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想象思维的小学儿童诗教学研究

2024-04-22 06:25谷秀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4期
关键词:儿童诗表达趣味

谷秀娟

【摘 要】 儿童诗符合儿童心理和审美特点,是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描摹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想象世界。小学儿童诗教学应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文本,勾连课内外知识,以培养小学生个性化、独创性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儿童诗 想象思维 表达 趣味

儿童诗是专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欣赏诵读,符合儿童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儿童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感饱满,情趣盎然;善于联想,想象丰富;语言质朴,不求繁复;构思奇巧,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童心向善。它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用儿童敏锐独特的眼光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美的事物,用儿童喜欢的精练而有节奏的语言,描摹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想象世界,表现儿童的精神世界,同时用丰富的想象和饱满的情感来抒发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感受。它能够展现生活中平凡的事物所潜藏着的、不易于为成人所发现的特性,让平凡的事物以及儿童身边的世界焕发真善美的光彩。

一、选择适合的文本

教师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和兴趣的诗歌,既要考虑内容的丰富性,又要兼顾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方式。儿童诗的种类有很多,包括抒情诗、叙事诗、童话诗、寓言诗、讽喻诗、朗诵诗、散文诗等。儿童诗的教学内容应了解儿童的需求,以儿童的立场进行选择。儿童通过触碰、视听、想象、感悟等多重方式来感知世界,他们的逻辑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诗性逻辑。儿童习惯以直观的方式认识世界,他们的想象奇幻自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因此更热爱富有思维张力和想象空间的语言。儿童诗充满趣味性,这类诗歌更符合儿童的游戏精神和奇幻思维。

以林焕彰的儿童诗《影子》为例,首先,抒情对象是极少被人关注的“影子”,影子并不像风筝、蝴蝶、蜜蜂等鲜活而生动有趣的事物那样易于被儿童发现;其次,语言简练、口语化,关键性词语反复出现——“影子”一词共出现了六次;再次,语言极为浅显,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亲切之感扑面而来。平日里被人忽略的影子,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可爱起来,影子和人组成的画面,既符合逻辑又和谐亲切。

与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同,儿童诗里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富有想象的张力,就像“影子”和“小黑狗”,以儿童的心理观照世间万物,一切皆有发生奇妙关联的可能。郭沫若先生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说:“儿童文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童话、童谣、剧曲),是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由儿童的感官以直诉于其精神堂奥,准依儿童心理的创造性的想象与感情之艺术。儿童文学其重感情与想象二者,大抵与诗的性质相同。”

选择儿童诗的教学内容极为重要,教师不能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他们内心复杂微妙的感受,更不要把儿童诗和成人诗混为一谈。儿童诗的检索可以根据“儿童诗人+诗人诗作题目”的检索式检索,如:王宜振《春天很大又很小》《树的苦恼》《再小的蛇也是一条小河》,王立春《花儿一岁》《冰凌写信》,林良《蜗牛》《路灯》《鸵鸟》《大肥鹅》,雪野《得了重感冒的风》《书包减肥,我发胖》等。

趣味浓重且幻想张扬的诗歌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陷入阅读与想象的快乐之中,从而爱上诗歌,爱上想象,真正体验儿童诗的魅力,养成会想象性思考的阅读习惯。如《春江水暖》:春江水暖/谁先知道?/鱼儿/刚要说话/小鸭/就跳进水里/一口/把它吃掉/然后,还/扯着嗓子叫:/俺呀——俺呀——

很显然,这首诗源于苏轼的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水暖》无疑是极为成功的改编作品,其中有孩子气的语言,更有孩子气的想象。在诗人有趣的想象中,鱼儿和鸭子都会说话,这种想象十分符合儿童的心理,也符合生活的真实:鸭子“嘎嘎、嘎嘎”的叫声确实像在说“俺呀——俺呀——”。

儿童诗教学要更加关注儿童的个体需求,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想象,让课堂充满童趣,充满孩子的天真无邪。想象力丰富的诗歌更具趣味性,更能受到儿童的喜欢。

二、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儿童诗时,要创设自由活泼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一是不做支离破碎的讲解,关注教材里儿童诗中生動而有趣的意象,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对诗歌意象的情感体验,进行发散性、求异性、跳跃性的联想,发展审美想象能力。

如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诗中出现了以下三个常见的意象:鸟、斜阳、芦苇。落日西沉,倦鸟归巢,白头芦苇,这些本是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在诗人的笔下却呈现出浓浓的诗意。鸟儿归巢,尽管飞倦了,还要“驮着”夕阳回去。一个“驮”字呈现出想象的巨大张力。斜阳不是落下来,而是鸟的双翅不小心给“翻”掉的,而白头的芦苇也趁机“装饰”了自己。这样的诗歌有情感的温度。

董仲舒说:“诗无达诂。”教师只需抓住几个意象、几个动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并适时追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你见过鸟振翅飞翔吗?你有没有观察过鸟在空中扇动的翅膀?鸟为什么倦了还要驮着斜阳回去?这首诗的语言表达有很重的古典诗词的痕迹,尽管很美,但理解上有难度,学生只需抓住重点意象想象画面,体会几个动词中所蕴含的想象力即可。教师也可以把几个意象单独拎出来,让学生展开个性化的想象:早晨,鸟叫醒睡梦中的太阳;傍晚,鸟驮着夕阳下班;身材修长的芦苇也很爱美,爱照镜子,静静地等夕阳给自己做一件美丽的纱衣等。

二是创建诗歌群文阅读任务,以教材为依托,开展主题化教学。教师应以一种意象为原点,从表达主旨、表达方法、思想情趣等方面进行启发性教学,让学生在想象中打开思路。如在教学《秋晚的江上》时,教师可以抓住诗中所绘画面,启发学生想象秋天不同时段、不同场景中事物的样子,然后出示不同诗人不同风格的儿童诗:诗人金波的《通红的柿子》《苹果为秋天而低垂》《听秋天里蟋蟀的歌》《秋天里也有亮丽的颜色》,诗人郁旭峰的《秋天的画笔》等。结合三年级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抒情类、叙事类诗歌中感受秋天的美好,由此及彼,想象秋天的声音、秋天的味道、秋天的性格等。

三是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开展审美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以想象激发创作热情,用创作推动想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创作儿童诗。

三、课内外联通

教师应联结课内外,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学会诗意的想象与创意的表达。

儿童诗是对儿童所关心和热爱的生活的诗意、创意化呈现,它可以使许多事物变得新鲜,变得好玩。生活是想象之源,教师要教会学生发现身边的诗意与美好,学会调动多种感官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自然产生有趣的联想,将事物人格化,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世间万物之间奇妙有趣的关联,并形成想象思维的惯性。

儿童最早认识世界是通过观察自然,而大自然里有着无穷的快乐,能引发儿童无穷的想象:春天的桃花是一幢幢新房,在等待蜜蜂、蝴蝶来住;星星是被钉子钉在天空上的;荷叶是蜻蜓的停机坪。当然,儿童诗教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儿童发现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小事物,让儿童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别有创意。在儿童的想象里,平平淡淡的生活场景也有巨大的解读空间:普普通通的小雨点不是从天空落下来,而是一个个勇敢又莽撞的爱玩的孩子。树叶“沙沙沙”的声音有无数种有趣的解读:在唱歌,在为鸟美妙的歌声鼓掌,在学着孩子的样子读书,也有可能是在傻傻地问个不停。而树挥动着手臂可能是想和越飞越远的小鸟道别,也有可能是在对行人说话。当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发生奇妙的互动时,诗歌就自然产生,爱也自然产生。儿童诗让儿童的思维更加有趣,让儿童的想象更加辽阔。

儿童诗也是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习惯并热衷于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会笑、鸟会唱、小草会舞、鱼会说……与童话一样,儿童诗多把事物人格化,许多想法看似怪诞,却又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发生关联,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想象,一种现象可以用另一种奇妙的现象来解释:风吹动树叶是风在读书,蜗牛走得慢是因为要注意交通安全,雨点打在玻璃上是在学写字,弯弯曲曲伸向远方的小路是要逃跑,等等。因为想象的参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周围的人物、自然景观、时令节气等处处都有浓浓的诗意。于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创作热情喷薄而出。

儿童诗是为儿童而生,是小学生想象思維发展的肥沃土壤。教师应以儿童诗为载体,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体验创意思维的乐趣。学生在自由畅意的阅读思考中,思维和语言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想象思维的小学儿童诗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立项编号:D/2021/02/119]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儿童诗表达趣味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午睡的趣味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表达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