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奥运冠军“强制开机”

2024-04-18 10:11于冰
环球人物 2024年7期

于冰

2024年3月28日,张雨霏和呙俐(右)刚结束一堂训练课。

温柔又有力量,是人们见到呙(音同郭)俐的第一印象。

几年前的她,是一名花游运动员——和中国花游队的姑娘们在世界泳坛破浪前行。如今的她,是中国国家游泳队体能训练师,负责张雨霏、覃海洋等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以及一些专项的辅助训练。

有人说,呙俐走了一条无人尝试过的转型之路。当《环球人物》记者问她如何看待自己的转型时,呙俐说:“只有挑战自己,才有无限的可能。”

“无限可能”也是呙俐人生的关键词。

“无舞不欢”

早上8点刚过,国家体育总局院子里的几个训练馆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游泳馆里,在动感音乐的伴奏下,运动员们正在泳池边用一套舞蹈动作“唤醒”身体,开启上午的训练课。奥运冠军张雨霏为其起了个名字——“强制开机”:“因为呙教练的准备活动需要动脑子和全身心投入。”

张雨霏讲的“呙教练”,正是呙俐。

呙俐加入游泳队后,不仅为这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颖的训练方式。比如,每周一次的舞蹈热身训练,这在游泳队是开先河的事。呙俐又是如何想到的呢?

呙俐说:“我也是从运动员一路过来的,所以会对他们的训练生活感同身受。通常,运动员每天会在上午和下午上两堂水上训练课,用舞蹈作为热身动作不仅运用了全身肌肉、关节,还能帮助运动员完成大脑支配身体的开启步骤,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接下来的训练课。”

最初,大家会因为害羞或跳舞姿势不好看,有一些不自信。呙俐就鼓励大家多做尝试,同时为大家做详细的动作讲解,如何运用手、脚、腰等部位,调动身体的灵活性。此外,呙俐发现运动员的情绪也会影响他们的训练质量,所以她尽量选用大家喜欢的音乐,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们特别棒、特别聪明,学习能力很强,接受度很高,每次完成动作都会有提高。”

从最初的面面相觑,到现在的彼此熟悉,有时运动员们也会向呙俐提“要求”,和她切磋舞技。

一天,张雨霏告诉呙俐,自己想学习“科目三”的舞蹈。呙俐就带着大家一起练习。“那节热身课的效果特别好,大家越跳越开心,随后的训练课也完成得很好。我在课后和张雨霏开玩笑:‘果然还是要跳你们喜欢的呀。”

慢慢地,大家的舞蹈动作越来越协调,害羞的表情也不见了,有时真是会“无舞不欢”。其实,呙俐想到以舞代训,也有另一个目的。

“与花游、艺术体操等艺术性项目的运动员们相比,游泳运动员可能不善于表现和展现自己的个性。现在,他们可以放开手脚,面对镜头自信地跳舞,到了赛场上也会从容地面对比赛和选手。”呙俐说。

提起第一次为游泳队上课的情景,呙俐仍历历在目:“还没上课就开始担心,大家能否接受我的训练课程和计划,队员们太害羞了怎么办,我设计的训练计划是否能满足队员们的需求……”

第一节训练课的内容是练习前滚翻。呙俐介绍,前滚翻看似简单,却与运动员在水里做翻身、翻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运动员在陆上练熟了前滚翻,到水里就可以做出一整套连贯的转身动作,不仅节约了转身时间,也节省了体力。

女生们很快就完成了动作,男生们却遇到了难题,他们无法像小球一样滚动,每次背部着地,都会重重地发出“哐”的一声。呙俐向记者解释:“男队员都是1.9米以上的大高个,做翻滚类的动作会比女生相对迟缓些。”

她告诉大家,做动作时要收紧身体,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球,流动起来,转身时要加快节奏。“大家的接受能力很强,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就做得很好了。”

曾是中国花样游泳队运动员的呙俐(空中)与队员们一起训练。

助力“天才少女”

呙俐加入游泳队的契机,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2019年,泳坛“天才少女”张雨霏的教练崔登荣找到彼时是中国花游队队长的呙俐,希望她从花游运动员的角度帮助张雨霏提高核心稳定性和控制力。

“虽然花游和游泳都是在水中进行的项目,但有些内容也是隔行如隔山。花游要求动作优美,运动员要有一些水中停顿、拉长的协调性动作,游泳更要求力量,对水上的一些细节比较模糊。”呙俐说,“所以,我想到把花游的一些动作融入对张雨霏的训练,帮她提高水感。”

那次的训练仅有几天,但呙俐为张雨霏提供的帮助得到了后者的认可,也为后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2022年,呙俐正式退役,回到江苏队做花游教练。1年后,崔登荣再次找到呙俐,希望她加入中国游泳队,帮助张雨霏提升肩关节的灵活性,以及解决水感与核心力量这些环节中的短板。

突如其来的邀请,让呙俐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的过去与未来。

以前没有一位花游选手跨行做体能训练师,她当时的内心满是激动和忐忑。激動是因为要挑战一个全新的领域,忐忑是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

再三考虑后,呙俐决定接受这份邀请:“我之前是花游运动员,如果不再继续学习,可能止步于花游项目。我想迈出这一步,去学习更多的知识。”2023年3月,呙俐以体能训练师的身份加入中国游泳队。

2024年3月4日,呙俐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呙俐(着白衣者)与中国游泳队队员一起训练。

为运动员制订训练计划并非易事,不仅需要教练深入了解每个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还要根据运动员在训练后的反应再出新的训练计划。同时,每天的训练计划都要考虑到“让运动员突破自己的一个小难点”。为此,呙俐经常到图书馆翻阅运动学书籍,通过学习普拉提和瑜伽了解身体牵拉的动作,再将自己在花游项目的所学、所感、所悟带到游泳体能训练中,帮助运动员们提高身体的性能。“我每次也会在训练后和大家沟通,了解他们是否觉得动作设计有难度,有助于我制订下一次的训练计划。”

呙俐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张雨霏可以做负重40公斤—50公斤的引体向上,她的力量非常大,但肩关节的灵活性相对来说较差,所以我通过拉伸训练帮助改善她的肩关节灵活性、柔韧性。”

在呙俐的设计下,一套针对张雨霏打造的蝶泳专项训练计划出炉,张雨霏练习几个月后,肩部伸展有了明显的变化,肩关节柔韧性也提升了许多。当张雨霏轻松拉开臂展,做划臂动作时的划幅会更大,可以更快速地游,有助于提高成绩。

“崔登荣教练很有预见性,一开始就提出希望改善張雨霏的肩部关节灵活性,可以让张雨霏在蝶泳入水的那一刻,手幅变得大一点。”呙俐对记者说。

“拼命三郎”的自我挑战

让人意外的是,这位“美女教练”在过去被大家称作“拼命三郎”。

呙俐来自江苏南京,最初练习的是艺术体操,后来一位花游教练觉得她性格泼辣、身体素质优异,更适合练花样游泳。可当时年幼的呙俐还不会游泳,看到身边的姐姐们练花游动作非常优美,自己也很向往,于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没想到,她这一练就是20多年。

花游比赛前,裁判会先为选手的身材统一性打分。若选手的身高、体型等项目差距大,会被扣分。呙俐从小就是队伍里比较矮的选手,每次队内测试前,她都会因为身高问题被扣0.2分。

“也就是说,我在起跑线上已经比别人少了0.2分。如果不够努力,就会被替补队员换掉。我每天都告诉自己,必须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训练,在测试中获得高分,以弥补被扣掉的分数。”所以,她一直是队内测试赛的第一名,教练们也为她起了个“拼命三郎”的外号。

不仅是队内测试,呙俐在其他训练中也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某一天,我在训练课上没把动作做好,下课后会主动留下来,直到练好才去洗澡、吃饭、休息。或者我会在第二天比别人早到训练馆,直到把动作练到不用想就可以做得很完美。”

随着技术和能力的不断精进,呙俐在2010年入选国家队。她爆发力好、力量足、技术全面,颇受花游队当时的日本外教藤木麻佑子的喜爱。

2017年,24岁的呙俐扛起中国花游队队长的大旗,带领大家征战世界舞台:2017年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斩获集体自由组合冠军,创造历史;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斩获集体项目冠军,这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第100金。

一块块奖牌背后,是呙俐与队友们的艰苦付出。“除了发烧或其他很严重的病会休息半天,我们一年365天都是要下水训练的。”呙俐说。

呙俐在队伍中是被他人托举的那个人,她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优美且完美的跳跃、转身等高难度动作,然后落入水中。有一次,她在训练中受了重伤,鼻子粉碎性骨折,连医生都说从未见过有人的鼻子会碎成这样。唯有那段时间,她不得不暂别泳池,好好休息。

“那次受伤后,我一做这个动作就会恐惧,会害怕到想哭。但我不能那样,还是要把动作做得完美无缺。”呙俐说,“关于花游的故事,我可以说上几天几夜,我的快乐、辛苦、成功、失败都和花游在一起,包括我的伤病、心理的创伤。但是我从不后悔做花游运动员,这个过程漫长且辛苦,也让我有了挑战困难的勇气。”

呙俐在为队员编排热身训练动作。

那个曾经在泳池里勇气可嘉的花游少女,已经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体能训练师。她还经常将游泳队的训练视频放到网上,希望外界可以多了解运动员们的另一面。

“从花游运动员到体能训练师,再到做体育博主,这些在以前都是我不敢想象的。也很感谢中国游泳队和崔登荣教练,让我有机会挑战自己,去实现无限可能。”

她对记者说:“可以帮到不同的人,我很开心。看到他们进步,我也很有成就感,甚至比我自己做运动员拿到冠军还要开心。因为我帮助了一个很努力的队员完成了梦想,这样的感受是别人体会不到的。”

“这一切都是我送给自己30岁的生日礼物。去挑战自己吧,人生才刚开始!”呙俐说。

呙俐

1993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2010年进入中国国家花样游泳队,曾获得2017年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花样游泳集体自由组合冠军、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花样游泳集体项目冠军、2021年东京奥运会花样游泳团体自由自选决赛亚军,2023年以体能教练身份加入中国游泳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