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层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研究

2024-04-20 07:27陈曦刘佃林
鹿城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学生管理

陈曦 刘佃林

摘 要:在高职院校内持续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评价的重要媒介,是进行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例,对其学生层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保证体系、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

关键词: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学生管理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at the Student Leve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Hohhot Vocational College

Chen Xi Liu Dianlin

(Hohhot Vocational College,Hohhot,010070)

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 and the conduct of teaching diagnostics and improvements serve as crucial mediums for the eval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se practices are essential for the normalization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talent cultivation.Taking Hohhot Vocational College as a case stud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t the student level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The goal is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improve governance structures,and enhance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Internal Quality;Diagnostics and Improvement;Student Management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同比减少85万人,人口增长的深刻变化必将引起教育资源的重组,[1]从而带来学校功能、类型上的分化,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奋力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高职院校必然选择。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职业院校内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2]诊改工作是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3]其主要任务是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通过科学制定规划体系,明确“诊改”目标,建立常态化全员性过程性考核性诊改制度,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4-5]开展诊改工作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保证体系。

本文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例,对其学生层面管理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情况、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其2022—2023学年学生教学诊断与改进开展情况进行定量解读,旨在掌握其学生层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开展情况,为形成鼓励创新、褒奖改进、追求卓越的现代质量文化提供数据支持,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学生层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现状

研究对象2017年启动第一轮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十四五”期间,研究对象依据“十四五”发展规划及各子规划,建立了层次清晰且内容相关的目标系统,包括总战略目标、各部门具体任务及学生的个人发展路径。同时设立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和全方面发展准则,形成了涵盖各个方面的工作标准框架。学生层面管理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由学生工作处发挥主体作用,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存在的问题,从预备阶段到執行过程到后期反馈,持续收集数据信息、发出预警信号、识别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优化,推动学生管理的质量保障活动。在此过程中,形成螺旋循环提升机制,实现不断升级提高的管理模式。

(一)构建目标体系,形成目标链

学生根据学院和所在专业的发展目标,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业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由辅导员进行指导、分析。

(二)构建标准体系

聚焦学校“培育品格与塑造人才、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及成长潜能”的主要任务,强调以确保学生的全方面进步为关键点,构建并优化出一套完整的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评价体系,设定明确的品质指标。

学生全面发展标准包括基础标准和发展标准两部分。基础指标涵盖了学生道德品质、知识水平、身体和心理状态及社会活动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估,强调其与专业和职业需求的关联度,特别关注技术应用、个人成长提升以及创新创业领域的能力表现。发展的指标则涉及卓越的学生、优秀的班干部、杰出的共青团员或团干的标准,毕业典礼上的优胜者及其他各类荣誉称号。学生入校后根据以上标准制定自我发展三年规划和年度分规划。每学年初根据分规划对照学生层面诊改体系勾选年度自我诊改任务,诊改体系如表1所示。

进一步研究诊改体系后,发现学生的层次结构有四个基础指标:道德教育素养、智力教育素养、体育教育素养和能力教育素养,4项素养包含了12个二级指标以及42个评估点(见图1)。42个诊断点中22项为必选项、20项为可选项。必选项是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必须开展的活动,可选项则由学生自由选择是否开展,并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业经历的参考方式。

(三)构建质量主体自我提升的质量改进螺旋

每个学生都需要依据自我发展目标和准则,定期进行品质评估,并在发现问题时立即解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改进学习、成长质量,形成自我质量改进螺旋(见图2)。

二、学生层面教学诊断与改进运行情况

(一)整体完成情况

2022-2023学年发布学生教学诊断与改进任务9812条,共涉及11个系(部)诊改对象为各系(部)2021级、2022级学生,诊改负责人为学生本人,审核负责人为辅导员。参与诊改的2022级新生需将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作为支撑材料,上传至学生个人成长发展规划制定细则的诊断点中,辅导员作为审核人要负责审阅学生是否上传该表、填写是否得当。截至自诊结束,共有1552名学生参与了自我诊断与改进,其中1450名学生完成自我诊改任务,参与率为15.82%,完成率为14.70%(见图3)。说明学生对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普遍认识不足、完成效果不佳,系(部)、辅导员对诊断与改进工作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开展相关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二)完成诊改的情况分析

完成诊改的1450名学生中,理工农医类学科的学生为1145人,占比为78.97%;文史类学科学生为305人,占比为21.03%(见图4)。其中以医药卫生系和化工与建筑系完成比例最高,分别81.16%、60.19%。通过调查走访发现,上述两个系部分管教学副主任对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比较重视,对学生辅导员进行了培训,并适时进行跟进。说明行政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工作完成程度的重要保障。

对完成的1450份诊改报告进行抽样调查,抽样比例为20%,即抽取290份报告进行分析。完成诊改报告的290名学生中,选择“可选项”设定自我发展目标的学生占比为27.59%,设定目标数量1~20个不等,平均完成率为44.04%,其中13.97%的学生仅设定目标,未填报佐证数据。6.9%的学生设定20个“可选项”目标,完成率为0%;有两名学生自我发展目标“可选项”设定目标数为1个,目标内容分别为“专升本”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完成率为100%。经过对相关学生的走访调查,结合诊改分析数据说明,设定相对专一的发展目标并持续为之努力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贪多贪大的目标设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既应任务过多导致完成困难进而放弃实现自我发展目标。

对“必选项”完成情况进行分析,22个必选项学生达标数集中在0、17~22个之间,达标率分别为0、77.27%、81.82%、86.36%、90.91%、95.45%、100.00%。对达标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抽样调查对象中以必选项完成20项、完成率为95.45%人数最多,为51人(见图5)。值得注意的是,被调查的290名学生中,有25名学生的设定目标完成率为0,学生并未完成自我诊改,却提交了报告,且其辅导员作为审核人未尽到审核责任并对诊改报告予以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别教师和学生对诊改工作认识不足、开展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

对“必选项”中未完成的关键词进行词云分析(见图6),其中未完成人数最多的发展目标为“职业资格证书”,其次为“英语等级”,另外还有“图书馆入馆时长、文明寝室评定、网络课程学习时长、寝室等级评定、加入中国共产党、计算机等级考试、创业班学习、图书借阅数量”等目标未完成人次较多;必选项完成20项的51人,未完成的两个目标均为“考证等级”中的“英语等级”和“职业资格证书”。

四、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学生层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现状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说,研究对象针对学生发展建立了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建设有“五中心一平台”的智能校园管理平台,学生能够实现自律性的自我控制、自我评估、自我改良及自我提升,然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数据孤岛现象尚未完全消除。由于现有的数据平台尚未完全整合完成,这使得学生们需要自行填写其学习和生活状况,主要评价标准则是基于其自我总结资料。因此,并未真正地通过使用源头数据来执行评估。其次,对诊改工作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辅导员审查也不够严格,从而使一些学生的诊改开展流于形式,无法实现建立起能产生较强警示效果和激发动力的内控质量保障系统的目标。

五、建议

一是建立和树牢“大数据”理念,以便能够迅速了解并解析学生培养工作开展情况,持续进行诊断、反馈、调整和提升,全方位支撑诊改工作的开展。二是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将学生综合测评指标与诊改指标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整体评估指标与改革指标相互融合,不断地优化用于描绘和表达主要数据的管理工具。三是明确管理的方向和准则,设定合理且有效的奖励和预警系统,构建完整的数理结构,从而实现在线追踪学生表现,逐渐实现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监测、学习的实时诊断、定期的评价、业绩考评等各类信息的原始收集和实时获取,向学生及其家人提供数据检索、数据汇总、信息反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传毅,辜刘建,俞寅威.“三孩”政策对教育规模的影响:面向2035的预测[J].教育研究,2022,43(11):124-135.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EB/OL].(2015-7-7)[2024-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zdgj/201507/t20150707_192813.html.

[3]王自豪,李俊,張良军.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7):166-167.

[4]刘许亮.职业院校学生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1):60-64.

[5]张晶,闫志利.职业院校教学诊改:理论逻辑、中国特色及彰显途径[J].职教通讯,2023,(2):40-48.

(责任编辑 赵毅彬)

猜你喜欢
诊断与改进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如何做专业诊断与改进
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
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提升质量的内生动力
中职校内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初探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浅析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