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观结构模型及应用分析

2024-04-20 10:46崔开源李美静
鹿城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幸福观幸福意识形态

崔开源 李美静

摘 要:一种思想人的利害关系有三种:有利,有害,中性(简称为“中”)。按照某种思想对自己和他人的利害关系,可以把思想分成九类。如果按照“他人优先”的原则排列,可以把思想境界分为九级。从低到高依次为:害己害人,中己害人,利己害人,害己中人,中己中人,利己中人,利己利人,中己利人,舍己为人。其中,“害人”的思想有三种,分别为:利己害人、中己害人、害己害人;利人的思想也有三种,分别为:利己利人、中己利人、害己利人;还有三类对他人没有害的思想,分别是:利己中人、中己中人、害己中人。把这九类思想与幸福观对应起来,就形成了利人幸福观、中性幸福观和害人幸福观等三大类幸福观。对于利人的幸福观,要宣传、鼓励;对于中性的幸福观,要教育、引导;对于害人的幸福观,要反对、打击、控制。从而使得意识形态监管工作有所遵循。

关键词:幸福观;幸福学;幸福;幸福问题;意识形态

The Structural Model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Cui Kaiyuan1 Li Meijing2

(1.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Office;2.Logistics Department,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otou,Inner Mongolia,014010 )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interests of a thinker:favorable,harmful,and neutral.According to the interests of a certain thought towards oneself and others,it can be divided into nine categories.If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others first”,the ideological realm can be divided into nine levels.From low to high,they are:harm oneself and others,neutralize oneself and harm others,benefit oneself and harm others,harm oneself and neutralize others,neutralize oneself and others,benefit oneself and neutralize others,benefit oneself and others,neutralize oneself and benefit others,sacrifice oneself for others.Among them,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thoughts of “harming others”,namely:benefit oneself and harm others,neutralize oneself and harm others,harm oneself and others;There are also three types of thoughts that benefit people,namely:benefit oneself and others,neutralize oneself and benefit others,harm oneself and benefit others;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thoughts that do not harm others,namely:benefit oneself and neutralize others,neutralize oneself and others,harm oneself and neutralize others.By matching these nine types of thoughts with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three major types of happiness concepts are formed:the concept of benefiting others,the concept of neutral happiness,and the concept of harming others.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that benefits other should be promoted and encouraged,the neutral concept of happiness should be educated and guided,but the harmful views of happiness should be opposed,combated,and controlled.Thus,ideological supervision work can be followed.

Key words:concept of happiness;happiness study;happiness;happiness issues;ideology

幸福問题目前已经成了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2010年以来,在中国知网中能够查到的有关幸福问题的文献数量平均每年高达5000篇以上。

这么庞大数量的学术论文,无疑对意识形态的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寻找一套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评估各种幸福观的优劣,进而达到分类管控的目的。

一、幸福观结构模型

一种思想对于人的利害关系有三种:有利、有害、中性。有利,是指利大于害;有害是指害大于利;中性是指利害相当,或者无利无害。由于一种思想对人的利害关系与人的具体处境密切相關。此时有利,彼时有害;此种环境下有利,彼种环境下有害;对己有利,对人有害。对某部分人有利,对另外一部分人有害,此时有害于某些人,彼时有利于这些人;有的眼前是伤害,长远是有利;有时眼前有利,长远有害;有的眼前害小,长远利大;有的眼前利小,长远害大……等等。因此,思想的利害关系辨识是十分复杂的。所以,要慎之又慎。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就如同大自然千差万别的植物。从中医药角度看,没有绝对的毒草。配伍合理,组合恰当,能够治好病,就是良药。配伍不合理,组合不当,时机和对象不当,通常的良药就变成了毒药。万事万物都有个度和量的问题。过分纯粹的物质性能都有缺陷。所以,为了炼成适应特定环境,具备特殊性能的钢材,炼钢配料工程师往往会在合适的条件下添加特定的杂质。某些思想如同微量元素,它的存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利,完全消灭它,反而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对待任何思想,都不要采取“灭绝”的态度。哪怕是毒草,当它少到接近消灭的量时,也要采取措施,免于灭绝。所以,有关思想的定性,要十分慎重。因篇幅所限,不予详细讨论。

任何一种思想,都可以从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利害关系来分析。这样,就形成以下两组关系:

对自己有利、对自己有害、对自己中性;

对他人有利、对他人有害、对他人中性。

如果我们把“中性”,简称为“中”,并且把这两组关系进行组合,就会形成9 种关系:利己利人;利己害人;利己中人;害己利人;害己害人;害己中人;中己利人;中己害人;中己中人。其中,害人的思想,有三种,分别为利己害人、中己害人、害己害人。如果必须对这三种关系做出优先选择,那么,最先选择的是利己害人,因为至少有利于一方;最先抛弃的是害己害人。这三类思想因此就有了优先次序。类似地,利人的思想也有三种,优先的次序是利己利人、中己利人、害己利人。除了上述六类思想以外,还有三类对他人没有害的思想,分别是:利己中人、中己中人、害己中人。按照“利人优先”的基本原则,我们把思想境界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为九个层级:害己害人,中己害人,利己害人,害己中人,中己中人,利己中人,利己利人,中己利人,舍己为人。并把相应的利害关系,归属不同的幸福观类型。害己害人、中己害人的幸福观,称为“邪恶幸福观”;利己害人的幸福观,称为“自私幸福观”;害己中人的幸福观,称为“愚昧幸福观”;中己中人、利己中人的幸福观,称为普通幸福观;利己利人的幸福观,称为互利幸福观;中己利人的幸福观,称为无私幸福观;舍己为人的幸福观,称为神圣幸福观。

从意识形态的管控的角度来看,对于邪恶幸福观,要采取批评、打击、控制的策略;对于自私幸福观,要采取教育约束的策略。管控对象智力越高,能力越强,对其约束力度就应该越大。对于愚昧幸福观,要采取教育启发,帮扶的策略。对于普通幸福观,要采取教育引导的策略。如果我们把互利幸福观、无私幸福观、神圣幸福观,统称为高尚幸福观,那么,对于高尚幸福观,就应该大力宣传报道。其中互利幸福观,是应该大力宣传推广的。无私幸福观,要予以支持和鼓励。对于神圣幸福观,则应该培育和保护。比如,对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也要倍加珍惜。记事立传,使百姓不忘前贤,效法圣人,“慎终追远”,建功立业。幸福观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二、幸福观结构模型的应用

有了上述幸福观的模型,我们就有了评判各类幸福观的标准。就能够从千变万化的表述中有效聚焦重点。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这个幸福观模型呢?

首先,我们要看这种幸福观对个人的利害关系。是有利还是有害,是危害了长远利益还是短期利益。一般来说,一种幸福观之所以流行,往往是都是有利于个人的现实利益。其次,我们要看这种幸福观对他人的利害关系。是有利还是有害。第三,要看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的优先次序,是先公后私还是先私后公,是只考虑个人利益,还是只考虑集体利益,是有可能害人,还是决不害人。这三个问题,并不是每一种幸福观都完整地表述出来的。有的只表述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两个问题并没有给出来。有的只表述出前两个问题,有的只表述出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按照模型来看,这都是“不完整”的幸福观。对于不完整的幸福观,从意识形态管控的角度来看,应当仅限于研究领域,不应该广泛传播。另外,在表述方式上,许多幸福观并不是直截了当地回答上述三个问题,而是需要我们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和判断才能得出相关结论。下面,我们通过分析部分幸福观来说明上述过程。

(一)爱尔维修的理性幸福观[1]

爱尔维修认为:利己心是人的不可根除的属性。人的思想和行动总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如果从人的心里除去了利己主义和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那就消灭了现实的人。因此,爱尔维修的幸福观是以利己为基础的。

同时,爱尔维修反对伤害他人。他认为,正是为了消除人人从利己出发所可能对他人的伤害,才有了社会利益。因此,社会利益“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原则和一切法制的基础”。个人利益需要服从社会利益。

所以,爱尔维修的幸福观是一种利己中人的幸福观,属于普通幸福观的一种。对于持有这种幸福观的人,需要教育、引领。

(二)边沁的功利主义幸福观[2]

边沁认为,幸福就是最大快乐和最小痛苦。边沁所谓的“快乐”和“痛苦”,与现代生活中“快乐”和“痛苦”的含义完全不同。边沁的“快乐”,更接近于我们生活中的“利益”,边沁所谓的“痛苦”,更接近于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危害”。他提出了一系列可量化计算的“利益标准”和“有害标准”。从本质上说,边沁幸福观是“趋利避害”的幸福观。

他认为离苦得乐是人的本性,因此,他的思想包含着利己的成分。但他不满足于此,而是提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社会治理目标,并以此作为道德和立法的基础。这样,他的思想中就同时包含着利他的内容。因此,边沁的功利主义幸福观属于互利幸福观。这种幸福观是应该提倡和宣传的。

(三)箕子幸福观[3]

所谓箕子幸福观,就是指《尚书》“洪范”篇所记录的幸福观。它是迄今为止,人类文献上记载的最古老的幸福观。箕子认为,幸福就是趋吉避凶。具体地说,就是“趋五福,避六极”。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六极指短命(凶、短、折)、疾病、忧愁、贫穷、缺德、虚弱。

箕子幸福观,充分考虑了个体利益。它包含了“利己”的成分。由于把“美德”作为幸福的必要条件,这就有效避免了伤害他人。因此,这种幸福观也是利人的。这种幸福观既考虑了物质需要,也考虑了精神需求,既考虑了个人利益,又兼顾了社会利益。既简洁,又全面;既能被统治阶级广泛推崇,又能被普通民众所广泛信奉,而且绵延几千年从未断绝。即使到今天,与当今世界上幸福学领域久负盛名的两位学者(马丁·塞利格曼、泰勒·本·沙哈尔)所提出的幸福观相比,仍然具有优势。这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较具生命力、完整完善的幸福观。所以,箕子幸福观,属于互利幸福观,应该大力推广和宣传。

(四)《论语》体现出来的孔子幸福观[4]

《论语》中体现出来的孔子的幸福观,既考虑自己的利益,更考虑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孔子主张在追求自己利益时,要无损他人利益。比如,在保证个人利益方面,孔子承认并保证个人在衣、食、住、行以及对各种快乐的享受。他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衣服,不同的场合下也有不同的衣服,非常讲究衣服的搭配。在饮食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出行上,习惯于按照大夫的礼仪标准乘车,等等。同时他反对违背良心,违背道德的富贵。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从他始终在努力为社会做贡献。一直奋斗到生命的尽头的角度来看。孔子已经到达了忘我的程度,因此孔子的幸福观,至少是互利幸福观。因此,应该提倡和发扬光大。

(五)孟子的大义幸福观[5]

在人类历史上,孟子的幸福观,是最富有牺牲精神的人间幸福观。他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幸福观,到达了人类道德的顶峰。因此,孟子的大义幸福观属于神圣幸福观。这是应该积极培育,大力倡导和宣传的。

(六)杨朱的享乐主义幸福观[6]

杨朱认为,幸福就是拥有“高屋、美服、厚味、姣色”,也就是拥有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华丽的衣饰、美味佳肴、心爱的伴侣。但他主张不择手段、不择时机的享乐,以至于违法乱纪、杀身殒命也在所不惜。所以,享乐主义幸福观属于自私幸福观。因此,必须要坚决反对和批判。

当然,对于幸福观类别的判定,需要慎重考虑,不能简单粗暴。对待同一种思想,不同研究者提炼出来的结果往往有很大分歧;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研究對象的认知也不相同。所以,管理层对管控对象定性的时候,一定要广泛征求不同观点的学者的意见,对尚未研究清楚的思想要暂缓下结论。同时,要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学者和科研人员,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扩大其影响力和传播力,使其造福于人类,造福于世界。

参考文献:

[1]刘放桐.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伦理学史上的幸福观[J].学术月刊,1964(1):49-57.

[2]张翔博.边沁幸福观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5.

[3]沈利华.从《尚书·洪范》谈起——中国传统幸福观分析[J].古典文学知识,2007(6):72-79.

[4]王林.义利·德性·成人——从“义利之辨”看孔子德性幸福观及理想人格的确立[J].道德与文明,2011(06):63-66.

[5]郭文.“位”的践履与“德福一致”的证成——论儒家君子幸福观的实践维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7):101-107.

[6]崔开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学[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4):45-46、48.

(责任编辑 郭晓勇)

猜你喜欢
幸福观幸福意识形态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开放型大学学生幸福观教育初探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