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航天研究院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规划研究

2024-04-15 03:13郭大勇赵宏忠薛超群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
航天工业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研究院数字化数字

郭大勇、赵宏忠、薛超群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

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突破,广泛渗透至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制定数字化发展战略,力图重塑数字时代的国际新格局,数字技术水平与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博弈焦点。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深刻认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战略部署,确立发展数字经济战略思路,发挥具有航天特色的产业、技术优势,以数字技术赋能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在发展数字经济中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我国打造竞争新优势。

一、发展现状

研究院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大力实施数字航天战略,不断挖掘数据赋能作用,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积累了一定基础。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发布实施数字化系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打通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需求—架构—产品”模型链路,实现跨单位研讨协同、编辑协同和任务协同,基于模型的数字化协同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加快智能制造平台建设,建成一批数字化生产线;初步建成敏捷保障平台。全面推进智慧企业建设,建立经济运行、计划管理、质量管控、供应链管理等数字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统一运维和服务能力,骨干网实现万兆,实现与生产基地和部分试验基地远程连接,建成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研究院已发展形成由雷达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信创产业)、智慧产业、网络信息产业、光电产业、软件产业组成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雷达产业形成“一个核心、四大支柱、若干孵化”的产业格局,信创产业党政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智慧产业确立“基础+平台+应用”发展模式。光电产业、网络信息产业、软件产业发展思路逐步清晰。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二、主要问题

一是顶层设计不足,研究院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内涵,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内涵、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顶层思路尚未形成广泛共识。二是数字化转型亟需加速,贯穿产品研制全周期和企业管理全业务的数字化模式尚未全面形成。数字基础设施距离云联化、集约化、服务化还有较大差距,资源共享与统筹应用能力有待提升。三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部分产业发展不达预期、质量效益不高,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不足,数字经济前沿基础技术攻关力度不够。

三、解决措施

1.确定发展数字经济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对照国家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顶层要求,研究院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确立了发展数字经济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数字航天战略,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聚焦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数字技术赋能研究院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精益运营管控体系,不断提升数字基础能力,加快核心关键数字技术掌控,提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进一步提出了到2025 年的发展目标:研究院“数字航天”战略深入实施,基本建成数字化系统工程体系、智慧企业运行体系、“航天云”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占比不低于40%,数字技术与研究院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1)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数据资产价值充分发挥,防务装备产业、航天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产品研发效率、产品质量、研制周期及成本显著优化。基于智慧企业的精益运行管控能力大幅提升。网络互联互通更加高效,基础资源服务更加完备,数字化基础资源实现统筹、整合、共享。

(2)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突破核心关键数字技术,解决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科研生产和企业治理各业务领域,初步形成数字技术驱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格局。雷达产业、信创产业行业地位不断巩固,智慧产业形成体系化解决方案和系统化服务能力,光电产业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网络信息产业、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效应。发展目标定量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研究院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定量指标

2.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深入实施数字化系统工程建设。按照数字化全覆盖、流程全打通、业务全在线的要求,以模式构建、能力建设为核心,贯穿产品模型,贯通数字主线,实现数字化管控。打通产品需求、设计、试验、制造、保障的全生命周期的流程和数据链路,交付数字化体系产品,实现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产出和效率提升。在研发端,推动核心专业设计试验实现数字化全覆盖,推动模型的连续高效传递,构建虚拟样机,建设产品数字孪生体,实现基于虚拟样机的协同设计和验证。在生产端,持续推动生产过程线上管理,推进全三维下厂、敏捷供应链等数字化手段应用,建设典型产品数字化生产线,实现柔性化配置、快速响应的智能制造。

二是全面推进智慧企业建设。构建智慧企业运行体系,建设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智慧企业运行平台,推进业务“应上尽上”;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实现跨单位、跨部门、跨系统的高效协作;打造一体化精益运营管控体系,充分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支撑战略管控、综合经营、科研生产等各类生产经营活动高效运行,实现基于数据和流程驱动的数字化、智慧化企业治理。

三是统筹开展研究院“航天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安全可靠应用替代,物理上实现广泛互联、软硬件资源池化、系统平台化。组织模式上实现统筹统建,提供统一的资源管理与运维服务。应用上实现业务在线、服务云化,最终实现资源充分共享、建设和运维成本显著降低、系统弹性增强,信息化支撑能力整体提升。

四是挖掘数据资源潜能。建立数据资产应用与保护的治理体系,建设数据资产平台,汇聚覆盖产品研制全生命周期、企业运营全过程的数据。建立产品、专业、企业运行、基础资源等内部数据资产主题库,建立覆盖对标企业、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产品信息、市场信息、情报信息、行业标准等外部数据资产主题库,形成研究院统一的数据资产建设和应用管控模式,推动工程研制与企业管理向数据驱动模式转变。

3.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一是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研究院以雷达产业、信创产业、智慧产业、网络信息产业、光电产业、软件产业6 项发展路径清晰、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为核心,以高端芯片、5G 技术及其应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方向为新的产业培育增长点,构建“6+N”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利润率达到行业一流水平,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与产品体系,打造上规模、成体系、强牵引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二是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水平。研究院开展数字专业技术体系顶层梳理,分级分类明确研究院内各项技术发展责任主体单位。加强前沿领域研究,探索人工智能、量子、生物交叉、太赫兹、先进通信等前沿技术方向,推进先进射频器件、三维堆叠异质集成芯片、人工智能芯片、5G 通信芯片等先进基础领域研究。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加速政法智能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推动复杂产品智能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建设数字技术创新生态圈。

四、几点思考

一是要深刻认识企业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劳动效率、资源效率,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从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是要加强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布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结合企业自身产业基础、技术基础、短板和问题,有针对性地确立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思路、目标、任务,找准发展主攻方向,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竞争优势。

三是要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加速实现核心关键数字技术自主掌控,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强知识产权、数据权益保护。推进数字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支持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平台、项目发展,全面增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

四是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要着力提升网络安全监管能力、安全信任管控能力、应用数据防护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构建云网端一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研究院始终贯彻落实党中央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发展数字经济重要意义与丰富内涵的认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从顶层确立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思路,推动相关实践落地落实,争当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领头雁,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贡献航天力量。

猜你喜欢
研究院数字化数字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