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乡音 以寄乡愁

2024-04-15 01:12杨晔
保健与生活 2024年7期
关键词:口音大都市乡音

杨晔

儿时吟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并没有太多的感悟,只晓得一个人重归故里,鬓角生白发,乡音依旧,却并不被他人认识。

和久居外地的同学接触了几次,忽然感觉乡音是多么亲切的沟通方式。我们高中毕业近27年,即使大学毕业后就在当地工作,也意味着大家在各自的城市打拼了20多年,这看似转眼即逝的20多年已经超过当年在故乡居住的时间,因为那时的我们大概18岁就各奔东西了。再相逢时,容颜尽改,有的已然辨认不出,可只要一开口,久违的语音语调,一听就知道是当年的谁和谁。

前几日,我和高中同桌小聚,她的口音居然一点儿都没有改,我很好奇,我问,“你在那里待了那么久,口音应改变了呀!”她摇摇头,“其实我也能说几句,但是我从来不说,我是东北人,我还是喜欢家乡的方言。”她回答得很干脆。我说,“毕竟你那里是大城市呀。”“大城市?”她又摇摇头,“可我的家还是在这里呀,这是一辈子都不能更改的。”

我很惊讶,其实在我心底早就认为那些在外的同学完全融在繁华的大都市里,他们在那里工作打拼、结婚生子,他们肯定已经习惯大都市的生活节奏和工作方式理念。他们也早就只把他乡当故乡了。

我又想起另外两个同学,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都属于成功人士。可是说起话来,仍是乡音颇浓。偶尔有异样,我说你的口音变了,他们都矢口否认说“绝对不可能”。他们从来都拒绝在语言上入乡随俗。没有任何原因,就是不肯改。一同外出的时候,有人问是哪里的,他们都自豪地说是辽宁的。我提醒道“我是辽宁的,你不是了,你离开家乡快30年了,你就是某某的人了”。他们都摇摇头,坚定地说“我的家乡永远都是不变的地方”。

与外地同学聊天,话题最多的就是家乡、家人的变化。我渐渐读懂那份不变的乡音里承载的一份份深深的思家乡、念家人的真情。也明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由来了。不开口都是不相识的陌生人,开了口,听见熟悉的乡音,自然是心有戚戚,难免相问“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其实,最难改掉的不是乡音,而是每个人一生不可磨灭的印记。

我突然醒悟,一位阿姨為什么乡音不改了,她的老家在湖北,嫁到辽宁生活已经快50年了,可是一开口就知道她不是当地人。即使生活有不便之处,她也不肯改。其实不是改不了,是他们都不肯改,是在心里念念不忘家乡。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这份思乡之情啊……乡音,是植入心底深处的根,这根系着家乡的一切,这根系着家人的思念。

席慕容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远离故乡的无奈,游子盼归的迫切,叶落归根的夙愿。唯有乡音是永恒的纽带,仿佛忘却乡音,就迷失了归途的路,开口说家乡话,仿佛就排解了所有的乡愁。

猜你喜欢
口音大都市乡音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乡音永久
法国立法禁止嘲笑他人口音
别人都在说英语,只有中国人在说口音
大都市
乡音如歌
你说话的口音反映出什么?
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