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创新“三能”机制 全链条提升办案质效

2024-04-22 21:10刘颖
廉政瞭望 2024年4期
关键词:质效监委办案

南充市蓬安县纪委监委组织办案人员开展重大案件复盘。

“查办涉及全县9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员干部共23人,2个月内案件办结率超过90%。”这是今年蓬安县纪检监察组织查办该县民政系统违规领取失业保险案的一组关键数据。据悉,该案件由“室组地”联动,由“室”牵头统一把握立案标准,统筹“组”“地”办案人员交叉办理案件,已办结案件无一申诉复审案件。

该案是蓬安县推动案件查办质效与审查调查能力“双提升”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核心业务,近年来,蓬安县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建立“试岗提能、办案精能、科技赋能”三项机制,并使之贯穿全链条监督之中,为提升当地案件查办质效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试岗提能,建强办案人才队伍

“充实的办案人才队伍,是高效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然而对于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而言,因办案人才不足,时常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状况,往往导致部分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一定程度上带来信访问题增多、群众越级反映问题等情况,直接侵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蓬安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周茂林坦言。

如何建立充实、高效的办案人才队伍?蓬安县纪委监委建立试岗提能机制,并为此出台《新进干部试岗定岗办法(试行)》《蓬安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既让新进年轻干部第一时间接受办案锻炼,又让纪检老兵进一步重拾办案技能、熟悉办案业务,从源头起到“全员能办案、全员会办案”的作用。

范雨诗是该县纪检监察战线上的一名新兵,通过一年的试岗定岗,她在“专人帮带”中快速熟悉了办案流程、笔录制作、谈话技巧等案件查办工作。在该县纪委监委严肃查办原县卫健局局长刘某某等人涉嫌严重违纪职务违法犯罪案中,范雨诗还成功掌握了谈话对象“收受红包礼金”等行为事实。而类似范雨诗这样通过试岗定岗培养出办案能力的纪检监察新兵,当地还有9名。

这种锻炼,对纪检监察战线的老兵同样受用。“通过半年来与专案组同志学习数据分析、证据搜集、内审技巧等,办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提及参与全员培训、实战练兵的经历,该县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刘颖也深有感触。

在试岗提能机制下,如今,当地纪检监察系统已实现全员均能办理一般性简易案件,九成以上纪检监察干部能独立办理普通违纪违法案件,50%以上纪检监察干部参与了留置案件办理。

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试岗提能相关机制,当地还以考核促干、鲜明实绩导向,坚持一月一统计一提醒、一季一排位一通报一约谈,半年一考核一结果运用等方式,不断激励纪检监察干部在查办案件过程中担当作为。

办案强能,推动案件查办全周期同频发力

会办案、能办案,只是提升办案质效的前提,关键还在于办案要精、要快。曾几何时,因案件查办过程中存在不精不细等问题,当地出现过某乡原党委书记违纪案办结后,违纪人员提出申诉等情况,导致党纪约束没有及时到位。

为此,蓬安县纪委监委又因地制宜建立办案精能机制,依托“室组地”联合办案工作模式,制定提升办案能力18项具体内容,大力推行“2234”素能提升,即每2個月编印一期业务知识、2个月开展一次业务比拼、3个月举办一场案件答疑研讨会、4个月组织一次案件质量交叉评查,成为当地全链条提升办案质效的重要举措。

如,业务比拼过程中,要求第一至第六纪检监察室及其联系的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乡镇(街道)纪(工)委每两月轮流循环开展,比拼分为单独小考、现场答题、集中点评、总结提升和“点对点”反馈五个环节,有案例分析、笔录制作、证据收集、模拟卷宗四个阶段,循序渐进,梯次深入。

在前不久的一次比拼过程中,蓬安县纪委监委派出工业园区纪工委相关纪检监察干部在笔录制作环节,通过对比,发现自己记录证人证词等事项的关键信息还有些模糊。在集中点评环节,办案专家对该纪检监察干部有针对性地解答了记录关键信息的方式方法,“点穴式”解决了其笔录制作中的难题。

一组数据显示,自建立办案精能机制以来,蓬安县纪委监委已开展业务比拼25期,共有600余人次参加,参加人员规范证据收集、撰写案件材料、准确运用纪法条款等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2023年以来,我们案件办理补证率同比下降45%,退查率同比下降60%,无一件申诉复审案件。”蓬安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祝泽民说。

不仅是“案前”培训要精,该县纪委监委还注重在“案中”指导、“案后”质量评查相关环节的精准施策。

如在“案中”指导中,从该县司法、工程建设、财税审计、市场监管、民政社保等专业领域,选聘专业人才,组建县纪委监委专业问题咨询人才库,为审查调查过程中遇到的相关专业问题提供政策咨询。在“案后”质量评查中,每一起案件办结后移送审理之前,各承办部门必须对案件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自纠,从审查调查程序、证据收集、定性处理等方面严格审核。

科技赋能,提升纪巡联动监督“向心力”

“因在办公设备采购中玩忽职守,导致黑心供货商在办公设备提供中‘偷梁换柱,某局分管副局长姚某、办公室主任伍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局长受到诫勉谈话处理。”这是不久前,蓬安县委第三巡察组在对某局开展常规巡察过程中,运用“蓬安巡察”APP及时发现并向县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后,很快被纪检监察机关查清的一起典型案例。

如今,通过建立科技赋能机制,做实大数据监督,在蓬安县已经成为提升办案质效的又一方式。

据了解,“蓬安巡察”APP是蓬安县委巡察办为解决各巡察组在巡察工作中长期存在各自为战、标准不一等老大难问题而自行研发的一款手机APP。

该APP聚焦巡前、巡中、巡后3个环节6个方面,除了有对被巡察单位涉及民生资金、项目、人员等关联信息数据的梳理分析,还详细介绍了被巡察单位在巡察期间的职责任务以规范巡察实体,确保巡察准备、进驻、反馈和整改资料归档到位、整改有据可查。

同时,该APP还全面收录了常用法纪法规、32个巡言巡语专业名词和《巡察查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准确运用12+N种巡察方式方法》等工作技巧,通过讲方法、熟法纪等方式针对性解决巡察新手法纪不熟、技巧不佳等巡察难题。自“蓬安巡察”APP运用以来,该县通过巡察共发现问题线索100条,同比增长了3倍多。

从整体情况来看,去年以来,自实行“试岗提能、办案精能、科技赋能”三项机制后,该县一般违纪违法案平均用时缩短8天,留置案件平均用时缩短22天,初核转立案率同比增长37.7个百分点。

猜你喜欢
质效监委办案
苏州吴中区创新七项举措 提升执法质效
从上诉案件流转周期看改革质效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5个多月近2万名干警向纪委监委投案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法官“马虎”办案,怎么办?
疫情防控与检察办案“两不误”——河北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无接触”办案
坚持“四个三” 提升乡镇人代会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