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4-04-24 07:45汤曼良
广西教育·C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评价模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汤曼良

摘 要:当前劳动教育活动注重劳动实践和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评价,但忽略劳动价值观念、劳动態度和劳动情感等评价,因此可在CIPP评价模式的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四个维度的视角下,构建比较全面的劳动教育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价结果,为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CIPP;评价模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3-0038-05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国各地中小学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并逐渐形成一定经验和模式。《意见》指出当前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因此要求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笔者根据《意见》探索基于CIPP评价模式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一、CIPP评价模式的内涵

CIPP评价模式亦称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Daniel L.Stufflebeam)倡导的一种课程评价模式,它由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和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构成,简称CIPP评价模式。它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个维度对评估对象进行全面测量,从活动发起到活动结束对整个过程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评估。它不局限于活动过程,因而评价数据更全面、系统、客观,能有效衡量和判断活动的价值、效率,从而给活动的策划和执行提供积极、全面的反馈。CIPP关注整个活动全过程全周期,因此可以灵活地在课程方案实施的前、中、后期中使用。既可以进行某个单一维度的评价,又可以同时进行多个维度的评价。它能较好地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决策服务。

二、基于CIPP评价模式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回归劳动教育育人初心

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生产发展、繁衍生息的根本途径。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形成人的本质的活动,对个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意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国古代先贤认为,读书人应该明白劳动的重要作用,并身体力行。劳动教育是教育本质属性的体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育人的内容,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育人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核心,也是劳动教育活动体系建构和实施的本质要求。回归劳动教育的育人初心,是提升劳动教育活动育人实效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认识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等劳动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劳动教育活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许多学校对劳动教育理解不够透彻,落实不够到位,组织管理不够健全,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师资等缺乏,评价缺失。虽然注重劳动实践和劳动技能的培养,但却忽略了劳动价值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情感的文化涵养。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常常会出现理解上的偏颇,流于表面,偏离劳动教育的根本,使得劳动教育外化于行,而难内化于心。因此劳动教育活动组织亟需健全和完善。

(二)CIPP评价模式与劳动教育评价的适切性

劳动教育活动不同于学校其他主要课程教学,其评价的标准不是以分数定优劣,而是以劳动实践活动的实施及其过程能否提升学生劳动素养,能否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劳动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通常分为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劳动价值观的培养是为了塑造学生勤劳、创造、奉献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培养是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加深学生对劳动价值和意义的理解,自觉参与劳动并乐于奉献;劳动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劳动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每一个维度都涉及学生多方面的要求,这也体现了劳动教育活动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同时对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施提出了挑战,迫切需要一个适合的评价理论模式指导活动设计,检测活动实施情况,反馈活动信息,促进活动方案和实施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效性。CIPP评价模式的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个评价步骤的量表设计及其评价方式符合劳动活动评价要求,能够分别对劳动活动的前期环境资源准备、计划方案设计、具体活动实施、活动后学生的体验收获和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因此以CIPP评价模式设计劳动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适切性。

三、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及其构建

以劳动教育活动为例,活动的设计和规划至今没有出现成熟的系统理论和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研究成果,于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发布。)中,对劳动教育方面的活动有专门的表述,分别从态度、能力、创新和意识四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笔者结合核心素养中对劳动活动的要求,以及CIPP综合评价模式的相关原则,设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指标。

首先,核心素养中对劳动活动的要求具体体现于实践创新维度下的劳动意识部分。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具体如下。第一,态度。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第二,能力。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第三,创新。在劳动过程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第四,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因此,活动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这四个具体维度的内容。其次,CIPP是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个评估维度细分出各种视角和主张(指标)。各种视角又可以延伸出若干具体的问题,由评估者通过获得问题的解答来给出评价结论,再由评价结论量化为可计算的评分,最终统计并汇总为对目标评价对象的总评分。因此,活动的设计也必须考虑CIPP评价模式的四个具体维度内容。

(一)模块一:背景

根据CIPP评价模式,模块一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活动的背景信息方面,此部分主要涉及活动计划目标的合理性、充分性及活动参与对象的适配性。具体内容见表1。

表1从CIPP评价模式的“背景”角度设计评价指标,它主要涉及活动的背景信息,其关注点是评估活动计划的目标设计是否合理。比如,目标背景部分的第1点,关注活动目标的设置是否是盲目的,活动计划的制定者是否因为需要完成某个特定的教学或活动的任务才设计的活动,而该教学目的可能并未完全考虑实际情况。又比如,第2点目标设置的发起方向,主要检查活动目标是从抽象到具体产生的,比如来自上级单位的规定,还是由具体到抽象产生的,比如学生出于自身需要发起某些活动。

学生背景部分主要是为了让活动计划的设计者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具体背景和差异。比如,第5点评估是否需要前置门槛时,就是让设计者反思活动的设计是否是在学生可以达到的目标内,即目标达成的可能性。现实情况是,这种疏忽在结果导向的活动设计中经常出现。设计者往往制订了过高的目标,导致由于学生基本素质没有达到要求,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完成率低的情况发生。

社会背景部分和家庭背景部分主要是考虑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对活动开展的影响,如政策的导向、社群环境、场地限制等。例如,第9点局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就要考虑到学生进行的劳动教育活动所需的劳动场景和劳动对象。如果劳动场景和劳动对象在学生实际生活的局部环境中很难找到,比如耕种类劳动,那么活动完成之后,学生由于无法找到劳动对象而很快失去学到的劳动技能。又例如,第10点学生所处的文化、宗教、民俗环境对活动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关注的因素。

需求背景部分,主要考虑作为受到活动影响的三方,在活动开展之前,对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期望是什么。这种期望实际上对活动,比如劳动活动,是否达到核心素养预期要求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模块二:输入

根据CIPP评价模式,模块二主要涉及活动的输入,也就是各方面的准备。评估的内容主要是评价输入内容是否满足计划预期,是否适配活动开展。具体内容见表2。

表2从CIPP评价模式的输入视角设定的评价内容,其关注的是评估活动计划的输入准备是否充分。第一部分智力支持,主要是考虑活动的设计和准备过程是否进行充分的论证,以及是否可以获得外部的指导和经验共享。比如,第3点是否进行足够的讨论,就是希望在活动设计阶段避免因个人原因导致活动设计缺陷。

在教材部分当中的第4和第5点,是有关教材适配性的审查原则。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力求教材的全面性、权威性和时效性。学生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习惯将教师的行为视作权威,因此设计者需要反复确认教学活动内容是否具有高置信度,同时还要保持内容更新,力求将最新的内容传达给学生。

技术手段部分主要关注在执行教学过程使用的技术手段及其适配性。比如,第7点检查教育活动中是否充分利用了技术手段,第8点检查已使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存在更新,第9点则是进一步考量是否有新的手段出现并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大量使用了技术手段,信息化成了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不断审视技术手段是否适配非常重要。

提升空间部分主要关注的是活动改善的可能性。第10点关注的是教学活动设计是否存在提升的可能性,第11点关注的是教学者自身的提升可能性。将教学者能力的提升纳入课程设计一并考虑是必要的,这将教学者能力的提升和真实课程需求结合起来,让教学者能力提升的目标有依据,使课程质量提升的针对性更强。

经费部分主要关注是否有足够的资源配置来完成教学活动。要从真实需求角度出发审视经费,避免小马拉大车这种实际资源错配导致教学产出太差的情况出现。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经费来源会直接影响课程设计的质量,因此经费是非常实际的且必须考虑的因素。

(三)模块三:过程

根据CIPP评价模式,模块三主要涉及活动的过程,也就是活动实际进行中的情况。评估的内容主要是评价活动执行效率、教学内容的适配、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学生的感知等内容。具体设计内容见表3。

表3是基于CIPP评价模式在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内容,关注的是策略和执行的适配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平衡。比如,执行完成度部分第1点、第2点、第3点,是从每个对象的主观角度去评判策略执行的完成度,也就是从满意度的角度去主观看待执行的过程。

教学效率部分主要探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感知。从教师的角度看,使用这种策略实施的教学活动是否能更好地传授知识。从学生的视角看,这种教学活动策略是否能使之更好地接受知识。这从两个侧面客观地评价策略的适配性与优劣。第4点和第5点关注的是资源和数据支撑问题,需要注意获得这些信息的窗口期,一般应该在教育活动结束后极短时间内完成数据收集,错过将极有可能造成数据失真。

实践配置部分主要讨论理论和实践在活动中的平衡问题。第6点讨论的是实践活动的覆盖率;第7点讨论的是实践活动与教学活动内容的适配程度;第8点是讨论根据理论所设置的实践活动是否有强度和数量的要求,比如某些技能,可能需要重复若干次,或者成功完成若干次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接受程度。

提升空间部分仍然在特定的范围内关注策略、教师的改进和提升可能性。第9点关注的是在既定策略和实践设计的前提下,反观教师是否具备执行策略和实践指导的能力;第10点关注的是是否存在提升教师上述能力的机会。

(四)模块四:结果(产出)

根据CIPP评价模式,模块四主要涉及活动的结果(产出),也就是教育活动完成之后学生的接受情况,本模块分为产出成绩和产出意义两方面。具体设计内容见表4。

表4是从CIPP评价模式的结果(产出)视角进行的评价,其关注的是对产出的考评及其考评的形式和产出的意义。从产出成绩部分来看,第1点考评的类型和深度,是从教学和活动的目的性出发,判定这项活动最终目标实现的具体标准。第2点与泰勒模式相似,评估考评活动对学生意识产生的影响。教学活动设计者的期望是考评的目标能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产生一定压力,进而使学生从自身意识中产生达到目标的内在动力。第3点关注考评的具体形式,由活动和教学的本身特性影响和决定。第4点关注考评的结果,主要研究的是结果的分布,通过分析结果分布得出结论,并对目标和过程设计进行反思。第5点是学生对考评的看法,这与背景阶段的关注点相呼应。因为数据的产生时间跨越了活动的首尾,所以通过分析就能得出一些适合比较的结论。第6点是对课程优化空间的判定和反思,比较的时间点不同,可能会获得与前述结果相同但过程不同的结论。

从产出的意义来看,以教学为手段,以获得技能、培养意识为目的,产出应该能产生多维度的不同意义。首先从时间跨度上来说,教育过程期望学生具备的技能会随着时间流逝、实践多寡、环境差异而出现不同的变化。第7点、第8点、第9点,就是将教育活动视为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而不像传统评价模式,如泰勒模式,在学生经过教学活动后,评价的内容只关注到后续很短的时间。长时间跨度的观察和反馈,能使第10点、第11点、第12点的数据产生意义。可以评估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技能,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技能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意义,学生掌握的技能是否变成长期的、难以忘记的能力,学生是否因为获得了长期能力进而愿意使用这些能力去改善生活,从而使学生所在的局部社会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CIPP评价模式的视角出发,可以更加系统地评价劳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从背景到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使劳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并能够量化评价结果,为优化活动方案、提高实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郭欣.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与运行:基于CIPP课程评价模式[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88-90.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广西少先队工作专项重点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少先队劳动教育活動课程实践研究”(20222JY2358)的研究成果。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评价模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谈技工院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翻转课堂中的外语教学评价研究