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耕种植技术及配套机具简述

2024-04-14 13:50巨桂芳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巨桂芳

摘 要:为满足农业先进种植工作要求,提升科技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支持力度,相关人员应聚焦粮食生产活动并提升农产品供给稳定性。基于此,本文以山東省青州市谭坊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玉米秸秆覆盖还田项目为主,首先简要分析了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耕种植技术概况,其次阐述了条耕种植技术及其注意事项,最后提出了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耕种植技术配套机具的应用。

关键词: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耕种植技术;配套机具

应用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耕种植技术可以减少支出,使农民在工作时以机械化的作业方式为主,提高玉米种子的出苗率,控制玉米的宽窄行距并将玉米秸秆打碎后还田,让玉米秸秆可以在田间全量覆盖。农民依靠条带耕整联合机设备,实现对待播种带的带状浅旋作业,达到后茬玉米增产的目的。

1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耕种植技术概况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操作可以改变当前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碳的汇聚,强化培肥地力。其中,常见的玉米秸秆还田手段有松耙碎混、翻埋还田以及覆盖还田,本文主要阐述覆盖还田。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黑龙江等地的秸秆产量已经高达4300万吨,秸秆的还田率更高达65.4%。这说明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手段可以简化秸秆翻埋工序,减少此过程中的动力消耗,使条耕种植技术成为黑土培肥以及抵抗田间风蚀、水蚀的重要方法。

从2022年开始,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要推广条耕种植技术,促进此技术能够在当地的干旱地区使用,以达到保墒及辅助玉米苗生长的目的。该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着重考虑条耕种植技术的创新,运用技术优化以及集成的方式,实现对玉米作物的蓄墒增温,有助于农民在种植玉米时省工、节本并实现增产增收,这拓展了此技术在农业领域内的应用渠道。

2条耕种植技术及其注意事项

2.1技术优势

2.1.1满足低洼地块种植要求

基于以往的玉米种植活动而言,玉米不适合在低洼冷凉的地区种植,这是因为此类地块内的地温低、土壤湿度大,会延长玉米的发芽时间,降低玉米的出苗率,无法提高玉米产量。对于此问题,农民通过应用条耕种植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玉米产量,采取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方式,强化当地土壤的保温效果,保证粉碎完毕的玉米秸秆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让土壤湿度有所下降,更加适合玉米种子的发芽条件。引用条耕种植技术可以满足玉米在低洼地块的种植要求,提高玉米的总产量。

2.1.2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工作人员通过条耕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强化玉米秸秆的处理效果。其选用玉米秸秆归行机等设备,让玉米秸秆在田里完成粉碎操作,增加农民在后续种植活动中的免耕基础,大量的玉米秸秆则可留存在田内,还可以提高当地的地表温度,实现对玉米种植区域的保水保墒。农民无需在玉米收获完毕后,集中焚烧秸秆,使其形成良好的耕作习惯,打消自身对农用地的保护习惯,使多数的玉米秸秆都可以还田,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问题。

2.1.3减少农药及化肥的用量

工作人员通过条耕种植技术的使用,可以利用玉米作物的轮作方式,增加秸秆覆盖率,使已经腐烂的秸秆能够与当地的土壤相互结合,让大量的有机物质能够进入到土壤中。农民在经过3年的玉米秸秆还田操作后,化肥使用量可以降低10%,随着时间的推移,5年后,化肥使用量可以降低20%。这既可以减少农民的生产成本,又可以简化玉米种植活动流程。同时,农民运用条带浅旋的方式,粉碎秸秆并将秸秆归还于土壤当中,可以让50%左右的玉米秸秆实现覆土还田。为有效抑制当地杂草生长,工作人员只需精准施入除草剂,有效除去玉米种植区域的杂草。利用条耕种植技术可以降低40%的除草剂使用量,这既可以减少农民在生产活动中的时间消耗,又可以降低农民的成本消耗。

2.2技术重点

2.2.1秸秆处理

农民通过条耕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秋季收获玉米时,增加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应用力度,利用附带秸秆还田装置的机械设备,为作物留茬并将高度控制在10~20cm之间,地上秸秆的破碎长度控制在25cm以上,使90%以上的秸秆粉碎长度都能合格。然后,工作人员可以将完成粉碎处理的玉米秸秆附着于土壤表层,使其可以自然降解。同时,秸秆留茬的优势为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形成风墙,防止地表秸秆频繁引动,使当地的土壤不会受到雨雪的侵蚀,强化当地的抓土固土效果。

2.2.2秸秆归行

工作人员在施行条耕作业期间,需要合理应用秸秆归行机,按照预期要求,将90%左右的播种带位置集中至休闲带,方便设备自行清理出50~60cm的播种带,实现秸秆归行操作。同时,工作人员在完成秸秆归行操作后,应保证休闲带以及播种带之间能够呈现出交错的形态,以强化秸秆覆盖还田肥沃地力的效果。并且,工作人员通过秸秆归行机在田间的应用,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轻后续农民的种植负担。

2.2.3条耕作业

首先,农民在实行条耕作业时,应控制好秸秆的覆盖量,了解其覆盖还田的条件,保持玉米种床的平整性及均匀性,强化当地的镇压效果。在操作时,可以运用附带液压镇压装置的条耕机,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注重休闲带与播种带之间的交互,让二者保持经纬分明并夯实后续播种的基础。其次,工作人员应增加对玉米作物种植区域内土壤水分等需求的了解,让土壤氮含量控制在30%~80%,然后,开展适宜的机械设备作业。若当地的土壤湿度超过80%,工作人员可以优先运用秸秆归行机,提前一天或两天对玉米秸秆的归行散墒,直至玉米种植区域内的土壤墒情合理,才能执行条耕作业。最后,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土壤类型、种植规模以及墒情等情况,实行全面的分析操作。工作人员通过严谨作业方案的制定,让工作人员能够在秋季后完成收获并在冬季之前实行条耕作业。此时,工作人员也应控制条耕作业的深度,使其在10cm以下。若为风沙区、岗地,工作人员需要保证作业深度在7~9cm之间,若该区域内的地势低洼易涝,工作人员需酌情增加条耕作业的深度。

2.2.4免耕播种

应用条耕种植技术可以实现玉米的免耕播种。工作人员可以在耕地土壤10cm深度内,让当地温度等于或高于10℃,运用免耕播种机,实行在現场的免耕播种操作。工作人员需一次性地执行施肥、播种以及镇压工作,用P肥、K肥以及1/4的氮肥作为底肥,跟随免耕播种机的作业情况,一次性完成施入操作。其中每亩地氮肥的推荐用量需控制在180~220 kg,钾肥的推荐用量需控制在90~120 kg,磷肥的推荐用量需控制在80~100 kg。

例如,工作人员在秋季已经完成了玉米秸秆的归行操作,条带浅旋的作业也较为理想,工作人员在实行播种作业时,利用机械设备实现对边缘秸秆的部分掩埋,使其可以在春季冻融后,秸秆与土壤之间能够形成黏连,防止风雨对玉米种植领域造成影响。同时,若工作人员需在秋季完成作业,可以结合当地土壤的墒情,优先实行秸秆的归行操作,在第二年的春季,实行条带浅旋作业,防止当地土壤出现失墒的情况。并且,工作人员还需消除地表的残余根茬以及秸秆,强化当地的地面镇压强度,保证土壤失墒问题不会发生。然后,其可通过免耕播种机,实行底肥的施入工作,控制好各类肥料的用量,直接实行免耕播种工作。而对于低洼冷凉地块,工作人员应增加对玉米播种季节方面的考虑,使其尽量选在春季播种。在工作实施的前3天,规划好条带浅旋的位置,以强化现场内的散墒提温的效果,使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把握播种情况,防止现场发生地温不足、失墒严重的问题,降低对玉米种子出苗率所带来的影响。工作人员可借助免耕播种机完成免耕播种操作。

2.2.5田间管理

工作人员在应用条耕种植技术前,需要进行化学除草操作。根据玉米田内的杂草情况,运用苗后茎叶以及封闭式的处理方式,完成除草任务。

(1)工作人员通过乙莠合剂的应用,实现对添加杂草的封闭式处理。在播种工作实施完毕后的3~5日内,工作人员结合当前玉米田内的土壤温度、天气以及湿度情况,做好对于作业时间的安排,控制好化学除草工作期间的用药量,以保证药剂不会对玉米的生长造成影响。同时工作人员采用苗后茎叶处理的方式,以玉米4~5叶期为基准,增加乙草胺、硝酸草酮的应用,将药剂喷洒到田间,以抑制杂草生长。

(2)工作人员应在玉米苗期执行深松追肥操作。在玉米拔节之前,运用偏柱式的玉米秸秆全覆盖方式与深松施肥机的配合,实行深松追肥操作,使深松强度能够大于30cm。同时,工作人员也可增加配套马力拖拉机的应用,使该区域内的作业速度维持在10km/h,并且工作人员在实行操作时需将3/4氮肥施撒到玉米田中,以满足后续玉米作物的生长要求。

(3)工作人员应结合玉米品种,确认它是高秆玉米还是易倒伏玉米。若为高秆玉米,则需在玉米8叶期喷施抑制类的杂草生长调节剂;若为易倒伏玉米,则需在玉米10叶期喷施抑制类的杂草生长调节剂。具体用量需结合农药标签内容进行分析,工作人员通过上述操作可以避免玉米倒伏问题的发生。

(4)工作人员也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玉米秸秆覆盖还田环节, 应运用统防统治的方式,实现对玉米蚜虫、粘虫、草地贪夜蛾以及大斑病等的防治。合理应用康宽等药剂,实现对玉米病虫害的治理,也可运用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相互配合的方式,让玉米作物不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使玉米秸秆后续能够顺利粉碎还田,不会对下一茬玉米作业造成影响[1]。

2.2.6收获秸秆还田

根据玉米的成熟与否,工作人员应在合适的时间内加强附带秸秆还田装置联合收割机的应用,使设备可以实施穗收以及田间籽粒直收工作,然后开展秸秆还田工作,以满足秸秆的处理需要。

2.3注意事项

工作人员在应用条耕种植技术时,应注重条耕作业的时间。尽量选择秋季作业,防止春季条耕动土造成玉米种植区域内的土地跑墒,但也需要在土地上冻前利用条耕播种一体机完成作业,以强化条耕效果。同时,工作人员还需控制条耕深度,结合土壤水分选择合适的播种计划。比如,工作人员通过统筹安排的方式,时刻观察当地的播种作业情况,防止条耕播种一体机在播种作业时发生跑偏的情况,并且要结合种植密度、土壤肥力等,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完成播种操作。工作人员也需要加强对动土深度以及作业时间的把控,避免当地发生失墒的情况,使后续玉米的播种以及出苗效果不会受到过多的影响。另外,工作人员在春季进行播种期间,需结合条耕机之间的差异,为条耕机配置相应的均匀行、宽窄行装置,使免耕播种机合理确认种床位置,顺利完成播种工作[2]。

3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耕种植技术配套机具的应用

3.1条带耕整联合作业机

条带耕整联合作业机若按照工作效率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双行、单行、三行以及四行。它是由旋耕刀、拨草轮、限深轮、深松铲、镇压轮以及拢土盘组合而成的[3]。在进行作业时,它会先清理待播种区域内的秸秆,然后区分待播种带界限,运用深松铲来铲土,利用旋耕刀分割条带并实行浅旋操作,将其深度控制在7~15cm之间,运用合理的调节方式,控制好限深轮的高度,使浅旋的宽度大约为60cm。条带耕整联合作业机会运用拢土盘实施聚拢操作,将已经完成浅旋的区域聚集到一起,利用镇压轮实行对待播种带的镇压处理,以形成相对平整的玉米种植种床[4]。

另外,该作业机中的旋耕刀所运用的是“7字刀”,其属于复合型的耕作刀具,若将其应用于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工作中,更具有适用性及经济性。同时,旋耕刀融合了T245旋耕刀以及灭茬刀的特点,耕刀的效果更强,既可以实施旋耕作业,又能够为玉米灭茬。由于旋耕刀的头部宽度大约为7cm,其可以更好地粉碎玉米秸秆,使秸秆与土壤进行搅拌,辅助作业人员实现耕地的免翻土。此外,工作人员通过条带耕整联合作业机的应用,可以调整浅旋深度,将其范围值控制在7~15cm。这样一来,工作人员通过对于待播种带的规划,则可完成相应的浅旋工作,使机具经过后顺利镇压已经完成浅旋的区域,让种床带更加平整,使当地的土壤更符合后续作业的种植要求[5]。

3.2玉米秸秆归行机

对于当前的农业种植领域而言,农民在应用玉米秸秆归行机时,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运行方式,他们可以结合工作的类型,选用后置式或前置式玉米秸秆归行机,结合种植活动所需的工作效率,其区分为双行、单行、三行以及四行。其在作业时通过拖拉机的辅助,增加玉米秸秆归行机在应用过程中的动力支持,使设备中的搂草盘能够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完成旋转作业。同时,搂草盘的上方附带弹齿,可以实现对于地面覆盖玉米秸秆的收集,让秸秆可以被清理到两侧,形成宽度为60~70cm的玉米待播种带。

综上所述,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耕种植技术在农业领域已取得较好成果,这激发了农民对玉米保护性耕作的兴趣。农民在玉米生产活动中不仅要考虑条耕种植技术优势、技术重点及其注意事项,更要合理应用条带耕整联合作业机、玉米秸秆归行机,这样才能满足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文良,李光,李明森.浅析条耕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23,43(20):51-55.

[2]王文强,高宇,段小惠.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耕种植技术及配套机具简述[J].农业与技术,2023,43(20):61-65.

[3]张传永.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探讨[J].当代农机,2023(09):53+55.

[4]张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应用及其成效[J].现代农机,2023(05):6-7.

[5]郑宏,于宏然.秸秆直注深层还田技术的效果分析[J].农机科技推广,2023(0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