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的设计要求

2024-04-15 09:48王丹凤
建材与装饰 2024年11期
关键词:老年人环境生活

王丹凤

(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1 老年人居住生活环境现状

结合我国的国情,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劳动人才的迁移与流迁,使得大多数老年人独居现象普遍,多数单个家庭里养老功能已逐步减弱,根据近年来的普查资料数据表现出,截至2022 年底,中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约为26402 万人,比重高达18.7%。超6 成老年人处于“独立居住”状态,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占农村老年家庭总户数的48.9%,比2000 年的44.9%提高了4 个百分点。而且,随着生活水平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更新的思想观念、生活节奏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两代人家庭愿意分开居住,且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老年空巢家庭居住状态,类空巢家庭会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模式的一种重要状态。

在老年人居住状况方面看,老年人整体居住环境相对落后,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现居住的房屋建成年数已经超过20~30 年,有大多数老房建筑没有建设电梯,或者楼梯扶手等无障碍设计配置率也比较低。目前越是大城市环境,家庭老年人口住房面积更是紧张,居住的便利环境虽相对改善,但是活动场地有限。大城市中有不少的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基础设施,物质条件和医疗条件水平虽好,但是还存在着地处偏郊、交通不利、亲友家人看望不便等问题。而对于农村生活的老年人口,他们大多习惯居住在陈年的院瓦房中,生活以及医疗卫生水平条件比较差,基础服务设施比较少也会带来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相对枯燥的问题。面对如此情况,为老年人提供更合理的居住生活环境,满足城市大环境下老龄化加速发展带来的老年服务需求的变化,提高老年设施建筑质量,已经迫在眉睫,解决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2 老年人建筑居住用房设计功能要点

2.1 生活用房

老年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反应、活动行为及其他应变能力都会逐步变弱,这就导致他们适应周围社会环境会越来越吃力。听说障碍、行为障碍、思想障碍会越来越多,这就迫使他们更愿意独居家中,花大部分的时间居家度过。而且随着老龄化的发展,无论国内国外,几乎所有家庭都会面临如此问题,如何解决巢居老年人群有一个更合理的居住环境问题已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人为本,以老年人做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从他们的身理,心理,以及行为角度等出发点出发,从根本解决他们居住环境的适用性和方便性,让更多的设计细节适应他们。例如,居室的生活环境很大程度影响人类的居住健康,室内充沛的日光、充足的光线、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等更容易使老年人精神焕发,远离疾病。居室设计房间面宽大,朝南,有阳台,设置座椅扶手,有窗台,配种些盆栽、花草。居室卫生间靠近老年人卧室,卫生间淋浴,卫生坐便等部位设置一个扶手,可以考虑合用,节约且适用。厨房U 型灶台设计,中间留轮椅回转尺寸[1],操作台面高0.75~0.8m,台面下空净高不低于0.6m 便于轮椅进出,频繁活动空间需设置座椅等家具辅助设施,帮助老年人使用。室内门的设计尽量采用推拉门,室内家具的摆放,色调营造温馨,宜以暖色调为主,如乳白,乳黄等颜色。老年人住房设计时,楼板不仅要防滑耐用,而且还可以考虑设计楼墙面有效的隔音静音构造做法,一个小的设计会对他们睡眠有所改善,如果土建设计时未考虑,地面铺装就要尽量采用防滑有弹性的木地板,及采用铺设地毯等做法。

另一方面,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可以考虑设计增加电梯等无障碍设施。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乡镇发展过程中已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很多房屋破旧不堪,规划不合理,居民生活的水电等基础设施问题仍需要完善,在这个基础上,改建、扩建时可以增加无障碍等设计节点,改造楼梯间可以增加电梯,使老年人生活环境更合理。例如,小区道路、市政通道、公交地铁等增加或调整老年出行设施,倡导绿色通行。在城乡镇公共活动场地,可利用随处可见的老年活动健身体育器材设施,定期开展社会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老年人更迫切的居住环境要求,设计理念会不断完善,认知会不断提高。

2.2 文娱健身公用活动用房功能

老年人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对老年人生理需要求的满足,更需要满足他们心理精神生活的需求。当前,国家对老年人建筑的规范标准日趋完善,日趋完善的养老机制和国家扶持规范,也逐步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执行《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2],2018 年10 月1 日起实施,里面所指明确老年公用用房主要是文娱与健身用房,人均不小于2m2/人,且远离老年人居室休息室,邻近公共卫生间及储藏间。一般老年建筑设计中会考虑在首层设置多功能活动室,棋牌室,影音室,健身房,相对安静的功能房间会设计在二层,比如书画室,阅览室。另一方面,老年人中有基础病的比较多,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群体,不管在居住或者社会活动时,有可能有身体不适等突发病等状况,这就需要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安全系统,文娱与健身用房应设置紧急呼叫装置,且应保障老年人方便触及。呼叫信号装置应使用50V 及以下安全特压电压。另外,无线局域网络应全覆盖,电视,电话,信息网络更是现代老年社会生活的基本配置。提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社区服务网络是由社区提供,包括建立完善的家庭护理服务,提供医疗和生活服务网点,呼叫帮助网络,提供联系信息,定期上门服务,共享资源和社区养老等项目[3]。目前,放眼望去,我国社会服务型网络几乎为零,大多数以家庭,企业为单位的区域网络比较盛行。结合我国国情,社会经济条件的水平和发展,社区服务网络的建设需要长期的观望和发展。

结合我国国情,现实社会中,更多的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日益丰富。老年社团活动,各种体育竞技比赛,歌曲文艺表演活动都层出不穷,格外精彩。公园里随处可见的广场舞蹈队,大小合唱团,戏曲竞技,书法展示等等,还有小区里,村落里各行组织的舞蹈队,民间表演,他们中的大部分为老年退休中的低龄人群,他们都在展示着他们热情的精神生活面貌,对文化生活艺术的热爱,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娱健身公用设施基础建设同样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不仅是一个符合日常需求基本的生活功能空间,也可以是在一个公共开放自由的活动场所,城市森林,公园,广场随处可以看到和设置。乡村,民间,历史文化名胜场所,活动场所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文娱健身公用活动场地的功能多样化和多功能化,也是大势所趋,符合我国基本民情的面貌特征所决定的,新时代的发展,文化性质多样化和差异化,带给我们更多的挑战和思考。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规范,响应国家的政策方针,建立完善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老年社会环境基础建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老年群体为本”,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一段路要走。

2.3 完善社区管理和自愿服务的功能

老年人退休后,大部分低龄(60~69 岁)老年人群还是会重新走上就业之路,而且随着医疗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增长,退休的老年人群选择就业的人数比重会不断增加。他们这批人有着非常丰富的人生阅历,充实的工作经验,娴熟的劳动技巧,甚至是管理精英人群,这就意味着国家社会需要提供更多的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在新时代,需要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我国需要建设适合老龄要求的劳动就业体系,因为很多老年健康人群就业愿望依然强烈,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目前就业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社区管理,改善就业岗位环境,增加在就业工作岗位,让更多的老年人进城生活,享受城市里的公共交通、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这也就意味着城市的社区养老保障设施的基本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要定位准确,还需要提供多元化服务,增加自愿服务的功能,解决服务差、管理落后的问题,长期规划,远近结合,循序渐进,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发挥他们身上的余热余光,创造积极的生活社会环境。

目前,我国养老的体制服务功能已日趋完善,国家对老年人的保障权益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多,建设过程中,大中小城市建设养老院、老人院、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社会服务机构,乡镇村庄基本都设有公共的社会养老活动中心。今后,一代又一代的老年群体会逐步感受到这种基础设施服务保障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将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4]。

2.4 出行服务和紧急救援服务功能

老年人出行的方便性与舒适度已受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当前城市交通中心地段交通线路繁忙,尤其是工作日上下班交通拥堵达到最高峰,而有些经济落后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出行困难。为保障老年人的绿色通行,建立无障碍通行措施十分必要。在城市主干道交通繁忙,车速较快时的路段,不利于老年人出行安全,这种情况下,就不仅要求规划设计师设计时合理组织交通,尽量避免主要出入口开向城市主干道,在安全出口处设置等候区,缓行区域。还需要单位团体乃至个人做出自愿行让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另外,有条件的地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应考虑满足轮椅老年人的停车需求,无障碍停车位尽量靠近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并与无障碍人行道相连,设置标识标志等指导性标志,礼让提醒。同时,应保证老年人使用的场地表面平整,排水畅通,防止积水,主要的出入口台阶、坡道、踏步等有防滑措施,地面铺设材料应选用坚固耐久,平整防滑的材料。设计要合理化与人性化,满足轮椅使用者活动的场地坡度设计要小于2.5%,有高差处台阶的踏步宽度不小于300mm,高度不大于150mm,这样才能保证踏步使用起来舒适,安全。踏步前缘无突出的装饰,踏面下方也不应透空,反之,容易造成牵绊,打滑失控等。老年人台阶踏步防滑设计如图1 所示。

图1 老年人台阶踏步防滑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发生意外时,大多数需要外部救援,建筑物通道设计的顺畅、便捷是十分重要的。建筑通道应满足紧急送医需求,担架抬行尺寸,轮椅推行要求,门锁开启方式,应急观察装置都需要重视。在居住道路设计上应满足救护车停靠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处,且应与建筑的紧急送医通道相连,救护车车行道路的宽度,转弯半径是否满足要求,这些都是建筑设计者必须考虑并且落实的基本要求。现实生活中,小区里十分重视绿化景观、配套环境的设计改善,却往往忽略紧急应急通道的设计要求,如果遇到紧急事故,救护车往往会被阻隔到道路以外,耽误影响治疗时间,造成不必要的生产财产的损失,所以,重视外部救援通道的设计,保障老年人使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也是对每个人的生命和安全的一种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小区的出入口,走道等公共部位,做一些有形以及无形的设计细节,在公共交通空间场所,设置引人注目的紧急救援场地标识,禁止停放标志或者警戒标识,颜色区分,提醒重视,提高安全意识,也有助于缓解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压力。按照国家规范规定的设计要求和应急方案为出发点,结合其他元素设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公共环境[5]。

3 结语

我国正值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年人对现代居住环境的适应性需求已日益增加。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建筑,解决他们生活面临的各种问题,创造更合理的居住环境,需要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和更多的社会人员关注和重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需求、新的挑战,应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现状,因地制宜,创建适合我国老年人群的现代居住生存环境模式。

猜你喜欢
老年人环境生活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