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

2024-04-17 19:05徐雅君
康复 2024年2期
关键词:动脉血延续性步行

徐雅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慢阻肺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性气流受限,具有不可逆性,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患者病情会进展至呼吸衰竭以及肺心病。慢阻肺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1],根据有关统计发现[2]:全球40岁以上的人群患慢阻肺的概率最高可达10%。慢阻肺的病因十分复杂,临床中可根据危险因素区分为个体因素以及环境因素[3]。个体因素指的是在某个特定时间内患者因为肺发育不良、遗传、气道反应性增高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环境因素指的是受到空气污染、居室过度拥挤、吸烟、呼吸道炎症反应、吸入化学物质等因素的影响发病[4]。慢阻肺患者的病情如果在短期内发生极大改变,比如:急剧咳嗽、喘息等,就会大大增加患者的痰量,同时,痰液性质变为脓性,还会存在发热等反应,临床中将该情况称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既会影响患者肺功能,又会使患者产生呼吸抑制情况,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慢阻肺患者,有一定概率发生呼吸衰竭[5]。通过常规护理干预,只是对患者的病理、生理健康进行关注,没有密切关注患者的生活方面,无法使患者的需求得以满足。故选择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意义重大。延续性护理指的是从医院到家庭的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提供延伸至院外的护理服务,可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和现代医院护理模式相符。本文,作者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于本院治疗的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93例,旨在分析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消毒供应中心治疗的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9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6)实施常规护理,男性有26例,女性有20例,年龄段为64 ~ 86岁,平均年龄为(75.99±3.81)岁,病程段为5~15年,平均病程为(10.23±1.19)年,观察组(n=47)实施延续性护理,男性有28例,女性有19例,年龄段为 61 ~ 87岁,平均年龄为(75.81±3.65)岁,病程段为5~12年,平均病程为(10.11±1.12)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P>0.05,χ2=0.089,t=0.233,0.501),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 确诊为慢阻肺伴呼吸衰竭;② 知情本研究且同意参与;③ 60岁以上患者。

排除标准:① 伴脏器功能异常;② 伴凝血功能障碍;③ 伴恶性肿瘤;④ 伴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⑤ 中途中断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中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干预,预防感染,给予患者止咳化痰以及低流量吸氧干预。

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① 强化电话干预:在患者出院7 d内,开始电话随访,每个月1次,每次0.5 h,另外,对于呼吸机应用期间的故障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学会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处理,要求患者做好强化呼吸功能训练、体能训练以及咳痰训练,若需要上门随访,则需要提前预约随访时间。② 家庭上门随访干预:在出院14 d后,作首次上门随访,每个月1次,每次1 h。家庭上门随访的内容包括: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头部略微后仰,保证气道顺畅。标准设置呼吸机参数,评估患者的病情真实状况,若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则需要适当地减少辅助通气的时间。同时,要求患者及其家属不可私自改变呼吸机参数,以及改变呼吸机参数的危害。③呼吸功能训练指导:要求患者保持缓缓深呼吸或者作强化腹部呼吸训练,每天2次,每次0.5 h。④ 用药指导:如果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加重,则其会产生明显的湿啰音,此时需要立刻返回医院;若患者痰量异常增加,且痰液十分黏稠,则需要服用祛痰剂进行治疗。⑤ 营养干预以及团队指导:指导患者多食用维生素以及高蛋白食物,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出院后2个月,需要做1次团队康复指导,至少持续2 h,呼吸内科的主任需要为患者介绍该疾病的理论知识,现场展开答疑解惑活动,并鼓励患者间做好康复交流。

1.3 观察指标

① 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通过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

② 护理前后动脉血气指标:通过血气分析仪检查血气指标;

③ 护理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和6min步行距离评分:通过6min步行距离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④ 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通过SF-36量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

2.2 护理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表2 护理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

2.3 护理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和6 min步行距离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和6 min步行距离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步行距离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和6min步行距离评分比较()

表3 护理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和6min步行距离评分比较()

?

2.4 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4 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

3 讨论

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损伤程度各不相同,影响肺储备功能。当患者的肺部发生感染,通过高浓度吸氧治疗,会进一步损伤患者的通气功能以及换气功能,从而降低血中氧分压,提升二氧化碳分压,等达到某种程度后,则会引发呼吸衰竭[3]。控制诱发因素,稳定患者病情后,仍然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一旦其呼吸功能发生异常,则会产生心搏骤停情况,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使其预后得以改善[4]。

延续性护理是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础实施的优化后的护理措施,能够为病情稳定患者提供健康照护,提升临床效果,促进患者肺部功能的康复。氧分压指的是在物理状态下,在血浆中溶解的氧分子形成的张力,二氧化碳分压指的是溶解的二氧化碳形成的张力,以上两种指标是确认肺泡通气状况的主要指标[5]。6 min步行距离评分的应用,能够对患者六分钟内的最快速度行走的距离进行测量,运动量小,和患者运动耗氧量具有密切联系,操作简单,无需设备,患者容易接受,应用局限性小[6]。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肺功能、血气指标、生活质量、6 min步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延续性护理后,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6 min步行距离得到有效改善,正体现出延续性护理的优势。

综上所述,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生活质量,提升其机体运动能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动脉血延续性步行
勘误声明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从步行到奔跑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