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思考

2024-04-15 06:20贾凌宇束景丹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乒乓球育人

贾凌宇, 束景丹

(中国农业大学 体育教学部, 北京 海淀 100086)

高校乒乓球课的育人目标是通过课程设计和组织形式, 在教授乒乓球基本技术及训练方法的同时, 对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进行强化提高, 对其思想行为及价值观进行培养和教化, 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以期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和品格, 使之成为人格完善、 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社会主义接班人。 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创新课程设计和组织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地学、 快乐地学、 全面地学。

一、 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指出, 所有课程都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目标, 实现三全育人, 五育并举,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高校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有待形成, 在实践中缺乏理论教材和实践大纲等全面系统的思政教育素材。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多从体育精神、 名家论著、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导思想等素材中, 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 对体育课程思政的概括性理论论述较多, 鲜有具有实践细节的可操作性的参考内容。 方向指引和价值导向的理论论述较多, 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参考指导较少。

目前高校乒乓球教学大多以项目和技术理论与实践为主, 对思政教育的融入较少, 主要是教师缺乏思政融入意识, 实践教学中缺乏思政融入的理论来源和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育在思政教育融入中有天然优势, 在体育实践中所培养的爱国、 团结、坚持和遵守规则等能力和品质, 均与思政教育目标有所契合。 本文旨在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中有关人才培养、 教育和健康中国、 文化自信等内容, 将其内容和理念融入到高校乒乓球课程思政创新中去。

二、 乒乓球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的重要意义

首先, 围绕体育强国梦教理想信念。 习总书记说过, 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应紧紧围绕中国梦和体育强国梦、 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国、 体育强则中国强等主题, 将其充分融入到课程设计和教学环节当中去,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理想信念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世界观、 人生观。 其次, 围绕体育历史教文化。 体育史和体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的六艺教育中, 射、 御、 舞就包含了体育的内容, 实现了体、 美、 德育相辅相成,紧密相连。 体育历史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现象, 对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 产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有重要作用。 再次, 围绕体育理论教知识。 加强身心健康理论知识教育,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锻炼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理念。 最后, 围绕体育锻炼教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的内涵和灵魂, 源自于体育又超出体育本身, 其中蕴含的团结、 友谊、 和平、 公正、 关爱和尊重等精神内涵, 对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提升社会文明有重要作用, 将体育精神内涵融入乒乓球课程设计和教学环节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道德品质。

三、 加强教师课程思政理念培养

(一) 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

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 首先要学习贯彻二十大会议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讲话, 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 全面推进各类课程融入思政教育。 乒乓球课程的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与思政教育目标同向同行、 不可分割。 其次要弘扬体育精神, 挖掘乒乓球课程的人文内涵。 完全人格, 首在体育, 乒乓球课程在教授乒乓球技术、 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 更有培养意志品质、 团队精神、 规则意识等重要功能。 融入思政教育是弘扬体育精神的内在需求, 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挖掘体育课程人文内涵的重要手段。

(二) 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1. 应以学生为中心, 力争全方位融入。 将体育历史、 体育精神、 体育文化知识, 融合形成显性的知识理论与案例学习及隐性的实践活动和环节。使学生的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全面的学习和实践, 把乒乓球课中的优秀品格和理想信念潜移默化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内化成其性格的一部分。 2. 要提高教师德育能力, 提升教师政治高度。培养思想水平高、 道德水平高、 具有较强德育意识和价值引导能力、 具有优秀育人理念和高水平育人能力的新时代优秀教师。 3. 增强课堂育人效果。充分拓展课堂的育人内容, 创新育人形式, 通过引人入胜的内容和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 达到良好的课堂育人效果。 4. 重视课外活动, 丰富德育形式。鼓励学生参与乒乓球社团活动, 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比赛。 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举办名人进校园论坛、 大型比赛进校园等活动, 使学生自觉参与、 热衷参与、 广泛参与, 达成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 乒乓球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内容和方法

要实现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教学活动需充分挖掘项目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运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运用, 最后达到内化的迁移效果。

(一) 思政融入的实践内容

1. 乒乓球课程可以从体育历史文化的理论教学入手, 为学生梳理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 传承中华文化, 学习体育文化中蕴含的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 恪守中道以及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等品格, 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道德品质, 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1]2-3。 2. 课程中可以融入乒乓名将事迹、经典赛事案例, 通过学习乒乓名将的顽强拼搏、 为国争光的优良品质,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坚韧不拔品质、 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 通过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学生超越自我、 吃苦耐劳的精神, 如一分钟仰卧起坐或俯卧撑, 先记录首次测试学生完成的数量, 之后每次测试鼓励学生多完成一个, 以培养超越自我、 更快、 更高、 更强的体育精神、 奥运精神。 中西方教育家们都曾经说过, 让孩子从小在体力上吃点苦, 长大后心理抗挫折能力更强。 乒乓球课程中通过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运动负荷, 劳其筋骨, 能够达到磨炼心智的目的。 3. 通过学习掌握乒乓球规则知识,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课程中组织的实践练习比赛中, 养成尊重规则、 尊重裁判、 尊重对手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授学生如何面对输赢, 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品格。 教授比赛中的心理调节方法, 让学生学会调节紧张情绪、 自我减压的方法。 教授正确的归因方法, 让学生面对失败, 正确归因, 培养积极良好的心态和较高的心理素质水平。 4.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设计当中。乒乓球项目的起源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是英国人在网球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新的项目, 乒乓球活动比网球项目本身更少受场地、 年龄、 天气等因素的制约,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在介绍乒乓球起源的理论教学中, 可以较为详细地为学生梳理乒乓球项目的起源及器材的衍变发展、 规则的改革等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二) 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1. 可以增加课堂中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 搭建学生们沟通交流的平台, 使他们学会竞争与合作, 培养团结友爱互助的优良品质。 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责任意识和角色担当,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化人格[2]3-4。 2. 丰富课堂形式,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授科学的日常锻炼方法和乒乓球训练方法, 培养学生的项目爱好与锻炼习惯, 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可体现中国乒乓精神的比赛视频、 训练视频、 名将采访等让学生观看, 更加直观地进行教育和熏陶,使学生深刻体会体育精神的内涵, 在课堂不断实践中内化迁移。

(三) 实践教学案例

中国乒乓球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就是一直在不停创新。 可以通过讲述中国乒乓球的创新案例,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 长胶的发明案例。长胶是我国19 世纪60 年代国手、 后国乒教练张燮林发明的, 有一次张燮林的反胶胶皮老化需要更换, 他撕下胶皮后看到了有胶粒的那一面, 突发奇想, 开始把胶粒面朝外使用, 后来形成了变幻莫测的长胶削球打法, 被人称为 “乒坛魔术师”。 他的徒弟、 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 也是采用反手长胶打法, 驰骋世界乒坛14 年, 拿下18 个世界冠军, 连续8 年世界排名第一。 2. 直拍横打的创新。发明者是19 世纪80 年代国手江嘉良, 直拍选手反手推挡的杀伤力小, 无法形成有力的进攻, 而直拍横打则很好地弥补了直拍选手的反手位进攻性不足。 刘国梁、 马琳都曾经练习使用直拍横打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后来发展到直拍运动员索性不学反手推挡, 直接练习直拍横打, 前乒乓球国手王皓和现役乒乓球国手许鑫都是纯直拍横打的优秀选手。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乒乓球育人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乒乓球悬浮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靠拢的乒乓球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