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春玉米残肥种植大豆注意事项及具体栽培技术探讨

2024-04-14 13:50张晓红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

张晓红

摘 要: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农作物残留物和秸秆资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春玉米残肥作为一种常见的农田有机肥源,具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养分,适用于大豆的栽培。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春玉米残肥对大豆栽培的促进作用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本文介绍了春玉米残肥的特点以及其对大豆生长的潜在益处。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如何正确应用春玉米残肥,以实现最佳的大豆产量和质量。本文总结了这一栽培技术的优势和潜在挑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春玉米残肥;大豆栽培;田间管理

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其因具有高蛋白质和油脂含量而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在大豆栽培中,土壤质量和养分供应对于获得高产量和高质量的豆类作物至关重要。改进大豆栽培的方法是利用春玉米残肥,即春季玉米收获后残留下来的植物残体和根系。春玉米残肥富含有机物和养分,特别是氮、磷和钾等关键养分,这些养分对大豆生长至关重要。因此,利用春玉米残肥可以为大豆提供所需的养分,同时降低农业废弃物的排放。这一栽培技术具有潜在的经济和环境优势。

1利用春玉米残肥种植大豆栽培注意事项

1.1残肥的储存和处理

在收获春玉米后,农民应该妥善储存和处理春玉米残肥,避免与其他废弃物混合。这包括清理和分离残肥,以去除杂质和外来物质。残肥应该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露天堆放。储存期间应注意防止火灾和有害气体的产生,以确保储存的安全。在处理春玉米残肥时,可以考虑进行堆肥处理或混合处理。堆肥处理是将残肥与其他有机物料(如秸秆、牲畜粪便等)一起进行堆放和发酵,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混合处理则是将春玉米残肥与其他有机或无机肥料进行混合施用,以达到更好的营养平衡效果。

1.2土壤测试和分析

进行土壤测试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在种植大豆之前,农民应该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pH值和其他关键性质。这有助于决定如何合理施用残肥和其他肥料,以满足大豆生长的需求。

1.3施肥策略

一旦了解了土壤的情况,农民应制定适当的施肥策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大豆的生长阶段,确定残肥的施用量和时机。应确保施肥均匀,并避免过度施肥,以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1.4播种和种植

在播种和种植大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播种深度方面,确保种子被适当地埋入土壤,通常深度应在2.5~5cm之间,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行距和种植密度方面,根据大豆品种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当的行距和种植密度。这有助于控制植株之间的竞争,促进通风和阳光照射。

1.5灌溉管理

在灌溉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事项:水分管理方面,确保及时供水,特别是在大豆的关键生长阶段,如开花期和结豆期。避免过度灌溉,以防止水浸根部。灌溉系统方面,选择适当的灌溉系统,如滴灌或喷灌,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1.6病虫害防治

注意检查大豆植株,特别是在生长季节的早期和中期,以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病虫害问题。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包括生态友好的方法和必要时的农药应用。

2利用春玉米残肥种植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2.1土壤检测

首先,在利用春玉米残肥进行大豆栽培技术之前,进行土壤检测是至关重要的。土壤检测可以提供有关土壤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关键信息,这有助于确定是否需要添加春玉米残肥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它。其次,土壤检测的要点之一是测定土壤的pH值。土壤的pH值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大豆通常在中性至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得最好。通过土壤检测,可以确定土壤的初始pH值,如果土壤呈偏酸性,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调整pH值,使其适合大豆的生长。接下来,土壤检测还需要测定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含量,特别是氮、磷和钾。这些养分对大豆生长至关重要。通过土壤检测,可以确定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水平,从而制定合适的施肥计划。如果土壤中某种养分含量不足,可以通过添加春玉米残肥来补充这些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此外,土壤检测还包括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如铁、锌和锰等。虽然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需求量很小,但它们对植物的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及时识别和解决潜在的缺陷。最后,土壤检测也应考虑土壤的质地和排水性。土壤的质地可以影響根系生长和水分保持能力,而排水性则关系到土壤中是否存在积水问题。这些因素在决定春玉米残肥的使用量和频率时都非常重要。

2.2选种整地

品种选择是首要工作。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大豆品种至关重要。不同的大豆品种对温度、湿度和土壤类型有不同的适应性。农民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情况,选择具有抗病虫害、早熟性和高产量潜力的品种。此外,还需要考虑大豆市场需求和产品用途,以确定最适宜的品种。其次,播种时间也是其中的一个要点。大豆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温度和日照的影响,因此,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至关重要。通常,春季是大豆的适宜播种季节,但确切的播种时间会因地区而异。农民应根据当地气象数据和气温变化,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此外,大豆品种的早熟性也是考虑播种时间的因素之一。另一个关键要点是种子质量。高质量的种子是取得高产量的关键。农民应选择经过质量检测和认证的大豆种子,以确保它们具有良好的发芽率和生长潜力。同时,在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以保护种子免受病虫害和真菌感染。这包括对种子进行种子处理、种子消毒和种子保护等措施,以提高种子的生存率和发芽率。此外,整地也是种植大豆的要点之一。土壤的准备和整理对于大豆的生长至关重要。农民应确保土壤松散、排水良好,并消除杂草和植物残体。此外,考虑到大豆的根系较浅,可以考虑使用刀盘、刀盘犁或直播机等工具进行整地,以确保种子能够轻松生根。最后,农民应该合理安排种子的密植度和行距。这需要考虑到所选品种的生长习性和土壤条件。虽然密植可以提高产量,但过度密植可能会使得植株之间产生竞争,进而影响植株生长。因此,密植度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3科学播种

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是科学播种的要点之一。大豆的播种密度会影响植株之间的空间竞争和通风情况。通常情况下,适宜的播种密度为每亩20000~100000株,具体的密度取决于土壤肥力、大豆品种、当地气候和预期的产量目标。播种密度过低可能导致产量低下,而过高则可能导致植株竞争激烈,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其次,选择适宜的播种深度也非常重要。大豆的播种深度应根据土壤湿度、土壤类型和气温等因素来定。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为4~5cm。播种过深可能延迟发芽和生长,而播种过浅则可能导致幼苗受到干旱和寒冷的影响。另一个要點是确保种子分布均匀。不均匀的种子分布可能导致不均匀的生长和产量。使用合适的播种机械和校准播种设备,以确保种子在田地中均匀分布。此外,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和预期产量的需要调整种子的播种率,以确保每亩地都能获得足够的种子。还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大豆品种的生长周期来确定。农民应根据当地气象情况和土壤温度,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以确保种子能够迅速发芽和生长。最后,在播种后,及时进行灌溉是确保大豆幼苗生长的关键。大豆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幼苗期。农民应确保土壤保持适度湿润,但避免过度灌溉,以免引发根部疾病和根腐病。

3利用春玉米残肥种植大豆栽培管理要点

3.1科学田间管理

土壤测试与调整是田间管理的要点之一。在种植大豆之前,进行土壤测试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土壤测试,农民可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pH值和其他关键信息。根据测试结果,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整土壤,以满足大豆的生长需求。例如,可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添加肥料或石灰来改善土壤肥力和pH值。其次,适当的施肥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春玉米残肥富含有机物和养分,但其并不一定满足大豆的全部需求。农民应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大豆的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通常,大豆对于氮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可能需要额外施加氮肥。此外,磷和钾等其他养分也应根据需要进行添加。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田间的排水管理。大豆对排水性良好的土壤有利,因此需要确保田地能够有效排出多余的水分,避免水浸根部。这可以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地形设计和土壤改良来实现。此外,适当的灌溉管理也非常重要。大豆对于水分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开花期和结豆期。因此,农民应确保及时供水,但避免过度灌溉。合理的灌溉可以通过滴灌、喷灌或土壤湿度传感器等方法来实现。

3.2病虫害防治

3.2.1病害防治策略

病害监测和诊断:定期检查大豆植株,特别是在生长季节的早期和中期,以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病害问题。监测包括观察叶片、茎、根和豆荚的状况,以及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色斑、斑点、枯萎或黄化现象。生态友好的防治策略:采用生态友好的方法,如引入天敌或寄生虫,以控制害虫的数量。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剂,如有益昆虫、线虫、真菌等,以减少害虫数量。农业实践控制:通过轮作和间作,减少害虫的繁殖和传播。适当的排水管理和土壤改良也可以降低一些害虫的数量。农药使用: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农药的选择应根据目标害虫和病害的类型来确定。下面是一些农药用药比例数据:对于大豆常见的害虫之一大豆蚜虫来说,可以使用一些通用杀虫剂如吡虫啉,使用浓度为每公顷150毫升至300毫升。对于大豆锈病,可以使用杀菌剂如三唑酮类,使用浓度为每公顷200克至400克,根据病害严重程度进行调整。对于大豆枯萎病,可以使用杀菌剂如吡唑醚,使用浓度为每公顷150毫升至250毫升。在使用任何农药之前,应仔细阅读并遵循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包括适用的用药量和喷洒时间。此外,应遵循安全间隔期,以确保农产品达到合格的食品安全标准。

3.2.2整体策略

综合管理计划:制定综合的病虫害管理计划,包括以上提到的各种防治措施。这个计划应根据当地的气象、土壤条件、大豆品种和历史病虫害情况来制定,并进行适度调整。定期监测和记录:建立定期监测系统,记录每一次的检查结果和防治措施的效果。这有助于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应对变化。培训和教育:培训农民和农业从业者,使他们了解不同病虫害的识别和管理方法。提供农民和工作人员关于安全使用农药和生态友好方法的培训。环境保护:在农药使用方面,遵循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农药对非目标生物和水源造成污染。合理使用农药,避免滥用。

3.3机械化技术栽培

3.3.1土壤准备

犁耕和耕作:首先,在春季大豆种植前,机械化的土壤准备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犁耕和耕作是准备土壤的关键步骤之一。犁耕有助于翻翻土壤,松散土壤,提供足够的通风和水分渗透。耕作则进一步细化土壤,使其更适合大豆的生长。整地和平整:利用机械化的耕地工具,确保土壤表面平整。平整的土壤表面有利于种子的均匀分布和机械化收割。

3.3.2种子播种

精确播种机械:选择合适的精确播种机械,确保种子的均匀分布和适当的深度。精确播种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均匀性,减少浪费。调整播种时间:机械播种机通常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播种时间和种子密度。这有助于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象条件来优化播种过程。

3.3.3灌溉管理

滴灌和喷灌系统:机械化的灌溉系统,如滴灌和喷灌,可以根据植株的需求提供适量的水分,确保大豆的生长和发育。这些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3.4病虫害管理

农用机械喷雾器:用于喷洒农药的机械化设备可以确保农药均匀分布,并提高防治效果。机械喷雾器通常可以调整喷洒量和喷洒范围,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3.3.5除草和植株管理

机械化除草器:除草是大豆栽培中的重要步骤之一,以减少杂草对大豆生长的竞争。机械化的除草器可以有效清除杂草,减少劳动力方面的需求。

3.3.6收割和后期处理

联合收割机:机械化的联合收割机可以高效收割大豆作物,并将其分离和储存。这减少了手工劳动,并提高了收割的速度和效率。干燥和储存设备:机械化的设备也可以用于干燥和储存大豆,确保其在后期处理过程中的质量和保存。

3.3.7数据记录和分析

农业信息技术:利用农业信息技术,如北斗定位系统和传感器,可以收集和分析田地的数据。这有助于农民更好地管理土壤养分、水分和病虫害控制,以提高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

3.3.8维护和保养

定期保养:机械化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可以减少机械故障的风险,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而言之,利用春玉米残肥种植大豆栽培技术是一项具有潜力的农业实践,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改善土壤质量,并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施肥策略、田间操作和技术创新,农民可以在大豆栽培中取得成功,为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涌,贾学臣,吴雪峰,等.玉米残肥用于后茬大豆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06):35-37.

[2]姚丙成.玉米茬种植大豆免施基肥效果试验分析[J].现代农机,2022(02):113-115.

[3]殷志杰,张锋.玉米残肥再利用种植大豆试验[J].现代化农业,2021(02):17-18.

[4]魏长磊,范海云.利用春玉米残肥种植大豆栽培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0,38(18):102-103.

[5]褚玉宝.利用玉米残肥种植大豆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20(03):146-147.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
无花果田间管理
2022年山西省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青贮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抢种暮春
冬小麦冬前及冬季田间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