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二次衬砌缺陷处理施工技术

2024-04-22 04:42朱海涛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4年2期
关键词:缺陷处理隧道

朱海涛

摘 要:从隧道二次衬砌的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欠厚等缺陷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缺陷处理措施,并且在相关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缺陷整治效果,为隧道后期安全、稳定的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为相关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隧道;缺陷;处理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4)02-0028-03

0引言

由于早期建成的隧道受设计标准和建设水平的限制,部分隧道建设周期短、工程质量不足,同时隧道因受施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隧道衬砌厚度变异性大,造成隧道结构安全储备能力降低,影响隧道的使用安全和耐久性,导致隧道营运过程出现了衬砌裂损、变形、渗漏水和混凝土剥落等诸多缺陷[1,2]。

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对隧道缺陷进行整治,对隧道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南方某铁路隧道具体的工程实例,通过试验及实际应用总结了隧道缺陷整治的相关技术措施,从而为相关隧道工程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1 隧道缺陷种类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衬砌混凝土裂缝

可能有以下4种原因:①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水灰比过大、外加剂种类选择不当等。②二次衬砌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形成温度差而产生的温度裂缝[3]。③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未稳定就进行二次衬砌施工,以及二次衬砌模板拆模过早,在外力及混凝土自重作用下的产生的变形裂缝。④施工过程中因突发情况,造成混凝土中断,导致两次浇筑混凝土连接处产生施工冷缝[4]。

1.2 衬砌背后脱空

可能有以下4点原因:①光面爆破参数选择不当,超欠挖严重。②初期支护表面不平整。③混凝土收缩等原因[3],导致二次衬砌混凝土泵送不密实。④二次衬砌混凝土水灰比控制不当,使混凝土本身产生较大收缩。

1.3 衬砌渗漏水

可能有以下2点原因:①沉降缝、施工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②防水板搭接焊接质量不合格,或出现焊漏、焊穿现象,未及时进行修补而失去防护效果产生的渗漏[3]。

1.4 衬砌欠厚

可能有以下3点原因:①预留沉降量不足[5]。②防水板松铺系数不当。③开挖尺寸控制不当等。

2 隧道缺陷整治处理措施

2.1 缺陷整治原则

若同一部位或同一板衬砌存在多种类型的缺陷,应根据实际缺陷情况采用最有效的处理手段。对于存在的缺陷,需要进行结构强化和加固。在整治過程中,必须确保防水系统得到妥善的修复和补充,以保证其能够发挥出真正有效的防水功能。

隧道缺陷整治前,应对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判断,只有确认结构安全没有受到根本影响,或缺陷不是由于地层应力超过结构承受能力造成的,方可进行缺陷整治,否则应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结构评估,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

2.2 隧道缺陷整治措施

2.2.1 衬砌混凝土裂缝

2.2.1.1 缺陷整治措施

把裂缝四周各5 cm宽范围内衬砌表面冲洗干净,并清除松散的混凝土。在裂缝两侧涂快干型封缝胶两至三道。在距裂缝250 mm的两侧钻注浆孔,间隔500 mm,斜向穿过裂纹,保持其垂直深度在设计衬砌厚度的1/3~1/2范围内,且孔的直径应小于20 mm。注浆口的倾斜角应保持在45°左右。

采用环氧树脂作为灌浆材料,注浆结束后封堵孔口,等待环氧树脂的硬度满足预定的标准之后,再使用砂轮机将灌浆口移除。注浆结束后,在裂缝两侧的20~30 cm区域内,对二次衬砌表面进行两次水泥基结晶型防水涂料的涂刷,涂刷厚度应控制在2.0 mm左右。裂缝处理断面图如图1所示。

2.2.1.2 注意事项

本处理措施适用于钢筋混凝土衬砌或素混凝土衬砌边墙部位,当裂缝位于素混凝土衬砌拱部时应采取换拱措施处理。注浆应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孔间距、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等参数。注浆过程中应严控浆液配比,加强浆液拌合质量,切实提升注浆浆体与隧道二次衬砌的整体稳定性,从根本上解决衬砌裂缝病害[3]。

2.2.2 衬砌背后脱空

2.2.2.1 缺陷整治措施

对衬砌背后脱空一般采用注浆处理措施,注浆孔孔径φ42 mm,注浆孔间距为1.0 m×1.0 m,采用梅花型交错布置。

当衬砌背后空洞体积小于等于1.5 m3时,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砂浆标号不低于M20。当衬砌背后空洞体积大于1.5 m3时,注浆材料采用C35细石混凝土。注浆前应对地下水质取样检测,视情况掺入适量的防腐剂,以提高注浆材料的防腐性能。

对于素混凝土的衬砌区域,应将其限定在0.4 MPa之下。对于钢筋混凝土的衬砌区域,其压力应保持在0.8 MPa以下。

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并稳定5 min以上,且注浆量明显减少方可结束注浆。在注浆完成后,在注浆孔的位置衬砌表面凿出一个长×宽为100 mm×100 mm、深80 mm、底部长×宽为130 mm×130 mm的楔形孔[6],并将φ32的加强钢筋焊接于注浆钢管上,采用不小于M30的膨胀水泥砂浆封堵注浆孔,砂浆应高出衬砌表面1~2 cm。待水泥砂浆达到强度后,再用砂轮机打磨平整。

2.2.2.2 注意事项

注浆过程中,相邻注浆孔应设置阀门等封堵手段,并与注浆孔孔口管可靠连接,以免在注浆过程中出现跑浆现象。在施工前,应进行注浆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注浆参数。衬砌背后注浆顺序为纵向应自下坡向上坡方向,环向先边墙,再拱顶。注浆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注浆压力变化情况,如出现注浆压力突然上升或下降,应立即停止注浆,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注浆,以确保原有衬砌结构安全。

2.2.3 衬砌渗漏水

2.2.3.1 缺陷整治措施

注浆管采用电钻或风枪钻孔后安装,钻孔直径不大于2 cm。钻孔深度限定在设计衬砌厚度的1/3~1/2范围内,最佳的范围是8~10 cm。

点漏处理:注浆管应布置在出水点;安装注浆管时,应清理钻孔孔壁并进行冲洗;注浆管外侧涂刷环氧树脂进行安装,以使注浆管安装牢固;注浆管应紧抵出水点[7]。

面漏处理:清除面漏区域内的2~3cm表面混凝土,找出主要的漏水点,并进行钻孔;然后在漏水面上均匀地布置注浆孔,间距控制在20~30 cm。

裂縫渗漏:将注浆孔错落地布置在裂缝两侧,单侧间隔500 mm左右,钻孔角度约为45°,并斜穿过裂缝。应将注浆管的外露长度设定为8~10 cm,以便于与注浆设备的连接。

注浆采用环氧树脂,浆液配制应根据隧道渗漏水情况进行试配,注浆压力控制在0.3~0.4 MPa。

注浆结束的准则为当吸浆量显著降低,或者接近设计的注浆量时,注浆压力保持稳定且满足设计要求,再继续压注3~5 min就可以中止注浆。注浆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压力变化,当压力突然增高应立刻停止注浆。压力急剧下降时,应暂停该孔注浆,调整浆液的凝结时间及浆液浓度后继续注浆。

在完成注浆之后,将注浆孔封闭,待浆液完全凝固并达到强度后,切除外露的部分,并用封缝材料将孔口修平并打磨光滑,在渗水点两侧各20~30 cm范围内的二次衬砌表面刷涂两遍环氧树脂防水层,刷涂厚度控制在2.0 mm左右。

2.2.3.2 注意事项

需保证注浆管路有足够的强度且在注浆结束后立即拆除清洗。注浆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应根据漏水量、水流速度以及混凝土裂缝的大小等因素来调整浆液的凝固时间。

为确保环氧树脂和原始混凝土的紧密结合,在涂抹环氧树脂之前,需要先在粘接表面上涂一层环氧基液,然后再进行环氧树脂的涂抹。环氧树脂的涂抹应该分两次进行,每一层的厚度控制在5 mm,而整体的厚度不要超过10 mm。施工时,按先引水、处理漏水缝,再进行注浆的顺序施工。

2.2.4 二次衬砌换衬处理

当隧道缺陷类型为欠厚或防水板切割衬砌混凝土等情况,并影响衬砌结构安全时需进行换衬处理。

2.2.4.1 缺陷整治措施

二次衬砌缺陷位于拱部的,无论环向长度多长,均需将拱部二次衬砌全部拆除进行换衬。当二次衬砌缺陷位于的边墙时,只需拆除缺陷部分即可,拆除纵向为缺陷处向外延伸至少1 m。若凿除边缘距离环向施工缝小于1 m时,应加长拆除长度至施工缝处。

凿除、切割二次衬砌时,其边缘应修整平顺,并形成内宽外窄的倒梯形,梯形与原衬砌表面交度宜为60°。切口表面应进行凿毛形成粗糙面后清理干净,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安装止水条,以利于混凝土接茬及接缝的防水。

无论是拱部还是边墙进行换衬处理,均应按设计要求配置二次衬砌钢筋,以加强衬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凿除、切割后需要重新植入钢筋时,钢筋植入深度按30 cm、50 cm交替布置,植筋采用化学锚固剂进行锚固,且钢筋抗拉力应达到钢筋抗拉强度的85%以上。

拱部拆除换衬采用专用二次衬砌台车施工,边墙处以及运营线施工宜采用组合钢模板或大块钢模板。

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其标号不得低于该段原设计二次衬砌混凝土标号,并振捣密实。

2.2.4.2 注意事项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隧道的防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一次浇筑的混凝土不得跨越原施工缝,以免因错缝产生衬砌裂缝。混凝土拆模后应对接缝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3 结束语

在衬砌缺陷整治前,应采用地质雷达、敲击等手段对缺陷范围进行探查,以确定缺陷处理范围。

在处理缺陷时,使用注浆方法时,根据注浆记录来评估注浆的效果。必要时进行补注浆,以保证衬砌背后的空洞得到充分填充。

当隧道二次衬砌渗水量较大,采用注浆止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时,此时应认真分析研判,必要时进行换拱处理,以免留下隐患。

在运营线上进行隧道的缺陷修时,必须强化与铁路部门的交流,确定天窗点时间。在每天的施工结束之后,必须对机器设备、工具和材料进行核对,绝对不能遗漏任何一项,这样才能避免对铁路的运营造成威胁[8]。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隧道二次衬砌质量的控制,尽可能避免隧道出现质量缺陷,确保后期隧道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 宋战平,张泽坤,程昀,等.既有公路隧道改扩建技术研究动态及展望[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3,19(4)1216-1234.

[2] 宋战平,荆敏,韩日美,等.基于强度安全系数概念的隧道衬砌结构优选设计[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2(4):499-503+508.

[3] 王震.铁路隧道衬砌质量缺陷分析与整治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19(6):360-361.

[4] 王芳,张磊,邸成.运营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冷缝缺陷综合整治技术[J].高速铁路技术,2021,12(3):106-110.

[5] 魏宝林.公路隧道二次衬砌厚度不足成因分析和治理[J].山西建筑,2017,43(28):193-194.

[6] 刘建丰.浅谈铁路客运专线隧道衬砌质量缺陷处理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4(6):61-64.

[7] 许晓静,宋战平,李辉,等.考虑拱效应的隧道管棚力学模型与参数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3,19(1):95-106+132.

[8] 邵东华.高速铁路营业线隧道衬砌缺陷整治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9(z1):113-117.

猜你喜欢
缺陷处理隧道
与隧道同行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视频后期剪辑制作中镜头时长的处理
声乐演唱中艺术与情感的深入处理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
印度电商为两大“缺陷”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