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人物画色彩的文化意象探析

2024-04-17 07:14魏志英武佩珍魏敏慧尹晓月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人物画画家颜色

魏志英 武佩珍 魏敏慧 尹晓月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时期,文化艺术也独具特色。唐代绘画以恢宏的气势、绚丽的色彩,呈现了别具一格的美。人物画在唐代绘画中占主流地位,它的色彩绚丽辉煌,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研究唐代人物画色彩,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唐代人物画的独特魅力,为当代艺术创作、传承与交流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启发。

一、唐代人物画色彩的特点

(一)色调明快鲜艳,强调色彩对比

唐代人物画以重彩为主,色彩浓重而热烈,整体色调光明、灿烂且明亮。人物画家追 求色彩的明快与艳丽,常用红、黄、蓝、绿等鲜艳的色彩进行搭配,通过冷暖、互补等对比手法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这种色彩运用方式营造出了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不仅符合唐代社会繁荣、富庶的时代特征,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倾向。

唐代仕女画画家张萱的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杨氏三姊妹在众女仆和从监的护卫下,挥鞭策马、外出踏青游春的情景。画面设色明丽,富有韵律和动感,以红色为主调渲染了浓艳富丽的贵族游乐场景。在色彩配置上,粉白、浅红、嫩绿形成对比和呼应,生动地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在色彩的对比上,主要强调了互补色的对比与黑白色的对比,在每一个坐骑和骑者的用色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红绿互补色的对比以及或强或弱的黑白色的对比。面积最大的红绿对比体现在走在后面那组的前面两位女子上,一个女子上身着绿色对襟衫,下着红裙;另一个女子上身着红色对襟衫,下着绿裙。两人均身披白色帔子,与乌黑的头发形成较强的黑白色的对比。黑白色的对比最强的是中间那组女子, 身穿白衣, 与黑色的帽子、靴子和马形成强对比。画家通过强烈的对比,追求浓艳、华丽的色彩风格,在视觉上给人以强大的冲击力。

(二)注重色彩的情感表达

在唐代人物画中,色彩除了具有装饰作用,更具有情感表达的功能。色彩的情感表达是绘画表现性与象征性的结合,既能通过视觉效果直接传递情感,又能通过文化背景等间接传达意义。唐代人物画通过不同的色彩运用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以及画家的思想情感。

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在贵妇的服饰的颜色上,大面积地运用了朱砂色和绛紫色,用来表现贵妇的娇艳与优雅,同时也象征了她们高贵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宫廷的豪华与气派。在周昉的《挥扇仕女图》中,画家则运用色彩的明暗和冷暖对比来表现仕女们的哀怨、惆怅等情感。阎立本的《步辇图》中,红色和黄色这两种鲜艳的色彩在画面中占据主导地位,色调鲜艳明快,既表现出大唐盛世的富贵和辉煌,也传达出一种热烈和喜庆的气氛。孙位的《高逸图》设色典雅,拥有丰富的色调明暗变化。

画家将诸贤放置于重彩浓色的坐垫上,以浓郁的色彩与人物的淡雅形成对比,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情感,如嵇康的豪放不羁、阮籍的深沉内敛等,映衬了竹林七贤超脱世俗与清雅高逸的精神气质。

(三)细节处理精致,色彩变化丰富

唐代人物画在细节处理上非常精致,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变化来刻画人物的服饰、表情、动作等细节,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与逼真。张萱在《捣练图》中不仅运用了丰富的颜色,如朱红、绯红、橙黄、草绿等,还创造出多种层次的红色。在人物的衣饰色彩上,画家采用了大红打底,配以藤黄、赭石或 胭脂,再以朱砂、朱膘罩染的方式,使得同样的红色在不同部位展现出不同的层次和质感。画家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裙上刺绣的花样,进一步增加了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感,通过精致的细节体现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形成一幅富丽堂皇而雅致自然的景象。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通过烘染、罩染、分染、以色走线等技法,把女性的丰腴、薄纱、团花长裙等描绘得很有质感。画作以朱砂、曙红、深褐等暖色为主,点缀石绿、花青等冷色,形成了对比又互补的色彩关系。比如,在红色衣裙上搭配青、绿、蓝等颜色的纹样图案;头上的红花绿叶饰品,用金线、金钗做点缀,于细节处体现丰富的色彩变化。

二、唐代人物画色彩的文化意象

美术作品的文化意象是指作品中通过形象、符号、色彩等元素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这种意象不仅反映了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和审美观念等。唐代人物画的色彩运用具有独特的魅力,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文化意蕴与审美追求。

(一)热烈华丽、健康自信、乐观开放、大气包容的大唐气象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政治稳定、疆域广阔,这给予了文人墨客强烈的自豪感和丰富的创作灵感。在开放多元的盛唐背景下,整个社会都散发着一种蓬勃向上和自信包容的气度。唐代画家的作品不仅具有生动的形象和饱满的情感,而且也富有时代与民族精神的艺术文化内涵, 展现的是唐人对大气、华丽、乐观、开放和包容等审美的崇尚。

《捣练图》画卷中的女性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健壮,气质雍容华贵,显示了大唐盛世中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她们的动作自然而 优雅,充满了活力与生命力。画面以暖色调为主,红、黄、橙、绿等颜色相互辉映,形成温馨、热烈的氛围, 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

《虢国夫人游春图》设色典雅富丽,格调活泼明快。人物衣着以红色为主,搭配青袄、白巾、绿鞍等,色彩相互衬托,鲜艳夺目且不俗。整个画面色彩绚烂、炽烈,表现了唐人自信乐观、热情开放的人生态度,欣赏画卷时让人感觉仿佛就置身于那个繁荣昌盛、生机盎然的辉煌时代。

《簪花仕女图》中的贵妇着朱红色抹胸拖地长裙,衣服上的红、紫、白、绿等颜色都非常鲜艳,间或辅以金银色的装饰,给人艳而不 俗的视觉感受。绚烂华丽的色彩成为唐代工笔仕女畫色彩语言表达的精髓, 构成了明艳的“大唐丽人”之美。这样的色彩搭配既表现出了唐代贵族女性的华丽,也显示了宫廷生活的富贵气息,更彰显了这一时代强盛、雍容、开放与自信的风貌。

《步辇图》除了运用黑色外,主要运用了大红、赭黄、白色、石绿等颜色,整体色彩沉着稳重又有些富丽的气息。唐太宗李世民身穿黄袍,坐姿庄重,面带微笑,栩栩如生,尽显皇帝的威严和睿智。吐蕃使者禄东赞则身穿吐蕃服装,手捧礼物,虔诚地献给李世民。画家阎立本把正中间的典礼官的衣服设为红色,与右边宫女衣裙上的小条红色在面积上既对比又呼应,使禄东赞来长安向唐太宗求亲的场景充满了热烈、喜庆和繁荣的气氛。画作整体色调鲜艳明快,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排列,给人韵律感极强的视觉效果。画家通过这样的色彩配置方式,不仅表现出大唐盛世的富贵、华丽与辉煌,而且体现了唐代社会大气、开放和包容的特点。

(二)与“礼”相融的唐代人物画绘画色彩系统

“五行学说”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五色说”是基于“五行学说”的一种色彩理论,也是汉民族色彩观的奠基石。其基本思想是将五行与五色相对应,以解释和推演各种复杂的色彩关系。“五色说”是以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为核心的动态的五色体系。

五色从诞生起,就不单单指代颜色,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五色说”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与象征。西周时期,统治阶级从礼仪等级观念出发,把“五色说”中的这五种颜色称为正色,象征着纯正、高贵,被视为尊贵的色彩。通过调配正色而得到的颜色为间色,这些颜色被视为有瑕疵的色彩,因此在寓意上被视为卑贱的色彩。这一观念在之后的历史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由鲁国思想家孔子创立。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取代道家,逐渐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发展到唐代,儒家思想在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儒家提出的“礼”,其实是一种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它主要用于区别尊卑贵贱,规定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以及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心自律。对于色彩,儒家更加看重的是与“礼”相融。具体来说,就是把人伦尊卑与“五色说”相连,提倡运用合乎“礼”的规范的色彩系统,方为求美之道。儒家色彩观在唐代社会生活中体现得非常广泛,例如,服色制度就体现了等级。不同级别的官服有相对应的颜色,尊卑有序,不可逾越。在唐代人物画中,也常常通过服色来象征社会地位。黄色通常是帝王的专属色系,是皇权的象征。《步辇图》中唐太宗作为至尊天子,身着土黄色衣服,以体现其尊贵的社会地位。《簪花仕女图》中妇人服饰以红色和紫色为主,显示了她们高贵的身份,红色也寓意了妇女们的热情和活力。《捣练图》中的人物衣饰上,有朱红、绯红、橙黄、草绿等颜色交相辉映,但这些色彩并非随意使用,而是体现了人物身份的尊卑。鲜艳的红色、黄色等服饰颜色象征着身份尊贵;而素淡的绿色、蓝色等颜色,象征着侍女或普通妇女的身份,这些清新、朴素的颜色,也寓意了她们的勤劳和朴素。这种色彩运用的方式,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素雅、和谐、倡导天人合一美学观的道家思想

在唐代人物画中,常常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追求自然、和谐之美,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种追求自然、和谐之美的色彩运用方式,正代表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追求。中国古代绘画色彩运用因受道家文化的影响,本着以少胜多、以无胜有的思想,一直秉承一条追求清淡、简练、素雅的色彩之路。周昉的《老子玩琴图》整体色调淡雅、清新,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体现了道家思想追求自然、朴素之美的理念。在细节的描绘上,画中的老子身着白色道袍,手持古琴,神情悠然自得。白色作为道家思想的象征色彩之一,代表着纯洁、清净和无为而治。《高逸图》中的人物服饰颜色以白色、浅褐色等素雅色彩为主,这些色彩不仅与背景相协调,也与道家追求自然、朴素之美以及内心纯净、宁静的理念相契合。画家并没有使用过于鲜艳或对比强烈的色彩,而是以柔和的过渡和渐变为主,使得画面呈现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这种色彩处理方式使得画面具有内敛和含蓄的艺术魅力,体现了道家思想中追求和谐、统一的美学观念,也使得唐代人物畫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四)温馨、浓郁、神圣的佛像色彩

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期,不仅在政治上体现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谐相处,同时在文化领域也展现为文学艺术的繁荣。一些画家有外来文化的背景,他们在绘画上不但承继了汉文化的儒家色彩观,而且还吸收了佛教及其他异域风情的色彩成分。在唐代佛像画中,画家常常使用红色、金色等颜色来表现佛的庄严和神圣。这些色彩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佛教对唐代人物画的影响,也表达了人们对佛教的信仰和敬畏之心。

尉迟乙僧是于阗国(今新疆和田)贵族,善画佛教人物和花鸟画,与阎立本并称,著名画家吴道子也受其影响。他将于阗技法融入中原画技,采用阴影法,使所画人物有凹凸立体感。作品色彩鲜艳且沉稳浓厚,整体色彩搭配对比强烈,又不失和谐统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其作品《护国天王像》中,色彩运用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天王形象以浓重的朱砂和金色为主,凸显其威严与神圣。明亮的色彩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和特点,使画面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同时,画家巧妙地运用白色、绿色、蓝色、黑色等色彩点缀,使画面更加丰富细腻。他也注重色彩的对比,暖色的人物形象与背景的蓝色形成冷暖对比,巧妙地通过色彩组合,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周昉的“水月观音”曾成为长期流行的标准,被称为“周家样”。在他的“水月观音”的一颦一笑里,可以看到仕女们的影子,似乎是喜欢丰腴美女的唐人希望也能有一个风华绝  代的神供他们景仰。“水月观音”作品多用单  纯明快且对比强烈的原色,注重画面色彩的统一和谐,给人以浓烈华丽、神圣超脱的感觉,让人产生一种敬慕感。

三、结语

唐代人物画开放、多元和烂漫的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艺术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在感受这些画作散发出的独特魅力的同时,更应当学习与借鉴唐代人物画的色彩表现手法,继承和发扬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为当代文化艺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基金项目:2022 年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基于PCCS色彩体系的唐代人物画色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HB22-YB145。

[作者简介]魏志英,女,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 美术教育研究与美术创作。武佩珍,女,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础美术教育。魏敏慧,女,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础美术教育。尹晓月,女,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础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人物画画家颜色
酷炫小画家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