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双钢板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2024-04-18 06:00王佳发刘立博贵州省织金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贵州毕节552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5期
关键词:胫骨钢板出血量

王佳发 刘立博 贵州省织金县人民医院骨二科 (贵州 毕节 552100)

内容提要:目的:针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观察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双钢板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评估其使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2月~2023年5月在贵州省织金县人民医院确诊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28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中32例采用MIPPO双钢板技术治疗,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完成6个月以上的术后随访,设定四项观察指标,分别为手术情况比较、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88.52±8.37)min、术中出血量(282.53±51.28)mL较对照组手术时间(90.15±9.62)min、术中出血量(279.85±49.85)mL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骨痂形成时间(6.55±0.71)周、骨折愈合时间(11.46±0.25)周较对照组骨痂形成时间(7.87±0.98)周、骨折愈合时间(13.42±0.37)周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膝关节伸直度(6.32˚±0.41˚)、膝关节屈曲度(93.25˚±14.62˚)优于对照组膝关节伸直度(8.61˚±0.63˚)、膝关节屈曲度(80.13˚±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扶拐负重时间(7.23±0.45)周、完全负重时间(13.89±1.22)周较对照组扶拐负重时间(7.32±0.59)周、完全负重时间(14.01±1.77)周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7%(3/32)低于对照组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MIPPO双钢板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显著。该疗法不仅能够加快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还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胫骨平台位于胫骨近端干骺端上方,对于维持膝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该部位作为膝的重要负荷结构且多为松质骨,当遭受到直接暴力、传导暴力、扭曲暴力时,胫骨平台骨质的连续性中断,导致关节面塌陷及移位[1,2]。严重的可有明显的内外翻畸形以及腓总神经损伤和腘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胫骨平台Schatzker分型的Ⅴ型包括内、外侧平台劈裂的双髁骨折,主要由垂直压力引起,常伴有关节面塌陷;Ⅵ型通常表现为骨干-干骺端分离,主要由车祸等重大事件引起关节破坏、粉碎、压缩。传统的单一外侧锁定钢板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是,不能回避皮肤损伤区域,需要广泛剥离显露,存在骨膜剥离现象,破坏骨与软组织血供,加重软组织损伤[3-5]。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双钢板技术则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疗法的不足,有利于维持骨稳定,并起到保护骨断及其周围血供的作用,从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6]。本次研究将对2020年2月~2023年5月在贵州省织金县人民医院确诊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锁定钢板与MIPPO双钢板技术治疗,观察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2020年2月~2023年5月在贵州省织金县人民医院资料齐全的60例新鲜闭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检查,这部分患者血管、神经均正常,膝关节保持正位;CT检查确诊三柱骨折,或伴随内侧损伤。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别给予锁定钢板治疗、MIPPO双钢板治疗。对照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20~70岁,左侧和右侧各14例,该组SchatzkerⅤ型13例、Ⅵ型15例,18例患者因车祸导致骨折,6例为坠落受伤,4例为砸伤。观察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20~72岁,左侧和右侧分别有15例、17例,该组SchatzkerⅤ型14例,Ⅵ型18例,19例因车祸导致骨折,9例坠落受伤,4例砸伤。对比可知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进行对照研究。

1.2 方法

冰敷患肢3~5d,常规牵引,全部入选者进行血常规、影像检查,在水肿完全消除且各身体指征均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为确保最终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常规术前准备,禁食禁饮8h以上。能够配合摆体位的患者行椎管内麻醉,不能配合的患者行全身麻醉。麻醉后患者仰卧位,然后对两组给予如下干预方案:①对照组:通过关节镜检查确定出骨折区域和严重性,修复处理受损半月板,将关节腔内的淤血充分清除。接着在膝关节处入路切口,分离骨膜及深筋膜,向其中植入对应的锁定钢板,然后利用螺钉固定。在钉孔处设置适当的标记,做一定长度的切口,固定钢板后进行缝合。②观察组:患肢近端和远端分别做切口,切入后将骨折部位暴露出来,关节腔充分清洁后进行复位,并通过克氏针固定。如发现患肢塌陷问题则需要在胫骨前外侧做切口然后植骨。影像检查复位正确情况下在骨膜与肌肉中植钢板,固定后小心地缝合。

对研究对象进行抗感染处理,同时口服利伐沙班以改善血流状况。术后1d复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于术后通过石膏固定。在此期间应该安排踝关节、脚趾屈伸活动以加快恢复。术后3d开展被动训练,在活动时一般应该控制膝关节屈曲垂直,运动频率为3~4次/d,一次持续时间为15min左右。术后42d在患肢不负重情况下借助双拐行走,影像学检查后若结果为骨折完全愈合则逐渐独立负重行走。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②骨折愈合情况(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扶拐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③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伸直度、膝关节屈曲度);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延迟愈合)。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23.0软件中统计处理。采集的资料可根据形式不同划分为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实施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88.52±8.37)min、术中出血量(282.53±51.28)mL较对照组手术时间(90.15±9.62)min、术中出血量(279.85±49.85)mL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32 88.52±8.37 282.53±51.28对照组28 90.15±9.62 279.85±49.85 t 0.702 0.205 P 0.484 0.638

2.2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痂形成时间分别为(6.55±0.71)周、(7.87±0.98)周;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46±0.25)周、(13.42±0.37)周,对比分析可知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扶拐负重时间分别为(7.23±0.45)周、(7.32±0.59)周;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3.89±1.22)周、(14.01±1.77)周,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2。

表2.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周)

表2.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周)

组别n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扶拐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观察组32 6.55±0.71 11.46±0.25 7.23±0.45 13.89±1.22对照组28 7.87±0.89 13.42±0.37 7.32±0.59 14.01±1.77 t 6.335 24.302 0.669 0.0309 P 0.000 0.000 0.506 0.758

2.3 两组膝关节活动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膝关节伸直度(6.32±0.41)˚、膝关节屈曲度(93.25±14.62)˚优于对照组膝关节伸直度(8.61±0.63)˚、膝关节屈曲度(80.13±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3.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组别n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观察组32 6.32±0.41 93.25±14.62对照组28 8.61±0.63 80.13±10.15 t 16.88 3.981 P 0.000 0.000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感染2例,皮肤坏死1例;对照组术后感染4例,皮肤坏死2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7%和32.14%。组间对比分析可知,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1990年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组织)开发微创内固定系统。此后不久,有科学技术人员提出微创外科技术及桥接接骨板技术,其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对骨折部位的损伤,通过保护骨折处生物学环境以维持良好血供;通过肌腱复位等技术实现骨折复位[7,8]。

本文采用组间对照的方式,对比分析了锁定钢板与MIPPO技术对于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后,得出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扶拐负重时间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这意味着MIPPO技术未能明显地提高手术难度和降低风险,这是因为该方法虽实施了内固定钢板操作,然而遵循了生物学内固定原则,相较于传统疗法损伤更小,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但未能明显缩短负重时间。随访后再次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组间结果对比可知观察组骨瘀形成时间、膝关节活动度相关指标均更优,差异很显著(P<0.05),这与王芳等[9]研究结果相同。国内研究对比结果表明,MIPPO疗法对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有显著效果,并缓解疼痛,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这是因为该方法可减少软组织损伤,切口愈合更快,手术风险更低[10,11]。本文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后,得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推测原因如下:①MIPPO疗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更优异的支撑稳定性,这是传统固定术无法企及的[12];②双钢板的长期持续固定效果更显著,可有效地预防术后骨折移位[13,14];③不会导致明显的组织损伤,以及软组织剥离相关问题,加快康复。两组均出现术后感染、皮肤坏死病例,这是由于手术期间做了转弯度较小的切口,使得切口感染风险增加。

总体而言,与传统锁定钢板相比,MIPPO技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更优异的治疗效果,其不仅能够加速骨折愈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还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本文也存在一定不足:纳入的指标可能不全;随访时间短,未来需加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提高研究结论的信度和效度。

猜你喜欢
胫骨钢板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谈船上卷钢与钢板的衬垫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