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未来”试题特点与备考策略研究

2024-04-17 09:05周懂灵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苔原两湖纳木错

周懂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

高中地理学科注重对“地理过程与变化”的考查,当中所涉及的变化既有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也有从现在到将来的变化。结合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观察、规律概况的探究,从而作出趋势预测,这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与独特魅力。本文以自然地理模块为例,着重预测未来变化的研究,关于“未来”的时间尺度,笔者选取的题例一般为“未来”“将”等,其表述一般不涉及具体年限,而预测某地未来数天内的天气状况变化也不在本文研究的范围内。

一、“预测未来”试题的考查特点

近几年的全国卷和地方卷高考试题频繁将“预测未来”作为重要考查内容(表1),以期考查学生的过程推理能力与趋势预测思维。

表1 “预测未来”试题例举

根据表1可以看出,该类试题主要以“地质地貌的演变、植被(自然带)的变化”为素材创设情境与设计问题,考查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角度:第一是分析未来的变化趋势或状况。例如,2022年广东省选考17(2)题与2021年全国乙卷9题;第二是分析对未来这种预测成立的条件或理由。例如,2019年全国卷Ⅰ37(4)题与2021年福建省选考19(3)题;第三是预测对未来的影响。例如,2021年1月浙江省选考16题与2019年全国卷Ⅰ,36(4)题。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均有出现,其中“地质地貌的演变趋势预测”多以非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

二、“预测未来”典型试题解题思路

【例1】(2022年广东省选考,17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 015 km2,湖面海拔4 718 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 648 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1(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1(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a) (b)

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

【答案】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 740 m;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 748 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如果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次贯通。

【解题思路】

必备知识调用关键信息获取信息解读与逻辑推理(1)陆地水体的补给方式;(2)全球变暖的影响;(3)分水岭的概念与影响文字信息A1: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 A2:纳木错湖面海拔4 718 m,仁错湖面海拔4 648 mA3: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线图示信息A4:区域自然地理环境A5: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B1: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湖泊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2:纳木错湖面海拔高于仁错B3:纳木错古湖面海拔可达4 748 mB4:通过遥感地图直观看出地理位置、地形、湖泊等特征B5: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 740 m

【例2】(2019年全国卷Ⅰ,37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2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2

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题思路】

必备知识调用关键信息获取信息解读与逻辑推理(1)世界的板块构造、运动规律及其影响(2)湖泊的成因文字信息A1: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图示信息A2:黑海、地中海的地理位置设问信息A3:指出B1:板块运动能使海陆变迁B2:黑海、地中海位于三大板块的交界处(消亡边界)B3:仅要求“指出”,不需要详细分析

【例3】(2021年全国乙卷,9题)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9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答案】9.D

【解题思路】

必备知识调用关键信息获取信息解读与逻辑推理(1)苔原带的特点与分布规律(2)海陆(亚欧大陆与北冰洋)位置分布(3)界限与面积的关系文字信息A1:苔原带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A2: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设问信息A3: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B1:受北冰洋限制,亚欧大陆苔原带北界不能向更高纬度发展B2:亚欧大陆苔原带南界会向高纬度退却B3:亚欧大陆苔原带分布宽度进一步缩小,分布面积会缩小

【例4】(2021年福建省选考,19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图3)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

图3

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

【答案】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西南季风变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输沙量减少;沉积速率小于侵蚀速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积速率。

【解题思路】

必备知识调用关键信息获取信息解读与逻辑推理(1)三角洲的成因(2)河口三角洲的变化是海平面、地壳升降共同变化的结果(3)人类活动通过影响河流含沙量进而影响三角洲的泥沙沉积文字信息A1: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A2: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图示信息A3:恒河流域及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设问信息A4: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B1:可以从海平面升降、河流含沙量的变化进行分析B2: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发展B3:该流域受南亚季风的影响B4:预测的理由不限于题目提供的信息

三、“预测未来”试题的备考策略

对未来的预测不是凭空捏造,更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讲求有理有据,依据科学的规律与逻辑证据进行合理的预判与推测。笔者根据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针对如何科学准确预测未来,主要提出以下三点关键策略。

(一)全球变暖,主导未来之变

无独有偶,2021年福建省选考19(3)题“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2022年广东省选考17(3)题“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和2021年全国乙卷9题“亚欧大陆苔原带将面积缩小”三道试题涉及的未来之变均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均会因此而将出现相应的变化,以全球变暖为背景,考查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全球变暖是未来之大趋势,将主导着地球环境万事万物的未来变化,它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的潜在影响,既是复杂的,也存在两面性,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高纬度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和农作物产量增加属于正面影响;全球变暖引发的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增加则是明显的负面影响。此外,全球变暖短期内会使冰雪融水增加,导致当地入湖水量增多,湖泊水位升高,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不断退缩减少,湖泊入湖水量可能会低于蒸发水量,从而导致湖泊水位下降。例如,2019年全国卷Ⅰ,37(3)题要求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也正是由于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由冰雪融水补给变为河流补给为主,从而导致里海演变为咸水湖。因此,建议师生通过思维导图以厘清全球变暖带来的潜在影响(图4)。

图4

(二)地壳运动,预测未来之变

20世纪60年代末,科学家在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综合了大洋和大陆的地质研究资料提出了当今最盛行的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海底在扩张、大陆与大洋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界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高考命题以板块构造学说为背景,创设情境和问题,考查学生对地壳运动的分析和未来格局的推测。例如,2016年北京卷4题考查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其本质是考查海底扩张理论;又如,2019年全国卷Ⅰ37题要求学生从“板块运动趋势不变”来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将演化为湖泊。试题的命制引导着师生在备考过程中夯实必备知识,明晰掌握相关原理的重要性。例如,学生必须熟记地球主要板块(图5)及地表形态的分布:消亡边界是板块碰撞的地带,包括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结果是在俯冲边界处形成海沟,在大陆板块上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生长边界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形成裂谷或海洋。可见调用所学知识的关键点是区域认知,即根据信息判断出考查地点所位于的板块位置和边界类型。

图5

(三)以古为镜,印证未来之变

英国科学家莱伊尔提出:现在是了解过去的一把钥匙。一切过去所发生的地质作用都和现在正在进行的作用方式相同,所以研究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就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同样,以古为镜,将古论未来,也是研究地球演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研究此类问题时,需要根据结论寻找依据进行推演。例如,2022年广东省选考17(3)题设问“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只要根据题目图像信息“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 740 m”,再结合文字信息“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线”可推知纳木错古湖面海拔可达4 748 m,从而得出“两湖曾经贯通”的结论,因此未来两湖再次贯通也不足为奇了。

猜你喜欢
苔原两湖纳木错
纳木错
生活在西伯利亚苔原上的人们
北极高纬度苔原CO2净通量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轻轻松松聊汉语 纳木错湖
“两湖”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纳木错美丽的天仙
苔原地区
两湖文学: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
镇远·两湖会馆
物探在纳木错西部蛇绿岩片带中找镍铁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