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灵沼,怀古思“灵”

2024-04-17 08:10李新平李祎李莎
金秋 2024年2期
关键词:灵台长安区海子

◎文/李新平 李祎 李莎

灵沼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沣河西畔,长安区与鄠邑区交界处,“丰京遗址”之南,因境内有“灵沼、灵台、灵囿”遗址而得名。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驱车慕名前来,却只见周祖庙遗址等纪念周文王往事的古建筑,以及一片绿油油的、一望无际的草地。因为深知灵沼在历史中的恢弘过往,不禁发怀古之幽思。

游在水里藏在地下的“灵”

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建都丰京不久,就在都城南郊修建了养殖、种植、祭祀、游览等一系列基础建筑设施,把以饲养驯养动物为主的地方命名为“灵囿”;把养殖鱼虾蚌贝的几个大型池塘相连的地方命名为“灵沼”;把筑成高台用于祭祀的地方命名为“灵台”。其中“囿”占地面积最大,但早已名不存实也亡,具体无迹可考;“沼”面积次之,后也是名存实亡;“灵台”占地很小,至今还能名实相符。

按照《诗经·灵台》记载描述,当年周文王率众在今长安区灵沼街道阿底村南,挖掘渠道引沣河水,注入原西北走向的经过改建修建的几处沼洼地,并连通了以今长安区灵沼街道海子村、鄠邑区董村为中心的大沼池,形成了水盈时面积可达上千亩,干旱时又可分数处的长约十多公里线型水域,用来养殖鱼虾蚌贝等水产品。水面千年不竭,如同聚宝盆,里面的产品丰富多彩,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鱼,还有蚌、虾、贝、鳖、莲藕等美味。它们生长快、质量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这个大沼池被冠名“灵沼”。

从历史地理角度考量,灵沼所在区域属秦岭北麓冲积扇型地质、南高北低地势,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加之又引沣河水作为补充,致使沼池内水源充足、水量丰沛、水质干净。水边草木繁盛,水中食物富裕而成为鱼类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周边也成为驯养饲养各种动物的最佳场所,因此灵沼成为名倾京城、誉满天下的灵毓之地。

《诗经·灵台》是这样描述灵沼当年的创建和繁盛过程的:“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王在灵沼,於牣鱼跃。”作为和灵沼同时期产生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品《诗经》,描写捕鱼办法、记写鱼品种和食鱼方式的诗篇有很多,这些都能从侧面证明当时渔业市场的繁荣昌盛。

据《周礼·天官》记载,“渔人掌以时渔为梁。春献王鲔,辨鱼物,为鲜薨,以共王膳羞。凡祭祀、宾客、丧纪,共其鱼之鲜薨。凡渔者,掌其政令。凡渔征入于玉府。”由此可知,“渔人”是专门掌管按照季节捕鱼,禁止在鱼产卵期捕鱼等政令的官员。周时朝廷设有从事“渔业”管理的官员,民间有大批从事渔业生产的专业人员,那市场上就会有从事渔业而“日入百万”成为贵人之奇事出现。

周王朝灭亡后,灵沼的辉煌难再有,加之天灾战乱不断,从宋元明清地方志记载和留存下来的诗文歌赋来看,灵沼在两汉后无论从水域面积,产品质量规格,到社会经济影响力都在持续萎缩,明时已成了“灵沼河”。

上世纪末新编的《长安县志》和《户县志》地图上,虽存有灵沼河的形址,但已成了一条断头河、断流河。从沣河源头到海子村数公里河段全部变成了农田,甚至成为村庄。据河边村中老人讲,到解放初甚至上世纪末,在海子村、董村等河段里还有蒲草、芦苇、蚌虾和扁豆鱼存在。这个所谓的“扁豆鱼”,是个学名叫鳑鲏的鲤科鱼种。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世纪国家渔业种质资源调查中,专业人员多次在沣河灵沼段捕获到三种鳑鲏鱼标本,其中高体鳑鲏就是扁豆鱼。这种鱼最大特点是母鱼繁育时把卵须产在蚌壳内。更有意思的是中国社科院在丰京遗址考古中,在灵沼河周边多次挖掘出“蚌制品”“蚌刀”“有孔蚌镰”等出土文物。这些能呼应千年往事的水中“精灵”,怎能不让人拍掌称奇!

灵沼不仅是我国古代渔业形成的地理标志,还是华夏民族由原始渔猎生产生活向传统农耕文明迈进的一块基石。

高高筑起来的“灵”

灵台位于灵沼街道之南端的阿底村和吴家村之间,紧贴沣河西岸堤坝,在今平等寺院内。史书关于它的记载有很多,如《诗经·灵台》《孟子·梁惠王》《左传》和地方志书。《毛诗序》认为是“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汉代郑玄解释为“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宋敏求《长安志》讲:“灵台高二丈,周百二步。”唐时在原址建成平等寺,香火旺盛。现如今平等寺依在,但香火稀疏。有人在原灵台遗址上修建了文王庙,立了石碑以作纪念,记写其修建规模和过程,观后甚觉凄凉。

令人惊奇的是新近查知,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讲:“文王于营国、筑室之余,且与民共台池鸟兽之乐,作灵囿,内有灵台、灵沼,为中国史传中最古之公园”。梁大师提出台池和畜养动物的园林有机结合才能称之为“公园”这一历史重大命题。学术界和民间也都支持梁思成先生的观点,中国古代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两大功能,灵台和灵沼都是灵囿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最早的皇家园林,中国首座国家公园。

深藏囿里的“灵”

灵囿,语出《诗经·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史上认为狭义是指周文王苑囿名称,广义泛指帝王畜养动物的园林。关于灵囿的面积,自古争论较大,但对核心区域的认定还较为一致。那就是长安区的沣河以西,鄠邑区的苍龙河以东,北接丰京遗址南界新旺村、冯村,南至终南山脚较为合适,这样不仅囊括现今长安区灵沼街道全域,也能彰显出长安区海子村和鄠邑区董村是其中心区。

其实,广阔优美的灵囿、灵沼深处,还有一个叫“辟雍”的地方,它四周全是水面,中间是块高地,高地上建有诸多房屋,人群活动进出全靠一座便桥相通。多年来,有不少人考证,如今海子村(原名南海子)就是当年的“辟雍”。北面约几百米外就是董村(原名北海子)的“灵沼真境”村碑,碑背面书写着《诗经·灵台》全文,诗里有“於论鼓钟,於乐辟雍!”的字句。学者认为“辟”通“璧”,对“辟雍”的释义是“圆形池沼如璧”。《辞海·辟雍》释义是,也作“璧雍”“辟雍”。《礼记·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学校)。”谁能想到,这个海子村竟是周王朝第一学府所在地,这里才是我们中华“传道授业解惑”学校的真正鼻祖。

漫步灵沼,如翻阅一部古老的史书,里面尘存着三千多年前古人们用劳动和智慧所创建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凿池养鱼”、第一个“古典园林”、第一个“皇家大学”,且建设速度之快,民众参与度之高,得民心之深,岂能用一个“精”字表述完结?作为后世子孙,我们还应感受在这“三个第一”的盛况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后世人们赋予的对美好社会生活的礼赞和向往!

猜你喜欢
灵台长安区海子
以博学担当 勇立行业潮头
——王艳君和她创办的长安区洪英培训学校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灵台仙山
我的小宠物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创建整三载硕果满枝头—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人大代表之家”工作的实践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
石家庄市区公共场所不规范用字现象调查*——以长安区为例
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