间,当地农业部门针对土肥管理技术进行应用推广,能够让作物产量、抗病能力显著增强,确保玉米可以真正实现健康、绿色地生产。对于土肥管理来说,是将种植地土壤肥力提高,通过危害小、环保、绿色、健康的施肥原料、施肥手段,将种植中病虫害问题减少,提高种植地土壤肥力后,也能够相继提升玉米产量,可以有效实现种植地养护作用,避免当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农业生产资源得到保护。

玉米属于常见的早熟农作物,在种植生长期间,需要消耗大量肥料,所以为了能保证后期生长,土肥管理必须严格落实,以此减少突发因素事件发生,同时也起到一定病虫害防治作用。对于种植人员来说,在整个玉米种植期间,需加大土壤施肥管理重视度,在科学管理措施支持下,能将玉米生产经济价值提升,还可让土壤肥力提高,对玉米增收十分有利。如果想要针对土壤养分均衡性进行保证,确保农业能向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需要加强耕地管理,对农田四周自然环境进行改善,避免地面水层、河道中有化学杀虫剂进入,减少污染问题出现[2]。对玉米种植进行改良时,土壤施肥管理属于复杂工作,此工作的落实,可以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还能够对玉米利润产量进行保证,所以在玉米种植期间,加强土肥管理和土肥技术应用有重要意义。现如今有越来越多农户,投入到玉米种植中,很多地区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也在开始积极应用和优化土肥管理技术,在此技术的辅助下,充分提高玉米产量,促进玉米产业实现持续发展。

2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

2.1土地管理技术

2.1.1播种前管理

在玉米实际进行种植前,必须事先对种植地土壤进行处理,确保在播种期能够有一定松软度。对土壤进行处理时,传统的作业方法通常都为畜力或人力翻新,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现如今比较推崇使用机械化工具。机械化工具凭借省力、省时、高效的特点,已逐渐将传统耕种工具取代。对土壤进行翻新处理时,需要严格控制翻耕的深度,比如一般保证在30cm左右,这样在玉米实际生长期间,能够使其根部得到更加舒适的生长环境,实际耕作期间,避免出现过度深耕情况,否则会影响到土壤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阻碍。玉米实际展开种植前,还要清晰了解待播区域土壤性质,虽然玉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在优质的土壤条件下种植,能更好地提高玉米产量。所以种植地的土壤,要保证有较强的通透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渗水、储水能力,这样在出现短时强降雨或长时间干旱天气时,可以减少幼苗生长受到的影响。因此在土地整理中,需要初步判定种植地的土壤性质,将目光放在通透性好、粘连性低的土壤上,然后再通过翻耕处理方法,将土壤内部的含氧量提高,营造出更加优质的环境,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如果种植区域土壤质地比较黏厚,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对土壤整体松散度进行调整,在表层部位使用干燥的沙土进行覆盖,在播种工作完成后,为其提供更适合发育的环境。

2.1.2中耕期管理

玉米完成播种作业后,并不会立刻发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顺利发芽扎根,在此时期须对养分、水源需求进行考虑。所以,此时可通过扒土蹲苗,对土壤内水分进行保证,同时让内部更多养分可以被根部吸收。实际进行管理时,蹲苗工作要与种植区域幼苗生长实行相结合,对蹲苗时机进行确定,将更为舒适、优异的环境创造出来。管理中不仅要做好扒土蹲苗,还需对种植地内部杂草加大关注,避免因为杂草过多,导致幼苗所需养分被大量抢夺。所以,生长在玉米地中的杂草,要及时将其清理干净,这样也能对病虫害发生,起到一定预防作用。进行除草作业时,传统的方式是利用人工除草,主要由种植人员一簇一簇地进行收割。在社会不断快速发展下,目前各类作物种植中,除草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新时期的绿色种植理念结合,现在能实现绿色无公害种植,种植中可以物理除草、生物除草方式,将种植地内部杂草减少,以此对种植地生态平衡进行保证。玉米地进行中耕时,不仅要做好拔草工作,还要结合幼苗情况进行培土[3]。此工作一般在灌浆期后展开,在培土管理的作用下,可让土壤微生物活性显著增加,这样玉米根系就可更好地舒展,使后续能够吸收更多養分。通过及时落实培土工作,还能让土壤排水能力提高,避免在出现大量降雨时,出现种植地灌水过多问题,利用培土让幼苗能够更好地生长。

2.1.3收割期管理

在农业的快速发展下,玉米实际种植期间,越来越多种植人员会通过免耕方式将耕种难度降低,让种植地工作量减少。对于免耕操作来说,实际上是不进行耕地翻耕处理,在此状态下于现有土壤直接展开种植工作。实际应用免耕技术时,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要将收割粉碎工作做好,借助现代化机械和科学技术,通过先进的器械辅助,将土壤内作物残留减少,把更加舒适、柔软的土壤环境营造出来。另外,在免耕技术应用前,和翻耕方式相比,要将玉米种植时间提前,提供更为优质的先行条件,促进玉米发育。最后,在免耕地中播种,玉米种的质量会更强,保证种子的优质性,能够更好地将泥土束缚冲破,对日后生产十分有利。

完成玉米收割作业后,还要展开土壤管理,对内部存在的塑料、杂草、垃圾等进行清理,让日后的耕种作业量减少。完成收割后还要全面消毒玉米地,确保能够精准消杀土壤内的虫卵、病菌,避免日后进行种植时,会受到病虫害威胁,这样能对总体产量进行保证。

2.2施肥管理技术

2.2.1基肥管理

作物实际种植前,通过对土壤及时施加基肥,能够对作物后续生长进行促进,使整个生长都有足够的肥力供应,为日后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正式种植前,要重视基肥施加工作,避免玉米生长中出现肥力断供问题。首先,需针对土壤自身肥力基础进行充分了解,对土壤进行严格检测,通过补充基肥,避免内部生态平衡出现紊乱,导致后续生长受影响。其次,基肥施加期间,要与玉米种植需求结合,对肥料应用量进行调整。整个工作要严格根据可持续、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展开,重视有机肥的应用,避免土壤因为化肥而受到影响[4]。通过使用有机肥,不仅能把更加稳定的土壤生态环境建立起来,还可让整个土壤状态更为优异,营造出舒适、适合生长的环境,促进玉米能够实现质量产量双重提高。

2.2.2拔节期、抽穗期管理

玉米的正常生长期间,会分为不同生长时期,比如抽穗期、拔节期在全生育期中比较关键,因为玉米处于这两个时期时,对水分、养分的需求较大,必须做好水分养分补充,才能让玉米发育得到充足的动力。当玉米处于拔节、抽穗期时,很多农户都会选择尿素在土壤中施加,以此将玉米更新范围扩展,同时让玉米秸秆宽度扩大。玉米地通过尿素施加后,和没有施加肥料的地块相比,玉米穗明显会更饱满更大,而且也明显提升了玉米秆抗倒伏能力。在这些关键时期,还要结合实情对土壤内肥力状态进行观察,如果种植区域明显缺肥,必须及时进行追肥工作,这样能让生长期间的“尴尬期”得到缓解。如果种植地土壤内的肥力比较雄厚,可以结合实际确定是否进行追肥,对当地肥力状态进行调整,让土壤的肥力供应更加稳定,确保能够真正实现玉米高质量高产量的目标。在拔节、抽穗时期进行追肥,必须事先了解玉米的状态,结合实情选择不同元素、不同类型的肥料进行施加,以此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确保能够实现种植预期目标。

3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要点

3.1土壤肥料养分测定

玉米种植时对土壤养分进行测定时,可以选择植物营养测定仪、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等仪器。通过养分速测仪,可以对肥料养分中的重金属、微量元素快速测定,能够保证测定的精度。对于植物营养测定仪来说,可以对植物活体的生命体征参数进行高速、无损检定。土肥管理技术的应用中,通过使用这些仪器,可以针对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进行快速测定,对种植中肥料养分丰缺度精准判别,这样在进行土肥施用时,可以将更符合当地情况的土肥应用数字化计划制订出来,确定生物菌肥、有机肥等土肥源的参数依据,使玉米施肥状态得以平衡,还能够保证土肥消耗、供给平衡,为玉米的安全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2玉米秸秆粉碎还田

玉米秸秆属于重要的有机营养物料,将秸秆彻底进行粉碎后,通过堆积腐熟分解作用,秸秆可转化成速效养分、有机质,不但能够对土壤理化生态环境进行改善,还能对玉米生长进行促进,提供充分的营养成分,最后有效实现增产。

3.2.1秸秆还田步骤

随着玉米逐渐成熟,要在摘下苞叶的同时将秸秆粉碎,秸秆的粉碎长度一般为4~5cm,严格按照越碎越好的原则进行。完成粉碎工作后,在10cm以下土层内将其深埋,耙2次后及时进行切削,通过深翻和及时镇压进行保墒。秸秆粉碎后和土肥进行混合,在10cm的土层中摊铺覆盖,这样能减少养分丢失情况。实际进行还田时,秸秆用量一般保证在90000kg/hm2,避免随意将还田量增加,土壤水解性氮也要及时增湿,让土肥碳氮比降低,这样能对氮素吸收进行促进。为了将土壤内含水量有效提升,要及时完成秸秆镇压、浇水,对土壤结构密实度进行保证,土壤空隙直径要控制在<0.001mm。

3.2.2秸秆还田关键技术

首先,快速腐熟还田技术。在玉米种植中应用此技术,主要利用生物菌剂,让秸秆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纤维素酶释放出来,此技术成本较为低廉,不会受到季节的限制。通过堆沤腐解秸秆,能够分解成更加优质的有机肥,同时得到一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很多地区,此技术通过密闭性、高温度条件腐化分解,还能够让病虫害问题减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其次,覆盖栽培还田技术。这种技术还可将其称为免耕休闲通透栽培技术,具有省肥、省时、省力的特点。收获完前茬玉米后,不对土壤进行耕作而直接播种,秸秆在腐败后会有氮磷钾等元素产生,这样就能为植株提供土肥源,减少土壤环境水分流失问题出现,还能够让土壤空隙之间更加接近正常值,使土壤通透性显著提高,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提质增产目标实现。

3.3绿肥高效种植模式

玉米的长时间连作,会导致土壤养分被严重消耗,土壤生态也会出现严重失衡,整体活性明显下降,内部的微生物种群也会快速减少,使土壤整体出现恶化,自身的功能也会逐渐变差,无法对玉米生长发育进行保证,还可能造成出现众多病虫害,最后导致作物减产。对于绿肥来说,具有肥效好、质量高的特点,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主要由豆科植物制作而成。对于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来说,绿肥种植模式的应用,能够根据固氮能力开辟肥源,确保土壤内一些难溶性较高的钾磷等成分转化得到促进,讓土壤对氮元素长效存留作用得到改良。在微生物作用下,绿肥分解后可将大量营养成分释放出来,还会有大量腐殖质形成,和钙相结合能够产生透气、疏松的团粒结构,可更好地调节土壤气、肥、水、热性能,进一步增强营养成分活动,让玉米能够在更加理想的土壤环境中生长。

4结语

总而言之,玉米实际种植期间,对于土肥管理技术来说,要重视在不同时期的管理应用,比如种植前、种植中、种植后都要作为重点关注,与不同的生长阶段结合,提供不同时期所需的各类养料。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通过土肥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让玉米种植质量、产量显著提升,同时还会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带动作用,确保玉米种植业能实现更加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栾红丽.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探析[J].新农业,2023(16):14-15.

[2]周丽.玉米种植的土肥管理技术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7):38-40.

[3]南向娥.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23):89-90.

[4]张淑红,张万余.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151.

[5]谢真.浅析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5): 156-157.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种植技术技术要点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规范玉米种植技术 保障玉米增产增收
浅谈提高城市电网运行安全管理技术要点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