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曲艺的现代舞台效果和观赏性

2024-04-24 03:02李东海
参花(下) 2024年4期
关键词:鄱阳大鼓曲艺

中国曲艺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新兴传媒的快速发展,尽管传统曲艺的传承发展面临着困境与新的挑战,但一些传统曲艺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将曲艺与现代舞台技术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艺术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曲艺与现代舞台技术相融合的方式和实践效果进行研究,探究如何利用现代舞台技术提升传统曲艺的舞台效果和观赏性,进而对促进传统曲艺的传承传播路径进行分析。

一、传统曲艺面临的发展困境与挑战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直是民间文艺的重要表现形式。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曲坛逐渐萧索冷落,曲艺人才凋敝,曲艺品种衰亡,曲艺新作难产,曲艺观众骤减,曲艺的生存空间严重萎缩,传统曲艺的文化危机日甚一日。探寻传统曲艺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原因如下。

(一)社会环境挤压生存空间

从曲艺的起源与艺术表现形式看,其是在古老都市的勾栏瓦舍中形成的市民文艺,通常在街头、市集、庙会以及茶楼、酒肆等场合表演,具有强烈的市井文化特征,例如较出名的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等摆摊献艺场所,都是传统曲艺的生存土壤。然而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现代文明的冲击,传统曲艺从内容到表现形式上都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其演出场所也大幅缩减,一些曲艺的发展甚至需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被加以保护方可避免断绝、失传的境遇。

(二)信息技术造成冲击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完全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现代传媒几乎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达到无所不在、无所不及的程度。在艺术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数码音像、新媒体等的迅速发展,艺术多维空间迅速扩展,艺术文本创作与艺术成像制作越来越简捷,艺术储存和传播成本越来越低,网络音乐、网络诗歌、网络小说、网络戏剧、网络电影、网络绘画等新艺术形式层出不穷,传统艺术种类也都能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处理,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从而导致观众逐渐远离传统舞台表演方式,传统表现形式受到一定的冲击,使传统曲艺的传承发展更加艰难。

(三)曲艺表现形式单一

传统曲艺面临传承困境,除了外部环境的變迁外,其自身也存在艺术表现形式单一,观赏性不强等弊端,难以满足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审美需求。随着现代舞台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三维成像、自动化控制的灯光技术,使传统舞台美术、服装等舞台表演焕发出新的活力。戏剧的成功探索、有力创新为曲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诸如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赣剧等传统戏剧,在其舞台呈现上融入现代舞蹈、电子音乐等元素,使表现形式更为多元,与之相比,曲艺在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与再创作、与现代舞台技术结合等方面还存在明显滞后,其表现形式依旧呈现出单一的局面。

二、传统曲艺与现代舞台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为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应对现代科技与信息化对曲艺生存空间的冲击,一些传统曲艺传承人、评论家、研究学者纷纷对曲艺走上现代舞台进行研究探讨和实践探索,增强了艺术表现力,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再放光彩。探寻传统曲艺与现代舞台的有机结合,是发展与创新的需要。曲艺人要积极作为,寻求破圈,敢于打破边界,大胆拓展艺术空间,为曲艺的传承与再发展找到更广阔的舞台。曲艺作家、评论家严西秀认为,“舞台化后的曲艺节目,一般来说会更美,艺术感染力也更强。经过舞台化改造的民间曲艺形式,更符合大众趣味,观赏性、艺术性会更强一些。”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同数来宝传承人柴京云也提到,“舞台化改造是对传统民间曲艺形式的一种创新式继承”。还有一些传统曲艺传承人,将传统曲艺成功搬上现代舞台,甚至走上了更大的舞台,使传统曲艺逐渐在当代社会绽放新的光彩。

(一)李小英:再展“鄱阳大鼓”新姿

鄱阳大鼓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曾广泛流传于鄱阳湖流域,在时代的变迁中日渐式微,随着老一辈民间艺术家的去世或新一代曲艺人的改业转行,这一艺术形式面临传统曲目失传的危机。近年来,在鄱阳大鼓第六代传承人李小英的努力下,在江西省曲艺家协会以及上饶、鄱阳等地方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成立了鄱阳大鼓传统曲目抢救挖掘小组,通过现代舞台元素和婺源晒秋民俗的注入,为鄱阳大鼓这项传统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新韵,在曲艺界日渐崭露头角。

2017年,由李小英和陆泽浦、周叔琛共同创作的作品《晒秋》,采用鄱阳大鼓形式,通过现代舞台技术完美再现了婺源标志性的晒秋文化景观,使鄱阳大鼓与音乐、舞蹈元素完美融合,展现了较强的舞台效果和观赏性,在传统曲艺与现代舞台的融合上进行了有益探索。2018年,《晒秋》获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填补了江西省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的空白。

“尽管传统曲艺鄱阳大鼓里运用了鄱阳渔歌、民歌等音乐元素,但是把鄱阳固有的南北词融入鄱阳大鼓这是第一回。”在创作《晒秋》的过程中,李小英把她熟悉的南北词融入其中。在她看来,传统民间艺术,既要传承也要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生命力。而在作品《李书记钓鱼》中,李小英则在说唱中加入更多表演元素,并且根据不同的剧本采取不同的表演形式。如在展现不同人物形象时,李小英通过肢体动作、表情和声音的区分,塑造了两个不同性别且不同个性的人物,让整个表演变得更加鲜活、生动。为了让更多人喜欢鄱阳大鼓,李小英通常一个剧本设计两个版本,一个版本用鄱阳话演绎,一个版本用普通话表演,两个版本一个是为了传承,保持鄱阳大鼓的原汁原味;一个是为了传播,让更多人听懂并且喜爱。李小英在“鄱阳大鼓”传承传播上的探索,对传统曲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柴京云:对数来宝的改造

柴京云,当代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非遗”项目大同数来宝传承人。数来宝是用山西大同地方方言表演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属于大同“三宝”之一。柴京云从小受民间艺人的耳濡目染,掌握了多种表演技艺,后从事群文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柴京云、柴京海兄弟潜心研究地方曲艺,创立了“大同数来宝”这一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曲艺形式,并创作表演了《怨谁》《家丑外扬》《酒后失言》《望子成龙》《防不胜防》等一批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大同数来宝作品,获得中国曲艺快板艺术精品展演成就奖和曲种创新奖、第六届中国曲艺节节目创新奖、全国第十一届/第十五届“群星奖”曲艺比赛金奖等。2007年,大同数来宝被评选为“大同市十大城市名片”。2009年和2015年,大同数来宝两度进京专场演出获得成功,轰动曲坛。柴京云、柴京海对数来宝进行的“大同化的改造”,是传统曲艺与现代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又一成功范例。据柴京云介绍,他们的改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语言方面,用经过改造后大家可以听得懂的大同式普通话来进行说唱;在叙事方式上,则是由以前靠嘴说叙事体变为加有肢体动作的扮演体;另外,改造还加强了角色扮演和捧逗关系,打快板的也由两个变为一个……使其更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情趣”。

三、传统曲艺与现代舞台结合的理论探究

对李小英和柴京云改造创新传统曲艺表演形式并与现代舞台结合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供传统曲艺传承人、研究者们参考与借鉴。

(一)现代舞台技术拓展传统曲艺的艺术边界

传统曲艺在当时的条件下,确实起到了丰富人们生活的作用,但由于受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传统曲艺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艺术性难以充分发挥,致使传统曲艺表现形式单一的弊端被无限放大,影响了趣味性和观赏性。随着现代舞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材料、灯光背景、音响投影、机械装置、模拟数据,以及3D、水幕、动漫等新技术的介入,舞台场景可以随着情节需要进行自由切换,起到的效果是传统条件远远无法比拟的,其能够配合传统曲艺营造舞台场景,提高了舞台的观赏性,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为曲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助力传统曲艺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文化艺术发展到今天,尤其是舞台艺术,树立新观念,使用新材料,创造新技巧已是大势所趋,在曲艺界亦然。例如,李小英的《晒秋》便通过多媒体技术完美再现了婺源地区标志性的晒秋景观,让传统曲艺在现代舞台上呈现出格外饱满的效果,令观众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二)多元艺术元素使传统曲艺焕发生命力

现代科技让戏曲舞美的设计更具个性化,使舞美更好地为表演服务,而传统曲艺往往只注重说唱而忽视了表演。李小英和柴京云为传统曲艺注入了更多的表演元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注入的元素并不一定来自传统曲艺本身。例如,在柴京云和柴京海二人合作的相声中,将相声的表演形式与数来宝相结合,或者說将数来宝植入相声节目中,通过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为传统数来宝赋予了更多表演元素,也使演员可以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为传统曲艺适应当代人的审美创造了条件。又如,李小英的《晒秋》节目中,为鄱阳大鼓节目注入了舞蹈、民俗及传统服装展示,其注入的表演元素已然超出鄱阳大鼓本身。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认知的变化,观众对于传统曲艺的欣赏已不再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其对舞台艺术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传统曲艺的传承人与表演者要不断提升舞台艺术效果。虽然传统舞台布展素雅大方、简单质朴,但极易给人单调枯燥之感,过于突出传统容易导致曲艺表演存在大量雷同的舞台布局设计,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因此,传统曲艺的舞台设计要不断创新,积极与现代流行元素相融合,以跨界打破边界,推动传统曲艺的艺术元素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三)传统曲艺与舞台技术融合对曲艺进行再创作

传统曲艺的发展还要将其与现代舞台技术结合进行再创作,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曲艺作品原封不动地搬到现代舞台上,而是要根据现代舞台表现的规律,主动运用现代舞台技术,对传统曲艺的剧本或演出流程进行再创作、再加工,为曲艺作品赋予强烈的现代气息,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感染力,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创作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曲艺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统曲艺表演者不仅要对形式进行创新,还要对服装、道具以及节目内容进行创新,使传统曲艺在现代舞台呈现出崭新而又充满文化底蕴的姿态,使曲艺作品锦上添花,艺术生命力历久弥新。

四、结语

对传统曲艺的舞台化改造,既要遵循曲艺艺术的规律,又要有时代气息,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以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为依据,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与技术手段,不断探索与开拓更广阔的天地,让传统曲艺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日星.传统曲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广东艺术,2006(02):37-39.

[2]邓立峰.传统曲艺传承发展,只靠舞台化改造是不够的[N].中国艺术报,2017-08-30(002).

[3]吴界和.现代科技与戏曲舞台美术的结合[J].艺术品鉴,2018(36):205+209.

[4]元永.新媒介生态下曲艺艺术高质量传播的路径与方法[J].曲艺,2023(06):40-43.

[5]高博.浅谈新时期中国传统曲艺对外传播的契机、意义与途径[J].曲艺,2020(05):42-44.

[6]杜佳.她在云中笑——大同数来宝开创者柴京云、柴京海访谈[J].曲艺,2015(10):46-48.

[7]石凤珍,李佳.大同柴氏兄弟数来宝艺术的文化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06):42-45.

[8]徐华云.新时代曲艺类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J].人文天下,2022(10):21-25.

(作者简介:李东海,男,本科,上饶市全域旅游发展中心<上饶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三级演员,研究方向:曲艺、声乐)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鄱阳大鼓曲艺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省音协赴鄱阳、南丰参加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我等你在鄱阳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大鼓声声
大鼓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简述乐亭大鼓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大鼓敲响基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