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与聚“场”:群文教学高效推进的路径

2024-04-15 04:34成颂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群文整本书建构

成颂

群文阅读,究其本质是一项基于文本聚合作用,对群文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吸纳建构的活动。群文内涵互通暗合,聚群合力,形成强大思想磁场,吸引师生思辨共建,创意生成。故此,为了高效推动群文教学,我们需要精心构建思维的“运动场”——思想场域,引导学生在群文融通、整合训练中,触类旁通,不断锤炼发散思维,从而推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一、群文融合,聚“场”交流:思维建模的学理意义

思维建模是教师创设建构主义课堂的一种高效教学手段,它将内在的思维过程建立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刺激唤醒学生自我建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从而高效推进课堂。其意义具体阐述如下。

(一)沟通文本,推进语言的建构和应用

基于群文内容之间的互异性,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推动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沟通文本。语言是思维的外显,思维建模可以极大呈现学生阅读融通的思想过程。言语、思想和内容共时性发酵,有力刺激学生的言语欲望,推动师生集体建构。学生在文本互补的言说过程中,在读写融合的语言实践中,既可以丰富文本内涵,又可以锤炼学生个性的言说方式,提高语言文字的建构能力。

(二)融通思想,拓展思维的深广度和包容性

鉴于思维的可视化呈现,学生需站在宏观的立场,立体思辨地分析群文本,在多文本语境下,进行多元思想的交流。藉此,学生有效锤炼多元思维,适应不同思想对自我已然固化的思想体系的冲击。在多元变化的当代语境下,学生不仅不会失去个性化的自我建构,更为重的是能够吸纳不同个体的思想,为我所用,因时而化,从而拓展思维的深广度和包容性。

(三)会通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辨识和理解力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学生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会产生辨识和选择焦虑。那么提升学生信息辨识和整合力就成了势所必然。思维建模正是基于群文本的聚合作用,对大量信息点进行筛选整合的思维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信息辨识力,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思维建构整合能力。为文化的选择和传承锤炼去粗取精的审美辨识力。

由此可见,群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建模对群文高效教学有着极高的学理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多维建模,在“场”而变:群文教学高效推进的实践路径

在群文阅读中,要实现不同文本的沟通,异质思想的合流,多元文化的融合交流,最终达到集体建构的目的,我们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想“入场”,避免高耗低效或者落入“群文编排,单篇教学”的形式主义窠臼。

(一)问题“聚场”,任务推进:激活群文阅读教学高效运作的源驱力

没有学生的内驱力,群文教学很难高效进行,因为群文阅读的绝大部分时间分配在自由阅读,共同思辨,集体建构过程中。为此,我们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建构“问题场”,激发学生源动力;有序地设置任务群,驱动学生的内心需求。

1.问题建模:递进引导,发展高阶思维

问题是思考的激发点,学生集体解决问题,既是阅读的维持过程,也是思想共鸣的途径。如统编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以“探究悲剧美学的价值”为议题,聚焦群文,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场”,引导学生逐层探析。

学生执果索因,由分析悲剧人物的精神内涵,进而深度探析“悲剧美学”价值意義,“准备性问题-形成中问题-总结性问题”,三组问题,由浅入深,逻辑推进。具体而言,问题模型的设计要注意:

首先,阅读前的准备性问题要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发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其次,阅读过程中的形成性问题要引导学生融通文本,聚合群文思想场。

最后,阅读后的总结性问题要有留白,引人思考,激发想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如此设置问题支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群文,而且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逐层递进,发展高阶思维,这为群文的高效阅读奠定基础。

2.逻辑建模:任务序列化,引导高效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分层呈现任务序列,引导学生沿着任务指向,逐层阅读。一者,渐入群文,形成阶梯思维,避免群文阅读的无序低效;二者,指向明确,融通群文,形成思想场,高效吸附学生的阅读注意。

(1)生成疑惑。这里的疑惑不同于前面所论的问题,是学生读中生疑,亦即学生在群文阅读时,以篇为单位,主动生成疑惑点。如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第三单元“多样的文化”,以“从节选到整本书,以点带面读名著”为核心任务展开群文阅读,其中《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复活》(节选)、《老人与海》(节选)和《百年孤独》(节选)为“点”,先进行“点”的阅读探究,然后逐渐导向整本书。例如,其中一个阅读单位《百年孤独》(节选)可以提供诸如以下思维活动支架,引导学生设置疑惑单,导向整本书阅读。

以“乌尔苏拉”这一核心人物为线索,围绕核心任务,学生对“节选文本-相关文本-整本书”进行闭环阅读,逻辑推进任务,不断生成“疑惑”,带着疑问高效阅读整本书。

“阅读-生疑-析疑-阅读”闭环式思维模型的建构高效推动学生逻辑滚动阅读,引导学生不仅从“点”上深度探究群文思想,而且可以从“面”上高效拓进——阅读整本书。

(2)读写融合。读写融合是统编教材的显著特点,我们可以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中,设计“读写融合单”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如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六单元,以“叙述者的声音”为议题,聚合群文《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围绕核心任务,进行大单元教学,教师提供如下思维活动支架,引导学生读写融合:

阅读完后,学生可以转换视角,再次叙述三个文本,如《变形记》,尝试用第一人称叙事,便于呈现“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内心世界;摘抄文本的经典语录,进行评点,可以臧否人物,包含“叙述者”;然后拓展、联想,在文本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读-评-写”由浅入深,逻辑推进任务序列,熟读入评,以写促读,读写融合,实现语言建构与思维提升双赢,这才是群文教学应该有的高效策略。

(3)读说辩议。群文阅读对语言建构的意义而言,其核心要义在于群文互释,思想碰撞。如,群文教学前,我们可以提供如下思维活动支架,引导学生进行群文推荐演说。

“读-说-辩”,任务分层,逻辑进阶。当然,读和说是相辅相成的。演讲、辩论等表达能力作为重要的语言建构能力,是有赖于大量高质量阅读的。公众面前的言说是富有刺激性的,如此任务序列的设计,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寻找配文并高效阅读群文。

(二)课堂建模,型而有变:建构群文阅读教学高效推进的课堂结构

群文阅读,文本互异,多而杂,课堂容易涣散。群文的呈现方式,出场的顺序,融通的策略等等都需要进行设计,没有良好的组织策略,课堂容易失序,高效便是奢谈!鉴于此,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以及群文组元的方式分类建模,高效推进群文教学,例如:

1.“中心文本”型。由于阅读的需要,群文中只有部分文本是核心文本,其余為辅助佐证文本。据此,我们可以建构如下高效课堂模式:

以中心文本的思想为课堂推进的逻辑原点,精读核心文本,辐射观照其他文本。不平行用力,课堂重点凸显,高效运行。

2.“平行文本”型。设定议题,聚焦文本,文本平行出现,不分主次。群文根据中心议题组元聚合,文本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无主次之分。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建构如下课堂模型:

学生尽管平行阅读文本,但是学习一直指向核心任务或者中心议题,辩议集中,群文归一,省去诸多无谓的消耗。

3.“链接群文”型。群文阅读前没有确定核心议题和中心文本,只有一个命题任务,在命题的指向下,根据文本的隐形联系,纵深链接文本。如学习统编教材必修上《短歌行》,可以设计任务:通过诗歌透视曹操的雄才大略。我们可以通过如下三问,链接群文:

现实如何?《蒿里行》实属东汉末年的社会素描,进入群文链条第一级。

如何改变?《短歌行二首》抒发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志,进入群文链条第二级。

政治愿景?《对酒》描述了清明太平的社会环境里,人们自由舒适的田园生活,进入群文链条的末端。由此,建构起群文链条:《蒿里行》——《短歌行二首》——《对酒》。对此,课堂建模如下:

逻辑链条,一环扣一环,不蔓不枝,高效推进群文阅读,课堂不仅高效,更为重要的是锤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4.“整本书”型。编著者根据一定顺序,按照成文的时间,或者题材、体裁、主题等,将文本编撰成册,如鲁迅《呐喊》《彷徨》。对于整本书型的群文教学,课堂建模如下:

整本书容量大,全部精读不太现实,可以精读重点篇目,联读相关篇目,高效推进,然后集体建构,析出整本书的精义。

课堂建模可以将群文阅读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呈现。它旨在让学生基于现有问题,主动探究、高效建构,并在此过程中生成新的思维建模,有助于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但是如果过于依赖模型,会降低文本思想的生成,故此,我们在群文教学呈现中要因时而化,相机而动,不要拘泥于模型。在日常教学中按照建模,推进课堂,也要随着课堂生成而变化,型中求变。如此,方能高效又不会因模型而抑制学生的思维创新。

(三)反馈建模,监控有度:建构群文教学的高效调节反馈路径

群文教学,我们倡导自由阅读,集体建构,但是面对学生的自由迁移,教师并非“无为而治”,必须实施一定的调节策略,否则课堂容易失范而低效。根据教学实际,我们可以建构阅读反馈流程,适时调节学生群文阅读的节奏,流程包含定向、计划、检查、调节、评价五个逻辑环节。现以统编教材上第六单元“学习之道”教学设计为例,具体阐述调节监控策略:

1.定向:设计核心任务,确定群文阅读的价值指向

如本单元,以“交流探析后疫情时代的为学之道”为对话语境,阐述学习之道。情境和核心任务的设计,为群文阅读确定了价值指向,避免毫无边界的泛泛而谈。

2.检查:编制任务序列,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以“阐述为学之道”为核心任务展开,分设如下三个子任务:

(1)语言鉴赏,探究析出“为学之道”的问题指向,明确说理观点的针对性;

(2)语言建构,厘清建构“为学之道”的逻辑层次,注意说理逻辑的严密性;

(3)语言交流,阐述交流“为学之道”的个人见解,锤炼说理语言的准确性。

通过检查任务的完成度,测试学生阅读效果,以此调节监控群文阅读的效度。

3.调节:提出富有指向性的要求,调节学生阅读方向和节奏

分级设计任务及其要求,根据课堂生成,适时调节方向,高效有序地推进群文阅读和思想建构,如下表:

4.评价:互动生成评价规则,高效推进深度阅读

提供如下支架,按照立论、语言、逻辑等几个方向,分组讨论制定班级演讲分享的评价规则,以此检测讲演的规范性,高效推动群文阅读。根据评价反馈,学生再次阅读群文,集体修改演讲稿。

“定向-计划-检查-调节-评价”群文阅读反馈模型的建构能够及时纠正思维偏差,有序调节学生阅读方向,高效推动课堂教学。当然作为具体的课堂监控操作策略一定是收放自如,监控有度的,否则容易悖逆生本课堂的理念。

三、结论:建模聚“场”,贵在生成

思维建模,贵在导向。引导学生找到高效思维路径,进入群文语境,集体交流,碰撞思想,辨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信,更好传承和理解不同文化,坚守正确的价值立场。

依型生成,重在创见。学生在“协调”群文本的关系中,融通整个知识链条的关系,生成创见,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从而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力。

概而言之,思维建模是路径,聚场生成是目的。创意生成是思维建模的价值取向和建构意义——学生踏着老师提供的思维支架,逐步登上思维高阶。

(作者单位:浙江省江山市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群文整本书建构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