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的教学路径探寻

2024-04-15 05:08陈喜秀
新教育·科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部编教材小学语文

陈喜秀

【摘要】结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从比较、推理、质疑、讨论等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可以使学生思辨性阅读的路径更加清晰明确,提升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部编教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专门编排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虽然对思辨阅读比较重视,但是由于对思辨阅读的路径方向不甚明晰,经常会存在着思辨阅读教学盲目或者思辨阅读较浅,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现象。为此,教师应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探寻切实可行的思辨性阅读路径,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比较、推断、质疑,讨论中真正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促进学生深度阅读的真正发生,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

一、比较异同,促进思辨

对于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能只是从表面去看,如果只关注表面,学生对事物特点感受不深刻不说,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要想让学生获得对事物特点规律的根本认识,就需要采取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使学生对事物特点认知从初步感受,懵懵懂懂,走向深刻感受,明明白白,在比较中促进学生的思辨性阅读。

以五年级下册《金字塔》一课为例,这篇课文中选编了两种不同表达形式的关于金字塔的课文,一篇是《金字塔夕照》,一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比较异同的方法引领学生思辨阅读。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自己对金字塔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思考这两篇课文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种表达形式好?说说你的理由。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发现《金字塔夕照》是一篇写景类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图文结合的说明性文章。在《金字塔夕照》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通过对夕阳照耀下的金字塔的美景的描述和作者由此引发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而在《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以图文的形式,通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把金字塔的雄伟等特点介绍的非常清楚,真切感受到了金字塔是当之无愧的建造奇迹,体现了古代埃及人们的智慧。有了充分的比较之后,学生可以就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喜欢《金字塔夕照》这种表达形式的,因为……有的说我喜欢《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种表达形式的,并且理由非常的充分充足,提升了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就具有相关联特点的文本内容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事物特点的本质认识,为学生的思辨阅读提供充足的理由与依据,可以让学生的思辨阅读更具有说服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教学质量。

二、逻辑推理,增进思辨

具有一定逻辑推理能力的人思维会更加缜密,对事物的特点认知感受也更加深刻。借助逻辑推理可以使事件的缘由和人物的思维过程等尽情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学生的思辨表达更具说服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就阅读中提取整合的信息进行推导,步步深入,可以让学生逐步学会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教师还可以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推断,可以促进学生思辨阅读能力的提升。

以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为例,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这一课时,如果学生对船长的思维过程缺乏了解,那么也就很难感受到船长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处理事情的好办法的,学生对于船长的理解认识也只不过是停留在“贴标签式”的解读上。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还原人物的思维过程:①如果你是船长,看到孩子正在横木上,摇摇晃晃,非常危险,此时你的想法是什么?②船上的水手看到这种情况他们是什么反应?③船长在看到孩子遇到危险之后是怎样做的?如果船长不命令孩子跳水的话会导致出现什么情况?船长为什么要命令孩子向水里跳?经过这一番梳理推导,学生对于船长命令孩子跳水的原因感受更加深刻。而且当时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休息,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跳进海里救起孩子。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经历了逻辑推理的全过程,还原了船长的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船长的方法好在哪里。

在阅读教学中,依据阅读内容特点,鼓励学生以逻辑推理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可以使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质疑探究,推进思辨

从知识的形成过程来看,知识是在不断质疑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质疑入手,引导学生不断审视、批判、反省、验证等等,推进学生思辨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时,有学生质疑到:“西门豹知道巫婆官绅是骗钱害人的吗?他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而是说等河伯娶媳妇时,他也要去送送?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肯定了学生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思辨阅读,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官绅,还老百姓真相,巧妙地破除了当地封建迷信的陋习。又如,学习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中心词是“毁灭”,可是文中并没有围绕“毁灭”来写,而是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是为什么?教师让学生围绕质疑话题,展开思辨阅读,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正是因为有了大量描写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才能更加衬托出圆明园的毁灭给人们带来的惋惜之情。这样引领学生思辨阅读,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学习真正发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让学生围绕质疑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事情的真正缘由,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质疑的意识,在质疑解疑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推进学生的思辨阅读向深处进行。

四、多元讨论,深化思辨

阅读教学的过程其是就是一个引导学生不断对话与讨论的过程,经过对话与讨论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浅层走向深处,从零散认知走向系统认识。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时只是从求同方面来追求学生阅读理解的一致性,忽视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要想提升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教师需要从求异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经历多元讨论的过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对事物特点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课后练习二先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再让学生说说孙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引领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孙膑的办法好在哪里?田忌赛马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是什么?这次比赛田忌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齐威王已经知道了他们的策略是什么?如果齐威王再邀田忌赛马,田忌还用这招能够胜出吗?如果齐威王也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他们还能够取得胜利吗?请你帮助田忌想出一个应对的策略。在讨论中,有学生认为只有不断观察思考,变换方法策略,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等,才能常战常胜,有学生认为只要有孙膑帮助田忌,不管齐威王使出什么招数,他们都会取得胜利,因为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这样引导学生思辨阅读,可以使学生考虑问题的方向更加立体,全面,真正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获得对文本中人物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學中,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文本阅读情况,把思辨性阅读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单一的认识走向多元的关照与思辨,让学生的思辨阅读走向多元化、深度化,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获得对文本内容真正的理解与感受,切实提升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找准对学生进行思辨阅读训练的路径,注重对学生进行思辨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贺敬,陈慧,肖莉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探析与实践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3(18).

[2]孙晓岭.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3(10).

[3]汤莹.小学语文思辨性整合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2023(32).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部编教材小学语文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