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东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2024-04-19 09:28欧阳勤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广东省

欧阳勤

(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广东广州 510450)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健康服务业旨在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及相关服务,并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长产业链[1]。发展健康服务业对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均有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广东省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日益旺盛。这为广东省发展健康服务业提供了重要契机。虽然广东在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诸多挑战。充分发挥广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全面推进广东省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广东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广东省健康服务业现状分析

(一)广东省卫生总费用及人均卫生费用支出情况

2021年,广东省卫生总费用8 064.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5%[2]。从图1可以看出,近十多年来,广东省卫生总费用支出稳中有升,人均卫生费用支出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表明广东省居民对个人健康越来越关注,健康服务市场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图1 2011~2021 年广东省卫生费用支出情况

(二)健康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测算,2021年,广东省健康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69万亿元,同比增长7.49%,占GDP的比重为6.39%[3]。这些数据表明,广东省健康服务业在2021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并且持续扩大规模。健康服务业在广东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推动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新动力。

2022年,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的总收入中,财政拨款收入和医疗收入的占比分别为18.2%和72.2%。相较于上年,财政拨款收入和医疗收入分别增加了2.7%和3.1%。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中医类医疗机构总数达到2.42万家,比上年增加了535家。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门诊服务人次达到1.87亿,占全省总量的23.3%,较2021年增加了0.9%。中医药资源的增长和中医服务利用效率的提升,标志着中医服务体系建设的加速。广东省医疗机构门诊诊疗量呈下降趋势,而互联网诊疗人次持续增加。截至2021年12月底,广东省互联网医院数量已达251家,居民就医流程不断优化。

以上数据表明,广东省医疗资源不断增加,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广东省健康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行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其中,医疗卫生子行业的增长在广东省健康服务业增长中占绝大部分。同时,社会工作与救助子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重视。体育运动和娱乐休闲服务子行业也得到逐步发展和提升。总体而言,广东省健康服务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为人民提供了强有力的健康保障支持。

(三)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广东省已形成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养老服务和其他健康服务在内的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并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广东省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等领域,在提供就业岗位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拥有民营医院1 076家,公立医院736家,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59.3%,广东省医疗机构的住院床位总数达到60.8万张,其中,民营医院提供了12.9万张床位,占全省床位总数的21.2%(如图2所示)。

图2 2013~2022 年广东省医疗机构床位数

截至2021年8月,广东省共有养老机构2 780个,拥有养老床位27.7万张,入住老年人约16.6万人。目前,广东已初步形成了以医疗为基础、以预防保健为重点、以康复护理为特色、以科技应用为支撑的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

(四)健康服务机构不断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数量和服务能力都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达59 531个,比2021年增长了2.7%;全省卫生技术人员91.8万人、执业(助理)医师33.5万人、注册护士42.1万人,分别较2021年增加4.3万人(增长4.9%)、1.4万人(增长4.4%)、1.9万人(增长4.7%)(如图3所示)。

图3 2013~2022 年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

截至2022年底,每千人口床位4.81张,较上年增加0.16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65人、注册护士3.32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12人、0.15人;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3.67人,较上年增加0.55人。2022年,全省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04亿人次,与2021年相比,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下降1.4%。2017年7月,广东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了药品加成,取消了多年以来的“以药补医”制度。2018年12月,广东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这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有利于推动广东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五)健康服务业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在2022年12月进行的一项调查问卷中,数据显示,76.6%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有定期体检的习惯;73.4%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中去过医疗机构进行身体检查;57.1%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去一年中有过就医经历;49.8%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去一年中有过看病的经历。调查还显示,55.8%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可以接受适度体检,55.4%的被调查者认为定期体检是可接受的。这表明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健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六)大湾区社保业务和“跨境养老”发展迅速

2021年11月,大湾区推出了“湾区社保通”,为港澳地区居民提供网上购买社会保障的便利。截至2021年10月底,港澳居民在粤参保的人次达到27万,比前一年增长了46%。

近年来,“跨境养老”成为大湾区发展的新趋势。根据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的估算,截至2020年,约有54万名香港永久居民经常在广东省生活,其中约9万人(占16.5%)为65岁及以上[4]。为了促进澳门居民到横琴安老,粤澳两地联合实施了多项措施,例如,24小时开放口岸,为长期居住在横琴的澳门居民提供医疗保障,以及引入一系列集安老、教育和医疗于一体的建设项目。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建成的“澳门新街坊”是一项面向澳门市民的综合性民生工程,将为大湾区的“跨境养老”服务提供一个全新的示范和参考。

(七)大湾区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广东省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拥有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物流,以及信息、人才流通等优势,为医疗科技和健康旅游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塑造健康湾区……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这包括推动粤港澳三地在医疗服务和管理标准上的衔接,促进人员、药品、医疗器械、耗材的自由流通,支持港澳开展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和医疗器械的审批,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内地提供医疗服务,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一体化和协同发展中展现了其天然优势和独特作用。

二、广东省健康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广东省在健康服务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广东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广东省健康服务业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高端医疗人才不足、各地区之间健康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以及相关产业缺乏合作等问题。

(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已成为制约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广东经济发达,医疗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省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资源差距显著。这种差异迫使广东省在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时必须考虑区域间的不同情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地区资源丰富,而粤东西北地区则相对匮乏。珠三角地区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而粤东西北地区的资源则更为分散。这一现象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二是政府在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时未充分考虑区域差异。

(二)高端医疗人才不足

广东省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高层次人才和高学历人才显著不足。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具有高级职称的在岗职工为9.5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在岗职工为46.7万人,与202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3万人和3.3万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为9.0万人,占总数的9.8%;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为40.9万人,占总数的44.6%。相对于广东省1.27亿的人口规模,这些数字仍然偏小。在全国范围内,广东的大学排名也不靠前,因此,在高端医疗人才的培养上没有明显优势。此外,广东医院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的现象,导致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倾向于选择大医院就业。虽然广东省的中山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多所综合性大学开设了护理专业,但鉴于广东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医疗需求,培养高端医疗人才的医学院校和专业机构仍然相对不足,导致高端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各地区之间健康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广东省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然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也变得更加明显。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在2022年,广东省的人均GDP达到101 905元[5],其中,深圳、珠海、广州、佛山和东莞的人均GDP超过10万元,而其他地区的人均GDP低于10万元,梅州的人均GDP最低,为34 303元。广东省的常住人口为1.265 6亿人,其中,深圳、广州、东莞和佛山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 766.4万人、1 873.1万人、1 043.7万人和955.2万人。深圳、广州、东莞和佛山这四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医疗资源也较为丰富,因此,在健康服务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粤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且人口较多,医疗资源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广东省各地市之间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

(四)民营医疗机构存在“脱实向虚”现象

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其中,医疗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广东省的民营医疗机构已成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脱实向虚”的问题。民营医院通常由个人或企业投资建立,面临着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寻求资金。在这种背景下,民营医院可能会利用其优势地位追求利润。因此,在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过程中,民营医院可能不会将重点放在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上,而是通过“以药养医”和“以技养医”的方式来获取利润。这种做法导致民营医院在发展中出现了偏离医疗服务本质的“脱实向虚”现象。

(五)相关产业缺乏合作

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服务业需利用该区域内多样的产业优势,以提升整体产业发展水平,进而为健康服务业的成长提供动力。当前,区域间的合作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产业合作尚未形成紧密的网络。尽管广东省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之间已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但产业合作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尽管粤港澳三地在健康服务业方面具有潜力,但产业结构差异显著,且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医疗服务行业的跨区域合作较为有限。整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内部城市在健康服务业方面尚未形成紧密联系。为了推进大湾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我们需要跨越城市界限,促进三地间的产业合作。

(六)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大湾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还面临政策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目前,广东省针对健康服务业的政策主要关注医疗服务、医保结算、金融服务等方面。虽然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但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政策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首先,大湾区内各城市的医保政策不一致,报销标准、范围、支付方式等存在差异,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其次,跨城市医疗服务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患跨地域协同治疗。再次,粤港澳大湾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未能明确界定各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最后,大湾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导致各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同质化问题,缺乏统一的监管体制。

三、结论与建议

广东省健康服务业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仍面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高端医疗人才短缺、相关产业合作不足等挑战。

第一,完善医疗资源布局,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广东省应优化各级各类医院布局,拓展医院功能,进一步梳理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完善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广东省在大力发展社区医院的同时,将重点放在公立医院上,并进一步降低社会资本开办医院的准入门槛,对社会资本开办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院在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和培养高端医疗人才。广东省加大对省内大学、医学院校的投入力度,加快医学人才的培养。在引进人才方面,广东可以充分发挥大湾区的优势,根据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打造大湾区医疗卫生人才高地。同时,广东省还可以建立医学人才信息库,实施医学人才动态管理,对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引进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第三,推广大湾区数字化医疗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医疗服务逐渐成为健康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推进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方面,广东省应加大对数字化医疗服务的推广力度,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推动在线问诊、医疗影像传输、远程诊疗等数字化医疗服务的推广,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为湾区人民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四,推动健康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发展。广东省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探索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在医疗、健康养老、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广东省充分发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在全球范围内医疗资源的优势,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健康服务业的合作发展,为港澳同胞提供高水平的医疗养老服务。

第五,加强大湾区政策、资源和产业协同。在政策协同上,大湾区应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优势,加强政策协同、资源协同和产业协同,共同建设世界级湾区。广东省应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建立有利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机制,鼓励与支持健康服务企业在内地及港澳地区开展业务活动。在资源协同上,广东省应发挥港澳国际化程度高、市场开放程度高的优势,推动健康服务与医疗器械、药品等产品的贸易便利化,开展中医药领域合作。在产业协同上,广东省应充分发挥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健康服务融合发展。同时,广东省要通过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在机制协同上,广东省应探索建立粤港澳健康服务业的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广东省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