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提问种子 培育创新之花

2024-04-15 20:12王媛媛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提问能力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王媛媛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新课标提出,要重视设计合理问题,在真实情境中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合理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问题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指导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会问” “留足时间空间,启发学生善问”等途径,在学生的心中播撒提问的种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问能力 创新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问能力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数学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作为课程的总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结合日常教学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开展培养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营造问题氛围,培养问题意识

(一)尊重学生,给他们敢于提问的“胆”

首先应该创设平等、友善、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实际操作中可以遵循“敢问—会问—善问”的路径,逐步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情境能从数学的角度提问的自觉意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形成对提问的正确认识,在班级里营造 “你争我赶”的提问气氛,调动学生提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激励学生,给他们勤于提问的“心”

虽然“爱问”是儿童的天性,但教学中也总会发现有些学生不愿提问、懒得提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针对性指导;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养成随时随地提问的习惯,并将提问和评价有机融合,以此来激励学生勤于提问。

(三)开展丰富活动,给学生乐于提问的“情”

形式多样的提问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和互动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在班级里形成好问、乐问、善问的良好氛围。

1.“问题汇”展示活动

此活动一般一个月开展一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将学生提出的比较有特色、提问水平比较高的问题展示在班级问题墙上,并邀请同年级或其他年级的学生前来参观。活动开展期间还可以让问题提出者现场介绍自己的问题,参观者也可以与问题提出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提问本漂流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在提问本上提一个问题,每个问题按时间顺序标上序号。每周三中午全组成员对提问本上的问题进行投票,选出好问题,盖上特定的印章,并在问题旁边标上提问者的姓名。然后再把提问本轮流“漂流”到下一个小组。这样一来,经过一个学期的“漂流”,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全班同学提出的好问题,同时在对不同问题的比较和评价中,学习到其他同学提问的方法、技巧,从而萌发出积极提问、提出优质问题的强烈愿望。

3.小问号课堂

“小问号课堂”一般安排在每单元学习前后或是教材中“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的部分。课堂上,通过“自主提问—交流讨论—全班交流—问题精选—问题解答”等系列活动,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提问。

二、指导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会问

儿童时期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往往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此时的提问往往是一种近乎本能的生活化的提问,且这样的提问很多与生活现象有关,因此仍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教育和训练,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从学习本质的角度来看,学生提问能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后天的学习,并且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因此,为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策略。

(一)从课题中提问,明确学习的目标

课题是一节课学习内容的聚焦,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课题中提问,一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和什么有联系”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提问。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去提问,学生从分数基本性质的意义、作用和知识的前后关联等方面思考,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指向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从比较中提问,提高提问的思考性

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来提出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增加问题的思考性,也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把握知识的本质,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学生在解决“将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可以剪多少个”这一问题时,出现了“(6×8)÷(3×3)≈5(个)”和“(6÷3)×(8÷3)≈4(个)”两种结果。此时,学生通过比较两个答案,自然产生了“为什么两个答案会不一样”的疑问。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主动展开了对问题的辨析,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学生找到了不能剪5个的原因,并在比较中发现了“长方形里最多有几个正方形”这一问题的通用解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自然地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背后的道理,这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和高效,也让学生的提问更聚焦概念的本质。

(三)依托情境,从不同的维度提出問题

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图文信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以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例题如图1:

图1

学生解答了前两个问题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运算的角度提出乘法或除法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计算步骤的角度,提出一步、两步或三步计算的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增加信息、改变条件的方式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巩固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问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同时也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四)分类中提问,沟通问题的联系

学生刚开始提问时,提出的问题大多都是一些浅层次的问题,且所提的问题中重复性的问题居多,有些学生为了完成提问的任务,专门提一些特别简单的问题。以图1中的情境为例,学生提问时就选择一种物品,然后只把购买物品的数量稍做改动便进行提问。这样的提问,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去看,其实意义并不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数学知识的本质出发对问题进行分类,使学生在分类中发现问题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建立知识间的关联,促进学生构建系统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复习“比”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以“画出心目中的1:2”这一问题为引领,先引导学生画图表示自己对1:2的理解(如图2),使学生将自己对“比”的理解清晰地外显于“图”,从而实现思维的可视化;进而又通过“还有哪些图表示的意思和这幅图表示的意思是差不多的”这一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对几个看似不同的图进行分类,从而实现异中求同,让学生借助图形直观地理解了“比”表示“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意义;最后又依托分类,沟通了两种意义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深刻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构建了完整的知识结构。

图2

三、留足时间空间,启发学生善问

学生若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除了要经常进行提问的锻炼,更需要经过深入的思考。然而实际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为学生提问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时间的压缩导致难以形成高质量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提问的机会扩展到课外。比如“班级问题角” “个人提问本” “问题漂流本”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另外,还可以将学生的问题纳入作业,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这些问题,让作业变得有趣。

例如,在學习了小数乘法的口算后,学生发现0.3×0.2的积比原来的数小,进而产生了“是不是所有的小数乘法,积都会越乘越小”的疑问,于是笔者就以这个问题作为当天的作业,留给学生课后进行探究。

从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是用举反例的方法来说明的,部分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并未止步于判断对错,而是探索发现了积的大小与乘数的关系,有的学生还能尝试运用几何图式来进行说明。而且笔者惊喜地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尝试从运算意义的角度来说明其中的道理了,这也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经在探究中慢慢触摸到了问题的本质。可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学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还要采用合适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在“敢问—会问—善问”的提问之旅中不断提高提问能力,从而在学生的心中播撒提问的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郑毓信.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引领”与学生提问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热点与关键”系列之二[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0(12).

猜你喜欢
提问能力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有效提问能力培养的探究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地域手绘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