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科学育苗方式与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探索

2024-04-14 13:50王鹏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白桦树栽培管理育苗

王鹏

摘 要:白桦树,属于桦木科落叶乔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顽强的生命力和较快的生长速度。在我国,白桦树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速生树木品种。其应用领域广泛,既有很高的生态绿化价值,也有显著的经济价值。随着我国生态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白桦树在绿化林和生态林建设中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本文通过对白桦树的育苗、栽培与管理技术进行阐述,以此来实现林木成活、提高种植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多重提升。

关键词:白桦树;育苗;栽培管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白桦树,隶属桦木科,为落叶乔木,其高度可达30m。树皮呈白色,平滑而有弹性,易于剥落。叶片呈矩圆形或椭圆形,长度介于5~12cm,宽度在3~6cm之间,边缘带有尖锯齿。叶柄长度为1~2.5cm。白桦树的花为单性,雌雄同株,花期在每年的4~5月。果实为坚果,直径约1cm,光滑,8月成熟。白桦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生长海拔范围为800~2000m。喜光,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贫瘠、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1白桦树造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1白桦的经济效益

白桦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树种,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木材用途广泛:白桦木材因其独特的纹理、轻质和易于加工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建筑和造纸等行业。在我国,白桦木材的需求持续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②树皮及树叶的经济价值:白桦树皮富含纤维,可用于制作纸张和纺织品等。树叶富含营养,可作为畜牧业饲料。这些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为农村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③果实价值:白桦树果实含有大量油脂,可用于制作食用油、润滑剂等。开发利用白桦果实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1.2白桦的生态效益

白桦作为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白桦树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森林资源更新具有重要意义[1]。具体表现为:①白桦树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白桦树冠茂密,树干挺拔,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和抗侵蚀性。在风沙地区,白桦树能够有效地阻挡风沙侵袭,降低风速,减少沙尘暴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同时,白桦树的根系发达,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②白桦树为众多动物提供了生活空间和食物来源。白桦林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栖息着大量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例如,鸟类如蓝喉蜂虎、灰喜鹊等,哺乳动物如松鼠、兔狲等。这些动物依赖于白桦树生存,白桦树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③白桦树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降低污染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白桦树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释放氧气多,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同时,白桦树的落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2白桦育苗技术

2.1种子采集和处理

2.1.1种子采集

在白桦种子采集过程中,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至关重要。这些母树通常能提供品质优良的种子。种子成熟期的采集尤为重要,因为这时期种子饱满、干净,无杂质。采集到的种子应具备这些特点,以确保种子的品质[2]。

2.1.2种子处理

采集到的种子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包括晾晒、筛选和消毒。晾晒有助于促进种子的后熟过程,提高其发芽率。筛选过程可以有效去除杂质和劣质种子,从而保证种子的质量。消毒处理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种子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2.2播种时间和方法

2.2.1播种前

首先,大约在播种前15d,需要将种子浸泡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这种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种子的消毒。消毒后的种子取出后,需要放置在40~45℃的温水中浸泡24h。这一步骤是为了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浸泡过程中要保持水温恒定,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种子的发芽。接下来,按照1∶2的容积比例将种子与含水量约为60%的湿沙混合均匀。混合后,将种子平铺于芦席之上,并放置在室内进行催芽处理。在催芽过程中,要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60%左右。同时,要定期检查种子的发芽情况,及时调整环境因素,确保种子的正常发芽。

2.2.2播种时间

白桦播种的最佳时机一般为春季和秋季。春季播种一般在3~4月份,秋季播种则在9~10月份,播种量应控制在7.5~9.0g/m2。播种后10d内即可萌芽,通常20d左右幼苗可出齐。不过,具体的播种时间还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来调整。

2.2.3播种方法

白桦播种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条播和撒播。条播是在苗床上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随后覆土镇压。撒播则是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再覆土镇压。需要注意的是,播种深度一般为2~3cm,覆土厚度一般为1~2cm[3]。

2.3苗期管理

2.3.1灌溉

白桦喜湿,种子小,播种后覆土浅。春季风多雨少,土壤易干,影响种子萌发,需灌溉。建议细雾喷灌保持土壤湿度,避免冲出种子。苗期管理需及时灌溉,幼苗需水多。4~5片真叶前可减少灌水量,增加频率,避免根部腐烂。5片以上真叶时,可增加灌水量促进生长。

2.3.2间苗

间苗是白桦幼苗生长中的重要环节,首次间苗在幼苗长出5片真叶后进行,主要目的是剔除病弱苗。建议人工拔除,避免伤害健康幼苗,保持根系完整。二次间苗在叶片重叠、通风和透光度不佳時进行,目的是改善生长环境,促进健康生长。间苗后幼苗量应控制在300~400株/m2,保证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虫害,提高抗逆性。

2.3.3追肥

在苗木培育过程中,追肥是重要管理措施。根据土壤肥力和苗木生长状况,确定追肥次数和施肥量。首次追肥在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施用氮肥促进生长,氮肥施用量为9g/m2,满足幼苗生长所需营养。在幼苗速生初期,再次追施尿素,施加量为30g/m2,促进快速生长。此后,根据生长情况追肥,8月中旬后施磷钾肥促进木质化,提高抗寒能力。追肥时适当减少水分灌溉量,避免影响木质化效果。

2.3.4移植与出圃

当苗木生长到一定的高度和粗度时,可以进行移植和出圃。在移植前,应对苗木进行修剪和整理,去除病虫害和过密的枝叶,以降低移植后的养护成本。在出圃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疫和验收,确保苗木符合种植要求。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季节和天气状况进行移植和出圃,以降低苗木移植后的死亡率。

3白桦栽培管理技术

3.1选地和整地

白桦树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松,适应性强。一般来说,白桦树生长最适宜的土壤为中性或微酸性,pH值应控制在6.5~7.5的范围内。尽管白桦树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在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更为理想。因此,在选择造林地时,应优先考虑这类土壤。整地是造林前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壤条件,为白桦树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整地方式有多种,包括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穴状整地等,具体应根据造林地的情况明确整地方式。

3.2造林时间和方法

白桦树是一种常见的树种,通常在春季进行造林,即在土壤解冻后、树木萌芽前进行。这是因为春季是树木生长的旺季,此时造林可以保证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在造林方法上,主要有植苗造林和直播造林两种。植苗造林是将苗木按照一定的密度栽植在造林地上,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树木的品质和生长速度,但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直播造林是将种子直接撒在造林地上,这种方法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但需要保证种子的品质和发芽率。造林移栽后需勤澆水,控制水量,一次浇透,注意排水。头几次浇水可结合硫酸亚铁稀释液,三次透水灌溉后逐渐减少硫酸亚铁稀释液施用和浇水频率,进入正常管护。注意避免过度浇水导致土壤积水或泡根,根据天气调整浇水频率和量,避免不利影响。

3.3白桦造林的抚育管理

3.3.1施肥

在白桦造林过程中,施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春、秋两季栽植后,应在水堰内施加少量有机肥,并与土壤充分掺匀。这样可以确保幼苗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定植后的一年内,可以根据季节在树根茎周围50cm处挖环状或散射状的营养沟,进行施肥。这种施肥方式有利于白桦树充分吸收养分,促进其健康成长。除了冬季,每个月都可以对白桦树进行一次钾肥施用。钾肥不仅可以提高移栽苗的抗性,还能促进枝干的生长,使树皮更加光滑洁白。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肥料的用量和浓度,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烧苗现象。同时,施肥时要注意搅拌均匀,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3.3.2修剪

白桦生长速度较快,需要定期修剪,以保持其形状美观。在修剪过程中,修剪时要遵循“疏、透、低、平”的原则,去除病虫害严重、交叉生长等不良枝条,使树冠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3.3.3防寒保暖

在寒冷地区,冬季是白桦树面临的主要威胁。为了防止冻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覆盖:在冬季来临前,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盖幼树,以减少热量散失和防止霜冻。这就像给幼树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羽绒服”,有效地阻挡了寒冷的空气侵袭。同时,稻草和塑料薄膜还可以保持土壤湿度,为幼树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②培土:在冬季,将幼树周围的土壤培高,形成一个小土丘,有助于保温。这就像给幼树建造了一个“小暖房”,能够有效地减少热量散失,提高土壤温度。同时,培土还可以防止风吹和动物践踏,为幼树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③灌水:在冬季土壤冻结前,对幼树进行灌水,以增加土壤湿度和降低冰点。这就像给幼树提供了一杯热茶,能够有效地缓解寒冷对幼树的影响。同时,灌水还可以促进幼树的根系生长,提高其抗寒能力。

3.4病虫害防治

3.4.1白桦树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叶斑病:叶斑病是白桦树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导致叶片枯死。叶斑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真菌感染,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为了防治叶斑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②及时修剪病枝:发现病叶后,及时将其摘除,减少病菌在植株上的存活率。③药物防治:在病害高发期,可使用相应的杀菌剂进行喷洒,以防止病害蔓延。

根腐病:根腐病是另一种危害白桦树的病害,主要侵染树的根部,导致根系腐烂,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根腐病的发病原因多样,如土壤湿度过高、土壤透气性差等。为防止根腐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防治方法:①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透气性,避免过度湿润,有利于根系的生长。②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以免导致土壤酸碱度失衡,从而降低植株抗病能力。③药物防治:在病害高发期,对植株根部进行药物处理,以杀灭病菌。

枝枯病:枝枯病主要侵害白桦树的枝条,导致枝条枯死。发病原因主要是病毒感染。为了防治枝枯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检疫:引进苗木时,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病毒传入。②及时修剪病枝:发现病枝后,立即将其剪除,以减少病毒在植株上的传播。③药物防治:使用相应的杀毒剂进行喷洒,以防止病毒扩散。

3.4.2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桦还可能受到一些常见虫害的侵害,例如蚜虫、螨虫、天牛等。这些虫害会啃食叶片、吸取树液,影响树木的生长。对于这些虫害,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①人工清除:定期检查树木,发现有虫害时,可以人工清除虫害部位,并集中销毁。②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寄生性微生物等生物来控制虫害的繁殖和传播。③化学防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来杀灭虫害。但是需要注意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4白桦的采伐和更新

4.1采伐时机与技术

4.1.1采伐周期

白桦采伐周期应根据树木生长状况、林分密度、立地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常情况下,白桦采伐周期可设定为20~30年。

4.1.2采伐强度

采伐强度应根据林分密度、树种组成、木材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的采伐强度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再生和生态功能的维护。采伐强度可控制在20%~30%之间。

4.1.3采伐方法

采用间伐、主伐和更新采伐等方法。间伐主要用于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木材质量和产量;主伐是为了获取木材资源;更新采伐则是为了促进森林更新和生物多样性。

4.2更新造林策略

4.2.1更新方式

采用人工更新和自然更新两种方式。人工更新主要包括播种、植苗等方法,适用于新建白桦林或对现有林分进行改造;自然更新则依靠白桦种子自然繁殖,适用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

4.2.2更新时间

根据采伐方式和立地条件的不同,更新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采伐后应立即进行更新造林,以充分利用采伐迹地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这样可以确保树木的生长和恢复,同时也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4.2.3种源选择与苗木质量

选择优良种源,可以确保更新造林的苗木质量。选用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的种源,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同时,对苗木进行严格质量检测,可以确保造林的质量和效果。

4.2.4监测与评估

对更新造林地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包括树高、胸径、密度等生长指标,以及土壤、水分、气候等生態环境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更新造林策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功能的维护。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白桦树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掌握其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有助于促进我国生态建设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研究和探索白桦树的栽培技术,为我国绿化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洋.白桦育苗及栽培管理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23,46(12):32-34.

[2]白璐.白桦育苗及栽培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23,51(:1):149-150.

[3]赵爽.白桦育苗与栽培管理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10):57+60.

猜你喜欢
白桦树栽培管理育苗
平静
白桦树下(外三章)
论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盆栽红掌的温室栽培管理技术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白桦
如何做好林业产业管理分析
北方的白桦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