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三全三融”“双创”育人体系建设
——以地方应用型院校为例

2024-04-22 10:41陶铭王若羽邓武均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5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双创应用型

陶铭,王若羽,邓武均

(东莞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大学生“双创”育人体系建设的目的是吸引大批拥有创新思维、敢于实践的学生,优先进入感兴趣的科研领域或工程领域进行创新训练,在自身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和应用交叉学科知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具有过硬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1-2]。作为“双创”育人的“主力军”,面向市场和产业办学是地方应用型院校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加强“双创”育人体系建设并夯实“双创”育人的成效,培养具有“双创”意识和能力的大学生是当前深化地方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关键[3]。

然而,作为一项需要跨专业融合、多部门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高校“双创”育人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4-5]。在“双创”育人管理层面,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各高校近年来都在通过各种形式积极组织和开展与“双创”育人相关的一系列工作,但缺乏将“双创”育人无缝融入并贯穿大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的完整体系,并且针对“双创”育人的管理规范多是指导性的,缺乏系统性。在“双创”育人主体层面,由于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产业实践经历、欠缺“专创融合”意识、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普遍较弱,因此深度参与“双创”育人工作的积极性明显不足。在“双创”育人受体层面,大学生受限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和热情,且在选题方面往往缺乏交叉学科间充分的沟通,导致科技含量较低。

在分析上述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本文以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结合“双创”育人实践,深入解析了学院“三全育人”视域下“三全三融”“双创”育人体系的构建过程,致力于为服务区域产业及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期为地方应用型院校深化“双创”育人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双创”育人的实践基础

1.1 制度建设

为顺利推进“双创”育人工作,首先必须要有相关的制度建设提供保障[6]。在制度建设方面,结合学院“双创”育人工作实际,制定了“一个方案、两项制度”,并得到了良好的落实;制定了《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双创”活动及学科竞赛方案》,就如何激发全院师生参与“双创”活动及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如何使学生与项目指导教师进行有效对接、如何利用并整合其他学院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学院项目竞争力等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制定了《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双创”导师遴选、培训及考核制度》《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双创”导师工作奖励细则》,为“双创”导师在工作职责等方面提供进一步的规范。

1.2 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双创”育人工作的引擎和重要保障[7]。在队伍建设方面,依据《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双创”导师遴选、培训及考核制度》《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双创”导师工作奖励细则》,以“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标准作为“双创”导师的选聘要求,明确“双创”导师的聘任细则、选聘方法等,将政治素养过硬、业务能力强的高精尖“双师双能型”教师选聘到“双创”导师队伍中。此外,还结合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需求,定期邀请企业工程师开展“双创”专题的技能培训。

1.3 知识育人

在知识育人方面,在日常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双创”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体系[8]。比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专门开设了3 门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创业基础、创业实践及工程伦理;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了“双创”的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和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在专业集中实践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精进专业能力,提升“双创”能力,同时具备敢于实践、善于创新、勇于超越的“双创”意识。

1.4 实践育人

在实践育人方面,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时依托学院建设的省级工程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导师工作室”等教学科研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及早进入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经统计,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生均参与率达到80%,从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来看,全部源于教师科研课题(生产实践)。此外,近年来,学院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机甲大师赛等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项目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5 产学协同育人

在产学协同育人方面,深化校企合作,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发展[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同时深度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建设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优秀华为ICT 学院),全面融合华为认证体系,构建了多维度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建设了一支具有华为认证讲师资格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2 “三全三融”“双创”育人体系建设

2.1 基本思路

结合地方应用型院校“双创”育人体系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理性认识学院“双创”育人实践的不足,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规律以及现代教育管理逻辑,构建“三全育人”视域下“三全三融”“双创”育人体系,将“双创”元素全方位融入教学体系、“双创”实践全周期融入育人体系、“双创”服务全链条融入产学协同,进一步落实“三全育人”,不断提高和夯实“双创”人才培养质量。

2.2 总体规划

(1)以“党建+”为引领,从任课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管理服务人员不同侧面开展协同育人,构建“五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模式,将“双创”元素全方位融入教学体系。

(2)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双创”意识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听、学、练、赛、创”为主要元素,构建“五位一体”的全过程育人模式,将“双创”实践全周期融入育人体系。

(3)以教师为主导,以“讲、导、助、践、督”为主要元素,构建“五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将“双创”服务全链条融入产学协同。同时,继续以“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三大赛事为引领,持续促进师生团结互助,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构建“双创”人才实践教育支撑体系[10]。

2.3 具体举措

2.3.1 “双创”元素全方位融入教学体系

“双创”教育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构建“双创”育人体系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单元,决定了“双创”教育属性的生命线[3]。因此,在“双创”育人体系建设中,有机结合专业原有课程体系也十分重要[8]。

如图1 所示,在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时,以“党建+”为引领,从任课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管理服务人员不同侧面开展协同育人,构建“五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模式[11]。突出强调“双创”元素需要全方位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定位,结合专业原有的三层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成长课程+实践课程”,进阶式全方位融入“双创”元素,探索形成由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4 个模块组成的“四阶递进”课程体系,推动“专创融合”。

图1 “五位一体”全员育人将“双创”元素全方位融入教学体系

2.3.2 “双创”实践全周期融入育人体系

“双创”教育为一项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工程,构建全周期的“双创”实践活动并融入专业的育人体系也尤为重要。如图2 所示,结合当前普遍认可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力感知—能力精进—能力应用”,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双创”意识和能力培养及应用为导向,采取“依托专业、分类孵化、一站服务”的思路,构建“听、学、练、赛、创”“五位一体”的全过程育人模式,将“双创”实践全周期融入育人体系[12-13]。

图2 “五位一体”全过程育人将“双创”实践全周期融入育人体系

具体方法为:(1)依托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让学生感知创新创业,激发创新意识;(2)开展一系列学科竞赛及“双创”活动,让学生精进专业能力,提升“双创”水平;(3)依托学院建设的“双带头人工作室”“教工小家”“创新创业导师工作室”等公共服务空间开展项目实践,促进成果孵化,从而实现“双创”实践全周期。

2.3.3 “双创”服务全链条融入产学协同

在“双创”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理应充分发挥在“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如图3 所示,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双创”教育与产学协同育人办学机制之间的有机融合,构建“讲、导、助、践、督”“五位一体”全方位育人模式,将“双创”教育及服务全链条融入产学协同[14-15]。

在“讲”方面,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将“双创”育人元素有机融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在“导”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学院建设的省级工程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导师工作室”等育人平台的作用,以及邀请企业工程师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学生及早进入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在“助”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牵手行动”,打造“以党员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及“以党团员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技术团队”;在“践”方面,利用暑期时间,精心组织及选派优秀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督”方面,有计划地适时开展“学长有约”、朋辈学习交流等活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双创”活动开展情况,发现问题,督促学生及时改进,从而确保“双创”服务全链条。

3 结束语

为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地方应用型院校应遵从人才培养规律、有效构建协同机制推进“双创”育人体系的建设,全面服务学生发展。本文深入解析了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三全育人”视域下“三全三融”“双创”育人体系的构建过程,后续还将继续总结“三全三融”“双创”育人体系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模式及经验方法,做好经验总结及推广。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双创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双新双创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